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貸」入侵學生見怪不怪 借貸平臺催生校園高利私借

2020-12-14 閩南網

­  學生小樂(化名)的案例(大學生身陷百萬高利貸曾自殺未遂 父親店鋪被債主搬空),在漳州高校校園裡,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一女生為男友辦理網貸2萬元,至今無法償還;一名男生網上貸款了數萬元,最終無力償還跑路退學了……」近日,導報記者在漳州大學城調查採訪時,聽到了不少讓人震驚的故事。

­  ▲漳州一高校門口的商店,打出分期付款廣告

­  隨著近年來網絡借貸平臺的湧現,人們曾經談之色變的資金借貸危機,正悄然影響著本該寧靜的大學校園。

­  調查:大學城內 不少學生用過「校園貸」

­  「我所在的班級,20多名男生幾乎都曾向網絡借貸平臺借過錢。」一位在漳州大學城裡做「校園貸」代理的在校同學說,學校裡使用網絡借貸工具的同學很多,根據他自己及校園同行的業務估計,大學城裡的學校至少有半數的學生有過平臺借貸經歷。

­  「名校貸」、「小微學貸」、「愛學貸」、「人人分期」、「花無缺大學貸」……導報記者了解到,漳州市區高校的學生們,能夠接觸到的網絡借貸平臺至少有十幾個,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這些平臺金融產品的目標客戶是在校生。

­  據介紹,這些網絡借貸平臺的辦理手續很方便,一般只要填寫自己的身份證號碼、學校、宿舍等信息,以及父母和一個朋友的聯繫方式就可以註冊,註冊成功後,第一次還可以一定額度內免息「取現」,款項最快3秒就會到達所綁定的銀行卡。

­  而除了這些網絡借貸平臺,許多知名的網絡購物平臺,甚至漳州大學城內的一些實體商店,也能提供同等性質的分期購物服務。

­  例如漳州城市職業學院門口一家商店,就在顯眼位置放置一則分期購物廣告,每月按時交200多元或300多元的分期,就能用上價值五六千元的蘋果手機,條件誘人。

­  講述:「生活費不夠花 通過網貸借錢」

­  「你有使用網絡借貸消費嗎?」上周五,導報記者來到漳州大學城的學生街,對路過的學生做隨機調查。「網上平臺借貸嗎?很正常啊,我身邊好幾個同學都有。」一女生說,女生要做頭髮、美甲、買衣服,還要買化妝品,一瓶精華液一點點就兩三百元,一套護膚品上千元。而父母給的生活費月均1000—1500元,這讓愛打扮的女生每月都捉襟見肘。「於是,她們每個月開銷不夠就通過網貸借出錢提前消費,下個月生活費來了再補上。」「男生也喜歡通過網貸借錢消費,一般都是買電子產品,或者為女友花銷。」另一名受訪的男生表示,也許是出於攀比心理,不少家境一般的學生剛入校不久,也會通過網貸買價格昂貴的蘋果手機。

­  導報記者採訪的這些同學中,大多認為網絡借貸是很平常的事情,見怪不怪。

­  一位漳州職業技術學院的男生表示,在他的班級微信群裡,輔導員老師幾天前曾分享一則某外地大學生因信貸危機跳樓自殺的新聞,但許多同學連看都沒看。

­  內幕:借貸平臺催生校園高利私借

­  漳州大學城一名做校園借貸生意的同學,同時是某網絡借貸平臺的校園代理,他嚮導報記者透露,平臺校園代理的身份,為他開展私借高利的業務提供了便利。「只要是在網絡借貸平臺借了錢的同學,很大一部分都會出現資金周轉的問題。」這名同學介紹,在平臺借過錢的同學,會在平臺留下個人信息和聯繫方式,平臺的校園代理有查詢的權限,一個個打電話過去,就很容易找到需要私借高利的學生客戶。

­  據介紹,大學生分期還款的能力非常有限,一旦從網絡平臺借錢後,常常需要開通新的借貸平臺,通過借新債還舊債。

­  而如今許多借貸平臺為規避風險,已經實現信息分享,將那些開有多個借貸平臺帳戶的學生列為不良客戶,予以拒貸。這就為借貸平臺的代理們開展高利私借提供了機會。而這種私借的利息高達「周息兩毛至三毛」,讓人瞠目結舌。

­  高利私借加劇了借款學生的債務危機,也給放貸學生帶來了高風險。「一女生為男友辦理網貸2萬元,至今無法償還;一名男生網上貸款了數萬元,最終無力償還跑路退學了……」導報記者漳州大學城的深入調查採訪中,聽到了不少讓人震驚的例子。

­  專家:借貸平臺 超出大學生的人生經驗

­  「會去借貸的學生一般都是家庭不能滿足他們的消費需求。」國內著名的教育專家張文質說,由於目前教育的缺失,大學生在遇到這種問題時,他們很難規避這種風險,因此,這種案件錯不全在學生身上。對於目前的大學生來說,這些借貸平臺本身的存在就超過了很多學生的人生經驗。

­  為此,張文質認為,學校的入門成長課程是很重要的,要教會學生理財、消費、網絡陷阱、安全意識等,而另一方面,家長也需要從中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

­  新聞連結

­  校園網貸導致極端事件頻發

­  2016年3月9日,鄭州市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在校大學生小鄭因背負上百萬的債務無力償還,在青島跳樓自殺。

­  2016年4月28日,一名大學生向網絡借貸平臺借款,被要求以「裸條」作抵押(以手持身份證的裸照為抵押)的新聞,在網上引起熱議。

­  2016年6月,武昌某大學一名李姓學生稱貸款2000元買了一臺筆記本電腦,2個月利息共180元。貸款到期時,接到幾次催討電話,李同學申請延期一個月。開學時,他終於湊夠2180元,但還款時才知道逾期違約金加上本金,已經躥到了3380元。(記者 文/圖)

相關焦點

  • 網購催生「校園白條」 校園借貸:餡餅,還是陷阱
    網購催生「校園白條」中國政法大學的大四學生劉珍(化名)最近想換一臺電腦,在登錄某購物網站時,她驚喜地發現了「校園白條」——為大學生提供先消費後付款的信用服務,憑學生證、身份證、借記卡,就能直接在App上申請開通。劉珍每月的生活費只有1600元,她打算嘗試一下這個新東西。
  • 可在借貸軟體獲貸款不等於違規校園貸 分期樂躺槍
    可在借貸軟體獲貸款不等於違規校園貸 分期樂躺槍 2017-09-21」不等於違規校園貸 分期樂躺槍校園貸  19日,有媒體發布《監管叫停校園貸學生仍可在部分借貸軟體獲得貸款》一文,文中提到,「監管叫停校園貸學生仍可在部分借貸軟體獲得貸款。」
  • 分期樂出聲澄清:我們不是校園貸 而是電商平臺
    【PConline資訊】9月20日消息,本月19日,有媒體發布《監管叫停校園貸學生仍可在部分借貸軟體獲得貸款》一文,文中提到,「儘管監管叫停(網貸開展)校園貸,但大學生仍能從多個平臺上借款。學生在分期樂、愛又米申請時均填寫了學生身份,仍然拿到了貸款額度。」
  • 「裸條」不道德不合法 背離P2P做校園貸的初衷
    根據第三方的調查,某大學生分期平臺的做法是,超過55%的分期平臺逾期日費率為1%,最高的日費率達到了3%。逾期100天,欠款將會翻倍。如此推算,借款學生一旦逾期,很有可能背負滾雪球般的沉重債務壓力,甚至走上不歸路。看到這裡,我們還能說校園貸是低息貸款嗎?對於這樣一個並不高明的騙局,大學生竟然缺乏基本的認識能力,對並不複雜的財務風險缺乏基本的評估能力。
  • 「校園貸」迎來新一輪整肅期 未來格局將會怎樣?
    銀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往往就是因為資金來源的不合規、不合法,導致資金成本高、風控能力差,所以才出現高利貸、高壞帳,以及暴力催收等問題。「校園貸」迎來新一輪整肅。  作為消費金融類產品,「校園貸」有其存在的空間。只是資本的逐利性致使了它的野蠻生長。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開展「校園貸」業務被叫停,時隔八年銀行重返校園市場。「校園貸」未來格局將會怎樣?
  • 愛財集團愛又米再被指違規校園貸,導流現金貸平臺涉校園貸砍頭息
    近日,《每日經濟報導》曝光部分平臺在監管禁令後,現仍向在校學生發放貸款。除了測試的平臺外,文中提到,杭州重點擬上市企業旗下平臺愛又米違規從事校園貸,此前所涉報導稱,愛又米截至2月尚為學生提供授信。雖然每日經濟新聞測評的7家平臺中並未有愛又米,但藍鯨財經發現,校園貸起家的愛又米並未暫停該業務。在21聚投訴網站,近半年來,愛又米有十餘條信息提及校園貸,有稱在2018年大二期間獲得愛又米1萬元借款額度,並在其後用於消費;並有校園貸投訴附上2018年7月創建的借款帳單,該投訴者未附上學生身份證明。
  • 銀監會詳解校園貸新規 允許銀行與Fintech合作展業
    會議明確,現階段暫停網貸平臺進入校園貸,同時鼓勵正規機構服務大學生信貸需求,以電商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平臺可以繼續與銀行合作開展校園信貸服務。  銀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發文的核心目的是讓大學生合理的信貸需求得到滿足,鼓勵銀行等正規機構進入市場;P2P是信息中介機構不應是高利貸機構,正規的P2P公司培育好了將來也可以進入。
  • 安徽大學生陷「校園貸」糾紛 幫公司貸款背債務
    中安在線訊據安徽商報報導,沒有在「校園貸」平臺上貸款,名下卻莫名多了幾千甚至數萬元的欠帳,還不時會接到催債電話甚至是威脅。日前合肥百餘名大學生遇到如此困境,這一切都與他們曾經的一份兼職工作有關,這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
  • 分期平臺愛學貸校園招聘火熱進行 深挖校園人才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愛學貸最新資訊 > 正文 分期平臺愛學貸校園招聘火熱進行 深挖校園人才
  • 高校院系會學生主席網賭130萬,為還校園貸父母賣房還不夠
    現金貸何人借款?錢花到了哪裡?網絡借貸平臺的現金貸借款人以20-40歲的網際網路人群為主,包括月薪不高的藍領,剛工作不久的白領,已婚的幾乎是未婚的一半,而男女比例也達到4:1。16年統計的數據表示,面向大學生的消費信貸規模已突破800億元。
  • 江蘇省地方金融監管局解釋新型「校園套路貸」陷阱
    於是,張女士按照對方的要求進行操作,試圖消除不良記錄,沒想到卻讓自己陷入了「校園套路貸」的陷阱。  按照對方要求,張女士在「美團生活費」「借唄」等多家網絡融資平臺上進行貸款,合計49000多元,隨後,她將這些錢轉給對方,對方表示會在後臺清空個人額度後提高個人徵信度。轉帳之後,對方立即中斷了聯繫,這時,張女士才意識到遭到了套路貸,並立即報警。
  • 不法分子冒充「銀行以及網貸平臺客服」主動來電 讓學生註銷校園貸...
    不法分子冒充「銀行以及網貸平臺客服」主動來電,針對在校及剛畢業的大學生群體實施詐騙,理由為「根據國家相關政策,要求當事人配合註銷在大學期間曾註冊的網絡貸款平臺帳號」,甚至用上了「當事人的身份信息被盜用註冊了網貸帳號,影響個人徵信需要配合註銷」等各種藉口。不法分子冒充銀行客服小王接到自稱「網貸工作人員」的陌生電話,被告知在校期間曾辦理校園貸。
  • 揚州女大學生欠「校園貸」被逼拍裸照,借錢只因太想買新手機
    剛過去的寒假,對19歲的揚州姑娘張凡(化名)來說有些不平靜。上學期,她欠下1萬多元的「校園貸」,為了償還利息,多次借錢,最後被借款人拍下了裸照。見張凡仍不說話,李良的語氣開始變得很兇,還威脅說:「你不說話我就當你答應了,你現在拍也得拍,不拍也得拍。」最後,在這家投資公司的衛生間裡,張凡被李良拍下一張裸照。此後,張凡一共3次支付利息,總計1260元。噩夢還沒結束。
  • 大學生使用校園貸款現象普遍 有人安5個相關APP
    張少春說,應該鼓勵大學生在創業時進行小額貸款,但也要規定校園貸款平臺在向大學生借款時核實借款用途,履行監管職責。「校園貸」有沒有詩和遠方「跳樓事件」讓很多人對「校園貸」口誅筆伐,校園借貸固然有不足之處,但已成年的大學生也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校園貸」這一網際網路金融衍生品又該承擔怎樣的社會責任,它的未來又在何方?
  • 「象牙塔」裡的借款人:填虛假信息,以貸養貸擼平臺,終致十數萬債務...
    可校園裡的貸款亂象真的得到肅清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近期,柒財經通過採訪發現,仍有學生深陷校園貸「漩渦」,通過以貸養貸,背上十餘萬債務。而平臺一方,馬甲平臺肆無忌憚「割肉」外,所謂正規平臺在資質審核上存諸多漏洞。
  • 2019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校園日:騰訊安全專家披露校園非法網貸隱藏...
    其中,以電商平臺、消費金融公司、P2P平臺等為基礎的網際網路現金貸因申請便利、手續簡單且放款迅速等特點而備受越來越多消費者,尤其是在校學生青睞。基於對各種現金貸、校園貸、套路貸運作手法和流程的深度剖析,騰訊安全管理部專家在現場詳細披露了校園貸「掠奪性貸款」特徵的形成邏輯以及存在於獲客、放貸、回收和催收等各個流程階段的套路和陷阱,並指出此類不良貸款的代價,即套路的使用,加之信息審核和管控的缺失,使網貸成為了「迷魂陣」,使得「裸條借貸」模式、惡意騙貸、催債跳樓等亂象事件頻發,甚至導致信息的二次售賣。
  • 校園貸調查:中介偽造資料 引誘借周息30%網絡小貸
    在多部門叫停校園貸的背景下,上述多家網貸平臺中,對於貸款者申請條件的描述多為年滿18歲,也有平臺直接打出「未畢業人員申請通道」、「學子貸」等校園學生貸款入口。  這些中介都有過借貸經歷,而且很多還是在校大學生。從其QQ展示的年齡看,絕大多數為19-24歲之間。同樣印證了這一點。  另一名中介透露,絕大部分借貸中介其實是根據自己的網貸經驗來給學生借貸。
  • 五種易落入的套路貸陷阱,律師談所涉法律,五省全部取消網貸業務
    對行政核查不完全合規以及未納入行政核查的所有開展P2P網貸業務的機構均屬違規經營,全部依法依規予以取締。」網貸案例網貸,近年來頻發事端。負債壓垮了無數個人、家庭,在整個社會範圍引起巨大的爭議。胖乎律師之前接到很多諮詢,都與網貸有關。其中有的是學生、有的是上班族。
  • 分期消費平臺「侵佔」校園市場 校園貸隱患多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校園貸成為轟動校園及社會的輿論話題之一。繼在校大學生因無力償還跳樓自殺、「裸貸」等事件爆發後,校園貸暫時「銷聲匿跡」了一段時間,但是近期,隨著各高校的陸續開學,各類分期平臺開始「侵佔」校園市場,亂象橫生的校園貸亟須監管。
  • 校園貸、裸貸背後的思考,人生道路千萬條,腳踏實地最重要
    校園貸款最近幾年們經常可以看到網上有關「校園貸款」造成悲劇的新聞,高利貸披上「校園貸款」的馬甲,將其魔爪伸向了本應該純潔的高校學生。而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女大學生。校園貸款的可能受害者基數龐大,而且許多大學生剛步入大學生活,沒有複雜的社會閱歷。對於門檻低、手續簡單、無需擔保的校園貸根本沒有抵抗力。一張身份證、一張學生證就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進行貸款,而且往往聲稱並不需要利息。有些校園貸只需要學生手持身份證偶愛下自己一絲不掛的裸照就可以獲得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