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汪倫中看李白的自大與浪漫

2020-12-23 大學老師談閱讀與教育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詩題叫《贈汪倫》,那麼汪倫是誰呢?我們先來介紹一下創作背景。汪倫是涇縣的村民。涇縣在今天安徽的南部,皖南山區,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汪倫家裡還是有些財產的,可以說是一個鄉紳。

關於這首詩還有一個故事。清代大詩人袁枚寫過一本書叫《隨園詩話》。「詩話」,就是評論別人的詩,有時候也記載一些關於詩的故事。這本書裡就記載了《贈汪倫》的相關故事。汪倫是涇縣的一個「豪士」,家裡有錢,性格豪爽。他聽說李白要來皖南山區遊玩,專門寫一封信去迎接他。

汪倫的信裡編了一個謊話,說「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裡桃花」。李白先生啊,你是不是喜歡遊玩啊,我們這裡有十裡桃花。他接著寫,「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先生啊,你是不是特別喜歡喝酒啊,我們這裡有萬家酒店哦!李白一看信,當然很開心。這個地方好啊,能遊玩,有酒喝。到了之後,汪倫才說出實話,「桃花者,潭水名也,並無桃花」。桃花潭是一片潭水的名字,並不是盛產桃花的地方。那萬家酒店呢?他說「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並無萬家酒店」。李白聽後也沒生氣,而是欣然大笑。

汪倫騙李白來不是為了耍他,而是真誠地款待他,留他住了好幾天。當然會請他喝酒,請他閒玩,還贈給「名馬八匹,官錦十端」,就是很名貴的馬,質量很好的錦緞。李白走的時候很感動,寫了《桃花潭》絕句一首,也就是《贈汪倫》。

這個故事肯定有添油加醋的成分,但大致能體現《贈汪倫》的創作背景。李白是怎麼寫的呢?第一句「李白乘舟將欲行」,體現李白寫詩的一個特點,他總是圍繞著自己寫。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李白做你的朋友也不是什麼好事。他是一個特別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他出去玩都想著我要去哪玩,你們陪我一起去就好了。他為別人考慮得少,是一個特別有個人魅力又非常驕傲自大的人。他開篇就寫「李白乘舟將欲行」,這是何等的灑脫與自信啊!

我們可以把李白贈杜甫的與杜甫懷念李白的兩首詩拿來對比一下,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李白有首《沙丘城下寄杜甫》,寫他和杜甫一起在山東遊玩的時候,將要告別了,於是有話要說。第一句話是什麼呢?叫「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你不是「寄杜甫」嗎?怎麼第一句卻說「我來竟何事」呢?大家再看看杜甫是怎麼懷念李白的?杜甫《春日憶李白》的第一句話就說「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李白啊李白,你好厲害啊!你天下無敵啊!你的詩真是卓爾不群啊!

大家看,李白贈杜甫的第一句話是寫自己,而杜甫懷念李白的第一句是寫對方,這就是兩個人性格、風格的不同,當然,也與當時兩個人的年

齡、地位的差異有關。李白比杜甫年長11歲。那時,杜甫還是一個文藝小青年,而李白卻是名滿天下的大詩人。李白在年歲上是杜甫的前輩,詩歌名聲上則是杜甫的偶像。杜甫是李白的小粉絲。

說謊話的汪倫,送給李白最誠實的情感,收穫一段最浪漫的友誼。

回到《贈汪倫》。第一句寫「李白乘舟將欲行」,是一個非常自我的表達。第二句繼續寫「忽聞岸上踏歌聲」。「踏歌」是什麼?是漢代、唐代都有的一種風俗歌舞,現在一些地區還有遺留。什麼樣的歌舞呢?就是參與者手挽手,腳踏地面打節奏,圍成一個圓圈或者是排列成行,一邊歌唱一邊跳舞。現在如果我們去雲南一些少數民族的山寨裡面,有時還會遇見這樣的活動。汪倫很可能拽著他一家老小,以及東家的村姑、北家的小夥子、南家的大爺,都過來一起歡送李白,舉辦了一個熱鬧的儀式,送給李白一個驚喜。

接下來兩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是李白表達對汪倫的感謝之情。我要重點講一個字,就是「潭」。「潭」很容易理解成一個小湖或者池塘,其實不是。「潭」這個字的意思就是很深的水。桃花潭其實是一個河灣,是活水,至今還是可以行船的。

桃花潭確實比較深。李白說「深千尺」雖然很誇張,但他是順著桃花潭的特點去做了一個發揮,桃花潭在當時就號稱很深。李白瞅它一眼說,你雖然那麼深,但是不如汪倫送我的情深。李白的詩經常就是這樣,隨手揮灑,率性而發。他指著天,指著地,指著山河,立刻就開始抒發內心的感情。

我們再讀另外一首《金陵酒肆留別》,也是李白寫的贈別詩。他怎麼寫呢?「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說滿店都是春風、花香,酒也很香。什麼酒這麼香?是一個美妙的江南少女製作的新酒,送給客人嘗嘗鮮。然後,「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金陵的好朋友們過來送我,我想走又捨不得走,那就繼續喝酒,再多喝一杯吧!最後兩句是千古佳句:「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剛才我們說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是順著桃花潭的「深」的特點來做文章。現在呢?金陵就在長江邊,李白喝酒的時候看見了門外的長江,他的第一反應是,長江真「長」啊,滾滾東流水真長啊!於是他就順著「長」去做文章。《贈汪倫》說,你送我的情比桃花潭水還深!《金陵酒肆留別》說,我們之間的情深意長,要勝過長江水!

這就是李白的風格,李白的浪漫。他的浪漫,不是天天談戀愛,也不是生活中的小清新、小情調,而是一種大人格、大生命!簡而言之,就是真誠、自信、坦率。李白有一句名句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是他對自己詩歌創作的一種定位和追求,意思是最好的詩一定是最自然的,就像清水中長出來的荷花一樣,不假修飾,衝口而出。李白的詩,與他的人格、性情,是高度統一的。

我們活著活著,就會受到太多束縛。我們的想像力和心靈,需要自由地呼吸。每當這個時候,應該讀一讀李白,看一看他是如何去跟自然、跟朋友之間揮灑自如地交流,如何與天地同呼吸,與萬人共命運的。這才是真正的浪漫!

相關焦點

  • 李白 贈汪倫
    李白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離開時,汪倫用腳踏地打節拍為他送行。送別的情形令李白十分感動,於是他流淚寫下了這首離別詩。
  • 李白《贈汪倫》古詩賞析,唐詩《贈汪倫》詩意
    《贈汪倫》唐·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是李白寫友情詩中的佳作,千古流傳,布在人口,而村人汪倫由此而顯名後世。李白在天寶十四載曾遊涇縣(今屬安徽)桃花潭。宋人楊齊賢在李白詩注中說:「白遊涇縣桃花潭,村人汪倫常釀美酒,以待白。倫之裔孫至今寶其詩(指此詩)。」有部分學者據宋人胡安定的石壁詩序文,斷定汪倫為當地富豪、村豪,可參考。
  • 贈汪倫李白的新解
    贈汪倫·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注釋] 1.汪倫:李白在桃花潭結識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這首詩就是贈給他的。——————————回過頭來看看《贈汪倫·李白》,很明顯,這首也是竹枝詞。李白(701年-762)、劉禹錫(772-842),李白在前,劉禹錫在後,兩人軌跡沒有銜接。說起竹枝詞,都說劉禹錫,但我們需要明確的是,竹枝詞並不是劉禹錫的原創,而是民間原創,劉禹錫加以整理而得以大成。
  • 《中華古詩詞100集》44 李白《贈汪倫》
    贈汪倫 【唐】李 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關於這首詩有著一個美麗的故事。唐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李白受安徽經縣村民汪倫之邀「此地有十裡桃花,還有萬家酒店……」,太白素以詩酒聞名,欣然前往。相見之際,卻既無酒店,也不見桃花。汪倫笑言:所謂桃花,是這裡一潭碧水的名字;萬家酒店其實是這裡有一家萬姓酒店,如果不打誑語,恐怕涇縣人就見不到謫仙的風採了!李太白聞言禁不住放聲大笑。
  • 亦談李白《贈汪倫》詩
    查從儉第667期李白有首《贈汪倫》詩:「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是詩中歌詠友情的千古絕唱。有關其詩的研究欣賞文章很多,筆者在此也一呈管見,以期方家見教。一、關於李白的行程一般書上介紹李白到桃花潭,都說是因汪倫盛情邀約而來的,並引清袁枚《隨園詩話》:「唐時汪倫者,涇川豪士也,聞李白將至,修書迎之,詭云:「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裡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並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並無萬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數日,贈名馬八匹,官錦十端,而親送之。
  • OMG,一同學說在古詩《贈汪倫》中,李白和汪倫表達的是愛情……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子的:有位小朋友說他們班有同學回答古詩《贈汪倫》中,李白和汪倫表達的是愛情,引起全班笑話,並毫不思索說二個男人之間怎麼可能是愛情,愛情只能是男生和女生之間!OMG!下面,讓我們認識一下李白的這首《贈汪倫》。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贈汪倫》詩中汪倫是誰?與李白交情如何?我們可能被忽悠了千年
    與這些傷心的詩人相比,也有偏偏不走尋常路的,這位便是大名鼎鼎的詩仙李白了。在他遺存後世的900多首詩作中,有一首家喻戶曉的作品《贈汪倫》,雖說也是寫離別,卻寫的是另一番景象。《贈汪倫》唐·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 趣學 | 汪倫與《贈汪倫》
    李白有一首《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汪倫抓住李白愛好,妙計請來李白,《贈汪倫》究竟從何而來
    那他的這位好友呢,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大詩人李白。這首詩大概講的是,一位飄無所依的詩人,將要乘船離開朋友遠行他鄉,突然聽到岸上飄來陣陣歌聲。這首詩就是李白的《贈汪倫》。在這首詩的背後,有一個小故事,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都很熟悉大詩人李白,他這個人性格爽朗大方,不拘小節,愛喝酒,遊山玩水,四處結交朋友。
  • 【用日語讀唐詩】李白——贈汪倫
    尤其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日本學生也會誦讀一二。「漢詩」可以說是日本古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用日語讀唐詩?聽起來萌萌噠!人民網日本頻道將每期為大家送上一首優美的漢詩,今天這首是李白的《贈汪倫》,一起來欣賞吧。
  • 《贈汪倫》這首詩寫的是「李白被騙」的故事
    《贈汪倫》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這就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色彩,李白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詩歌賞析李白遊涇縣(今屬安徽省)桃花潭時,曾在汪倫家做客。臨別時汪倫前來送行,於是李白寫了這首詩相贈。
  • 「學而時習之」《贈汪倫》——唐李白
    第51期《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作品鑑賞《贈汪倫》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佳作,是當時李白寫給好友汪倫的一首留別詩,也是李白詩中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全詩語言清新自然,想像豐富奇特,雖僅四句二十八字,但卻表達出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此詩前兩句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時,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樸素自然地表達出汪倫對李白那種樸實、真誠的情感;後兩句先用「深千尺」讚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緊接「不及」兩個字筆鋒一轉,用襯託的手法,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李白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
  • 《贈汪倫》汪倫是誰?他和李白關係如何?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
    李白此人,我想,不需要我介紹,大家都知道。從「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到「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可以說,我們是讀著李白的詩長大的。那麼你肯定知道這一首《贈汪倫》。汪倫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釀成的美酒與李白同飲,並笑著告訴李白:「桃花者,十裡外潭水名也,並無十裡桃花。萬家者,開酒店的主人姓萬,並非有萬家酒店。」
  • 小學便學過的《贈汪倫》,很多人卻因為誤解,「高估」了李白
    就像小學時便曾學過的《贈汪倫》,其中有一句其實現在很多人就是「想當然」地理解錯了。那到底是什麼地方理解錯了呢?下面我們先在看一看全詩。 《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李白為什麼要寫詩贈給汪倫?原因很簡單,恐怕他自己都沒想到
    翻開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你會發現有一首詩特別有意思。即李白在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自秋浦去涇縣(今屬安徽)桃花潭遊玩時,所作的酬贈詩《贈汪倫》。酬贈詩,是古代文人用來交往應酬的詩歌或者是贈給親友的作品。
  • 《贈汪倫》:桃花潭底的秘密
    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歷史上,汪倫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緣何會得到大詩人李白如此厚愛,不惜將其名字嵌入詩題,專門以詩相贈呢?俗話說,患難見真情,汪倫對李白的情意,絕非字面上那麼簡單。這首詩的背後,還隱藏著李白鮮為人知的跌宕人生,以及在李白生死攸關的時刻,汪倫所給予的肝膽情意。詩中的一個「忽」字,道出了李白不為人知的忐忑心情。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 讀《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作為一位詩人,當時便受到人們的崇敬。唐玄宗天寶十四年,李白從秋浦前往涇縣,當地村民汪倫以美酒招待李白,並為之送行,於是李白便寫了這首詩相贈。宋楊齊賢言:時至宋代汪倫子孫尚珍藏此詩。《隨園詩話補遺》有這樣一條記載:「唐時,有汪論者,涇川豪士也。聞李白將至,修書迎之,詭云: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裡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 去李白《贈汪倫》的安徽涇縣,看靈山秀水,品古村遺韻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李白自秋浦往遊涇縣。有一個叫做汪倫的人聽說之後,給李白寫信,說我們這兒有十裡桃花、萬家酒店,好喝又好玩,快來吧!結果李白到了一看:he-tui,可惡的標題黨!原來是潭名「桃花」,酒店主人姓萬。
  • 胎教古詩|贈汪倫
    《贈汪倫 》
  • 書心|李白與汪倫,哪來的桃花潭水千尺情?
    書心|李白與汪倫的哪來的桃花潭水千尺情?不論你是否喜愛古詩文,能想起的詩人之中一定會有李白的名字,從呀呀學語的童寶寶到銀絲兩鬢的長者,都能脫口而出李白的詩句。哈哈以上應該是軼聞且無從考證,能考證的倒是聽說任何藝術成就都不是刻苦就能企及的,我們一直都被一種思維所誘導,小事用用工、出出力都能達到,大藝術家大科學家實際都是天才,李白喝酒能做詩,不信你喝點酒試試?估計是連話都講不利落了。在膾炙人口的詩歌中有一首《贈汪倫》,這個汪倫是何許人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