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風乾肉成為農牧民增收致富新引擎

2020-12-13 新疆新聞網

  中新網新疆新聞12月17日電(馬光元 高改蓮)近年來,呼圖壁縣立足於畜牧業資源優勢,從傳統養殖向現代發展模式轉變,將普通牛羊肉通過現代工藝加工成風乾肉,增加畜產品的附加值,並形成「市場+合作社+農牧民」的良好發展格局,為農牧民開闢出一條新的致富增收路。

  12月9日,記者在呼圖壁石梯子鄉綠色有機畜產品加工合作社院內看到,合作社理事長秦曉雲正忙著給來自烏魯木齊的顧客打包風乾肉。顧客官黎成曾在一次聚餐中品嘗過這裡製作的風乾肉,對這純正的味道念念不忘,專門從烏魯木齊過來購買。

  烏魯木齊遊客 官黎成:「今天從烏魯木齊過來,帶了一些朋友又過來買來了,我自己又買了20公斤牛肉馬肉,味道相當不錯,口感也適合新疆人的口感,……吃完肯定還要來。」

  合作社選用當地牧民在南部山區養殖的馬牛羊,從中嚴格篩選出年輕肥壯的,經過宰殺、分割、強排酸等工序,運用哈薩克族傳統手藝及秘方進行醃製,再用75度以上熱風將40%的水分風乾進行烘焙、包裝,最終製作而成的風乾肉完整的保留了原始的味道和品質,深受市場青睞。

  呼圖壁縣石梯子鄉綠色有機畜產品加工合作社理事長 秦曉云:「我們這個綠色烘焙馬牛羊肉它主要就是整個製作的過程非常的乾淨衛生,然後就是選的馬牛羊都是當地的綠色食品吃著比較健康,它這個整個的製作過程沒有任何汙染零添加,沒有任何煙燻,所以說味道還比較美。」

  呼圖壁縣石梯子鄉綠色有機畜產品加工合作社成立於去年9月,目前,該合作社製作的風乾肉包括風乾牛肉、羊肉、馬肉以及馬腸、馬肚,因為具有零汙染、純天然、純手工的特點,產品熱銷到北京、上海、福建、廣州、廈門等多個城市,去年短短4個月,銷售額就達100萬元。

  呼圖壁縣石梯子鄉綠色有機畜產品加工合作社理事長 秦曉云:「總的來說這個銷售面越來越大了,銷售金額也在逐年上漲今年預計在一百萬到二百萬這個樣子,尤其是今年在這個福建援疆指揮部的資金支持下以及他們帶我們到龍巖去展銷這一塊使我們的這個銷售量更大,在他們的資金支持下我們進了一套更先進的工藝設備,製作的產品也更加好,確實很受客戶的歡迎,銷量逐步上漲。」

  風乾肉的火爆銷售讓周邊牧民也看到了增收的希望,古麗孜亞•沙哈提別克一家在牧區養牛多年,去年加入合作社後,她從賣整個牛轉為稱斤論兩賣牛肉,平時還在合作社裡從事風乾肉的加工製作,還可以拿合作化的分紅,收入從每年的5、6萬到現在的十幾萬。

  呼圖壁縣石梯子鄉綠色有機畜產品加工合作社社員 古麗孜亞•沙哈提別克:「我們以前秋天,秋天的時候牛和馬到交易市場去賣,一個牛就七八千塊錢,加入了這個合作社以後,現在一頭牛就是一萬多塊錢,比以前增了兩三千,我們現在掙的也比以前多了,生活也越來越好了,比以前養的也多了。」

  如今,石梯子鄉的牧民紛紛更新養殖理念,提高肉產品的品質,有的把肉拿到合作社加工自己吃,有的拿來銷售。風乾肉不僅成為餐桌上一道風味獨特的美食,更成為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呼圖壁縣石梯子鄉綠色有機畜產品加工合作社理事長 秦曉云:「我們這個綠色畜產品合作社通過這幾年的運作有效的提升了我們廣大當地牧民的養殖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養殖的附加值,我們今後的打算就是想進一步擴大我們這個合作社的經營規模和經營範圍,進一些更先進的設備,把這些產品加工的更加精細一點,銷售到全國各地,同時也吸納更多的農牧民加入我們這個合作社,讓他們更加在我們這個合作社的引導下,能快速的增收致富。」

相關焦點

  • 新疆哈巴河:打造旅遊節慶品牌 延伸農牧民增收新渠道
    然而,這場剛剛結束的哈巴河豐收攝影展並非一場攝影展那麼簡單,在這次活動中,哈巴河縣照例將農業與文化和旅遊相結合,帶動更多農牧民致富增收,推動地方農牧業發展。在這屆攝影年展上,組委會為當地的農牧產品和特色手工製品搭建了一個推廣平臺,讓遊客在觀看影展的同時還能品嘗美味,有效刺激了特色農牧產品的銷售,帶動農牧民收入增加,促進農牧產品質量提高,為農牧業發展增添動力。
  • 巖頭鎮龍溪村:小龍蝦成為集體經濟致富「新引擎」
    巖頭鎮龍溪村:小龍蝦成為集體經濟致富「新引擎」 2020-05-04 20: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布爾津:特色種植做引領,拓寬增收致富路
    布爾津縣統籌推進產業扶貧與鄉村振興,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抓好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打開新空間,為鄉村振興開拓新路徑。窩依莫克鎮託庫木特村距離布爾津縣城十公裡處,地處旅遊沿線,為了促進農民增收,該村依託地域優勢,積極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引導群眾調整產業結構,向農業觀光旅遊休閒度假轉變,逐步實現農工一體、農文旅結合,形成「三個產業」相互支撐、互動融合的產業發展格局,打通了一條種植基地、鮮果供應、產品加工於一體的生態產業鏈。
  • 尼勒克縣:駱駝養殖助推村民走上增收致富路
    近年來,尼勒克縣積極引導牧民轉變思想從事特色種養殖,把發展駱駝產業作為培育地方特色產業和增加農牧民收入的重要舉措,養駱駝、銷售駱駝奶已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古麗娜·阿別吾是古麗扎提·加帕西的老主顧,每天都會來這裡購買新鮮駝奶,駝奶已經成為村裡的暢銷品。古麗娜·阿別吾說,駱駝奶可以補血、補鈣,對老人孩子身體好。
  • 魯朗小鎮,農牧民的旅遊致富經
    魯朗小鎮,農牧民的旅遊致富經文|車柯蒙 孫競 陳博文旅遊業也讓平措大叔這一普通農牧民過上好日子。「去年,旅館生意給全家帶來60萬元收入。」大叔笑著說道。在魯朗,因旅遊致富的不止平措大叔一家,這「東方瑞士」裡,坐落著風格各異112戶家庭旅館。
  • 內蒙古東蒙鑫農牧業有限責任公司:肉牛養殖助力農牧民脫貧增收
    內蒙古東蒙鑫農牧業有限責任公司:肉牛養殖助力農牧民脫貧增收 2020-06-19 09: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快看這個村特色產業啟動村民致富「新引擎」
    >眼下,東溪街道龍溪村的檸檬樹開花了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香味漫步田坎上只見滿山遍野鬱鬱蔥蔥一群群「檸檬雞」飛來跑去、打鬥追逐近年來,龍溪村按照「合作社+社員+農戶」的發展模式,該村引進三家業主,大力發展檸檬、晚白桃和水產養殖,同時開展林下養殖、苗木間種,致力於發展立體、綠色、生態的現代化農業,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促農增收的新路子
  • 阿拉善盟:駱駝產業讓農牧民走上致富路
    【只爭朝夕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阿拉善盟:駱駝產業讓農牧民走上致富路天未破曉,居住在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鎮巴音博日格嘎查的脫貧戶永紅一家就開始在駝圈內擠駝奶。2005年,永紅響應「退牧還草」政策,賣掉了所有牲畜,轉行成為一名運輸司機,可由於貨源不穩定,錢沒掙到自己還欠了十幾萬元外債,他成了名副其實的貧困戶。2014年,永紅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成為第一批精準扶貧政策幫扶對象。面對永紅一家的困境,駐村工作隊通過上門走訪了解實際情況,並依託他家地處牧區的有利條件,鼓勵引導他發展駱駝產業。
  • 「脫貧攻堅」鴻安大廟牛羊交易市場:農牧民增收的「助推器」
    鴻安大廟牛羊交易市場:農牧民增收的「助推器」科右中旗緊緊圍繞中宣部量身打造的「吃生態飯、做牛文章、念文旅經」戰略定位及興安盟「兩米兩牛」的產業發展思路,推進肉牛產業化經營,加快構建肉牛全產業鏈,全力做好「牛文章」。
  • 內蒙古日報社草原雲|寶花:帶領牧民種梭梭林闖出特色致富路
    「寶花可是我們嘎查致富的功臣,為了改善嘎查生態,增加收入,她帶領我們種梭梭林發展沙產業,還成立綜合養殖公司帶領大家一起增收致富,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收入,我們村民打心眼裡感激她!」該嘎查牧民劉明說。梭梭連片成林種梭梭改善了嘎查生態環境,也給嘎查農牧民帶來了收益,如何進一步讓嘎查農牧民增收?寶花經過考察了解,她決定依託梭梭林這個綠色「銀行」和當地口碑出眾的羊肉為基礎發展特色養殖。
  • 內蒙古巴彥淖爾:支部引領產業帶動 農牧民捧上致富「聚寶盆」
    原標題:支部引領產業帶動 農牧民捧上致富「聚寶盆」 這兩天,巴彥淖爾市杭錦後旗沙海鎮友愛村村民們正忙著種植果樹。今年村裡採用「黨支部+企業+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引進企業流轉土地200畝,村集體經濟投資50萬元,建設經濟林基地,主要種植樹莓和矮化密集雞心果,吸納貧困人員到基地打工,為貧困戶增收。
  • 康定:念好高原「特色經」 鋪就群眾「致富路」
    因地制宜科學布局特色產業,打造大渡河流域「果菌藥」園,建集體牧場讓農牧民嘗到「甜頭」,打響高原特色農產品品牌……近年來,康定市念好高原「特色經」,讓不少農牧民走上了脫貧致富路。在脫貧攻堅中,康定市充分認識到,發展特色產業是康定的優勢所在、出路所在,也是必然選擇。「立足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樹立『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發展理念,通過圍繞基地優布局、圍繞研發精加工、圍繞市場創品牌,培育成規模、上檔次、有市場的特色優勢產業,實現群眾增收致富。」康定市副市長楊恆說。
  • 【十四五 開新局】布爾津:旅遊產業給農牧民帶來看得見的實惠
    「合孜勒哈英村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民俗特色,村民主要依託旅遊業增收致富,是個典型的旅遊村,每年都會吸引八方遊客來觀光旅遊。」葉爾勒克·孜亞班說。今年,合孜勒哈英村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工作的同時,加大了村民各類技能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培訓,大大提升了旅遊綜合服務能力。
  • 沙灣縣烏蘭烏蘇鎮打造特色小鎮 助力鄉村振興
    中新網新疆新聞3月6日電(賽虎成 焦祖卿報導)作為全國首批127個特色小鎮之一的沙灣縣烏蘭烏蘇鎮著力在打造特色富硒產業,推進特色小鎮建設上下功夫,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冬閒人不閒,訂單忙起來。這兩天,烏蘭烏蘇鎮康泉合作社的社員們正在對富硒稻米進行禮盒包裝。
  • 豐都黃嶺村:圍繞農業特色產業 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3月2日6時訊(通訊員 李達元)「產業支撐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當前,我們正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思路、新目標,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進程。」近日,筆者深入重慶市豐都縣青龍鄉黃嶺村實地採訪脫貧攻堅實施情況時,該村黨支部書記黃輝如是說。
  • 連莊鎮:發展特色農業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連莊鎮:發展特色農業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2020-12-25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湖北仙桃楊林尾鎮打造系列助農增收「新引擎」
    今年以來,全鎮新引進合作社18家、家庭農場20家,培育國家級示範合作社2家、省級1家、市級5家,省級家庭農場3家、市級1家。「市場大,行情好,養殖技術也越來越成熟。」在塘嘴村大王蛇水律蛇培育基地,98間小網格房間,每個房間內養殖近60條蛇。在技術工人的帶領下,記者來到養殖基地。掀開蛇屋中央的棉被,幾條大王蛇猛然揚起身子,發出「呲呲」的聲音。
  • 特色民宿帶動連島漁民走上增收致富路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 民宿作為一種新興產業,不僅助力旅遊發展,還可以有效拓寬漁民增收路徑,讓更多漁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 新疆焉耆盆地紅色辣椒走向世界引領農民增收致富
    焉耆盆地有辣椒紅素、辣椒顆粒、辣椒籽等產品,這些特色農產品出口到美國、韓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紅色辣椒走向世界帶動了當地農牧民穩定增收、長效致富。焉耆盆地是新疆重要的辣椒產地之一,成為當地的富民產業。由於特殊的光熱和地理條件,焉耆盆地的紅辣椒個大、色澤鮮豔,不僅適合提煉色素,更可以食用,在市場上很受歡迎。
  • 當冷水魚遇上「草根」藁本,都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餑餑」
    王濤現在已成為了村裡的「養魚達人」,在他的帶動下,村裡20餘戶村民開始發展起冷水魚養殖產業,逐漸形成了一定規模,成為當地觀光旅遊的一大景點,吸引了不少遊客慕名而來。(新源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駐阿勒瑪勒鎮吾瑞克特阿熱勒村工作隊  郭闖供稿)走在新源縣坎蘇鎮哈薩克買裡村的街頭巷尾,村民們有說有笑、忙忙碌碌,小路上、院落內滿滿晾曬的都是一種黑乎乎的東西,可別小瞧了它,它可是村民們致富的「金餑餑」—藁本。以前,村民們只會種植小麥、玉米,幾乎沒人知道藁本是個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