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味道,溫暖了歲月,明媚了時光,那就是家的味道……
在城子坦
現在慢慢在流行一種現象
很多人厭倦了大飯店裡的大魚大肉
開始試圖找尋曾經記憶裡的菜餚
那些深藏在記憶中的味道——
還是原來的配方
還是原來的味道
誰說農家的飯就不能驚豔了
肉滋嘍韭菜盒
在我的記憶中
肉滋嘍韭菜盒必須是這種形狀的
哪怕改變了形狀味道也會大打折扣
還必須是大鐵鍋煎出來的
那才叫好吃
絕對的兒時味道
我發現小時候不愛吃的食物
怎麼在長大後就開始了想念
想念一家人圍在一起的飯桌
幸福,就是和你一起吃很多頓飯!
苞米「鮮飯」
——不可錯過的時令美食工作再怎麼忙碌也一定不會忘記記憶深處的美食還有記憶深處我念念不忘的「鮮飯」
小時候
家裡到了春天
院邊就會種一圈玉米
我們期待著夏天快快來臨
想吃媽媽做的苞米鮮飯
真是鮮的有一套
我們一起回憶一下吧
每年在吃嫩苞米的季節
也正是間小白菜苗的時候
間下來的小苗絕對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兩穗鮮玉米用擦子擦成碎粒
一把嫩嫩的小白菜苗
一點點油 一點點鹽
不用放一粒味精
這碗苞米鮮飯
鮮得割了耳朵都不知道
絕對的營養 健康
當然 錯過了這個季節
就失去了這個鮮鮮的味道
也有人說找不到過去的那種味道
那不是因為我們的嘴變「刁」了
可能是因為缺少了那一個春天的期待
如今我依然喜歡苞米鮮飯
小白菜也鮮 鮮飯更鮮
而媽卻是真的老了
好吃的食物,是有故事的,它不孤獨...
海腚根
城子坦有那麼多的海鮮你吃過「海腚根」嗎
在舌尖上的城子坦第一季中
有人不知道羊角鮮是什麼
可大家知道海腚根嗎
城子坦人叫它海腚幹
它的學名叫海葵
不知道是哪個老百姓給它取了
這麼個很不雅的小名叫海腚根
海腚根的外表很像植物
但其實是動物
不僅僅是名不好聽
其模樣也不敢恭維
雖然看著醜但是味道鮮美
營養也非常豐富
可入藥
更重要的是
海腚幹還有壯陽的功效
90%的城子坦人
不知道海腚幹還有這功效
它的吃法有很多不一一複述
但值得一提的是
在我隨女童保護大連公益團隊下鄉講課時
我們特意從莊河繞道回城子坦
好友說想吃海腚幹燉白菜五花肉
遺憾的是 那個季節沒有海腚幹
聽說酸菜和海腚幹燉到一起
更是嗷嗷給力
一道道飽蘸濃鬱城子坦特色的家鄉菜,喚醒我們對故鄉與童年的深情回憶。
豆包
這種有著多年傳統的過冬美食
在我們這一代代年輕人眼裡
正在變得越來越稀奇
城子坦老家人叫它豆包
用紅小豆自製豆餡
一頓三個都不夠吃
城子坦人對豆包記憶深刻
因為在過去
進入臘月門子
幾乎家家都要烀豆蒸豆包的
之後的日子就會每天上頓下頓豆包
土豆大白菜
我們那有句順口溜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
表面意思是別拿豆包不當回事
其實豆包也是乾糧
也可以充飢
另一個深層的寓意就是不要輕看某些普通的事物
那些普通的事物
也是有自己的意義的和價值
唉,好想念一家人在一起圍在一個飯桌吃飯的感覺。
鹹骨頭燉芸豆
——暖暖的味道
尤其是湯泡飯絕啦
時間的鐘擺
總是馬不停蹄的往前奔跑
匆忙的時光 更迭著四季
驀然回首 年末將至新年即到
還記得
在我們小時候沒有冰箱冰櫃
家養的年豬到了臘月十幾就籌備宰殺
媽媽把除了留過年的豬肉
剩下的往往是醃成鹹肉
留著以後慢慢地吃
醃鹹肉 醃大梁骨
就是用鹽將大塊的豬肉梁骨埋起來
這樣就能放上好幾個月甚至成年
一點都不壞
吃的時候把肉泡一泡
直接放到鍋裡做菜
那個鮮香勁兒簡直沒法形容
尤其是夏天芸豆下來以後
用這種鹹肉或鹹大梁骨燉芸豆
那獨特的風味比用新鮮肉都要好吃
現在的的許多年裡都用不著這樣醃鹹肉了
但想起來似乎還能感覺到
那種鹹肉燉豆角的美味
城子坦老家的大鍋燉菜,香味濃鬱,噴香下飯,尤其是那個味道真不是燃氣灶、電磁爐能比的。
鹹肉地蛋丸
在城子坦
我們把土豆親切地稱作地蛋
而用鹹肉蒸的土豆丸子
是一道味道獨特的小吃
土豆甜糯 鹹肉的鮮在裡面
相信城子坦很多人都吃過
在我們的印象中
很早以前 農村都鹽鹹豬肉
那東西剁碎放裡面味兒才正宗呢
鹹肉的感覺其實就是相對會比較鹹
而感覺很乏味的土豆
加了鹹肉
於是這道小吃整個變得靈動起來
鹹肉土豆丸的味道非常的好
鹹肉土豆丸在出鍋的那一刻起
相信很多人就已經開始流口水了
恨不得馬上就大吃一頓
要想吃出正宗城子坦地蛋丸的感覺
一定要配上苞米「臥兒」
又是一年年末時,遙遠的故鄉可以喚醒遊子的初心。
小白菜菜餅
現在的菜餅子與過去的菜餅子
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今日的菜餅子就是
將餃子餡或包子餡
包到玉米面裡的餅子
也可以說成是粗糧細吃
總之即營養又好吃就OK
包好後在菜餅子的側面
用筷子扎兩個孔跑氣用
防止火大時它會爆裂
都說活到老學到老
有很多人用大鍋貼菜餅貼不住
教你一招
涼鍋先貼菜餅子 然後開始燒火
保你菜餅不往鍋裡掉
最平常的一日三餐,能讓你記住家的味道,有爸爸媽媽在的家的味道了!
苞米麵大餅子
在城子坦
很多人都愛吃大鍋烀餅子
尤其是小時候吃的最多
這種剛出鍋的餅子老鼻好吃了
黃澄澄 香噴噴 非常饞人
貼鍋的一面 焦焦的一層硬咯(gē)
吃起來又香又脆
厚厚的另一面 又煊(xuān)又軟
香噴噴 甜絲絲 新玉米的味道全在其中
真讓人吃得滿心歡喜
要說用大鐵鍋烀餅子
也是一種技術活
那「啪!」的一下
要拍到大鐵鍋壁上
用力要恰到好處
否則 餅子甩出去會面目全非
想像一下要正好甩到鍋壁上的難度
所有的餅子
它們都很整齊 很聽話地
在熱水上面 沿著大鍋轉一圈
可要想讓這鄉土味道更豐滿
當然離不開一盤鹹魚
如果不就小鹹魚
那一定一要弄盤蝦醬就著
再剝兩根大蔥...
絕對絕對是吃餅子的絕配
(小編這幾天編輯美食配圖...胖了好幾斤)
就這樣
一大家子人圍坐在一起
桌上有黃澄澄的餅子
碗裡有鮮香香的鹹魚
——餅香 魚香 讓人回味不斷小時候的味道
慢慢蕩漾……
哎 我又怎麼又想起了小時候
嚼著餅子和鹹魚餵妹妹的情景
說到這裡 我不僅咽了一下口水
而妹妹每次都是捂著我嘴不讓我再提
如今是不論走到哪裡
都忘不了這香噴噴的家鄉味
即便你五年十年都沒機會再吃
也總是會掛念著
一吃就能想起過往時的味道來
這種味覺記憶
纏繞著思鄉的點滴情懷
成為咱們城子坦人最原始的「鄉愁」
每一道最簡單的菜裡都是最深的愛
土豆餅
超美味營養又豐富的土豆餅
多少離家在外的人
曾為你朝思暮想
想起小時候
第當放學
才走到院子裡就聞到了香味
讓你吃一口就能愛上家的味道
嘿嘿
來自美食的誘惑
要用怎樣的意志才能都抵擋
這種味道城市人一般是吃不到的
疙瘩湯
城子坦人的飯桌上
一輩子都離不開疙瘩湯
因為製作方法簡單
能當飯又能當菜 且易消化
也不用發麵 揉面
扒拉扒拉就下鍋
吃起來還湯清味美
真是懶人最愛
關鍵的來了
用雞蛋清和麵疙瘩
順時針攪拌成細小的疙瘩
滑滑的感覺 更加勁道好吃
還有一種方法
做出來的疙瘩湯不但顏色雪白
而且還有筋性 口感更好
就是將麵粉攪成厚一點的糊狀
倒到漏勺上用勺子背壓下去
到開著的鍋裡就成了均勻的麵疙瘩了
一個個均勻的小疙瘩
像是養在水中的珍珠
搭配時令蔬菜
吃起來也是清清爽爽
去城子坦吃城子坦飯,給我滿漢全席都不換!
拖茄餅
是家鄉的一道傳統美食
在我們城子坦非常受歡迎
拖茄餅雖然看起來不難
但是很多人不會做
把麵粉和澱粉2:1比例
關鍵點是在麵糊中
加入一個雞蛋放一點鹽
在農村用家裡的大鍋煎茄餅
樣子可難看了但味道極美韭菜和肉的香味融入了茄子的味道
熟悉的味道
真的無法比喻
只能流口水了
你見過嗎
風匣 灶膛煙火 這樣煮出來的飯菜 最香甜
大蔥大醬炒雞蛋
這是一道家常下飯菜
最獨特的雞蛋吃法
不知道有多少人現在還想這口
別小瞧它
你保證能吃的連蔥葉都不剩
特別下飯
在城子坦你不胖,都對不起這裡琳琅滿目的美食!蘸醬菜
在城子坦
海鮮排第一
大蔥青菜蘸醬排第二
這道菜沒人不服
蘸醬菜在冬天裡是一道解膩菜
在夏天是一道清涼解暑菜
是最簡單 也最保留食物的原味
帶著那種留戀於齒間的美味
在我的印象裡
凡是沒毒的蔬菜大體都能蘸醬
在城坦人眼中 佳餚滿桌
單單不能缺少了蘸醬菜
哪怕滿桌的山珍海味
缺了這盤綠色 也會黯然失色 了無胃口
一盤貌不驚人的蘸醬菜
真是有種萬綠叢中一點紅
動人春色不須多的效用呢
只要沾上了醬,那種美味,一下子就穿越了整個舌尖。
爆米花
你會不會想起小時候
等爆米花出爐的畫面
你捂沒捂過耳朵?
現在機器做出來的爆米花簡單方便
而手搖爆米花卻是很多人童年的美好
撲鼻的香味兒瀰漫
抓一把放嘴裡
香脆的口感充斥味蕾
現在吃的就是童年的回憶
小時候
每次都盼著爆米花的人來
等到第一鍋爆米花出爐整個村子也都知道是蹦爆米花的來了於是拿著爸爸的大茶缸
在裝著苞米粒的大缸裡裝滿
有時也會在媽媽的米袋子裡
偷點大米爆大米花
最害怕卻又期待那「砰」的一聲響
隨後就是濃濃的香味和白白的爆米花
這種傳統爆米花的香氣
是現在任何食物
任何的小零食
都無法取代的
也許有一天蹦爆米花的行當會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這就是歷史誰也逃不過時間的殺豬刀當有一天我也老了我會用這段文字告訴孩子曾經還有蹦爆米花這個老行當可見 每個人心底
都留著一根兒被時光撩撥到的神經
你可曾想起當年圍觀蹦爆米花的那個圈子
大家那時不叫朋友 而叫小夥伴
大家的心很齊
沒人指揮就知道捂耳朵
待到爆米花蹦出來時
我和我的小夥伴都驚呆了
現在我們也有圈子 叫朋友圈
可是
如今的朋友圈,再也蹦不出當年的爆米花
農家殺豬菜家鄉城子坦農村的殺豬菜
感覺最有家鄉的味道有豬肉燉蘿蔔乾
而我最愛吃的是豬肉燉酸菜
殺豬菜裡的肉一大塊一大塊是越燉越香
親朋好友聚在一起
那種大碗吃肉 大碗喝酒的場景
吃出了農家人一年來收穫的喜悅
那種氛圍讓人回味無窮
記得去年有一期的內容是郭大姐的語音
《孩子們,來家歹豬肉吧》
聽過的人都要落淚了
最難忘最好聽的是鄉音,而殺豬菜是最好的鄉音。
舌尖上的豬油
——香飄百裡
六七十年代家家都有個豬油罐
六七十年代的人啊
在世事人心的熬煉裡
如今仍還散發著豬油那樣的沉香
六七十年代的豬油
雪白如凝脂 香飄百裡
油渣金黃酥脆吃得精光
豬油炒菜香 做糕點酥
最好是用豬板油 切小塊
衝洗油塊放進鍋
放入一杯水 開火
翻炒防糊鍋 水㸆幹轉中火
放薑片和花椒粒 後轉小火
不可㸆太焦否則有糊味
過濾後裝瓶放入一小勺鹽
保鮮去怪味
放晾後加蓋密封放冷藏
純天然更放心 最重要的是香
那個香啊
保你夢裡都在咂舌頭
在冬天裡想念老豬油
記憶裡的老豬油
早已隨著時光融化在過去的歲月裡
看完了這些
你還不知道什麼是
真真正正的城子坦農家菜嗎
別饞了也別找了
這些地道的味兒
最淳樸 最鄉情的味道
就在這裡
都在我們城子坦!
關於故鄉,一次次的逃離,一次次的想要回來,年復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