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新聞短視頻成為新的信息增長點

2020-12-16 騰訊網

現代快報訊上下班路上、茶歇時、臨睡前……通過碎片化的時間,近年來短視頻平臺迅速抓住了受眾的手和心。從快手到抖音再到央視頻、騰訊微視,眾多媒體、企業紛紛入局短視頻領域。10月31日下午,作為2020長三角·紫金網絡傳播創新峰會的分論壇之一,新媒體傳播態勢研討暨第二屆太湖網絡傳播創新大會在無錫舉行。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就「短視頻業態與創新傳播策略「作主旨演講。

他介紹,主流媒體在短視頻業態上存在著兩方面的探索與發展,一是新聞短視頻成為內容供給與用戶需求之間的新型連接,二是主流媒體通過短視頻新聞客戶端進行平臺化的實踐和探索。

新聞短視頻的發展,首先是以網際網路平臺構成數字社會的基礎設置為前提。張志安提到,網際網路平臺逐漸成為全球數字社會的基礎設施,其中短視頻平臺正在成為一支最重要的力量。《2020年短視頻用戶價值研究報告》數據顯示,中國短視頻用戶規模近8億,並且使用粘性增強,休閒放鬆、知識獲取成為用戶最主要的需求。

張志安介紹,短視頻行業興起,強化了新的液態傳播結構。最終使得當下中國的數字新聞業正在呈現三種趨勢:一是媒體視覺化、視頻專業化的數字傳媒新業態;二是視覺情感化、視頻社交化的視覺生活新發展,基於內容的弱關係社交場域,是文化傳播、政務宣傳的絕佳陣地;三是傳播技術智能化驅動了對沉浸式體驗效果的追求,在5G技術的影響下,沉浸式體驗將會是未來視覺媒體的另一重要特徵。

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聞短視頻成為了新的信息增長點,據統計,短視頻用戶中看過新聞短視頻的佔比85%,主流媒體紛紛接入短視頻平臺快車道。他提到,除了介入短視頻平臺,一些媒體也在探索短視頻新聞客戶端。

深耕傳播研究領域多年,張志安也對主流媒體短視頻創新傳播策略,分享了自己的見解。他表示,主流媒體短視頻應嵌入全國及區域新聞黨政資源,以權威角色突破傳播壁壘,這也是發揮並鞏固主流媒體的權威性與公信力的手段。 如今,UGC成為短視頻內容生產的重要趨勢,他提出短視頻新聞客戶端應當嵌入內容生產體系中,實現專業化品質與社會化生產機制有機融合。如今,刷抖音、刷快手已經成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他也提到,媒體應與多種分發平臺建立深度合作,嵌入超級分發平臺,構建多元整合的傳播體系。最後,他表示,媒體在探索市場化轉型的過程中,可以考慮以多種方式嵌入商業市場,實現商業變現。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王益 蔡夢瑩/文 徐洋 牛華新/攝

(編輯 蘇湘洋)

相關焦點

  • 張志安卸任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
    南都訊 記者董曉妍 11月13日,南都記者獲悉,曾擔任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一職的張志安現已卸任。張志安2014年起擔任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一職,自此已有6年時間。公開資料顯示,張志安出生於1977年4月,籍貫浙江湖州安吉,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新聞生產、新聞從業者、新媒體與社會等。2000年7月,張志安於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獲新聞學學士學位,2006年7月於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獲傳播學博士學位。隨後,張志安在復旦大學新聞學院任教,曾任院長助理等職。
  • 傳媒湃|任職6年後,張志安卸任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
    > 來源:澎湃新聞 11月13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黨政辦獲悉,擔任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一職已有6年的張志安現已卸任
  •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在今天,我們「因媒介而生活」
    封面新聞與中山大學廣東省輿情大數據與仿真分析重點實驗室籤約,將共建用戶行為交互實驗室。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教授出席論壇籤約儀式並發表演講。張志安教授說,在網絡化關係社會中,不能簡單地把媒介作為一種技術,要思考新技術下轉向實踐的傳播。從平臺媒體化、媒體平臺化兩方面闡述了網際網路作為一種元技術,對整個社會交往產生的深層的革命。
  •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
    今天做客新華日報理論抖音「@理所當然」的重磅嘉賓是: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中國新聞史學會應用傳播學會會長張志安5G影響傳播,傳媒最終會回歸更加連接的本質,本質上帶來人聯網、網際網路、物聯網的深度和連接
  •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教授張志安簡介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教授張志安  張志安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助理、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傳播學博士,上海市青年文聯委員、復旦大學媒介素養研究中心秘書長。2006年留校任新聞學院新聞系講師、復旦大學媒介素質研究中心秘書長;2011年7月起 ,調任中山大學。研究方向:新聞生產社會學、新聞從業者等。   曾任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的院長助理,這些年來,他一直在關注國內調查記者這一新興群體,最近,他還發起了國內調查記者生態的問卷調查。
  • 中山大學張志安:網際網路平臺時代重構媒體新格局
    本報實習記者 段楚婷 記者 陳靖斌 廣州報導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教授 張志安「今天的品牌傳播需要具備三個核心要素——故事、情感以及真善美的價值觀。」8月29日,在中國經營報社和中國奧園集團聯合主辦的「對話總編輯 把準經濟脈搏——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新經濟論壇」活動上,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表示。在張志安看來,平臺在今天的消費、娛樂和社交關係中發揮重要的樞紐作用,而專業媒體要勇於承擔傳遞精神內核、弘揚價值觀的責任。
  •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辦新銳學院 育融創人才
    近日,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將中山大學網際網路與治理研究中心列為省內首批5個「廣東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之一。「這是繼廣州大數據與公共傳播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後,學院獲得的第一個省級社科研究平臺。」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
  •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代表團來訪人民大學新聞學院
    11月15日,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黨委書記王天琪等一行五人來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座談,來訪人員還包括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院長李豔紅、新聞系主任龔彥方、辦公室主任黃玲凌、本科教務秘書李素珍。新聞學院執行院長郭慶光、黨委書記蔡雯、副院長楊保軍、黨委副書記蒙彬、院長助理趙雲澤、教務科科長蔣秋榕等參會。與會雙方主要就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展開了交流討論。
  •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共育公共傳播人才培養的合作機制
    為適應公共傳播時代的人才培養需求,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通過10多年的探索和總結,逐步形成了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傳播人才模式。 網際網路平臺媒體化與主流媒體平臺化 網絡化社會的最新特徵是平臺社會,網際網路平臺以數據捕獲、商業表現和用戶個性需求滿足成為社會連接的基礎設施。
  • 中國首家直播電商研究院在穗成立 中山大學張志安教授擔任首任院長
    廣州直播電商研究院設立在中山大學,廣州市商務局支持共建,多所高校、直播電商平臺、主流媒體、直播電商資深業界專家等參與,立足廣州、服務全國,產學研相結合,為直播電商的發展建立行業標準、助力人才培養和提出政策建議。
  • 2020年中外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會議舉辦
    10月24日上午,2020年中外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會議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舉辦,會議以「瞭望與關懷:全球疫情背景下的新聞傳播」為主題,以線上和線下結合的形式邀請了國內外多所新聞傳播院校的院長、專家學者一同展開交流研討,當天會議還同步進行了網絡直播,兩千餘人在線觀看。
  • 中山大學張志安寄語新生:大平臺、大社會、大格局
    2020年9月12日下午,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舉行2020級新生見面會,學院院長張志安教授做了題為《大平臺 大社會 大格局》的致辭,從觀察媒介行業變革的窗口、創新學術研究的基礎、保持自我更新的目標等三個層面寄語80餘名本科新生和140餘名研究生。
  • 中山大學學生公開質疑保研面試違規 學院:誤會
    圖片來源:中山大學官網  9月13日晚,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新聞系12級本科生何子章在其個人微博和微信公眾號裡公開質疑該院新聞系保研過程,引發網絡關注。之後學院官方發出通報,稱這是一場誤會引發的質疑,而何子章依然不滿意這個回應。  何子章是明年的應屆生,他參加了本校的保研。8月24日,傳播與設計學院官網發布了「2016屆優秀本科畢業生保研推薦資格遴選面試安排」,新聞系面試時間是8月26日上午,共13人,何子章位於其中。
  • 智能時代新聞傳播教育將走向何方?30位新傳學院院長齊聚雲端探討
    論壇特設「院長論壇」,來自中國傳媒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近30家新聞傳播學院的院長、所長齊聚一堂,共同研討智能時代新聞傳播教育創新。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嚴三九、重慶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董天策主持「院長論壇」。智能時代的新聞傳播教育發生了哪些變化?
  • 中大新華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為廣州打造直播電商之都獻言獻策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院長蔡照波教授、播音主持專業方向主任楊繼紅教授應邀與會研討,為廣州打造直播電商之都建言獻策。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播音主持藝術專業方向主任楊繼紅教授指出,直播主播的專業屬性恰好與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正在籌劃成立的電競專業(含網絡主播)吻合,我們培養的人才可以成為廣州打造直播電商之都的重要生力軍。她建議,可採用「長」「中」「短」結合的方式培養直播主播。
  • 大灣區研討會|張志安:國際傳播話語需要兩種創新
    為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著力服務廣州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形象建設與國際傳播,12月21日上午,由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指導,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國際形象傳播研討會在廣州舉行。
  •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藝術設計學系主任馮原博士訪談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藝術設計學系主任馮原博士訪談馮原  1964年出生於桂林。1984年廣州美術學院版畫系 學士;1990年廣州美術學院版畫系,碩士;2004年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博士。1992年廣州美術學院版畫系 教師;2004年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藝術設計學系主任,副教授。
  • 擇校25/中山大學新傳考研考情分析
    本期嘉賓大家好,我是愛傳播的春申學長,今天將由我來為大家講解中山大學的新聞傳播學考研情況。我是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的新聞傳播學學碩,本科在外語院校外語專業以及輔修211院校新聞學雙學位。3個多月三跨 一戰上岸。
  • 82.54%治療癌症的信息都是虛假的?區塊鏈也能治理謠言?
    >網絡信息傳播速度快、範圍廣、良莠不齊、真假難辨,網絡謠言成為影響網絡空間內容質量的重要因素。11月22日,由廣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廣州市社科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山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聯合舉辦,由廣州大數據與公共傳播重點研究基地承辦的第八期「網際網路+城市未來」圓桌思想會在中山大學南校區舉辦,廣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科研規劃部副部長楊霖、中山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長梁玉成教授、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教授出席會議,專家學者們共聚一堂,探討網絡謠言的治理之策。
  • 新聞傳播學院院長@高考學子,我在新傳學院等你!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我們邀請來自全國各高校的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們為2020高考學子送上祝福,希望他們旗開得勝、實現夢想。今天首期刊發七位新聞傳播學院院長的寄語。院長寄語:天高地闊 少年勇猛。1958年,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播學科匯聚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燕京大學三校學科資源,經過六十多年發展,成為新中國記者搖籃、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研究重鎮、新聞傳播教育工作母機、新聞傳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者、全球新聞教育交流合作重要平臺。新聞學院迄今培養畢業生萬餘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東方風來滿眼春》等深刻影響中國社會進程的歷史篇章皆出自人大新聞學院畢業生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