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詩題叫《贈汪倫》,那麼汪倫是誰呢?我們先來介紹一下創作背景。汪倫是涇縣的村民。涇縣在今天安徽的南部,皖南山區,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汪倫家裡還是有些財產的,可以說是一個鄉紳。
關於這首詩還有一個故事。清代大詩人袁枚寫過一本書叫《隨園詩話》。「詩話」,就是評論別人的詩,有時候也記載一些關於詩的故事。這本書裡就記載了《贈汪倫》的相關故事。汪倫是涇縣的一個「豪士」,家裡有錢,性格豪爽。他聽說李白要來皖南山區遊玩,專門寫一封信去迎接他。
汪倫的信裡編了一個謊話,說「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裡桃花」。李白先生啊,你是不是喜歡遊玩啊,我們這裡有十裡桃花。他接著寫,「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先生啊,你是不是特別喜歡喝酒啊,我們這裡有萬家酒店哦!李白一看信,當然很開心。這個地方好啊,能遊玩,有酒喝。到了之後,汪倫才說出實話,「桃花者,潭水名也,並無桃花」。桃花潭是一片潭水的名字,並不是盛產桃花的地方。那萬家酒店呢?他說「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並無萬家酒店」。李白聽後也沒生氣,而是欣然大笑。
汪倫騙李白來不是為了耍他,而是真誠地款待他,留他住了好幾天。當然會請他喝酒,請他閒玩,還贈給「名馬八匹,官錦十端」,就是很名貴的馬,質量很好的錦緞。李白走的時候很感動,寫了《桃花潭》絕句一首,也就是《贈汪倫》。
這個故事肯定有添油加醋的成分,但大致能體現《贈汪倫》的創作背景。李白是怎麼寫的呢?第一句「李白乘舟將欲行」,體現李白寫詩的一個特點,他總是圍繞著自己寫。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李白做你的朋友也不是什麼好事。他是一個特別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他出去玩都想著我要去哪玩,你們陪我一起去就好了。他為別人考慮得少,是一個特別有個人魅力又非常驕傲自大的人。他開篇就寫「李白乘舟將欲行」,這是何等的灑脫與自信啊!
我們可以把李白贈杜甫的與杜甫懷念李白的兩首詩拿來對比一下,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李白有首《沙丘城下寄杜甫》,寫他和杜甫一起在山東遊玩的時候,將要告別了,於是有話要說。第一句話是什麼呢?叫「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你不是「寄杜甫」嗎?怎麼第一句卻說「我來竟何事」呢?大家再看看杜甫是怎麼懷念李白的?杜甫《春日憶李白》的第一句話就說「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李白啊李白,你好厲害啊!你天下無敵啊!你的詩真是卓爾不群啊!
大家看,李白贈杜甫的第一句話是寫自己,而杜甫懷念李白的第一句是寫對方,這就是兩個人性格、風格的不同,當然,也與當時兩個人的年
齡、地位的差異有關。李白比杜甫年長11歲。那時,杜甫還是一個文藝小青年,而李白卻是名滿天下的大詩人。李白在年歲上是杜甫的前輩,詩歌名聲上則是杜甫的偶像。杜甫是李白的小粉絲。
說謊話的汪倫,送給李白最誠實的情感,收穫一段最浪漫的友誼。
回到《贈汪倫》。第一句寫「李白乘舟將欲行」,是一個非常自我的表達。第二句繼續寫「忽聞岸上踏歌聲」。「踏歌」是什麼?是漢代、唐代都有的一種風俗歌舞,現在一些地區還有遺留。什麼樣的歌舞呢?就是參與者手挽手,腳踏地面打節奏,圍成一個圓圈或者是排列成行,一邊歌唱一邊跳舞。現在如果我們去雲南一些少數民族的山寨裡面,有時還會遇見這樣的活動。汪倫很可能拽著他一家老小,以及東家的村姑、北家的小夥子、南家的大爺,都過來一起歡送李白,舉辦了一個熱鬧的儀式,送給李白一個驚喜。
接下來兩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是李白表達對汪倫的感謝之情。我要重點講一個字,就是「潭」。「潭」很容易理解成一個小湖或者池塘,其實不是。「潭」這個字的意思就是很深的水。桃花潭其實是一個河灣,是活水,至今還是可以行船的。
桃花潭確實比較深。李白說「深千尺」雖然很誇張,但他是順著桃花潭的特點去做了一個發揮,桃花潭在當時就號稱很深。李白瞅它一眼說,你雖然那麼深,但是不如汪倫送我的情深。李白的詩經常就是這樣,隨手揮灑,率性而發。他指著天,指著地,指著山河,立刻就開始抒發內心的感情。
我們再讀另外一首《金陵酒肆留別》,也是李白寫的贈別詩。他怎麼寫呢?「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說滿店都是春風、花香,酒也很香。什麼酒這麼香?是一個美妙的江南少女製作的新酒,送給客人嘗嘗鮮。然後,「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金陵的好朋友們過來送我,我想走又捨不得走,那就繼續喝酒,再多喝一杯吧!最後兩句是千古佳句:「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剛才我們說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是順著桃花潭的「深」的特點來做文章。現在呢?金陵就在長江邊,李白喝酒的時候看見了門外的長江,他的第一反應是,長江真「長」啊,滾滾東流水真長啊!於是他就順著「長」去做文章。《贈汪倫》說,你送我的情比桃花潭水還深!《金陵酒肆留別》說,我們之間的情深意長,要勝過長江水!
這就是李白的風格,李白的浪漫。他的浪漫,不是天天談戀愛,也不是生活中的小清新、小情調,而是一種大人格、大生命!簡而言之,就是真誠、自信、坦率。李白有一句名句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是他對自己詩歌創作的一種定位和追求,意思是最好的詩一定是最自然的,就像清水中長出來的荷花一樣,不假修飾,衝口而出。李白的詩,與他的人格、性情,是高度統一的。
我們活著活著,就會受到太多束縛。我們的想像力和心靈,需要自由地呼吸。每當這個時候,應該讀一讀李白,看一看他是如何去跟自然、跟朋友之間揮灑自如地交流,如何與天地同呼吸,與萬人共命運的。這才是真正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