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汪倫》:桃花潭底的秘密

2020-12-23 超凡博弈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歷史上,汪倫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緣何會得到大詩人李白如此厚愛,不惜將其名字嵌入詩題,專門以詩相贈呢?

俗話說,患難見真情,汪倫對李白的情意,絕非字面上那麼簡單。這首詩的背後,還隱藏著李白鮮為人知的跌宕人生,以及在李白生死攸關的時刻,汪倫所給予的肝膽情意。詩中的一個「忽」字,道出了李白不為人知的忐忑心情。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民間傳說裡,汪倫是個土財主,在當時的村裡小有名望,懂點琴棋書畫的,他非常想和當時的名士交好,聽說李白大名鼎鼎,就怕請不來他,於是乎就寫了一封信,投其所好。我們都知道李白一生有兩大愛好,喝酒和旅遊。

汪倫就託人給李白送了封信。李白打開信一看,非常激動。因為信上說:

「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裡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李白看罷,拍手稱好,又能喝酒,又能賞花,趕緊去吧!於是他就樂顛顛地跑去了。去了之後才發現就是一個小村莊,啥也沒有,然後就問汪倫:「你這不忽悠我嗎?」

汪倫說:「我沒忽悠你啊。你看,我們這兒有個桃花潭,就在不遠的地方,方圓十裡,但是沒有桃花。我們這兒的確有萬家酒店,就在村東頭兒,老萬家開的酒店,可不就叫萬家酒店。我可沒說有一萬家酒店啊!」

李白一聽啊哈哈大笑,說汪倫啊,真有你的。接著兩個人就吟詩作對,交上了朋友。臨走的時候,汪倫是又贈綢緞,又贈馬匹,還把李白送上了船,而且還是載歌載舞,表達了心中的不舍。

李白一時興起,為這樣一個仗義疏財的好朋友寫了一首《贈汪倫》。這個故事大家聽過嗎?事實是這樣的嗎?

當然不是,其實,要想了解這首詩背後的故事,還是要回過頭來看看這首詩是什麼時候寫的。

這首詩的寫作時間和背景非常特殊,因為桃花潭這個地方就在安徽宣城。史料中有兩種記載,一是說李白曾經三次去過宣城,一是說他七次去過宣城。

但是,無論是三次還是七次,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李白是在「安史之亂」爆發之後來到宣城,寫下了這首《贈汪倫》的。

「安史之亂」時,李白曾被永王李璘招幕,加入他的部隊,李白一度意氣風發,以為可以建功立業了。可永王在打敗了安祿山、史思明的部隊之後,功高蓋主起了謀反之意。結果,一夜之間,永王李璘的部隊從一支保衛大唐的正義之師,變成了一支忤逆大唐的叛軍。

就這樣,李白莫名其妙地從一個愛國者變成了一個叛國者的從犯,成為叛軍的軍師,被朝廷通緝的對象。接下來的結果可想而知,永王李璘兵敗被殺,而他的這群叛黨屬下則想到了一個共同的辦法: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在皇帝還沒有追查到每個人明細的時候,先逃吧。

李白也被迫加入了浩浩蕩蕩的逃亡大軍中,曾經的豪情萬丈變成了空空的行囊。此時的李白,拖著已經生病的身體,一邊逃,一邊躲,一邊感慨,一邊驚慌,一路逃到了宣城。

所以,李白來到宣城時,是抱著帶病的身子,抱著一種非常憂鬱的心情,抱著非常驚慌恐懼的心情。因為,他是朝廷的通緝犯,是一個亡命天涯的逃犯。

在一個暮色剛剛降臨的夜晚,李白獨自來到了江邊,一個人艱難地、靜靜地解開了小船的繩索,準備上船——

「李白乘舟將欲行」。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忽然間岸上傳來了一陣歌聲。

忽聞岸上踏歌聲」。

大家注意這個字:「忽」。此時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間,特殊的地方,突然傳來一陣歌聲,這個「忽」字讓我們感覺到了什麼?

如果,此刻我們站在李白的角度,自己是個逃犯的時候,正準備離去時,忽然間聽到歌聲,居然有人趕來為我送行,自然很激動。除此之外,還有莫名其妙,非常奇怪的感覺,這個時候怎麼還會有人唱歌呢?

當然,李白肯定也會有一些不知所措,因為他畢竟是朝廷的通緝犯,這時候有人來為他送行,他自然很驚訝。

我們常說患難見真情,所以一個「忽」字如天外之音打動了李白,也包括我們。首先,此時江邊是安靜的,寂寥的。本來,李白在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悄悄地離去,是讓人傷感的。

就在此時,忽然,一陣歌聲傳來,李白首先是一驚,結果回頭一看,原來是汪倫為他送行,頓時感到非常幸福及感動。

試想,一個逃犯,居然還有人能來送行。要知道在古代,法律是非常嚴格的,如果你與朝廷的逃犯有任何瓜葛,極有可能會被株連。

我們講生死之交,就是汪倫這樣的朋友,能有這樣一個生死與共,肝膽相照的好朋友,李白覺得非常幸福。再者,他悲不悲傷呢?

當然悲傷。從天堂掉進地獄,曾經自己也是一代名流,享盡人世繁華,卻落得如今的狼狽下場。

李白不是一個沒見過世面的人,李白曾經被人送過行,而且場面空前。我們看看李白自己怎麼說,他在詩裡這樣寫道:

「朝辭明主出紫宮,銀鞍送別金城空。」

大家看看,李白是見過大世面的,那個時候的李白,天下人都知道他是皇帝的御用詩人,所以當李白出行的時候,場面何其轟動:

早晨離開英明的主子,走出紫宮,紫宮就是皇城,騎的高頭大馬是用銀子做的馬鞍子,多麼奢華。而且這一走不要緊,整個城市都空了,為什麼呢?

都趕來為李白送行,何其壯觀的場面。遙想當年,再看今夕,李白怎能不感慨萬千,當年的榮華富貴,當年的風光無限變成了今天江邊孤寂悲傷的獨行。

所以我們說「忽聞岸上踏歌聲」,心中還有悲愴的情感。但是更重要的還是一種幸福,在這個時候,並不是所有人都和我李白劃清界限的,不是所有人都把我視為逃犯和叛賊的,還有這麼一個人敢於來為我送行,並且不是低調地、默默地送行,而是踏著歌讓所有人知道。所以,此時的李白心情如何?

自然是激動加感動!汪倫這一踏歌,寂寥的江邊頓時不再寂寥。於是,李白感慨到什麼?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就算是桃花潭水再深也趕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啊!這裡大家可能又要奇怪了,李白是在桃花潭這個地方被汪倫送別的嗎?

也不是的。這裡的桃花潭水是一種隱喻,這也是李白寫詩的高明之處。剛才我們說汪倫是安徽宣城人,桃花潭是汪倫故鄉的一處景物,李白用此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讓汪倫感覺到非常親切。

李白就是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對汪倫的感激之情,用汪倫故鄉的桃花潭水來比擬和汪倫之間的情誼,讓汪倫倍感親切。

大家想想,在非常時期的非常友誼的確是令人難以忘懷的,於是便有了這首千古絕唱《贈汪倫》。

相關焦點

  • 學詩計劃丨《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
    當他遊涇縣桃花潭時,常在村民汪倫家作客,臨走時,汪倫來送行,於是李白寫了這首《贈汪倫》留別。贈汪倫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熱烈掌聲有請我們今天的詩君—舜華。的確,這兩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將兩件不相干的事物聯繫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就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麼汪倫的情誼有多深呢?前兩句敘事:「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李白將要乘舟離去,汪倫帶著一群村民前來送行,他們手挽著手,一邊走,一邊唱。
  • 趣學 | 汪倫與《贈汪倫》
    李白有一首《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的桃花潭在我國哪個省?
    李白《贈汪倫》唐詩中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名句,其中桃花潭是在我國哪個省呢?螞蟻莊園小課堂今天就問到了這首古詩的背景小知識,一起來看看正確答案是什麼吧~螞蟻莊園小課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的桃花潭在我國哪個省?
  • 李白 贈汪倫
    李白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鑑賞:天寶十四年,詩人從秋浦(今安徽貴池)到涇縣(今安徽涇縣)的桃花潭遊玩,受邀到汪倫家做客。離開時,汪倫用腳踏地打節拍為他送行。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桃花潭在我國哪個省 有很多用戶是...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桃花潭在我國哪個省 有很多用戶是比較懵的時間:2020-12-14 12:40   來源:遊戲狗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桃花潭在我國哪個省 有很多用戶是比較懵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的桃花潭處於我國的哪個省份?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的桃花潭在我國哪個省? 螞蟻莊園...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的桃花潭在我國哪個省? 螞蟻莊園今日答案時間:2020-12-13 09:5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的桃花潭在我國哪個省? 螞蟻莊園今日答案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的桃花潭處於我國的哪個省份?
  • 贈汪倫中看李白的自大與浪漫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詩題叫《贈汪倫》,那麼汪倫是誰呢?我們先來介紹一下創作背景。汪倫是涇縣的村民。涇縣在今天安徽的南部,皖南山區,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汪倫家裡還是有些財產的,可以說是一個鄉紳。關於這首詩還有一個故事。清代大詩人袁枚寫過一本書叫《隨園詩話》。
  • 李白《贈汪倫》古詩賞析,唐詩《贈汪倫》詩意
    《贈汪倫》唐·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是李白寫友情詩中的佳作,千古流傳,布在人口,而村人汪倫由此而顯名後世。李白在天寶十四載曾遊涇縣(今屬安徽)桃花潭。宋人楊齊賢在李白詩注中說:「白遊涇縣桃花潭,村人汪倫常釀美酒,以待白。倫之裔孫至今寶其詩(指此詩)。」有部分學者據宋人胡安定的石壁詩序文,斷定汪倫為當地富豪、村豪,可參考。
  • 自駕遊安徽:桃花潭的告別,是汪倫的騙局,還是李白的宿命?
    李白來後發現被騙,汪倫沒有承認說謊,辯解「十裡桃花」是十裡之外桃花渡,「萬家酒店」是老闆姓萬。聽完汪倫的詭辯,李白沒有生氣,反倒感激汪倫。兩人把酒言歡,李白離開時寫下了千古名篇《贈汪倫》。這種說法出自清代袁枚的《隨園詩話補遺》,是個拙劣的故事。
  • OMG,一同學說在古詩《贈汪倫》中,李白和汪倫表達的是愛情……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子的:有位小朋友說他們班有同學回答古詩《贈汪倫》中,李白和汪倫表達的是愛情,引起全班笑話,並毫不思索說二個男人之間怎麼可能是愛情,愛情只能是男生和女生之間!OMG!下面,讓我們認識一下李白的這首《贈汪倫》。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亦談李白《贈汪倫》詩
    查從儉第667期李白有首《贈汪倫》詩:「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是詩中歌詠友情的千古絕唱。有關其詩的研究欣賞文章很多,筆者在此也一呈管見,以期方家見教。一、關於李白的行程一般書上介紹李白到桃花潭,都說是因汪倫盛情邀約而來的,並引清袁枚《隨園詩話》:「唐時汪倫者,涇川豪士也,聞李白將至,修書迎之,詭云:「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裡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並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並無萬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數日,贈名馬八匹,官錦十端,而親送之。
  • 《贈汪倫》詩中汪倫是誰?與李白交情如何?我們可能被忽悠了千年
    在他遺存後世的900多首詩作中,有一首家喻戶曉的作品《贈汪倫》,雖說也是寫離別,卻寫的是另一番景象。《贈汪倫》唐·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只是詩人不僅見怪不怪,並且還非常享受,這一點從詩中後兩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可以看出。也許很多人會認為,李白號稱「詩仙」,想像力極其豐富,寫出與眾不同、別出心裁的詩作不足為奇呀!如果這樣去理解,我們可能就會被《贈汪倫》這首詩的表象「忽悠」了,讀透這首詩關鍵在於對主人翁王倫的了解。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的桃花潭在我國哪個省?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的桃花潭在我國哪個省?時間:2020-12-14 09:58   來源:倉鼠手遊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提問請回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的桃花潭在我國哪個省?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的桃花潭在我國哪個省?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的桃花潭在我國哪個省 螞蟻莊園12...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的桃花潭處於我國的哪個省份?今天螞蟻莊園更新的問題是關於地理和歷史有關的,李白的贈汪倫這首詩大家應該都學過,其中提到了「桃花潭」,但是大家是否知道桃花潭是今天的哪個地方,處於我國哪個省份呢?可能對歷史和熟知李白的小夥伴已經知道了具體答案,但是還有很多用戶是比較懵的,如果不清楚的小夥伴,可以跟著小編一起往下看看哦!
  • 李白《贈汪倫》裡的桃花潭,真有三千尺深嗎?沒來過不要說沒有哦
    李白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贈汪倫》就是在青弋江畔的桃花潭一揮而就。如今,江邊渡船上依稀還能看到詩仙李白的影子。從渡口登高望遠,需要經過一座雅致的月亮門,上書「潭影清心」四個大字。過月亮門,到臨江亭,推窗就可以欣賞桃花潭古渡口,這裡如今已經是桃花潭鎮了。遠山如屏,近巖嶙峋,桃花潭深邃碧藍,果然是「桃花潭水深千尺」。
  • ...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的桃花潭在我國哪個省? - (none)
    李白《贈汪倫》唐詩中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名句,其中桃花潭是在我國哪個省呢?螞蟻莊園小課堂今天就問到了這首古詩的背景小知識,一起來看看正確答案是什麼吧~ 延伸閱讀: 不小心扭傷關節皮膚沒破損,第一時間應該冷敷還是熱敷 螞蟻莊園答案12.13 螞蟻莊園小課堂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的桃花潭在我國哪個省
  • 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的汪倫真的是個農民嗎
    記得兒子學過李白的《贈汪倫》,說汪倫是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查閱了許多資料後,發現許多文獻,如《李白集》,《唐詩三百首》,《全唐詩》等都記載汪倫是李白遊歷涇縣時遇到的一位村民。這些說法可能採用的南宋楊齊賢《李太白全集》註:白遊涇縣桃花潭,村人汪倫常醞美酒以待白,倫之裔孫至今寶其詩。
  • 《贈汪倫》汪倫是誰?他和李白關係如何?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
    那麼你肯定知道這一首《贈汪倫》。唐天寶年間,汪倫聽說大詩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陽家,便寫信邀請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說:「先生好遊乎?此處有十裡桃花。先生好飲乎?此處有萬家酒店。」李白素好飲酒,又聞有如此美景,欣然應邀而至,卻未見信中所言盛景。
  • 贈汪倫李白的新解
    贈汪倫·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注釋] 1.汪倫:李白在桃花潭結識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這首詩就是贈給他的。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涇縣西南。——————————回過頭來看看《贈汪倫·李白》,很明顯,這首也是竹枝詞。李白(701年-762)、劉禹錫(772-842),李白在前,劉禹錫在後,兩人軌跡沒有銜接。說起竹枝詞,都說劉禹錫,但我們需要明確的是,竹枝詞並不是劉禹錫的原創,而是民間原創,劉禹錫加以整理而得以大成。
  • 涇縣桃花潭,青山碧水間留下了「汪倫與李白」深厚友情的千古佳話
    《贈汪倫》是一首表達深厚友情的千古絕唱。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我們的"皖南川藏線"之行來到了位於宣城市涇縣的桃花潭鎮,去一睹詩中之地——"桃花潭"的風採。因"李白與汪倫"送別的這段佳話改名為"桃花潭"鎮。發源於黟縣黃山北麓的"青弋江"流經這裡後,被一面大石擋住,水流減緩、平靜似潭,加之古時岸邊曾有十裡桃花,因此這一段的青弋江被稱為"桃花潭"。桃花潭的東岸是"陳村",西岸是"萬村","翟"和"萬"是這裡的大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