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區馬駒橋鎮小周易村有個於大爺——老黨員巧念抗疫經

2020-12-15 京彩臺灣

通州區馬駒橋鎮小周易村


(一)下沉幹部的招牌管用

「呦!郭師傅,來了?過來,過來,我給你量個體溫,呵呵!」

說這話的是馬駒橋鎮小周易村村民於士才,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村裡年紀最大的抗疫志願者,今年已經68歲了,但身體硬朗,說起話來聲如洪鐘,就憑這底氣,若非見到本尊,很難猜到他的年紀。

「師傅」這個詞在我的記憶中略顯得有點模糊,特別是一位老者對遠比他年輕的人而言。

「於老爺子,您可真有樂子,後來的給先來的測體溫?咋著,又到您的班兒了?」

每次見到他,我總有一種莫名親切的感覺。

「嘿嘿,可不是嘛!」於老爺子咧嘴笑了:「又該我了!」

看看表,正是下午兩點四十,離交班的時間還差二十分鐘。

「您每次都提前這麼多,他們這便宜佔的可是沒夠了。」

「不礙事,早點接班,也讓他們早點回去歇著。」說著話,他從村口崗亭後面取過墩布和掃帚,打掃起村口衛生來。

自從下沉到小周易村認識他那天起,天天如此。


小周易村村民於士才


我也跟著搭把手,兩人說笑間便收拾停當。

他和前班交了接,沏上一杯濃茶,然後便將電子體溫表握在手上,擼起袖子在自己胳膊上測了測,低頭仔細看了看,滿意地點點頭,喃喃自語道:「這回這數兒還差不多……」

我往於老爺子身邊湊了湊:「怎麼?又不準了?」

他撇了撇嘴:「這玩意兒就不是正經東西,昨兒個早上新拿來一個,半天不出數,我還以為殭屍來了呢。折騰了半天,好容易出數了,測誰都是90多度,這分明就是詐屍了……我一氣之下,抬手就給扔了!」

一番話說的我差點兒沒笑背過氣去。

「您這說的,該不會調出華氏了吧?」

於老爺子讓我說的一愣:「這……這還真保不齊。你……你淨馬後炮……」

我一臉冤枉。昨天我輪休,哪會知道?

「你哪兒的,有出入證嗎?」

稍一愣神的工夫,於老爺子抬手堵住村口一個戴眼鏡的中年外地人。

「大爺,我進去裡邊菜店買點菜。」

「買菜?買什麼菜,有出入證嗎?」於老爺子的口氣明確生硬起來。

中年人陪笑道:「大爺,以前我老在咱村買的,您就不記得我?」

於老爺子上上下下打量了半晌:「噢,你啊!哼哼,別跟我套近乎,我不認得你。實話告訴你,有出入證測了體溫沒事讓你進去,要是沒有,說下大天來也不能放你進去!」

中年人不停地央告,於老爺子的嗓門越發高吭起來:「怎麼我說的中國話你聽不懂啊?跟你說半天了,家有家法,村有村規,疫情結束了再來,到時你把這菜店搬空了都沒人管你!」

中年人還想再分辯什麼,於老爺子有些怒了,突然向後一指我:「看看這是誰,我老實告訴你,這可是市裡派下來的幹部,專門來檢查的,再不走你可吃不了兜著走,還不快走!」

中年人順著手指方向朝我望來,我不情願地挺了挺胸膛,「哼」了一聲,他這才悻悻地走了。

於老爺子瞧著他的背影,斥道:「要說也是這麼大的人了,這點事兒不懂!」

我拉了拉於老爺子:「您這可不對啊,拿我當擋箭牌這合適嗎?您好好說,讓他走了不就完了?」

於老爺子「哼」了一聲:「咱幹什麼事,聲勢一定要鎮得住才行!」

「那您這算震住了?」

於老爺爺詭異一笑:「你這招牌比我有用!」


(二)沒有共產黨哪有好日子

三點差十分,老於的搭檔鮑山終於現身了。遠遠看去,油光錚亮的腦袋格外醒目。

「這小子,不到點兒決不出來!」於老爺子低聲埋怨。

鮑山端著茶杯,邁著四平八穩的步子,走到近前先和我打招呼:「喲,郭領導,來的夠早啊!」

沒等我說話,於老爺子先開了口:「別耍貧嘴,看看表,這都幾點了?」

鮑山掏出手機看了看:「這不還沒到點兒呢嗎?我這已經算早了。」

「你瞪大眼睛看看……」於老爺子沒好氣道:「我可在這兒坐半天了!」

「怎麼著,三叔,這以後值崗時間我不用看表,看您就夠了是嗎?」

兩個槓精撞在一起真是沒誰了,大家都知道,平日裡只要兩人湊在一起不抬抬槓,生活定然是索然無趣的。

我坐在崗亭裡一邊統計著這幾天陸陸續續外地返京人員的數字,一邊豎著耳朵聽著兩個活寶鬥爭嘴,突然就聽著於老爺子一聲暴喝:「站住!哪兒去?」

這一聲好似一道劈雷,我騰地就站了起來。

一位年輕小夥騎著電動車從卡口飛馳而過,絲毫沒有停下的意思,鮑山也急了,跟著大叫:「站住!」飛身追去。

於老爺子年紀大了,自然跑不動,我總歸年輕20歲,也跟著追了上去。

卡口動靜不小,驚動了正在村內巡視的包村幹部張金生,幾個人前後夾擊,才將小夥阻截。

於士才和鮑山在值崗


於老爺子氣的跳腳:「你當你是誰啊,就敢這樣往裡闖,有沒有規矩?」

小夥連忙解釋,稱是出門上班落了東西急著回來取,還掏出了出門證。

證件確實不假,體溫倒也正常,饒是這樣也不能如此闖卡。於老爺子一通數落:「我可告訴你,你記好了,無論多急的事,就算你家著了火,進村也必須拿出入證,測量體溫登了記,才能進去。你自己想怎樣就怎樣這可不行,既然在這村住,就得守這村的規矩,否則你就別在這住,聽懂沒有?」

「懂了,懂了,我錯了,下次一定改。」小夥緊著陪笑臉。

「還想有下次?我告訴你,再有一次,直接沒收你的出入證,你就算打爆了12345也沒用!」

小夥走了,於老爺子猶在生氣,總算有了半刻寧靜。

鮑山坐在一邊翻看手機,偶然看到頭條上一條新聞,下意識地說了出來:「美國那個國務卿說咱們疫情跟共產黨體制有關……」

「你說啥?」剛平靜下來的於老爺子又蹦了起來。

糟糕!於老爺子這次是要刀口向內了。

「我……我沒說什麼呀?」

「不對,你說了……我這眼神雖然不濟了,但是我這耳朵可沒生繭子!」

鮑山一臉莫名:「我……我沒說什麼啊,我只是說美國人又在攻擊咱們啦……」

馬駒橋鎮包村幹部張金生


「啪!」於老爺子一拍桌子吼道:「我雖然沒讀過多少書,大字不識幾個,但是我可知道,沒有共產黨,哪有咱們現在的好日子?沒有共產黨,咱們這場大疫不定要死多少人呢!你怎麼能同他們那些人穿一條褲子?他們把欺騙謊言當成家常便飯,要權不要臉,要錢不要命……」

於老爺子越說越激動,張金生朝我使了個眼色,那意思我明白:老爺子這是要玩真的了!

我趕緊搭話圓場:「於老爺子您誤會了,鮑哥怎麼可能跟他們穿一條褲子?他連美國人長什麼樣都沒見過……」

鮑山憋了個大紅臉:「您……您這不講理,這又不是我說的!」

於老爺子的眼珠瞪得溜圓:「不是你說的,是誰說的?」

鮑山把手機晃了晃:「三叔,您老仔細看清楚,這是頭條說的……」


(三)共產黨員不能含糊

村裡的大喇叭叫了起來,一個女人斷斷續續的聲音。

我豎著耳朵聽了半天,但似乎離卡口太遠的緣故,聽不清說的什麼,只是隱隱約約聽到了「口罩」一類的用詞……

上午剛和村書記兼村主任徐雲賀提到了我近來發現的問題,個別村民和租戶開始放鬆警惕了,不戴口罩就上街了。

「村裡喇叭覆蓋區域是不是太小了,嗚哩哇啦這都說了啥?」


村幹部李鳳英組織開展文明實踐活動


「應該就是提醒村民們出門戴口罩吧。」張金生也這麼說,看來我沒聽錯。

「咱村喇叭不缺,就是村口這個壞了,一直也沒解決……」鮑山朝著前方一指,距卡口大約50米處,一根粗大的電線桿頂端掛著兩支大喇叭。

說話間,只見一個人影緩緩爬了上去,我們幾個人都站了起來。

看得清了,是小周易村幹部徐雲旺!

「這事兒他在行,別人真未必幹得了……」於老爺子眯著眼睛直點頭:「這種爬高的事,就得他這樣短小精悍的來!」

「應該專業人士幹的吧,他有這資質嗎?這是不是有些危險?」我不免有些擔心:疫情防控吃緊之時,別又惹起什麼風波。


小周易村委會幹部徐雲旺


「你甭擔心,你別看他今年正好一甲子,論身手你還真未必幹得過他!」

我和他有什麼仇麼?

「前些日子大風天后銀子村著火,這小子開著咱們村裡的消防車第一個趕過去的,平常咱們這兒的物資也都他準備,有個共產黨員的樣子!咱們這個村黨員少,裡外裡才不過14個,將近一半都跑到外地或別村過活兒去了,倒是聽說靳松過年時候交了一份申請……」

徐雲旺確實身手矯健,也不知他幹了什麼,大喇叭清晰地響起了村幹部李鳳英的聲音。

「各位村民注意啦!當前疫情依然嚴峻,還遠沒有到了放開的時候,大家出門必須戴口罩,我再強調一遍,出門必須戴口罩,如果你不戴口罩就請你不要出門……」

「村委會還是蠻負責任的,禁不起一點差錯……」於老爺子頻頻點頭:「從過年到現在,村裡這些幹部一天都沒歇過,大家都疲了,但還都在扛著,不扛也不行啊……」

他一指包村幹部張金生:「小張也一樣,自從分配到咱們村也一天都沒有歇過呢。」

張金生嘿嘿一笑:「您這話說的,咱們可都是一條繩兒上的螞蚱!」

於老爺子手指亂點,我眼瞅著衝著我來了,連忙擺手:「老爺子您別指我,我每周都是輪休一天的,可不能跟你們比……」

「你是市裡下來的幹部,當然不可能跟我們一樣,你是來指導監督我們防疫的嘛!」

我這心咯噔一下:「於老爺子您可別亂說,我們下沉幹部是服從命令聽指揮的,指導監督真不是我們的職責,我們就是下來全力以赴協助配合村裡防疫的……」

「都是一樣,一樣的,我知道。聽說防疫要常態化,什麼叫常態化?就是這樣防控防下去了。乾脆你就在我們這兒沉著,也別回去了……」

「對對對,老爺子說的對,你留下,我們都放心了……」張金生笑呵呵地反水。

我呵呵一笑:「那必須滴,於老爺子說了,聽黨話跟黨走,我當然是服從組織安排……」


(四)國家統一要抓緊

初春時節,天寒風急,隨著企業騰退,卡口周邊形成了一片空場,不但給防疫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難度,而且還自然形成了風口。

天氣預報越來越準了,說西伯利亞強勁寒流下午來,果然狂風卷著揚沙就到了,看這意思至少有9、10級。卡口外的車輛有節奏地跟風晃動,進出村的行人紛紛以衣袖遮面,蹣跚而行。

「郭師傅,進崗亭裡避一避吧,回頭凍感冒了,再發個燒,咱一塊兒都得隔離。要是讓風吹跑了,我們沒地兒找你去……」

都這時候了,於老爺子還有心調侃。

「您甭管我,您進去……」

話沒說完,只聽得「咔嚓」一聲,緊接著幾個物件從我頭頂飛了過去。

定睛一看,卻是三塊防疫宣傳展板。

這原本是掛在隔離護欄上用鐵絲擰緊的,現在被疾風撕成了碎片,已然是七零八落。

張金生和鮑山拉著我進了崗亭,於士才卻依然沒有進屋。

我待要叫他,鮑山卻道:「你甭管他,老頭子倔著呢,下刀子都不肯躲,他要肯進來,自然會進來的。」

果然,於老爺子根本沒有進來的打算,佝僂著身子左右搖晃,長身呢子大衣被風吹的鼓起,手中緊緊攥著他的武器,眼睛眯成了一道縫,依舊四處尋視。

狹小的崗亭被呼嘯的北風來回擠壓,不停地顛簸,風沙打在玻璃窗上有節奏的作響,兩把卡口坐椅也被吹出了好遠,我禁不住向外大叫:「於老爺子快進來吧!」

於士才立在外邊繼續左顧右盼,直至視線範圍再也沒有移動的車輛行人,這才終於進了崗亭。

鮑山遞上來一杯熱水:「三叔趕緊來口熱酒,暖暖身子。」

「臭小子,又耍我,你們家的酒是這樣的?」

「嘿嘿,您想它是酒,它就是酒……」

一提起酒,於老爺子眼睛放起光來:「你小子最近也不說孝敬三叔了,真沒良心!」

我忙問:「哦?您平常好這口兒?」

張金生挑起大拇指:「老爺子的酒量不是蓋的,咱三人捆一塊估計也就是他打個牙祭。」

「您這麼能喝呢?」

「別聽他們胡嘞嘞,我也就是平常閒的沒事,一天自個兒喝兩頓,喝不了幾兩。最近喝的少了,疫情這麼緊張,別耽誤事……」

「您都這麼大歲數了,該是頤養天年、含飴弄孫的時候,您還出來執勤站崗?」

「你說的呢,一個人好那能叫好?咱們一小老百姓,操不到國家的心,但把咱們這個村看好了那就算踏實,別給鎮裡添亂、給國家添堵。」

「您這話說得真好!可惜這兒是沒酒,不然我非得敬您一杯不可。回頭我拿瓶酒孝敬孝敬您……」

於老爺子眼睛又亮了起來:「那可好啊!你平常喝不喝啊?回頭疫情完了,咱爺兒倆招呼一頓。」

「平常我也不怎么喝,開上車了,更不敢喝了,抓著就是麻煩,給自己添亂,給單位添堵……」

「對,對,那句話怎麼說來著?開車不喝酒,酒後不開車。」

「回頭我給您拿瓶臺灣酒吧,您也嘗嘗。」

「好啊,真沒喝過。」

「您老沒上臺灣去轉轉?」

於老爺子嘆了口氣:「歲數大了,這腿腳也不風光了,我也就在這村裡走動走動就得了,有女兒女婿看著我,遠了就不行了。只盼著你們多加把勁兒,趕緊把臺灣收回來,這可是咱們億萬人的心願啊!」

此刻,我從心底湧起了一陣從未有過的感動。

飛沙走石,寒風凜冽,但我的心底卻是一片寧靜中蕩漾著絲絲暖意。

他,只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卻依然頂著寒風堅守在惡劣環境下的疫情防控一線。

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村民,卻始終心繫國家,心系統一,心繫民族。

他,只是千千萬萬共產黨員中的一個,僅有著螢火般的光亮,卻像一盞明燈在閃耀。

他同樣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完)

小周易村書記徐雲賀帶領村民開展文明實踐活動


作者:望川閣主

京彩臺灣



相關焦點

  • 北京通州馬駒橋鎮小周易村社區服務站:讓農村人感受城市生活
    組建「村官」智囊團,北京通州馬駒橋鎮「村官」顯身手   編者:經中央同意,中央組織部等有關部門決定,從2008年開始,用五年時間選聘10萬名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
  • 北京市通州區馬駒橋鎮人民政府副鎮長米學忠正接受審查調查
    1988.04-2002.01 北京市通縣(通州區)大杜社鎮經管站科員(期間:1997.09-2000.07在北京市農業學校農業推廣專業在職中專學習)2002.01-2002.06 通州區馬駒橋鎮財務室副主任2002.06-2003.09 通州區馬駒橋鎮財政科副科長
  • 通州區馬駒橋鎮第二條專設健康步道投用
    隨著通州區馬駒橋鎮在溼地公園新建的第二條專設健康步道正式投入使用,至此全鎮健康步道已達850米,不斷引導更多居民加入到全民健身行列。近日,記者來到位於馬大路南側、大杜社衛生院北側新建的健康步道看到,該步道不僅顏色鮮豔,還專門在兩側安裝了以「三減三健」為主要內容的健康素養小知識宣傳欄和健康提示牌,讓群眾在散步休閒的同時,還能掌握健康相關知識。據了解,該步道總投資近2.8萬元,全長350米,是馬駒橋鎮第二條專設的健康步道。日行一萬步,健康有好處。
  • 抗「疫」前線處處黨旗紅——鳳凰縣衛健系統黨員幹部醫務工作者抗...
    這是鳳凰縣衛健系統合力抗「疫」的一道「風景線」。連日來,面對嚴峻的疫情形勢,該縣衛健系統全體黨員幹部、醫務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勇爭先,衝鋒在抗「疫」一線,為全縣人民群眾築起了一道道生命安全「防護牆」,定格下一幕幕感人的瞬間,留下一個個感人的事跡。
  • 【韌】哪裡任務重黨員就站哪裡!東陽6萬多名黨員幹部奮戰在抗「疫...
    東陽6萬多名黨員幹部奮戰在抗「疫」一線 2020-02-05 13: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通州區馬駒橋鎮中心小學弘揚優秀「馬」文化 培養「八駿好少年」
    2020京城百所特色校北京市通州區馬駒橋鎮中心小學在古老的涼水河南岸,在北京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南六環和京津塘高速路的環抱中,坐落著北京市通州區馬駒橋鎮中心小學。近年來,伴隨著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設步伐,馬駒橋鎮中心小學發展迅速,形成了6個校區、173個教學班、5800多名學生的辦學規模。在邵學良校長的帶領下,學校結合地域特點,從中華歷史悠久的馬文化出發,致力將「小馬駒」培養成「千裡馬」,走出了一條特色辦學之路。
  • 北京市公共圖書館 吹響抗疫集結號
    閉館至今,各館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線上閱讀活動、推送豐富多彩的數字閱讀資源;宣傳防控疫情知識,倡導大眾以健康的心態科學應對疫情;千方百計籌措物資、款項支援抗疫一線;組織館員參與社區防疫工作、接受線上培訓。
  • 黨員軍校生志願抗疫 堅守「銅陵東大門」
    八年來一直沒有回家過個年的方文,今年第一次才有假期回家和父母及家人團聚,本想好好溫存一下思親之戀,未想到遇上這場全國上下都在抗擊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阻擊戰。鐘鳴鎮地處銅陵、繁昌、南陵三市、縣交界,是銅陵東大門,疫情防控形勢十分嚴峻。
  • 洞口竹市鎮黨員幹部戰鬥在抗疫一線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通訊員 唐珍珍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疫情,洞口竹市鎮全體黨員幹部聞「疫」而動,衝鋒在前,始終戰鬥在抗疫一線。邵懷高速大水出入口防疫監測站點的布置、全鎮34個村(社區)有湖北旅居史和密切接觸史人員的摸排、疑似病例的送治等等,無不考驗著這個有九萬多人口大鎮的調度、指揮、協調能力。「尹主任,我村有一名武漢返鄉人員出現咳嗽、發熱症狀!」正月初三凌晨2點,竹市鎮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尹文武接到紅旗村黨支部書記梁光石的電話。
  • 小銅鑼敲響抗疫大愛
    內容提要: 黨員母親每天敲起銅鑼走村串寨宣傳疫情防控知識,退伍歸來的大兒子主動請戰與民警一同走在危險最前沿,大學在讀的小兒子不畏嚴寒每天堅守在村頭路口的值守卡點上……連日來,李德芝攜子戰「疫」成為了當地廣為傳播的佳話。
  • 支部建前沿,蒙城3.5萬名黨員幹部戰鬥在抗疫一線
    莊周街道六裡社區黨委組織500餘名進駐黨員,在玖隆國際等小區建立臨時黨支部,使黨員到社區報到後有崗位、有責任、有組織。針對城區居住人口與戶籍所在地不一致造成的排查任務重情況,號召27家縣直單位近千餘名黨員幹部提前結束休假,直接參與城區疫情防控大排查,利用1天半時間實現排查全覆蓋,大大幅壓縮了排查時間。
  • 大連市中山區779名黨員幹部堅守抗疫一線
    原標題:大連市中山區779名黨員幹部堅守抗疫一線 2月2日凌晨4時不到,大連市中山區委、區政府政研室四級主任科員王朔已身著醫用防護服,站在大連火車站進站口,手持儀器為每一名旅客測溫。接下來的7天,從4時到23時,他將和19名來自中山區的黨員幹部組成第一分隊,每天四班倒,把守火車站這一重要關口,參與構築大連市抗擊疫情的堅固防線。
  • 頭條丨芒市老緬城:抗「疫」一線,他們全家齊上陣
    頭條丨芒市老緬城:抗「疫」一線,他們全家齊上陣 2020-10-10 19: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一手抓抗疫,一手抓生產,704所黨員突擊隊這麼幹
    一手抓抗疫,一手抓生產,704所黨員突擊隊這麼幹 2020-02-12 2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看西山鎮奮戰在抗疫防線的「夫妻檔」
    自息烽縣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以來,西山鎮上下,發揚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迎難而上的精神,在這場「戰役」中湧現出許多夫妻檔,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奮戰在抗疫一線,始終發揮著先鋒模範作用,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堅守的意義,用無私奉獻譜寫著盡職盡責的讚歌。
  • 剛剛披露:通州臺湖南部、馬駒橋鎮拆遷權,移交亦莊
    近日,北京經開區開發建設局和 通州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 就亦莊新城住房城鄉建設領域行政職權 和關聯事項完成移交 這也標誌著亦莊新城
  • 古稀老校長、花甲老黨員都站到了戰「疫」一線
    古稀老校長、花甲老黨員都站到了戰「疫」一線 2020-02-23 16: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八旬老人勇當抗「疫」志願者 ——河南省平頂山市81歲老黨員魯營的...
    河南省平頂山市新華區香山管委會徐窪村81歲老黨員魯營,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創作詩歌、快板、相聲、唱詞、對聯等150多篇防疫文藝作品,勇當抗「疫」志願者,開展疫情防控宣傳,並帶頭為抗擊疫情捐款2000元,引發這個普通的小村莊205戶村民5個小時捐款5萬多元的愛心傳遞,在當地傳為佳話。  3月10日上午,春風和煦,暖陽高照。
  • 中原戰「疫」基層黨員幹部群像: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我是黨員,我先上,我願意主動請纓入戶消毒。」在鄭州市經開區,錦程社區服務中心主任趙亞濤自告奮勇進入患者密切接觸者家進行病毒消殺。「我是黨員,我先上。」——這是抗擊疫情的黨員宣誓,這是初心使命的莊嚴承諾。無論是抗擊疫情的第一線,還是物資供應的大後方;無論是城市社區,還是廣袤鄉村……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黨員身影,哪裡就有黨員奉獻。
  • 讓黨旗在媯川大地高高飄揚丨延慶黨員 戰「疫」一線
    ——香水園街道和潤社區 趙帥「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的入黨誓詞言猶在耳,作為黨員,主動投身抗「疫」一線,牢牢捍衛入黨誓言,舍小家為大家,堅決打贏防控阻擊戰。——延慶區委統戰部 王愛華我是黨員,戰「疫」路上必須衝鋒在前,「線上」有我,「線下」有我,這就是網信鐵軍的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