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丨土得掉渣 山外的人也想吃蕨粑

2020-12-11 澎湃新聞

遇見丨土得掉渣 山外的人也想吃蕨粑

2020-07-03 13: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 吳王文化 江湖尋味

《梵淨山遇見太湖水》內容連載

蕨,原是山野間的一種尋常植物,早在商周時代,就已然進入中國人的食譜,其學名謂之「薇」——它幾乎貫穿了我們整個文學史。中國人吃蕨的歷史極其悠久。

《爾雅·翼》中記載:「蕨生如小兒拳,紫色而肥。」因此,蕨菜也被稱作「拳頭菜」。陸璣為《詩經》註疏時又言:「蕨,山菜也。初生似蒜,莖紫黑色,可食如葵。」《史記》中記載了伯夷、叔齊二人「不食周粟,採蕨薇於首陽山」的故事,故蕨菜被後人認為是高潔的象徵,也成為歷代詩人歌詠的對象。

貴州各地深山中,野生蕨菜廣泛分布,天然野生無汙染。當地採用原生態傳統手工做法,直接挖取其根部,洗滌、搗碎、過濾,製作蕨根粉。

方法:首先在山坡上將蕨根從深約0.5~1米的地下挖出,洗淨蕨根外的泥沙,然後打蕨根,將洗乾淨的蕨根,擱在天然大圓石上,用木柄錘有節奏地捶打蕨根,輕重合適,將蕨根須逐漸砸爛,使之成為一串串將斷未斷的牽筋帶莖的根渣。在圓石旁排列兩大一小木桶,稍小的叫「敞桶」,稍大的叫「澄桶」,是用來攪拌、過濾、澄清根渣的。

然後清蕨粉,根渣在敞桶裡反覆用木叉攪拌,漿液滲出到木盆裡,流進澄桶。將竹筒臨桶的口子上,用幾匹棕片疏疏地包著,起過濾作用,流進澄桶的漿液會清亮純淨。在兩隻大澄桶上有一截竹槽引來的山泉清水,不間斷地慢慢淘洗蕨根漿液,使蕨粉漸漸沉到桶底。隔日輕輕倒掉桶內滿裝的水,剩餘的便是黏稠地凝結在桶底的溼蕨粉。

食用加工時,蕨根澱粉在鍋裡熬熟攤平後就成了褐色的蕨粑,可炕成薄餅,口感綿實、細膩,有一番淡淡的清香味。若切成小塊,作為佐料菜和炒在肉片中,則成為當地最家常的山野佳餚。

營養小貼士

蕨根,被收錄在《黑色保健食品》之中,即可入藥又可食用,富含鐵、鋅、硒等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及多種必需胺基酸。蕨根中有一種叫作「原蕨苷」的天然水溶性毒素,經過浸、泡、漂、焯、蒸、煮、煎、炒後的「原蕨苷」含量會自然減少,所以可以放心食用。

——END——

文丨吳王文化

編輯丨小熙

監製丨 與君相逢

出品丨銅仁日報社、銅仁日報傳媒集團

銅仁食材,蘇州味道

蘇州市科協編著了一本特殊的美食科普圖書——

《梵淨山遇見太湖水》

經授權現在銅仁日報·江湖尋味公眾號連載推出

精彩回顧

原標題:《遇見丨土得掉渣 山外的人也想吃蕨粑》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大山裡的美食:玉屏山蕨粑
    >山蕨粑每年臨近春節,在貴州省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朱家場鎮街上村,村民楊水英一家正忙著採蕨根、打蕨粉,製作「山蕨粑」迎接春節的到來。十年前本在外地打工的她,因為兒媳婦懷孕需要人照料,同時也因為自己本身已經年邁所以決定回到老家。回到老家的她看到村裡的很多人家都在製作蕨粑,她很好奇真正的蕨粑到底是怎樣的味道,也希望能夠通過這個獲得一些生活來源。於是,她開始讓她的婆婆教她製作蕨粑。製作蕨粑工序比較複雜,首先挖出蕨根,然後清洗、再打碎、經過淘渣、將其過濾、取漿沉澱、啟澱收拾、最後團圓成形。
  • 銅仁玉屏:侗家「山蕨粑」 飄香迎新春
    在銅仁用野生的蕨菜根莖,作成「山蕨粑」,是銅仁的一道著名的美食。而將蕨菜根莖製作成「山蕨粑」則需要經過洗淨、打碎、過濾、沉澱等多道工序,之後,再將沉澱後的蕨類植物澱粉加溫烙制。最後製作成當在有名的美味食品,在當地叫做——「山蕨粑」。
  • 綏寧美食:蕨粑粉
    在我故鄉,大家都是叫「蕨粑粉」。酒店裡的涼拌蕨根粉一般是大寬粉,故鄉的蕨粑粉統一都是細長的圓粉。聽老祖母說做蕨粑粉的製作流程工藝挺複雜,說是過去山裡田少,飯不夠吃,只能上山想法子。於是就有了蕨粑粉這東西。先把山上的蕨根挖出、洗淨、搗碎、過濾、沉澱後加工成線狀再曬乾。現在一般人不會,只有長期住深山老林裡並從事這個的手藝人才會。
  • 江蘇句容:「土得掉渣兒」產業富農家
    新華社南京7月19日電(記者劉巍巍、劉兆權)俗話說「無工不富」,但把地方「土得掉渣兒」的農產品與現代科技進行嫁接,用園區模式發展現代農業,也能致富一方。這是記者在江蘇省句容市採訪時獲得的感受。    句容市最南端的天王鎮戴莊村,幾年前還是全市最貧困的村莊。如今,這裡的農民創業園裡大棚成片,桃林漫山,田間秧苗泛綠。
  • 那些土得掉渣的情話_土味情話大全套路
    那些土得掉渣的情話有哪些?很多人都已經開始學會了土味情話,信口拈來就是一句情話,卻能讓對方感覺愉快,所以今天小編將為大家推薦一些土味情話大全套路,套路你,只是分分鐘的事而已! 撩妹小套路更多了解,《戀愛話術庫》APP,滿滿意想不到的套路,滿足你的一切需求!
  • 「土得掉渣」……這些「寶藏縣長」火了!網友:好拼
    他們用自己的「獨門絕技」,為家鄉代言又帶貨,一起來看看他們有多拼↓「土得掉渣」縣長:歡迎來金寨打卡「新疆昭蘇的賀縣長,歡迎你騎著你的天馬,到大別山腹地的金寨縣打卡!」 不會騎馬,就直接把自己的臉P到縱馬馳騁的騎手身上,「土掉渣」的P圖技術,卻讓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副縣長蔡黎麗火了一把。
  • 還記得那些土得掉渣的燒餅嗎?
    文:@偶腳得偶還可以搶救一下摘要不知道還有多少人和我一樣記得網紅食品的鼻祖——土家掉渣燒餅。論北京的南禮士路、還是上海的徐家匯,手裡拿著個燒餅邊吃邊走的白領隨處可見,幾乎成為都市一道噴香油膩的風景,那勢頭讓現在所有「網紅食品」後輩都望塵莫及。
  • 蕨粑好吃根難挖!對於美好難得的食物,還是有無數的執著者在堅持
    蕨粑俗話說"蕨粑好吃根難挖",挖蕨根是個體力活,舂蕨根也是個體力活,想吃蕨粑是件不容易的事。對於美好難得的食物,還是有無數的執著者在堅持。農村有句取笑人的話,叫吃蕨粑,形容人的奸詐狡猾、偷工減料的行為。我以前無法理解。
  • 熱點| 「土得掉渣」...這些「寶藏縣長」火了!網友:好拼
    他們用自己的「獨門絕技」,為家鄉代言又帶貨,一起來看看他們有多拼↓「土得掉渣」縣長:歡迎來金寨打卡「新疆昭蘇的賀縣長,歡迎你騎著你的天馬,到大別山腹地的金寨縣打卡!」不會騎馬,就直接把自己的臉P到縱馬馳騁的騎手身上,「土掉渣」的P圖技術,卻讓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副縣長蔡黎麗火了一把。
  • 五條人走上爆紅之路 土得掉渣不再是貶義
    五條人走上爆紅之路 土得掉渣不再是貶義 從《樂隊的夏天》這檔綜藝中,很多觀眾就此認識了五條人樂隊,大部分人對於五條人樂隊第一印象就是土,造型隨性、歌詞直白、專輯封面經常是街頭廣告風,但醜到 可不就是潮嗎~而對於不認識五條   原標題:廣東話五條人什麼意思?
  • 新化大熊山油炸蕨粑滿院飄香
    (澱粉溶液通過木桶底部的竹梘導入蓋有紗布的竹篩過濾 陳善聰攝)1月23日,筆者途經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蚩尤工區洪田院落時,一陣陣誘人的香味撲鼻而來,特意下車去看個究竟。原來是老農在做油炸蕨粑,香氣飄滿了整個院子。老農叫陳善蘇,65歲,勤勞樸實、吃苦耐勞。入冬以來,他趁空閒時間上山把野生蕨根挖回來清洗乾淨,用木槌搗碎後放入木桶,再加入清水不停攪拌,使蕨根中的澱粉溶於水中。澱粉溶液通過木桶底部的竹梘導入蓋有紗布的竹篩過濾,用盆盛入裝有清水的缸裡沉澱。十小時後,澱粉沉澱缸底,形成厚厚的澱粉層。倒掉澱粉層上面的水,用小鐵勺剷出澱粉,就得到了溼蕨粉。
  • 《希望的大地》:女演員戲裡戲外反差大,戲裡土掉渣,戲外美如花
    我想正是因為有了這份嚴謹,才讓這部劇呈現了背景的真實,拍攝手法的真實,以及劇情的真實。劇中讓人印象深刻的場景很多,比如知青們居住的土窯,三位知青扒上的火車,以及李雪健飾演的吳文淵家裡充滿知識分子風味的陳設等,都是真實的場景再現。同時,為了逼真還原那個年代農村的貧困狀態,化妝組對演員的牙齒都進行了造型處理,摻雜上黑色和黃色的牙垢牙漬。
  • 這家名字土掉渣的店,街坊吃了20多年!
    小龍蝦、燒烤、砂鍋粥選擇多到天天吃都不重樣,但廣州人最愛的還是傳統的大排檔呀,漫漫長夜,唯冰啤酒和粵式小炒不可辜負啊!石牌橋一帶燈紅酒綠宵夜店無數,夾在它們之間的平又靚略顯低調,但只要向附近的街坊一打聽,吃宵夜首選就是它。
  • 蘿崗這家農莊「土得掉渣」!但開了八年依然客似雲來!
    夏日和煦山清水秀藏靈氣寶山耀輝德財廣聚納佛緣——夏寶山莊這就是你想要找的農莊,這就是你想吃的農家菜
  • 這家店土掉了渣,還這麼多人搶著去吃「土」......
    用果木點火,用土灶炒菜,用木桶蒸飯,炒土雞,燉山羊,沒想到這些土到掉渣的菜,大家還要搶著吃!農家菜,說起來沒什麼特點,但是城裡人,特別是70後、80後,卻總願意專門開上幾個小時的車到鄉下吃這個味,這一次,你真的不用跑到鄉下去了!
  • 這家店土得掉渣!卻有著長沙土菜純正的味道
    🍚這家店,從招牌到菜品統統透著一股子「土氣」我土但我絕不逗霸的風格反倒吸引了一波長沙潮人要找到長沙最土的菜館——堅弟的正確位置,頗費一段精力,真是考驗人的耐心與細心。驅車經過橘子洲大橋,沿楓林一路直入,再到金星南路左轉。還要向前一公裡,左手邊樹木濃密處,有一處安置小區。
  • 宿遷那些土掉渣的飯菜,你吃過幾道?
    ▲豆餅切碎,燒稀飯,加點青菜或者玉姑菜(普通話叫莧菜),能喝兩三碗。▲青菜炸湯,抹點麵疙瘩,夏天吃,又好吃又壓餓!▲豬大油,把油炸出來之後,剩下的渣子,宿遷人叫它油脂或油渣。切碎了,兌青菜等包包子,特別好吃。
  • 炒蕨粑,萬萬不可直接下油鍋炒,多加這1步,蕨粑好吃還不會粘鍋
    蕨粑:這種食材很多外地人都沒有見過,更別說吃了,一般都是在湖南,貴州,四川,廣西比較常見,這個就是用蕨菜製作出來的,吃法也比較多,可以做燒烤,煎,炒,涼拌等……今天我要教大家的這種做法是屬於,一道幹香味的蕨粑,非常適合下酒,越嚼越香,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 流行趨勢:那些土掉渣(烤串、肉夾饃、大碗菜、農家菜、鐵鍋魚)的餐飲,為何能引爆市場?
    土家掉渣燒餅團隊經過重新包裝,因為「叉燒燒餅」獲得了10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       這些看似土得掉渣的餐飲品類為什麼就能火呢?無論是烤串、肉夾饃,還是大碗菜、農家菜、鐵鍋魚……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品類,因為有特色,賣點足,並且群眾基礎足,成為餐飲市場裡面的獨特風景。
  • 名字土到掉渣的4種零食,第三種太重口味,可惜如今很難買到了
    本篇文章的主題便是名字土到掉渣的4種零食,它們的味道令人回味無窮,只可惜如今買不到了。1、東北大板東北大板是什麼東東?不少00後看到這個名字時,估計是一臉茫然。其實東北大板是一種雪糕,產自黑龍江省。90年代的時候,東北大板雪糕風靡一時,男女老少都愛買來吃。這種雪糕的包裝很樸素,不過以當時的審美來看,確實也算是不錯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