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酒酣耳熱,李白提曹植幹什麼?

2020-12-21 俚言雜談

因為惺惺相惜。其實,李白的朋友圈挺龐大的,不過,他從內心裡真正佩服的人確實不多,曹植曹子建算其中一位吧。要不然,朋友遍天下的他,怎麼也會半夜端著酒杯,與月亮對影成三人呢?

曹植曹子建是曹操的兒子。他才華橫溢,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曹植一生桀驁不馴。因為嗜酒,他不但失去了父王曹操的信任,也失去了所謂的「大好前程」。

在《將進酒》中,李白提到了三個人,老友岑勳(岑夫子)、元丹丘和曾經的曹魏時代的陳王(曹植曾被封為陳王)。拿曹植的一貫做派說事,勸二位老友飲酒盡歡,誰還推辭得了呢?這也說明,李白勸酒的手段確實高明。

話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曹植在風流倜儻於當世的同時,也失去了登基南面的機會。他與大哥曹丕的激烈爭鬥,體現在他那人人皆知的《七步詩》中: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當然,生活中的曹植,並不是天天都醉醺醺的。不過,因為他「醉酒悖慢,劫脅使者」,曹丕這位大哥沒少敲打他。曹植在清醒的時候,也是十分懊惱。比如,他曾上表陳情:

臣自抱釁歸藩,刻肌刻骨,追思罪戾,晝分而食,夜分而寢。

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另外,曹丕也一直提防著他。所以,在41歲那年,滿腹經綸的陳王曹植就鬱鬱而終了。一代才子,憋屈至此,就連一向狂傲的李白,也很可能忍不住要吼上兩句吧?

無獨有偶,李白漂泊一生,也同樣是壯志難酬。此時,已不再年輕的李白,提起曹植來,頗有惺惺相惜之感。實際上,李白一向敬佩曹植。自視甚高的李白,對曹植的才學也不敢放什麼狂言。李白曾說:

曹植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駕。天下豪俊,翕然趨風,白之不敏,竊慕高論。

李白的狂放是出了名的。不過,要說牛叉,歷朝歷代的牛人都差不了太多。李白的個人秉性,受南北朝時期的大咖謝靈運的影響頗深。謝靈運一貫目中無人,他指點江山的口氣,當然不比李白先生小。

謝靈運也極力推崇曹植,順帶還自誇了一把。此典故,最早見於南朝宋時期的雜書《釋常談》(無名氏撰,可當做軼事傳聞來聽吧):

謝靈運嘗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我得一鬥,天下共分一鬥。

才高八鬥一說,由此而來。李白是謝靈運的鐵桿粉絲,因此,他們倆都推崇曹子建,是意料中事。

好了,我們說回喝酒吧。《將進酒》是勸酒的詞兒,當然,從詩仙李白嘴裡冒出來,就顯得更加的神採飛揚了。 那麼,跟李白一起飲酒的朋友是誰呀?

經過後人的耙梳,一般認為,這個岑夫子叫岑勳,是李白幾十年的老友。也許其出身高貴,不過,此時已經退隱山林了。因為,李白曾在詩中說他「岑公相門子」。身為名門之後,卻徜徉於世外桃源,如今看來,也算是難得了。

元丹丘這名字,一眼望去就有一股仙風道骨的範兒。還別說,他真是李白的道友。李白曾經與元丹丘一起,在河南嵩山隱居修煉。據說,還藉此機會認識了元丹丘的老師胡紫陽。可見,元丹丘算是李白人生道路上的擺渡人之一。

胡紫陽這個老道就更加不得了了。據史料記載,他12歲習得辟穀神功,可連續數周不進糧食。另外,這位胡紫陽大師還是李白的媒人。李白年輕時向已故宰相許圉師的孫女求婚未果,是胡紫陽攜友前往湖北安陸白兆山許家,順利撮合了這段美滿姻緣。

囉嗦了這麼多,想必大家已了解了有關《將進酒》的背景材料了。在吟誦《將進酒》的時候,李白與岑、元二人均已上了年紀。所以,李白的勸酒詞,就比以往多了一些失落和傷感。原文如下: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相關焦點

  • 岑夫子,丹丘生,李白《將進酒》中的這兩位好友不簡單
    前幾天回答了一個問題:李白的《將進酒》,詩歌裡面寫的是與誰在喝酒?為什麼他豪情萬丈?前言李白的將進酒中,寫了兩位好友的名字:岑夫子,丹丘生。大多數讀者都沉浸於詩仙營造的意境之中,可能不太在意這兩個人,其實李白的這兩位好友可不簡單。
  • 將進酒:五花馬、千金裘多值錢?岑夫子、丹丘生又是何等人物?
    將進酒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李白的詩豪放而不拘一格,將進酒之中就很好的反映出來李白不僅詩豪放,而且性格也是非常豪放。「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就很好地說明了李白是一個恃才自傲,不重功名利祿的人,他的大氣豪放很少有人能夠相比!
  • 李白名詩「將進酒」賞析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 李白的詩歌代表作,豪放唐詩《將進酒》賞析翻譯註釋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 為啥叫李白詩仙,看《將進酒》中道家丹道
    膾炙人口的李白《將進酒》,寫的何等的灑脫超群,讓多少男兒遐想連篇,但是大家不知道,這首詩其實是融合丹道而作。如今用丹道的玉液還丹,來重新解釋,看是不是意境圓通,也把李白這個渾俗和光的地仙形象躍然於紙上。《將進酒》·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 李白《將進酒》為何獨提及他?才華際遇都其次,這才是根本原因!
    李白的《將進酒》中,唯一具體提到的歷史人物就是「陳王」曹植。李白為什麼會提到曹植呢?我認為原因有三,最後一點才是根本原因!李白《將進酒》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李白的《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 李白《將進酒》中的「將」字,應該讀作「qiang」還是「jiang」?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 李白的月下孤獨:《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常照金樽裡。詩人青天明月,海闊天空的酒醉夢遊,最終落到他手裡小小的酒杯上來 ,天上地下巡遊一番,還是杯中的酒更讓李白放開懷。李白為什麼不停的飲酒?只是因為一個人孤獨,想念家鄉,懷念古人嗎?這似乎在這三首詩裡面並找不到答案。答案在他的《將進酒》。
  • 《將進酒》:李白被「賜金放還」時所作,風格一往豪情、意氣凌雲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 「每日詩詞」將進酒,範閒醉酒鬥詩百首,與爾同銷萬古愁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李白作此詩時距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有八年之久。這一時期,李白多次與友人岑勳(岑夫子)應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登高飲宴,借酒放歌。詩人在政治上被排擠,受打擊,理想不能實現,常常借飲酒來發洩胸中的鬱積。譯文注釋你難道沒有看見嗎?
  • 千古絕唱《將進酒》
    將進酒 唐·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 咱們來趣寫詩人,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將進酒
    隨著2019年末的《慶餘年》熱劇把這首《將進酒》再次爆發,那麼李白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能寫出此等境界的呢?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 詩人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唐·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 詩仙李白怎么喝酒?這首詩寫的很明白!
    他寫的《將進酒》,氣勢豪邁,節奏跳躍,描寫了他極度自信卻又借酒消愁的一場酒宴,真可稱得上是逍遙自在一醉方休!「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和「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兩句,真是寫出了豪飲的氣勢,看得出來李白真是個酒國高手!
  • 將進酒——頂峰中的頂峰
    將進酒是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代表作,李白與杜甫都是唐朝詩詞中的頂峰,將近酒則是頂峰中的頂峰。首先說這首詩的體裁——古體歌行體,這恰恰最能體現李白浪漫無拘束的個性。李白就是這樣的人,所以他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幾杯酒下肚,詩人的詩性與豪性愈發高漲,於是又來了那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 讀《將進酒》,品味李白的苦悶
    李白寫酒的詩還有很多,今天小琦和大家聊聊那首著名的《將進酒》。[唐]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 《將進酒》:李白最狂放的一首詩,無人之境,經典名句,震撼古今
    李白這個人,跟其他的才子還不太一樣,歷史上大多數的才子,基本都是後來才出名的,但是李白,在25歲的時候開始週遊天下,他的名聲就開始慢慢大震天下了。不然,為何皇家的人都會親自去邀請李白為愛妃題詩呢,要說李白的這麼多的詩中,拿一首詩是最狂放的,那就是《將進酒》了。
  • 「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作《將進酒》時處於怎樣一種癲狂狀態?
    清風徐來,林濤陣陣,李白不覺喝得半醉,傳入耳中的風聲、濤聲,都隱約聽成了黃河的咆哮聲,不由得心念一動,他斟滿一杯酒,站起身來,面向西方極目遠眺。兩人不約而同望向李白,只見李白眸中精光一閃,俊眉一揚,再次吟道: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 李白的一首詩道盡豪邁,人生不如意又何妨!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李白志向非常大,他的人生目標是當宰相。然而人生不得志,他並沒有得到機會。李白擁有巨大的期待想要實現人生目標,然而現實卻給他了巨大的失落。李白的這首《將進酒》把他對自己的失望,與對前途的希望,全部糾結在一起。一會充滿了失望,一會充滿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