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喪葬習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在墳墓上堆一個土包的?

2020-12-11 藤家家的家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喪葬文化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中國古代有多種喪葬方式,如崖葬、海葬、土葬等。其中,土葬是傳統中原王朝最常見的喪葬方式。

古代中國,由於長期處於農耕文明狀態,信奉入土為安。在歷史的演進中,出於對死亡的崇拜和敬畏,人們越來越重視墳墓。

然而,提起土葬這件事,我們不禁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墳墓上面,需要埋一個小包?這種習俗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事實上,我們今天所熟悉的喪葬習俗,是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而來的。

在原始社會,直到系統文明形成之初,才出現了所謂的王朝。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古人對喪葬問題並沒有那麼重視。那時,人們往往直接埋在土裡。沒有棺材,沒有墳墓,只是簡單地把人埋在裡面。

但到了周朝以後,開始出現了巨大的變化。

據《周禮》記載,在周代,普通平民仍然保持著直葬的習俗。而諸侯與周天子,皆可築墳。所謂墳,是指地上的土包。

喪葬文化的變遷,主要是因為生產力的進步。

因為在原始社會,人們的物質極度匱乏,也沒有嚴格的階級區分。所以當時很多原始人經常用墓地,一群人埋在一個坑裡。但周代以後,奴隸制社會開始逐漸發展到頂峰,階級開始出現嚴重分化。作為奴隸主的貴族,為了顯示自己的不凡,肯定要和普通平民或奴隸區分開來。於是,墳墓和墳墓的區別開始顯現。

春秋戰國以後,隨著原始奴隸制社會的逐漸解體,周代的禮制開始消亡。很多平民也開始效仿貴族,在自己的墳墓上弄個小包。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們所理解的古墓開始逐漸出現。

後來到了秦漢時期,特別是漢代,喪葬文化開始空前繁榮。

特別是在漢代,因為漢代實行了一種叫做孝廉的制度。通過比較誰更孝順,來選拔人才。那時候,為了表示自己更孝順,常常不惜一切代價修繕祖先的墳墓。歷史學家估計,在鼎盛時期,漢朝三分之一的國家財富都埋在土裡。

這也是為什麼,後來在三國時期,曹操在沒有軍費的情況下,將地下墓穴。沒辦法,因為裡面的好東西太多了。

後來,隨著朝代的不斷更迭,我們的喪葬習俗也開始逐漸發生變化,而且越來越複雜。比如,在墳墓的名稱上,就顯得極其冗雜。皇帝埋葬的地方叫陵寢,貴族埋葬的地方叫墳墓,老百姓叫墳頭或墳墓。

此外,就連墳頭上的土堆,能堆多高,都有嚴格的要求。皇帝的陵墓可以堆到九丈,而平民如果超過一定的規格,就會被視為超越禮制,受到嚴厲的懲罰。

相關焦點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有哪些習俗和喪葬文化?
    還會為墳墓培新土、折綠柳枝插於墳墓上。由於清明節發展擁有幾千年的歷史,所以祭祀祖先的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達的就是後代對祖先的崇敬和思念之情。所以古詩有雲「路上行人慾斷魂」、「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等詩句,生動表達出清明節的萬物復甦和人們的哀傷之情。
  • 全球千奇百怪的喪葬習俗一覽
    喪葬習俗流傳至今,已經有幾千年歷史,世界各個民族也形成了許多特異的風俗。今天,一起來看看中國和外國都存在哪些奇特的喪葬方式和習俗吧。
  • 傳統喪葬習俗和流程
    ,然后土葬會有許多講究,今天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下中國傳統喪葬習俗和喪葬流程。 中國傳統喪葬禮儀 點主者用毛筆蘸榕樹膠在「王」字加一點,掃上金粉,並念吉祥韻語,如:「一點是主,神靈歸府,福蔭子孫,富貴長久。」點主畢,宴請賓客,喪事至此完畢。 中國傳統喪葬流程習俗  1、送終。老人生命垂危之時,子女等直系親屬守護在其身邊,聽取遺言,直到親人去世,這在習俗中稱為"送終"。
  • 傳統的喪葬習俗你都知道些什麼?
    喪俗,多與我國古代的祭祀的習俗有著密切的關聯,祭祀的習俗來自於人的靈魂不滅的迷信觀念。人們認為各種神靈、祖先在另一個世界裡也過著一種和凡人一樣的生活,也需要享受人間的各種美味佳餚。人死了以後,活著的人們要祭奠他們,要以食品供奉他們,就可以使他們感到愉悅,從而賜福給活著的人。
  • 千奇百怪的世界喪葬習俗 馬達加斯加人與遺體共舞
    喪葬文化可以說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往往最能體現各國文化差異。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世界各國傳統的喪葬習俗在不斷注入新的內容,所以,體驗異域文化的最佳方式之一莫過於參加不同的葬禮。冰葬、骨葬、水葬、天葬、翻屍、宇宙葬……喪葬文化之豐富與神秘,令人嘆為觀止。
  • 古代帝王的墳墓是什麼時候開始叫「陵」的呢?看完恍然大悟!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帝王的陵墓很多,比如秦始皇陵、乾陵、明十三陵、明孝陵、清東陵、清西陵、定東陵等。其中,慈喜太后的定東陵是中國現存規制豪華、體系比較完整的一座皇家陵寢。在古代,帝王們為了「厚葬以明孝,事死如事生」,所以在登基即位伊始,就著手為自己建造陵墓,不惜花費大量的讓人力、物力和財力。那麼,古代帝王的墳墓是什麼時候開始叫「陵」的呢?中國帝王的墳墓開始稱為「陵」, 在周朝以前,君王的墳墓都稱「墓」而不稱為「陵」。例如《周禮春官墓大夫》:「掌凡邦墓之地域。」
  • 在制度森嚴的古代,連墳墓都有等級之分
    在現代,我們可以購買自己喜歡的墓地,可是在古代,古人並不能隨心所欲的購買自己想要的墓地。他們不僅生前有嚴格的等級劃分,在死後進入的墳墓都有相應的等級劃分,一生都活在等級森嚴的囚籠中。墳本來指的是高出地面的土堆,《禮記·檀弓上》有「古也墓而不墳」的記載,意為古人死後埋在平地裡,不用土堆起來作墳塋。墓專指埋葬屍體的坑穴,上面蓋上土以後不種植樹木。傳說孔子為了日後祭拜父母,特意在將父母合葬在一起並在墳前堆起一個墳頭。
  • 棺材在地下,為何地上還要堆個「小土丘」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中國作為一個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在一系列的文明變遷中逐漸形成一套自己的禮儀。在歷史中,古人是將禮儀習俗看得十分重要的,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不同等級人之間,還是在戰場上的戰鬥,都是將利益擺在最重要的地位。
  • 常見的農村喪葬習俗
    喪葬」是指一種為死去的人舉辦的儀式,有關漢族農村喪葬習俗都是怎樣的呢?中國民間農村喪葬習俗都有哪些,下面一起來看看吧!常見的農村喪葬習俗常見的農村喪葬習俗漢族農村喪葬習俗1、漢族人亡後中國民間農村喪葬習俗一、過世在農村,亡人為大,老人去世後一般都要經過嚴格和隆重的喪葬儀式才能入土為安,否則被認為是對亡人的大不敬,會遭受到報應的。老人在去世前,嫡系兒孫必須守在床前聆聽遺言和教誨,稱作「送老」。
  • 東北的喪葬習俗
    東北的喪葬習俗(二)一、 戴孝停靈之後,首先孝男孝女們由上了年紀的老人(懂得撤孝布的老年人)撤孝。不論滿族還是漢族,無論披麻還是帶孝,必須要按以下的規矩去戴孝,絕不可亂帶。夫妻走一個的孝帶長度為七尺短兩寸,孝衫長九尺短兩寸,女兒包頭布是一丈二尺短兩寸。兩個都走了的是足七尺,孝衫長足九尺,包頭布足一丈二尺。
  • 遠去的樅陽喪葬習俗•下篇
    喪葬習俗流傳至今,已有幾千年歷史。喪葬文化,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史中的一部分,它涵蓋了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教派的思想理念。這個話題,上篇我講到了設「靈堂」而告一段落。棺內先鋪放石灰包,按一歲一包放入,下鋪墊褥,上蓋女兒送的「千金被衾」。死者入棺後,須開臉(將面部絲棉剪開)揩面。「開臉」時,女兒要付「開臉包」錢。揩面之水需要買。
  • 嶽陽縣毛田鎮:傳統喪葬習俗悄然改變
    為破除喪葬陋習、治理亂埋亂葬現象,自今年五月起,該鎮多措並舉,全面開展破陳規陋習、樹文明新風工作,著力整治亂埋亂葬違法佔地等行為,傳統的喪葬習俗在這裡正悄然發生著變化。 毛田鎮地處湘鄂贛三省交界處的相思山脈西麓,總面積180多平方千米,總人口5.7萬多人。這裡環境優美,靠山望水,許多老人,甚至外遷戶都看好這裡的風水,早早的修好墓地,希望自己去世後有個好歸宿。
  • 唐河縣蒼臺鎮陳排灣村喪葬習俗中的歷史密碼
    這些內容如果和當地喪葬習俗結合起來,便可以發現其中蘊含著的文化積澱,也可以破解其中的歷史秘密。棺材下壓弓箭   陳排灣喪葬習俗中,引路人挎著一個小筐,小筐中放著一把用竹子做的弓箭。到墓地後,下棺前放置墓穴中,隨後再放置棺材。下葬棺材埋弓箭,並由棺材壓著弓箭。此處奇特的葬具,引發了極大疑惑。
  • 農村民間喪葬習俗有哪些?
    而土葬在農村民間的確是有很多的習俗。以我所處的隴東中部一帶的農村來說,主要有這些習俗:「後事」準備人生百歲總有一死,當人進入晚年,漸漸的體弱多病,本人也有要求,家屬便著手為其準備身後用物。最主要的,也必須在生前打算的,一是壽棺,二是壽衣。以前,壽棺都是請木匠師傅製作,一般都是楊木做的,松木的只能是有錢人家;現在,會做棺材師傅少了,基本上都是在棺材店訂做,最次是松木的,也有柏木,雕有圖案,油漆錚氣。
  • 古代的民間習俗很多,死後埋葬方式更是多不勝數,瓦罐墳又是什麼
    民間的習俗多的數不勝數,就來說一說古時候的喪葬習俗吧,從古代到現在人們一直很是重視這種習俗,把家中老人的身後事安排好是每一個家庭最重要的一件事,現在還會有許多地方在辦喪禮的時候請人來哭,哭喪是儒家的方式的一種,但在古代禮儀規矩很多,葬禮的習俗也有很多,不過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一點點的就形成了新的葬禮習俗
  • 【習俗】卓倉地區的喪葬禮儀
    1、土葬禮議 卓倉藏人有固定的墓地,一般選在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向陽避風的地方,墓地面積大約有幾畝地,每個家族共享一個墓地。大家族的墓群排列呈上小下大的三角錐形形式,最上位置的是家族共同祖先之墳,然後按輩份依次往下面位置排列。家族人口太多,在一個墓地容納不了時,又選擇新的墓地。大家族都有新舊兩處墓地,祭祀祖先時大部分人到新墓地進行祭拜,派幾位代表到舊墓地祭拜。也有的人家在遷墳時將舊墓地所有亡者的名字及部分遺骨遷移到新墓地,遷移墓地時要進行祭祀祖先的宗教活動,取得亡靈的原諒後方可選吉日遷往新墓地。
  • 古代人尊禮重孝,一整套的喪葬禮制,民間也流行著種種喪葬習俗
    古代人尊禮重孝,一整套的喪葬禮制,民間也流行著種種喪葬習俗古代人尊禮重孝,人死後,子孫後裔對祖先要盡禮盡敬,恪守孝道,喪葬因而被列於五禮之一,稱為兇禮。隋唐承前代,制定出一整套的喪葬禮制,民間也流行著種種喪葬習俗。
  • 孔子的埋葬地被稱作什麼?古代的墓葬等級分明,弄錯了真出糗
    在古代,人們對死亡特別敬畏,但又特別忌諱。所以在人死後,便用不同的詞來指代死亡,這些詞是根據當時社會上存在的等級制度,以及身份不同來劃分的。在古代的喪葬習俗中,對於埋葬之地,有陵、冢、墓、墳之分,它們又有什麼區別呢?分別用來埋葬哪種人?
  • 風俗 | 白蟒原「白」文化 涇、三、高地區的29道「喪葬習俗」拾遺
    自遠古5500年前的高陵楊官寨村古墓群遺址的廟底溝文化時期起,喪葬文化就在關中慢慢地形成了習俗,周秦漢唐,喪葬文化悠久而厚實。
  • 從江南的宗祠文化和喪葬習俗,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震撼傳承
    而南方不一樣,從著名的西晉「衣冠南渡」開始,真正的中華文化傳承最好的中心就已經轉移到了江南,一直延續到現在。長江以南對中華傳統文明的傳承和保護,主要體現在北方所沒有的兩個方面,一是宗祠和家譜傳承文化,二是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