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首屆基礎教育論壇暨中國教育學會第三十三次學術年會在江蘇南京拉開序幕。本次論壇主題是「發展中國特色優質基礎教育:聚焦育人方式變革」。設有主論壇、15個分論壇和11個微論壇,為期兩天。經過前期申報、答辯,成都市青羊區教育局作為唯一的西部區(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成功獲得其中一個微論壇的承辦資格。12月6日,由成都市青羊區教育局承辦的「全域育人推進高質量發展」微論壇在南京師範大學附屬小學舉行。
論壇上,江蘇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副處長周明對教育高質量發展和育人方式改革進行了解讀。他指出,教育高質量發展涵蓋了三個方面,包括結構、過程和結果的高質量,其中過程的高質量是關鍵與核心。育人方式改革本質上是實現過程的高質量,應該關注理念、關注模式、關注生態。期間,青羊區5位代表系統闡述了青羊區「十三五」期間以新人文教育為理念,以教育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構建「1+333」教育生態體系為抓手全方位推動育人方式變革的經驗、路徑和策略。同時,南師大附小校長也就學校全域育人經驗進行分享。
青羊區教育局黨組成員、區教育考試中心主任張勇,青羊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黨支部書記、院長邵開澤,成都市東城根街小學校長賴晗梅,成都市少城小學校長王婉,成都市青羊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葉劍,南京師範大學附屬小學校長餘穎分別以《青羊新人文,教育新生態——區域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踐探索》、《支撐五育並舉的「三全」區域教育評價改革》、《學生在全域育人理念下的發展》、《區域推進家庭教育 培育新型家校生態》、《高質量發展之場域:構建現代課堂新樣態》、《小學全域思政的場景實踐》為主題進行演講。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高教所長張男星高度肯定了青羊區域推進育人方式改革的成效。她認為,青羊模式就是在共同的理念下,不同的團體格局在不同的歷史發展積累基礎之上,基於不同的主張,共同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真正實現了教育新生態的構建,並表示,區域推進育人方式改革,要追求區域內一體化、區域間多樣化、區域體共治化。
此外,青羊區還邀請了南京玄武區、秦淮區,廣州荔灣區,重慶九龍坡區等不同地區教育局領導共同圍繞區域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要點、關鍵問題、關鍵環節展開熱烈討論,為「十四五」期間區域層面順利「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做好鋪墊和謀劃。
青羊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黨的教育方針引領下,遵循教育發展規律,著眼人的全面發展,區域整體推進育人方式變革,構建和諧的教育生態。未來,青羊區將與全國各地教育同仁一起,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為實現「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願景而共同努力。(宋得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