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太空艙到北鬥,從玉兔探月到天問一號上火星,60年追逐從未停歇

2020-12-13 騰訊網

文/蟲汝不驚

近日,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在白色煙霧的包裹下伴隨著一陣巨大的轟鳴聲騰空而起。「長徵五號」火箭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升空,這為我國的航天事業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天問一號」探測任務是中國首次獨立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它將一次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三項工作,主要任務是對火星的土壤、大氣進行分析和拍攝相關照片資料,這在全球是首例。若成功到達目的地,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首次探索火星就完成軟著陸的國家。預計天問一號將要飛行約5500萬公裡,大約七個月的時間才能到達火星。

因為歷史原因,我國的航天事業發展起步較晚,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至今僅有60多年歷史。雖然起步時間晚,但這並不妨礙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取得優異成績。有多個「高光時刻」,首個標誌性事件就是「東方紅」1號的成功發射。在這之後我國在載人航天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國自主研發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和「神舟七號」的發射成功。我國的探月工程——「嫦娥工程」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嫦娥一號」、「嫦娥二號」等成功發射,帶回了許多資料數據。

而這一次「天問一號」的成功升空,再一次為我國航空航天史迎來高光一刻,「天問一號」的升空開啟了探索宇宙的新徵程,實現了我國從探索月球向探索火星的跨越。這次成功將「天問一號」送入空中的正是我國自主研製的被稱作「胖五」的長徵五號火箭,這一歷史時刻不光標誌著我國正式走向探索火星的新道路,也標誌著長徵五號正式服役。如果這次任務取得成功,將會從火星帶來大量的數據資料,這將是我國航天事業的一大進步。

不過,這次探索火星任務並不是外界看起來那麼容易,除了中國以外,阿聯、美國和日本等國家也有類似的計劃。全球共向火星發射過47顆探測器,美國和前蘇聯包攬了其中42個,但這42次的探測計劃只有5次成功實現軟著陸,並帶回了大量的數據,這5次成功經歷均來自美國,蘇聯並沒有實現對探測火星的突破。日本和歐空局也做過嘗試,但均沒有實現軟著陸。印度在已經取得成功經驗的美國的幫助下,成功登陸火星。目前阿聯也剛剛發射了火星探測器,結果還是未知數。足以可見探索火星的難度之高。

中國六十餘年在航空航天技術上從未停止過追逐的腳步,從玉兔探月到天問一號,這都是我國不斷努力,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科技難題,突破了一個又一個技術瓶頸,才取得的成果。相信有這麼多偉大的科學家和科研人員的努力,「天問一號」也會迎來好消息。

相關焦點

  • 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航天用50年證明了自己走的路才靠得住
    從北鬥組網完成到在月球上種棉花,從微信啟動頁的風雲衛星圖到給黑洞拍照,從使用FAST望遠鏡尋找外星人到「天問一號」,再到利用航天技術增強國防力量…… 「飛向宇宙,浩瀚無垠!」
  • 網友熱議「天問一號」「奔火」: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感慨中國航天成就 網友「激動到變形」「天問一號」探測器的最終目的地,是地球在太陽系中的「近鄰」——最近距離5500多萬公裡、最遠距離4億公裡的火星。幾乎是在人類剛剛有能力掙脫地球引力飛向太空的時候,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就開始了它的旅程。
  • 「天問一號」拍下地月合影,是中國人跨越半個世紀的太空之旅
    來自太空的地月合影大約120萬公裡,光速(3*10^8m/s)大約需要4秒的時間走完,在地球以外的地方,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傳回了一張圖片——地月合影。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萬眾矚目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到目前,天問一號已經飛行了超過120小時的時間,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目前天問一號探測器運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作正常。
  • 從螢火一號到天問,從絕望到希望,挑戰地獄難度火星探測
    火星,一顆神秘但令人嚮往的恆星,自從被人類發現之後。對火星的探索,就沒有停止。早1960年,前蘇聯向火星發射了「火星1A號」探測器,它是人類第1個火星探測器。最終以失敗告終,直到1965年,美國發射的「水手4號」太空飛船在距離火星9850公裡的地方,成功拍到了21張火星照片。我們對火星的探索,也一直在進行。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想提前了解火星快來百度地圖看3D火星模型
    兩千多年前,屈原作下長詩《天問》,面對浩瀚宇宙發出170多個問題。兩千多年後,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2020年正值中國開啟太空時代50年,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探測工程中心"探火項目"正式啟動,百度地圖與百度APP和航天局進行官方合作,為"火星迷"、"太空迷"們帶來了一場神奇的探索之旅,首個落地產品便是3D火星模型。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印度人不高興了:抄襲我們的火星探測器
    "天問一號"攜帶了火星車在"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後,包括美國宇航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ESA在內的諸多知名機構紛紛發來賀信,祝福"天問一號"能夠順利抵達火星。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甚至熬夜關注"天問一號"的發射詳情,並在個人媒體上表達了對中國火星探測任務的歡迎。然而,面對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印度網民不淡定了,部分印度網民在社交媒體散布謠言,稱中國的"天問一號"抄襲了印度的"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認為中國的技術都是偷來的。
  • 天問一號飛了8650萬公裡,離地球僅只有927萬公裡,為何?
    跟之前一樣,「天問一號」上所有科學載荷正常,太陽翼已經開始產生電力,能量分配均衡,飛行狀態正常,從地面出現的「天問一號」要準確抵達火星並不是一件容易事情,要經歷6個階段,大推力火箭發射階段
  • 一文讀懂:嫦娥、長徵、天問、神舟……它們分別是什麼神器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在西昌順利發射,首次實現了我國對小行星的飛躍探測;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號」探測器在西昌發射成功,12月14日成功落月,實現我國太空飛行器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成功實現了中國人的落月夢想;「玉兔號」月球車是跟隨嫦娥三號探測器一起登陸的月面巡視器,「玉兔號」留下了我國在月球上的第一個足跡。
  • 天問一號飛行超過1億千米,嫦娥四號在破紀錄,天宮蓄勢待發
    天問一號於2020年7月23日搭乘我國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按照計劃將於2021年2月中旬開始環繞火星飛行,並在4月23日將火星車降落在火星表面,從而一舉完成「繞」、「落」、「巡」的三大目標,進行長達三個多月的火星探索工作。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51期:去火星過年!天問一號將春節前抵達...
    天問一號將春節前抵達火星軌道 截至北京時間2021年1月3日6時,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飛行狀態良好,按計劃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測控系統總師李海濤老師則介紹,天問一號將於2月10日左右抵達火星軌道,也就是大年二十九前後。
  • 霞姐帶你追火星Vlog丨太空有個風箏叫「天問一號」,不信?你看!
    今天,「天問一號」奔向火星已經60天了今天,「天問一號」完成了它的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今天,「天問一號」在太空已經飛行了1.6億多公裡???速度這麼快?一分鐘可以從北京到廣州一個小時可以繞地球四圈那麼問題來了天問一號在飛往火星的途中到底歸誰管?又是誰在遙控它呢?今天就帶大家繼續追火星!
  • 「天問一號」將於23日前往火星,美國不甘落後,同期發射毅力號
    「天問一號」將於23日前往火星,美國不甘落後,同期發射毅力號想像力是無止境的,可以滿足內心的一切欲望。但是,基於目前對火星的認識,想要馬上移民至這顆天體上居住,依然是一件難以實現的事情,我們需要更多關於火星的數據和資料,才能制定完美有效的移民計劃。為此,不少世界強國策劃並開展了一系列火星探索計劃,截至目前為止,針對火星的探索項目有40多次,既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敗的不幸,都值得後來者借鑑。
  • 從地球到火星,「天問一號」將會經歷些什麼?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天問一號」火星任務探測器模擬圖(探測器抓總研製單位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提供)人民網北京7月24日電(趙竹青)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啟程。隨著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的點火升空,我國拉開了向更遙遠的深空探測的序幕。
  • 中國「天問一號」即將發射,2020火星年,圍觀各國火星探測計劃
    從 1600 年,就有科學家開始使用望遠鏡對火星進行觀測;而自上個世紀 60 年代,美國和蘇聯展開了火星探測器前往火星的競賽,90 年代後更多的國家加入其中。由於前往火星的道路困難重重,許多探測器未能成功抵達火星就半路「夭折」。但是人類從未停下腳步。
  • 航天推進艙實物、火箭殘骸實物……都能在這個全國首展上看到
    2020年,航天發射忙不停,探火又探月!5月,長徵五號B首飛成功,中國空間站建設拉開序幕;7月,天問一號發射,開啟深空探測時代;11月,嫦娥五號發射,成功落月取樣,並於12月17日成功攜帶樣品返回地球。
  • VR模擬駕駛、會「思考」的火星車……「天問一號」離不開這些讓人...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消息,7月23日發射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目前飛行距離已經超過800萬公裡,也成功進行了一次軌道修正,但對於研製團隊來說,難點和關鍵環節還在後面,對天問一號探測器的考驗才剛剛開始。專家介紹,目前的飛行都屬於平穩的常規動作,控制上相對容易。
  • 美國毅力號將攜帶核電池前往火星,中國天問一號為什麼不用?
    核電池不受極冷極熱的溫度影響,不被宇宙射線幹擾,在環境惡劣的太空中,是目前最理想的能量源。迄今為止出現的各種深空探測器中,使用比較廣泛的就是鈽-238同位素溫差電池。在這麼長時間的低溫環境下,如果不採用核能,玉兔的車載儀器將會被凍壞。玉兔二號必須使用同位素電池與太陽能電池相切換的模式。即月晝時,使用太陽能電板供電,月夜時玉兔進入休眠。同位素溫差電池開始工作,為玉兔提供保溫功能,以及維持與地球的基本通訊。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29期:釐米級精度!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
    「毅力號」採用了核動力供能,即鈽衰變,備用能量是可儲能的一對鋰電池,最核心的電機來自美國能源部研製,預期壽命是14年,不過NASA依然很謹慎,給出的「毅力號」可在火星上設計服役時間是兩年。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 「十三五」之「太空舞」:中國航天耕宇牧星耀蒼穹
    中新社北京12月8日電題:「十三五」之「太空舞」:中國航天耕宇牧星耀蒼穹作者 郭超凱在完成月面自動採樣後,12月6日12時35分,嫦娥五號軌返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將擇機返回地球。從「嫦娥」奔月到「天問」探火、從「北鬥」指路到「天宮」攬勝……「十三五」期間,中國航天亮點頗多、成績斐然。
  • 「天問一號」啟程火星,相比前輩「螢火一號」亮點多多
    7 月 20 日,阿聯先行一步,藉助日本H2A運載火箭,從日本鹿兒島將阿拉伯世界的首個火星探測器送上太空。同時,「希望號」也是全球首個火星氣象衛星,進入火星軌道後,它將用 1 個火星年的時間觀測火星的地質地貌和氣象狀況,這將大大加深人類對火星大氣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