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華陽華巖摩崖石刻搶險加固工程竣工驗收
本網訊(通訊員 趙媛媛)陽華巖摩崖石刻位於江華瑤族自治縣竹園寨村,系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陽華巖摩崖石刻搶險加固工程(包括陽華巖摩崖石刻危巖體加固及本體保護工程兩個部分)已分別於2017年12月26日、2018年12月22日全部完工,根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工程竣工驗收管理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現工程竣工已滿一年,江華民族文旅廣體局組織完成了相關整改工作和保護工程文件資料的分類立卷歸檔。
-
江華陽華巖摩崖石刻搶險加固工程啟動
紅網時刻永州10月19日訊(通訊員 趙媛媛)10月17日,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文物管理所組織召開「陽華巖摩崖石刻搶險加固工程(本體保護部分)」設計交底會議,設計單位、監理單位及施工單位代表參加。會後,工程正式啟動。
-
陽華巖摩崖石刻保護全面展開
本報訊(記者王國平通訊員李光平)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的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陽華巖摩崖石刻保護工作現已全面展開。據統計,陽華巖摩崖石刻共有40餘方,字跡清晰可辨的有38方。石刻集篆、隸、楷、行、草、籀於一體,體裁上包括遊記、銘、序、詩詞等,內容豐富、意境深遠,體現了唐宋時期文學藝術創作的盛況。其中最早也是最大的石刻是唐代永泰二年(公元766年)道州刺史元結題寫的《陽華巖銘有序》,時任縣令、書法家瞿令問以每字三體書寫,上為大篆,中為小篆,下為隸書。前序隸書9行,每行12字,後銘與年月共35行,每行9字。
-
文旅|陽華巖:九嶷萬峰,不如陽華
,巖內的洞壁是歷代文人墨客刻石題詠的勝地,2006年,陽華巖摩崖石刻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陽華巖摩崖石刻共有40餘塊,大小不一,其中字跡清晰可辨的38方,刻於巖壁,皆為陰刻。
-
《<陽華巖銘>摩崖石刻》一書出版發行
最近,由楊宗君拓印、楊清泉編著的《摩崖石刻》一書由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將國寶《陽華巖銘》摩崖石刻以原碑拓片的形式在書中展示出來,讓人領略到大唐時期文人墨客遺留下來的曠世神韻。《陽華巖銘》石刻在江華瑤族自治縣沱江鎮竹元寒回山下,永泰二年(公元766)由唐朝道州剌史元結作、江華縣令瞿令問書,距今有1254年。銘中不僅把陽華巖奇特、怪異、清幽的自然風貌描寫得淋漓盡致並推崇有加,而且還抒發了元結對人生、仕途、世俗的感慨。書法名家瞿令問以每字三種字體(大篆、小篆、隸書)將銘中內容同時書寫,勒石於陽華巖摩崖上。因摩崖石刻名顯、文美、字特,被世人稱為「三絕碑」。
-
江華陽華巖:九嶷萬峰不如陽華
紅網時刻12月8日訊(江華融媒記者 王輝 黃春華)陽華巖,位於江華瑤族自治縣竹園寨社區回山之下,自古有「九嶷萬峰,不如陽華」的美稱,因山南有大巖向陽而得名,巖內的洞壁是歷代文人墨客刻石題詠的勝地,2006年,陽華巖摩崖石刻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陽華巖的肇興曙光
因為唐代時期的道州刺史元結巡察至此,寫下一篇《陽華巖銘有序》,並刻在石壁上,後人尋跡,紛至沓來,並競相效仿,至今存石刻41方,字跡清晰可辨的38方,皆為陰刻。其中:唐代石刻2方、宋代石刻32方、明代石刻3方、清代石刻1方、時代不詳3方。2006年,陽華巖摩崖石刻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千年打卡勝地|陽華巖的肇興曙光
清道光《永州府志》載:「江華夏嶺重岡,地遠而險,其山之秀異者,自古稱陽華巖」。因為唐代時期的道州刺史元結巡察至此,寫下一篇《陽華巖銘有序》,並刻在石壁上,後人尋跡,紛至沓來,並競相效仿,至今存石刻41方,字跡清晰可辨的38方,皆為陰刻。其中:唐代石刻2方、宋代石刻32方、明代石刻3方、清代石刻1方、時代不詳3方。2006年,陽華巖摩崖石刻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陽華巖摩崖石刻
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竹園寨鄉的回山,下面有鏤空的巖洞,名陽華巖。洞內有井水溪流,洞壁有摩崖石刻40餘方,清晰可辨認者有38方。這是一處物質文化遺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處石窟國寶!石窟最為有價值的是摩崖石刻。
-
湖南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館開館
湖南永州,是荊楚至嶺南的水路要道,這裡摩崖林立,巖洞密集,眾多南來北往的文人士子以摩崖為載體,在石刻上紀詠題詞,歷經千年而不絕,形成了遺存完整、數量豐富、成線成片的摩崖石刻景觀群。永州摩崖石刻興盛於唐代,目前境內約有50處摩崖石刻景觀,摩崖石刻總數逾兩千,包括元結、黃庭堅、周敦頤、何紹基等名人真跡。
-
集篆、隸、楷、行、草、籀於一體,湖南省永州陽華巖
陽華巖,位於湖南省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竹園寨回山下,清道光《永州府志載》:"江華夏嶺重岡,地遠而險,其山之秀異者,自古稱"陽華巖"。
-
【推薦】《道州月巖摩崖石刻》
據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記載,永州摩崖石刻景地有含暉巖、窊樽、九疑山、陽華巖、寒亭、朝陽巖、浯溪、華嚴巖、鈷潭、群玉山、澹巖、火星巖、九龍巖、三門洞、暖谷、石角山、幽巖、五峰巖、肖巖、獅子巖、萬石山、月巖、柳巖、烏符山、駕鶴峰、自然屏。
-
蘇州啟動摩崖石刻搶救保護工程 完成33處拓片
「長期被野草、淤泥、雜樹遮蓋甚至遭竊的寒山摩崖石刻,即將再次煥發生機。」昨天,蘇州虎丘區政協副主席、民進蘇州市委高新區支部主任李笑天告訴記者,在政協提案的推動下,高新區已正式啟動寒山摩崖石刻搶救保護工程。目前,已發現的33處寒山摩崖石刻悉數拓片完畢,拓片資料即將整理出版,其中有明代書法篆刻家趙宧光、清乾隆皇帝手跡等摩崖石刻。
-
漢中石門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開工建設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通訊員 喻東平)11月1日,陝西省漢中市重點水利工程之一的石門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工程概算總投資1.5751億元,建設總工期3年。去年,陝西省發改委批覆同意漢中市石門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立項。石門水庫除險加固的主要內容為:大壩加高加固, 改建排沙洩洪設施;大壩工作閘門、啟閉機以及引水隧洞壓力鋼管等金屬結構與供電設施更新改造;對大壩安全監測與洪水調度系統改造;水庫排沙減淤措施等。
-
搶救大足石刻北山五百羅漢窟!
12月3日,重慶市公共資源交易信息網發布《大足石刻北山168窟搶救性保護工程施工招標公告》,標誌著大足石刻北山168窟即將進入修復施工階段。
-
蘇州寒山摩崖石刻岌岌可危 33處石刻已拓片(圖)
現存的寒山石刻大體分為兩類:趙宧光自題和乾隆御題。趙宧光所題的有「洗心泉」「飛魚峽」「千尺雪」「丹井」「芙蓉」「雲根」「看雲起」「陽阿」等;乾隆的手跡則主要有《寒山行千尺雪長句》,為18句126字,還有「寒山別墅」等10餘處。此外,寒山石刻還包含了明代書法家王穉(zhì)登的手跡「奔泉靜徑千尋壑,飛瀑晴回萬仞峰」,申時行的「訪趙凡夫寒山別業」。
-
四川省文物局實地勘察摩崖石刻被「妝彩重塑」情況
中新網8月16日電 據國家文物局網站消息,近日,網上和多家媒體報導了「四川多處摩崖造像被妝彩重塑、人為破壞」的消息,引發多方關注。報導稱「這些石刻造像多屬縣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甚至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地稱是民眾自發所為。」得知這一消息後,四川省文物局立即派專人前往涉事地點對摩崖石刻類文物開展了全面的實地勘察,揭開石刻被「濃妝豔抹」的真相。
-
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館:穿越千年歷史 與古人隔空對話
永州是全國少有的摩崖石刻集中之地。在古代,這裡曾是荊楚至嶺南的水路要道,這裡摩崖林立,巖洞密集。眾多南來北往的文人墨客以摩崖為載體,在石刻上紀詠題詞,歷經千年而不絕,形成了遺存完整、數量豐富、成線成片的摩崖石刻景觀群。
-
富河和大冶湖兩大流域治理工程開工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洋 攝湖北日報訊(記者汪洋、通訊員丁元拾)10月26日上午,黃石在富河岸邊、大冶湖畔,同步舉行水利補短板強功能項目開工活動。開工活動主會場位於陽新縣興國鎮寶塔村沙咀閘附近的網湖隔堤。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實地探訪看到,施工單位湖北順安水利水電安裝工程有限公司幾十臺大型車輛和設備,已經進場。
-
潮汕元代摩崖石刻群:疑是僧人避世修行自建石窟寺
潮安金石鎮塔下村的桑浦山餘脈上的摩崖石刻2012年1月初,潮州群眾報料,在位於潮安金石鎮塔下村的桑浦山餘脈半山腰處,發現一處「石佛」,周邊地區鄉民聞訊紛紛趕來拜佛,引起轟動。此處摩崖石刻像共有12個,每個50至60釐米見方。其中左側兩尊佛像及右側的題款,據說被鄉民用濃酸洗白,後被制止。 石刻浮雕像分為兩層。第一層5尊,左右兩側為持鞭護法金剛神,不過一拄一捧,姿態各異;中間三尊,其佛龕形制為寶瓶狀,而與其它佛像的拱形佛龕有別,筆者認為刻的是一佛二菩薩式的「西方三聖像」,最中間一尊為阿彌陀佛,左右分別為觀世音和大勢至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