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便學過的《贈汪倫》,很多人卻因為誤解,「高估」了李白

2020-12-23 騰訊網

唐詩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座高峰,期間各路大詩人層出不窮,但是要論誰是個中魁首,相信很多人都會首推李白。李白的詩風飄逸瀟灑,富有浪漫主義精神。他詩作中表現出了想像力和隨處可見的誇張也歷來為人稱道,像「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等詩句別人寫來可能會讓人覺得太過張狂,但是他寫來卻是那麼自然瀟灑,或許這也是李白詩歌的魅力之所在。

李白的詩歌這般被推崇,我們在讀書的時候也沒有少學習他的詩作,他那一首首朗朗上口的詩作,哪怕是畢業多年,很多我們也能脫口而出,像《古朗月行》中的「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還有《靜夜思》中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也有《早發白帝城》中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等,這些經典名句都深深地印刻在我們的腦海中。

不過有些詩詞雖然我們至今依舊能脫口而出,對於它的意思也能說出個大概,但是卻因為時間的流逝,對於其中某些特定字眼的意思已然記不大清,只能通過「想當然」地方式去理解。就像小學時便曾學過的《贈汪倫》,其中有一句其實現在很多人就是「想當然」地理解錯了。那到底是什麼地方理解錯了呢?下面我們先在看一看全詩。

《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首詩創作於公元755年左右,在袁枚的《隨園詩話補遺》中還記載著一件趣事。當時涇縣桃花潭附近住了一位名士汪倫,他聽說李白要來此遊歷,於是便寫了封信歡迎李白,在信中汪倫是這麼說的,先生你不是喜歡遊歷嗎?這個地方有十裡桃花,先生你不是喜歡喝酒嗎?這裡有萬家酒店供你暢飲。

結果李白很開心地就來了,來了以後才被汪倫告知,所謂的「桃花」是潭水名,實際上這裡並沒有盛放的桃花,而所謂的「萬家酒店」只是店主姓萬而已,並不是有上萬家酒店。不過李白也是灑脫之人,對此並不在意,而是欣然接受了汪倫的熱情款待,臨走時為感謝汪倫的款待,於是便寫了這首詩贈予對方。

這首詩歷來為人稱道的都是後兩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在這兩句中李白以誇張的修辭形容了桃花潭水的深度,但這只是為了襯託出後面一句,也就是汪倫對於李白的深厚情誼,千尺的桃花潭水夠深了吧?但這也比不上汪倫送別我的情意。可以說李白是在不吝言辭地誇讚汪倫,這兩句也讓汪倫得以青史留名。這兩句的理解大家都沒什麼問題,產生誤解的主要是上一句。

首句「李白乘舟將欲行」沒什麼好說的,就是描寫李白即將出發。而「忽聞岸上踏歌聲」便是很多人產生誤解的句子,在很多人的理解中,這一句的意思應該是:忽然聽見岸上有人踏著歌聲翩然而至。在這種理解中,踏是動詞,歌聲本是無形物質的東西,但是李白卻能用一個「踏」字,將歌聲形象化具體化,可以說是神來之筆。

但實際上這樣的理解顯然是「高估」了李白。這一句中的「踏歌」其實是一個專有名詞,這是在唐代民間流傳的一種手拉手、雙足踏地為節拍的歌舞形式,可以邊走邊唱。所以李白這一句其實便是簡單的實寫,意思是忽然聽見岸上的踏歌之聲。

其實我們在品讀古詩詞的時候,由於對一些名詞的不理解,很容易產生一些「想當然」的錯誤。就像宋代王安石的《元日》中有一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很多人理解的爆竹是現在我們燃放的煙花,但實際上這裡的「爆竹」還真就是字面意思,是將竹子在火中燒,使其發出爆裂之聲,這是當時的一種習俗。

所以在品讀古詩詞的時候,我們不能單憑自己的主觀理解,就去「想當然」地解讀,因為很多字詞古今意思都有差距。而且像「踏歌」這樣的專業名詞現在我們也很少聽說,很容易就會陷入自己錯誤的理解。

對於李白《贈汪倫》中的「踏歌聲」大家之前有理解錯誤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趣學 | 汪倫與《贈汪倫》
    李白這首詩贈給汪倫,汪倫當然是主角。汪倫是什麼人?李白略記為善釀村人。《贈汪倫》已被選入小學課文,成為普及讀物,幾乎稍有文化的人都會背誦。但汪倫究竟是什麼身份?幾乎沒人能說準。關於汪倫的履歷行狀,民間存在兩種說法,一種根據李白記載推出汪倫是普通農民;另一種認為汪倫是比較富有且有文化的豪士。我查閱大量資料,覺得汪倫是農民之說,站不住腳。
  • 李白 贈汪倫
    李白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離開時,汪倫用腳踏地打節拍為他送行。送別的情形令李白十分感動,於是他流淚寫下了這首離別詩。
  • 《贈汪倫》汪倫是誰?他和李白關係如何?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
    李白深深感激汪倫的盛意,作《贈汪倫》詩一首: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也就是這首《贈汪倫》的來由。說到這兒,你覺得汪倫和李白關係如何呢?其實,汪倫是李白的粉絲。作為一個偶像,雖然他的身影是遙遠的,但追星的力量是強大的。今有粉絲為偶像成立希望小學,古有汪倫為偶像開發桃花潭休閒度假山莊。
  • 贈汪倫中看李白的自大與浪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詩題叫《贈汪倫》,那麼汪倫是誰呢?我們先來介紹一下創作背景。汪倫是涇縣的村民。涇縣在今天安徽的南部,皖南山區,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汪倫家裡還是有些財產的,可以說是一個鄉紳。
  • 汪倫抓住李白愛好,妙計請來李白,《贈汪倫》究竟從何而來
    我們所熟知的大詩人蘇軾、杜甫、辛棄疾等詩人,聞名於世是因為他們有流傳千古的佳作。我很羨慕歷史上的一個人,他沒有做過什麼樣的大事,卻能流芳百世,只是因為他的好朋友給他寫了一首詩。那他的這位好友呢,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大詩人李白。
  • 贈汪倫李白的新解
    贈汪倫·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注釋] 1.汪倫:李白在桃花潭結識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這首詩就是贈給他的。曾經相戀的人,最終反目成仇的自不必說,就是結成了夫妻的,日子亦大抵是趨向了平淡;「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情)卻有晴(情)」,回想起來,真是縹緲如夢。——————————回過頭來看看《贈汪倫·李白》,很明顯,這首也是竹枝詞。李白(701年-762)、劉禹錫(772-842),李白在前,劉禹錫在後,兩人軌跡沒有銜接。
  • 亦談李白《贈汪倫》詩
    查從儉第667期李白有首《贈汪倫》詩:「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是詩中歌詠友情的千古絕唱。有關其詩的研究欣賞文章很多,筆者在此也一呈管見,以期方家見教。一、關於李白的行程一般書上介紹李白到桃花潭,都說是因汪倫盛情邀約而來的,並引清袁枚《隨園詩話》:「唐時汪倫者,涇川豪士也,聞李白將至,修書迎之,詭云:「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裡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並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並無萬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數日,贈名馬八匹,官錦十端,而親送之。
  • 《贈汪倫》詩中汪倫是誰?與李白交情如何?我們可能被忽悠了千年
    送別親朋好友本是黯然神傷的時刻,因為相聚的愉悅還猶在心頭,轉眼間又到了離別的時候。人生便是如此,總是讓人感到聚少離多,天下從來沒有不散的筵席。因此,今人和古人,寫了很多惜別的文學作品,以抒發內心的感傷。
  • 李白《贈汪倫》古詩賞析,唐詩《贈汪倫》詩意
    《贈汪倫》唐·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是李白寫友情詩中的佳作,千古流傳,布在人口,而村人汪倫由此而顯名後世。李白在天寶十四載曾遊涇縣(今屬安徽)桃花潭。宋人楊齊賢在李白詩注中說:「白遊涇縣桃花潭,村人汪倫常釀美酒,以待白。倫之裔孫至今寶其詩(指此詩)。」有部分學者據宋人胡安定的石壁詩序文,斷定汪倫為當地富豪、村豪,可參考。
  • OMG,一同學說在古詩《贈汪倫》中,李白和汪倫表達的是愛情……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子的:有位小朋友說他們班有同學回答古詩《贈汪倫》中,李白和汪倫表達的是愛情,引起全班笑話,並毫不思索說二個男人之間怎麼可能是愛情,愛情只能是男生和女生之間!OMG!但作為一個成年人,倘若還不認識這首詩,未免說不過去了吧,讓人貽笑大方。下面,讓我們認識一下李白的這首《贈汪倫》。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用日語讀唐詩】李白——贈汪倫
    「詩」本是中國傳統的文學形式,在傳入日本之後,日本人對其讀音和韻律等進行了二次創作,並廣泛推崇。尤其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日本學生也會誦讀一二。「漢詩」可以說是日本古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用日語讀唐詩?聽起來萌萌噠!人民網日本頻道將每期為大家送上一首優美的漢詩,今天這首是李白的《贈汪倫》,一起來欣賞吧。
  • 《贈汪倫》這首詩寫的是「李白被騙」的故事
    《贈汪倫》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這就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色彩,李白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詩歌賞析李白遊涇縣(今屬安徽省)桃花潭時,曾在汪倫家做客。臨別時汪倫前來送行,於是李白寫了這首詩相贈。
  • 「學而時習之」《贈汪倫》——唐李白
    第51期《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作品鑑賞《贈汪倫》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佳作,是當時李白寫給好友汪倫的一首留別詩,也是李白詩中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全詩語言清新自然,想像豐富奇特,雖僅四句二十八字,但卻表達出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此詩前兩句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時,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樸素自然地表達出汪倫對李白那種樸實、真誠的情感;後兩句先用「深千尺」讚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緊接「不及」兩個字筆鋒一轉,用襯託的手法,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李白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
  • 《中華古詩詞100集》44 李白《贈汪倫》
    贈汪倫 【唐】李 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關於這首詩有著一個美麗的故事。唐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李白受安徽經縣村民汪倫之邀「此地有十裡桃花,還有萬家酒店……」,太白素以詩酒聞名,欣然前往。相見之際,卻既無酒店,也不見桃花。汪倫笑言:所謂桃花,是這裡一潭碧水的名字;萬家酒店其實是這裡有一家萬姓酒店,如果不打誑語,恐怕涇縣人就見不到謫仙的風採了!李太白聞言禁不住放聲大笑。
  • 《贈汪倫》:桃花潭底的秘密
    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歷史上,汪倫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緣何會得到大詩人李白如此厚愛,不惜將其名字嵌入詩題,專門以詩相贈呢?李白一聽啊哈哈大笑,說汪倫啊,真有你的。接著兩個人就吟詩作對,交上了朋友。臨走的時候,汪倫是又贈綢緞,又贈馬匹,還把李白送上了船,而且還是載歌載舞,表達了心中的不舍。李白一時興起,為這樣一個仗義疏財的好朋友寫了一首《贈汪倫》。這個故事大家聽過嗎?事實是這樣的嗎?
  • 李白為什麼要寫詩贈給汪倫?原因很簡單,恐怕他自己都沒想到
    翻開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你會發現有一首詩特別有意思。即李白在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自秋浦去涇縣(今屬安徽)桃花潭遊玩時,所作的酬贈詩《贈汪倫》。酬贈詩,是古代文人用來交往應酬的詩歌或者是贈給親友的作品。
  • 去李白《贈汪倫》的安徽涇縣,看靈山秀水,品古村遺韻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李白自秋浦往遊涇縣。有一個叫做汪倫的人聽說之後,給李白寫信,說我們這兒有十裡桃花、萬家酒店,好喝又好玩,快來吧!結果李白到了一看:he-tui,可惡的標題黨!原來是潭名「桃花」,酒店主人姓萬。
  • 讀《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作為一位詩人,當時便受到人們的崇敬。唐玄宗天寶十四年,李白從秋浦前往涇縣,當地村民汪倫以美酒招待李白,並為之送行,於是李白便寫了這首詩相贈。宋楊齊賢言:時至宋代汪倫子孫尚珍藏此詩。《隨園詩話補遺》有這樣一條記載:「唐時,有汪論者,涇川豪士也。聞李白將至,修書迎之,詭云: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裡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 自駕遊安徽:桃花潭的告別,是汪倫的騙局,還是李白的宿命?
    李白來後發現被騙,汪倫沒有承認說謊,辯解「十裡桃花」是十裡之外桃花渡,「萬家酒店」是老闆姓萬。聽完汪倫的詭辯,李白沒有生氣,反倒感激汪倫。兩人把酒言歡,李白離開時寫下了千古名篇《贈汪倫》。這種說法出自清代袁枚的《隨園詩話補遺》,是個拙劣的故事。
  • 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的汪倫真的是個農民嗎
    最近刷視頻,看到某個近來很火的教授講唐詩,他講到李白的《贈汪倫》的時候說:「那個鬼汪倫走了狗屎運了,李白的一首詩讓他流芳千古了,後代人誰都知道唐朝有個農民叫汪倫。」我當時就有點奇怪了,李白是大詩人,人稱「謫仙人」,對待普通的文人都不屑一顧的,怎麼就對汪倫青眼相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