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橋釀造廠
恆躍興鈣業有限公司
南上莊肉驢養殖基地
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9月10日,全市氣溫驟降,然而在平定縣石門口鄉南上莊村的蔬菜大棚智能化改造現場,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
今年,石門口鄉積極響應平定縣加大招商引資的要求,組織鄉級、村級骨幹赴山東省壽光市參觀考察壽光蔬菜生產基地建設情況。回來後,石門口鄉多方籌措資金,以南上莊村為龍頭示範,對原有30多個蔬菜大棚進行智能化改造,形成種養加一體的管理模式,現在正抓緊建設中。石門口鄉還積極與愛鑫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洽談導軌項目,希望讓其在南上莊村落地。
南上莊村的快速發展是石門口鄉發展的一個縮影。石門口鄉位於平定縣東部,是全縣10個鄉鎮中面積最小的一個。近年來,石門口鄉以加快產業融合和實現鄉村振興為己任,立足「工業強勁、農牧興旺、宜居宜遊、活力四射」的四大定位,團結帶領全鄉人民,依託特色產業發展,努力打造一流強鄉。
擴集群、優平臺、上項目,打造工業強勁之鄉
石門口鄉黨委書記蘇寶蓮介紹,今年,全鄉圍繞市、縣「項目興市」要求,全力以赴抓項目、增投入,培育更多增長點、拉動點的同時,提升經濟發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在擴大產業集群方面,石門口鄉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經濟發展動力,尤其是以長青、興陶、天虹、成虹等陶粒砂企業組成的陶粒砂生產基地,通過技術創新,提升研發能力,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同時,石門口鄉積極組織恆躍興、元豐等活性氧化鈣生產企業,改造設備、改進技術等,推動石灰產品由低端建築材料到高端工業材料轉變,延伸產業鏈條的同時,形成產業窪地。此外,紫砂產業的選礦、採料、制泥、築模、打磨、燒制一條龍生產線已建成運行,石門口鄉正積極把小橋鋪村打造成紫砂村,推動紫砂產業做大做強。
在園區平臺建設上,石門口鄉按照產業集聚、用地集約、項目集合的目標,進一步規範園區管理,完善配套設施建設,提高環保準入門檻。同時,全鄉多措並舉盤活「殭屍企業」,優化整合閒置土地和廠房「騰籠換鳥」,為新項目讓出空間。此外,石門口鄉還強化對園區企業政策資金扶持和手續辦理,嚴格園區規劃控制,提高企業投資強度,助推提升園區科學發展水平。
擴集群、優平臺的結果也顯而易見——西郊商貿物流園項目如期開工,陽煤集團新派塑膠搬遷項目順利落戶,鐵塔建設項目如期推進……「可以說,一個個項目的落地,給我們打造工業強勁之鄉奠定了基礎。」蘇寶蓮說。
興產業、美家園、促改革,打造農牧興旺之鄉
「打造農牧興旺之鄉是我們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個抓手,其中產業興旺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重點。」蘇寶蓮說。在農業產業上,南上莊村千頭肉驢標準化養殖已達存欄1200頭的規模;南上莊村菌菇基地發展勢頭強勁,產品供不應求;橋頭村石橋釀造廠進展迅速,年產食用醋350噸,在市場中頗受好評;陽泉福康薯業有限公司在轉型發展中拓寬了市場。此外,石門口鄉通過實施核桃基地、小雜糧基地、脫毒紅薯基地以及南上莊村為示範引領的無公害蔬菜和菌菇生產基地規模化、節約化建設,促使全鄉農業產業結構得到了科學調整。
在人居環境改善行動中,石門口鄉沒有採取「一刀切」的辦法,而是按照「整潔美麗、和諧宜居」的要求,因地制宜採取一村一特色的辦法推進環境整治。具體工作中,全鄉積極打造西郊、南上莊、亂流3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示範村;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著力抓好「三清一改」,並梯次開展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加快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大力推進「廁所革命」,各村環境面貌發生了不小改變。
此外,積極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動農業經營體制改革等,也給石門口鄉打造農牧興旺之鄉奠定了基礎。
抓景區、創品牌、強設施,打造宜居宜遊之鄉
「石門口鄉的鄉村旅遊正處於起步階段,但我們有信心以大石門水庫為依託,通過抓景區、創品牌、強設施,把全鄉打造成宜居宜遊之鄉。」蘇寶蓮說,「石門口鄉旅遊資源豐富,其中既有第三批國家傳統村落亂流村,也有第四批國家傳統村落西郊村。前不久,大石門村也成功申報第五批國家傳統村落。今年,我們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尤其是以大石門水庫為依託,與多家旅遊開發公司進行了對接。此外,亂流村利用300萬元資金對古村落進行了修繕,開河寺自來水飲用問題得到解決,停車場也修建完畢。目前,西郊村的修繕工作也進入了招標階段,即將動工。」
蘇寶蓮也提到了全鄉發展旅遊存在的短板——基礎設施。她說,石門口鄉本著「路通到哪裡,風景就延伸到哪裡」的思路,正積極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規範住房建設管理、清潔取暖改造、農村水源面源汙染治理等,同時正積極組建地方特色文化社團,對武迓鼓、馬尾猴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傳承,並把極具石門口特色的驢肉、牛肉、富硒小米、紅薯、生態醋、粉條、菌菇等農副產品融入其中,勾勒全域旅遊的石門口「畫卷」。
補短板、穩民生、促創新,打造活力四射之鄉
「要想打造活力四射的石門口鄉,幹實事、解難題,讓人民群眾福祉得到提升是關鍵。」蘇寶蓮說,「工作中,石門口鄉通過加快建設基礎設施、健全社會保障、開展精準扶貧、推進文教事業發展等,激活全鄉發展活力。」
基礎設施建設中,國道207、307陽泉市繞城改線工程石門口段進展順利,國道307石門口段公路改線工程正在建設當中;在完成西郊、南上莊、亂流、南坪四村集中供暖供氣的基礎上,今年上半年又完成煤改氣入戶工程403戶。在扶貧工作中,全鄉依託南上莊村肉驢養殖項目和橋頭村石橋釀造廠兩個產業扶貧項目,實現貧困人口全覆蓋,人均增收200元以上。此外,在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農機補貼、糧食直補等各類惠農政策落實上,石門口鄉都實現應扶盡扶。
為了有效提升農民的幸福感,石門口鄉投資改擴建了東郊村、大石門村、小口頭村、前徐峪溝村4個文化活動廣場,並積極參加縣裡的文化活動,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鄉鎮幹部說】石門口鄉黨委書記 蘇寶蓮
這些年,石門口鄉通過黨建引領,以工業項目為強鄉之基、以特色農業為興鄉之道、以鄉村旅遊為活鄉之源、以民生事業為穩鄉之本,凝心聚力,拼搏奮進,較好地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以黨建為引領,推動各項事業發展。
工業對石門口鄉來說是重中之重。下一步,我們繼續圍繞市、縣「項目興市」要求,擴大招商引資,尤其是發揮各級黨組織全面領導的作用,把基層黨建工作與招商引資深度融合,突出抓好基礎設施、產業轉型、社會民生、生態治理四個版塊項目建設,促進項目落地,早日投產。
如果說工業是夯實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那農業對我們來說就是農民生活的根基。可以說,農業發展的好壞直接關係著農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到辦好農村的事,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具體來說,就是要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並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五大行動,不斷開創石門口鄉「三農」工作新局面。
這些年,傳統產業發展增速變緩,如何尋找新的突破點,鄉村旅遊是一個出路。我們計劃以大石門水庫為依託,突出黨建引領作用,加大招商引資,努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具體來說就是要緊抓旅遊項目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做好大石門村環庫路建設和旅遊路建設,以此為帶動,推進石門口鄉全域旅遊發展。
發展工業、農業、旅遊業,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民生。因此,我們還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加大民生投入,盡心盡責辦好民生「關鍵小事」,讓大家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