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印象系列 | 舌尖上的城子坦第三季

2021-02-16 城子坦微時光

有一種味道,溫暖了歲月,明媚了時光,那就是家的味道……


在城子坦

現在慢慢在流行一種現象

很多人厭倦了大飯店裡的大魚大肉

開始試圖找尋曾經記憶裡的菜餚

那些深藏在記憶中的味道——

還是原來的配方

還是原來的味道

誰說農家的飯就不能驚豔了

肉滋嘍韭菜盒

在我的記憶中

肉滋嘍韭菜盒必須是這種形狀的

哪怕改變了形狀味道也會大打折扣

還必須是大鐵鍋煎出來的

那才叫好吃

絕對的兒時味道

我發現小時候不愛吃的食物

怎麼在長大後就開始了想念

想念一家人圍在一起的飯桌

幸福,就是和你一起吃很多頓飯!

苞米「鮮飯」

——不可錯過的時令美食工作再怎麼忙碌也一定不會忘記記憶深處的美食

還有記憶深處我念念不忘的「鮮飯」

小時候

家裡到了春天

院邊就會種一圈玉米

我們期待著夏天快快來臨

想吃媽媽做的苞米鮮飯

真是鮮的有一套

我們一起回憶一下吧

每年在吃嫩苞米的季節

也正是間小白菜苗的時候

間下來的小苗絕對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兩穗鮮玉米用擦子擦成碎粒

一把嫩嫩的小白菜苗

一點點油 一點點鹽

不用放一粒味精

這碗苞米鮮飯

鮮得割了耳朵都不知道

絕對的營養 健康 

當然 錯過了這個季節

就失去了這個鮮鮮的味道

也有人說找不到過去的那種味道

那不是因為我們的嘴變「刁」了

可能是因為缺少了那一個春天的期待

如今我依然喜歡苞米鮮飯

小白菜也鮮 鮮飯更鮮

而媽卻是真的老了

好吃的食物,是有故事的,它不孤獨...


海腚根

城子坦有那麼多的海鮮

你吃過「海腚根」嗎

在舌尖上的城子坦第一季中

有人不知道羊角鮮是什麼

可大家知道海腚根嗎

城子坦人叫它海腚幹

它的學名叫海葵

不知道是哪個老百姓給它取了

這麼個很不雅的小名叫海腚根

海腚根的外表很像植物

但其實是動物

不僅僅是名不好聽

其模樣也不敢恭維

雖然看著醜但是味道鮮美

營養也非常豐富

可入藥

更重要的是

海腚幹還有壯陽的功效

90%的城子坦人

不知道海腚幹還有這功效

它的吃法有很多不一一複述

但值得一提的是

在我隨女童保護大連公益團隊下鄉講課時

我們特意從莊河繞道回城子坦

好友說想吃海腚幹燉白菜五花肉

遺憾的是 那個季節沒有海腚幹

聽說酸菜和海腚幹燉到一起

更是嗷嗷給力

一道道飽蘸濃鬱城子坦特色的家鄉菜,喚醒我們對故鄉與童年的深情回憶。

豆包

這種有著多年傳統的過冬美食

在我們這一代代年輕人眼裡

正在變得越來越稀奇

城子坦老家人叫它豆包

用紅小豆自製豆餡

一頓三個都不夠吃

城子坦人對豆包記憶深刻

因為在過去

進入臘月門子

幾乎家家都要烀豆蒸豆包的 

之後的日子就會每天上頓下頓豆包

土豆大白菜

我們那有句順口溜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

表面意思是別拿豆包不當回事

其實豆包也是乾糧

也可以充飢

另一個深層的寓意

就是不要輕看某些普通的事物

那些普通的事物

也是有自己的意義的和價值

唉,好想念一家人在一起圍在一個飯桌吃飯的感覺。

鹹骨頭燉芸豆

——暖暖的味道

尤其是湯泡飯絕啦

時間的鐘擺

總是馬不停蹄的往前奔跑

匆忙的時光 更迭著四季

驀然回首 年末將至新年即到

還記得

在我們小時候沒有冰箱冰櫃

家養的年豬到了臘月十幾就籌備宰殺

媽媽把除了留過年的豬肉

剩下的往往是醃成鹹肉

留著以後慢慢地吃

醃鹹肉  醃大梁骨

就是用鹽將大塊的豬肉梁骨埋起來

這樣就能放上好幾個月甚至成年

一點都不壞

吃的時候把肉泡一泡

直接放到鍋裡做菜

那個鮮香勁兒簡直沒法形容

尤其是夏天芸豆下來以後

用這種鹹肉或鹹大梁骨燉芸豆

那獨特的風味比用新鮮肉都要好吃

現在的的許多年裡都用不著這樣醃鹹肉了

但想起來似乎還能感覺到

那種鹹肉燉豆角的美味

城子坦老家的大鍋燉菜,香味濃鬱,噴香下飯,尤其是那個味道真不是燃氣灶、電磁爐能比的。

鹹肉地蛋丸

——永遠不要低估土豆配鹹肉

在城子坦

我們把土豆親切地稱作地蛋

而用鹹肉蒸的土豆丸子

是一道味道獨特的小吃

土豆甜糯 鹹肉的鮮在裡面

相信城子坦很多人都吃過

在我們的印象中

很早以前 農村都鹽鹹豬肉

那東西剁碎放裡面味兒才正宗呢

鹹肉的感覺其實就是相對會比較鹹

而感覺很乏味的土豆

加了鹹肉

於是這道小吃整個變得靈動起來

鹹肉土豆丸的味道非常的好

鹹肉土豆丸在出鍋的那一刻起

相信很多人就已經開始流口水了

恨不得馬上就大吃一頓

要想吃出正宗城子坦地蛋丸的感覺

一定要配上苞米「臥兒」

又是一年年末時,遙遠的故鄉可以喚醒遊子的初心。

小白菜菜餅

現在的菜餅子與過去的菜餅子

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今日的菜餅子就是

將餃子餡或包子餡

包到玉米面裡的餅子

也可以說成是粗糧細吃

總之即營養又好吃就OK

包好後在菜餅子的側面

用筷子扎兩個孔跑氣用

防止火大時它會爆裂

都說活到老學到老

有很多人用大鍋貼菜餅貼不住

教你一招

涼鍋先貼菜餅子 然後開始燒火

保你菜餅不往鍋裡掉

最平常的一日三餐,能讓你記住家的味道,有爸爸媽媽在的家的味道了!

苞米麵大餅子

在城子坦

很多人都愛吃大鍋烀餅子

尤其是小時候吃的最多

這種剛出鍋的餅子老鼻好吃了

黃澄澄 香噴噴 非常饞人 

貼鍋的一面 焦焦的一層硬咯(gē)

吃起來又香又脆

厚厚的另一面 又煊(xuān)又軟

香噴噴 甜絲絲 新玉米的味道全在其中

真讓人吃得滿心歡喜

要說用大鐵鍋烀餅子

也是一種技術活

那「啪!」的一下

要拍到大鐵鍋壁上

用力要恰到好處

否則 餅子甩出去會面目全非

想像一下要正好甩到鍋壁上的難度

所有的餅子

它們都很整齊 很聽話地

在熱水上面 沿著大鍋轉一圈

可要想讓這鄉土味道更豐滿

當然離不開一盤鹹魚

如果不就小鹹魚

那一定一要弄盤蝦醬就著

再剝兩根大蔥...

絕對絕對是吃餅子的絕配

(小編這幾天編輯美食配圖...胖了好幾斤)

就這樣

一大家子人圍坐在一起

桌上有黃澄澄的餅子

碗裡有鮮香香的鹹魚

——餅香 魚香 讓人回味不斷小時候的味道

慢慢蕩漾……

哎 我又怎麼又想起了小時候

嚼著餅子和鹹魚餵妹妹的情景

說到這裡 我不僅咽了一下口水

而妹妹每次都是捂著我嘴不讓我再提

如今是不論走到哪裡

都忘不了這香噴噴的家鄉味

即便你五年十年都沒機會再吃

也總是會掛念著

一吃就能想起過往時的味道來

這種味覺記憶

纏繞著思鄉的點滴情懷

成為咱們城子坦人最原始的「鄉愁」

每一道最簡單的菜裡都是最深的愛

土豆餅

——兒時的美食回憶

超美味營養又豐富的土豆餅

多少離家在外的人

曾為你朝思暮想

想起小時候

第當放學

才走到院子裡就聞到了香味

讓你吃一口就能愛上家的味道

嘿嘿

來自美食的誘惑

要用怎樣的意志才能都抵擋

這種味道城市人一般是吃不到的

疙瘩湯

城子坦人的飯桌上

一輩子都離不開疙瘩湯

因為製作方法簡單

能當飯又能當菜 且易消化

也不用發麵 揉面

扒拉扒拉就下鍋

吃起來還湯清味美

真是懶人最愛

關鍵的來了

做疙瘩湯我有妙招麵疙瘩不用水和(huò)面

用雞蛋清和麵疙瘩

順時針攪拌成細小的疙瘩

滑滑的感覺 更加勁道好吃

還有一種方法

做出來的疙瘩湯不但顏色雪白

而且還有筋性 口感更好

就是將麵粉攪成厚一點的糊狀

倒到漏勺上用勺子背壓下去

到開著的鍋裡就成了均勻的麵疙瘩了

一個個均勻的小疙瘩

像是養在水中的珍珠

搭配時令蔬菜

吃起來也是清清爽爽

去城子坦吃城子坦飯,給我滿漢全席都不換!

拖茄餅

是家鄉的一道傳統美食

在我們城子坦非常受歡迎

拖茄餅雖然看起來不難

但是很多人不會做

把麵粉和澱粉2:1比例

關鍵點是在麵糊中

加入一個雞蛋放一點鹽

在農村用家裡的大鍋煎茄餅

樣子可難看了但味道極美

韭菜和肉的香味融入了茄子的味道

熟悉的味道

真的無法比喻

只能流口水了

你見過嗎

風匣 灶膛煙火 這樣煮出來的飯菜 最香甜 

大蔥大醬炒雞蛋

幹掉這份大醬炒雞蛋我能再多吃兩碗米飯

這是一道家常下飯菜

最獨特的雞蛋吃法

不知道有多少人現在還想這口

別小瞧它

你保證能吃的連蔥葉都不剩

特別下飯

在城子坦你不胖,都對不起這裡琳琅滿目的美食!

蘸醬菜

在城子坦

海鮮排第一

大蔥青菜蘸醬排第二

這道菜沒人不服

蘸醬菜在冬天裡是一道解膩菜

在夏天是一道清涼解暑菜

是最簡單 也最保留食物的原味

帶著那種留戀於齒間的美味

在我的印象裡

凡是沒毒的蔬菜大體都能蘸醬

在城坦人眼中 佳餚滿桌

單單不能缺少了蘸醬菜

哪怕滿桌的山珍海味

缺了這盤綠色 也會黯然失色 了無胃口

一盤貌不驚人的蘸醬菜

真是有種萬綠叢中一點紅

動人春色不須多的效用呢 

只要沾上了醬,那種美味,一下子就穿越了整個舌尖。

爆米花

你會不會想起小時候

等爆米花出爐的畫面

你捂沒捂過耳朵?

現在機器做出來的爆米花簡單方便

而手搖爆米花卻是很多人童年的美好

撲鼻的香味兒瀰漫

抓一把放嘴裡

香脆的口感充斥味蕾

現在吃的就是童年的回憶

小時候

每次都盼著爆米花的人來

等到第一鍋爆米花出爐整個村子也都知道是蹦爆米花的來了

於是拿著爸爸的大茶缸

在裝著苞米粒的大缸裡裝滿

有時也會在媽媽的米袋子裡

偷點大米爆大米花

最害怕卻又期待那「砰」的一聲響

隨後就是濃濃的香味和白白的爆米花

這種傳統爆米花的香氣

是現在任何食物

任何的小零食

都無法取代的

也許有一天蹦爆米花的行當會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這就是歷史誰也逃不過時間的殺豬刀當有一天我也老了我會用這段文字告訴孩子曾經還有蹦爆米花這個老行當

可見 每個人心底

都留著一根兒被時光撩撥到的神經

你可曾想起當年圍觀蹦爆米花的那個圈子

大家那時不叫朋友 而叫小夥伴

大家的心很齊

沒人指揮就知道捂耳朵

待到爆米花蹦出來時

我和我的小夥伴都驚呆了

現在我們也有圈子 叫朋友圈

可是

如今的朋友圈,再也蹦不出當年的爆米花

農家殺豬菜
兒時的記憶隨著年齡的增長有的已經逐漸忘掉而有的卻越來越濃最難忘記的是

家鄉城子坦農村的殺豬菜

感覺最有家鄉的味道

有豬肉燉蘿蔔乾

而我最愛吃的是豬肉燉酸菜

殺豬菜裡的肉一大塊一大塊是越燉越香

親朋好友聚在一起

那種大碗吃肉 大碗喝酒的場景

吃出了農家人一年來收穫的喜悅

那種氛圍讓人回味無窮

記得去年有一期的內容是郭大姐的語音

《孩子們,來家歹豬肉吧》

聽過的人都要落淚了

最難忘最好聽的是鄉音,而殺豬菜是最好的鄉音。


舌尖上的豬油

——香飄百裡

六七十年代家家都有個豬油罐

六七十年代的人啊

在世事人心的熬煉裡

如今仍還散發著豬油那樣的沉香

六七十年代的豬油

雪白如凝脂 香飄百裡 

油渣金黃酥脆吃得精光

豬油炒菜香 做糕點酥

最好是用豬板油 切小塊

衝洗油塊放進鍋

放入一杯水 開火

翻炒防糊鍋 水㸆幹轉中火

放薑片和花椒粒 後轉小火

不可㸆太焦否則有糊味

過濾後裝瓶放入一小勺鹽

保鮮去怪味

放晾後加蓋密封放冷藏

純天然更放心 最重要的是香

那個香啊

保你夢裡都在咂舌頭

在冬天裡想念老豬油

記憶裡的老豬油

早已隨著時光融化在過去的歲月裡




看完了這些

你還不知道什麼是

真真正正的城子坦農家菜嗎

別饞了也別找了

這些地道的味兒

最淳樸 最鄉情的味道

就在這裡

都在我們城子坦!

關於故鄉,一次次的逃離,一次次的想要回來,年復一年……


相關焦點

  • 家鄉印象系列 | 舌尖上的城子坦……我已經快饞死了
    城子坦黃蜆是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市的特產到城子坦來一定要吃黃蜆當地人更會吃他們將鮮活的黃蜆掰開蔥花 薑末蜆粥特別的鮮甜大人和小孩都特愛吃挖蜆的技巧小孩子都知道蜆要呼吸在沙面上留下一個小小的洞用食指一挖就上來一個綠色帶墨色斑的沙蜆了為什麼城子坦有河蜆那是因為城子坦水域就是在鹹淡水交匯的區域所以這裡的海鮮味道特別好如今小河蜆也不太多見了
  • 我和我的家鄉|李智榜:遼寧省歷史文化名鎮城子坦旅遊解說詞
    經過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現掌握的文化遺存達70處。為此,經各級文物專家實地考察論證,2007年12月3日被大連市政府命名為大連市歷史文化名鎮,2010年9月8日,被遼寧省政府命名為遼寧省歷史文化名鎮。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城子坦老古村李家臥龍屯。這裡曾是打響辛亥革命在東北的第一槍所在地。
  • 千年古鎮城子坦入榜遼寧省歷史文化名鎮
    豐富的人文內涵讓城子坦鎮因文化基因而受到專家們的一致首肯。城子坦鎮黨委書記劉玉遠表示,成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不僅有助於提高當地的文化品位和文明程度,有助於促進對文物資源的保護,同時也有助於提高招商引資的輻射力,下一步城子坦鎮將著手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  城子坦鎮是一座充滿著神奇色彩的千年古鎮。據史料記載,漢武帝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正式建遼東郡,城子坦屬沓氏縣。
  • 厲害了,城子坦微時光|2020做有意義的事,成為更好的自己!
    4月3日,「學習強國」遼寧學習平臺,採用了「城子坦微時光」詩風花語的視頻作品《大連人》。這是由城子坦網絡原創說唱歌手「軍狗」的說唱作品,而製作的視頻。該視頻以「大連支援武漢的醫療隊529名醫護人員到家了」為素材而製作,是「城子坦微時光」2020抗疫系列作品之一。
  • 愛是最好的調味品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首播訪談側記
    原標題:愛是最好的調味品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首播訪談側記   2018年2月19日(農曆大年初四),中央電視臺系列紀錄大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以下簡稱為「舌尖3」)終於在眾人的翹首期盼下精彩首播。
  •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開播
    原標題: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開播   中央電視臺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19日晚首播。第一集《器》講述了美食產生於鍋、刀、灶、案、籠、壇等器皿器具的烹飪技術發展變化。
  •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暖心回歸,首播豆瓣8.4分
    昨晚8點,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以下簡稱「舌尖3」)準時在央視綜合頻道、記錄頻道以及央視網同步上線,而首播的「器具」一集也是博足了觀眾的眼球。有網友在評論中直言,「《舌尖3》的首集賦予了食材器具一種新的生命」。
  • 愛是最好的調味品——《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首播訪談側記
    今晚,中央電視臺系列紀錄大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以下簡稱為「舌尖3」)終於在眾人的翹首期盼下精彩首播。第一集《器》播出前後,「舌尖3」總導演劉鴻彥攜分集導演駱永紅、四川名廚蘭明路父子(第一集片中人物)在央視新聞客戶端參與在線直播訪談,與網友分享節目創作背後的精彩故事。兩個小時的網絡直播,吸引了超過600萬網友上線參與。
  •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熱播 封面新聞獨家專訪出鏡大廚蘭明路...
    封面新聞記者 劉虎 攝影報導2月19日晚上8點,《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終於在CCTV亮相。在第一集「器」中,四川元素「青堤菜刀」和綿陽大廚蘭明路的300個「泡菜罈」 ,讓各路「吃貨」和網友驚嘆不已。為做好泡菜 收集近300個老壇一別四年,《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一集在CCTV正式亮相開播,沒有讓「舌尖」粉失望 ,新一季的節目以「器」為開篇,講訴了美食的前世今生。第一集中,來自四川的大廚蘭明路和他的泡菜,更是讓各路「吃貨」驚嘆不已。
  • 「舌尖上的杭州」廚神爭霸賽第三季冠軍出自臨安
    日前,「舌尖上的杭州」廚神爭霸賽第三季金牌雞美味爭霸賽正式落下帷幕,臨安歸來時酒店廚師吳基「過五關,斬六將」,從56位選手中脫穎而出,奪得冠軍。2019年5月,「知味杭州」亞洲美食節在杭州舉辦後,杭州面向13個區縣市順勢推出「舌尖上的杭州」廚房爭霸系列比賽。在第一季魚頭王爭霸賽和第二季金牌老鴨煲爭霸賽中,臨安的專業團隊也都獲得了不俗的成績。
  • 舌尖3種草一口鍋是什麼意思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火了一口鍋
    《老廣的味道》第三季(簡稱《老廣的味道3》)已經開播,觀眾藉此尋覓美味,以慰鄉愁。廣東的觀眾們更是不用對著屏幕空流口水,可以看完節目中介紹的美食就出門覓食。此外,《舌尖上的中國3》(簡稱《舌尖3》)昨晚開播,再次引發極大的關注。這些知名美食紀錄片依靠精良的製作陪觀眾下飯,讓人胃口大開,情懷滿滿。
  •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開播 這些四川美食饞到你了嗎?
    2月20日晚,《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播出了第二集,麻辣燙作為川菜的代表亮相,引發了很多「吃貨」的關注。這家麻辣燙店,即為牛華八婆麻辣燙,不過沒想到的是,創始人「八婆」,竟是一名年近六旬的大叔。21日上午,成都商報記者奔赴位於樂山的牛華八婆麻辣燙,大堂裡的電視正播放著《舌尖上的中國》,10多位工人正忙著切菜、串菜,大批慕名而來的遊客在打聽何時可以開飯。
  • 泉州美食亮相《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 吃貨街頭尋味
    石花膏、面線糊、海蠣煎、土筍凍上《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啦。2月21日晚,泉州人的朋友圈被《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二集裡的泉州片段刷屏了。  片段剛剛播完 遊客連夜尋泉州味道  「你們店還在營業嗎?」《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二集剛剛播完,就有來泉過年的遊客打電話到丁秉正的店裡,想要吃上一份清涼可口的石花膏。丁秉正告訴記者,有不少遊客慕名前來,有些遊客還要求和他合影留念。
  • 吃貨福利【第三季】,舌尖上的山野
    大魚大肉的前兩季結束了,你是不是正嗷嗷呼喚著第三季!
  •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 手繪菜譜之八寶葫蘆鴨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精心打造「舌尖3手繪菜譜系列」一日一薦,均摘自當日播出內容;一招一式,助您成為「舌尖系大廚」秘笈已公布,你能忍住不實踐一把嗎?
  • 濟南天橋區北坦街道舉辦第三屆美食節
    原標題:濟南天橋區北坦美食節開幕打造特色美食街道從濟南市天橋區政府獲悉,9月6日至7日,天橋區北坦街道第三屆美食節在濟安新區北側的北坦廣場拉開帷幕,來自老濟南的25家名優小吃爭先亮相,在讓市民嘗盡北坦美食的同時,更弘揚了北坦美食文化的淵源流長,給北坦美食街注入新的活力。
  • 出現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
    天地山河男女老少悉數登場柴米油鹽煎炒烹炸盡展人生百味那部讓你流口水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時隔四年
  • 昭通男人,眼裡的瀘西城子古村(城子古村,泥巴壘起了300年的家)
    那天,很湊巧,一村民討兒媳婦。在村口,層層重疊的古村房頂,擺著婚宴,頗為獨特,稀奇。房頂周圍,屋簷下懸掛的包穀和辣椒,成了風景,懸掛出了生活的顏色和形狀,好美。謝絕主人邀請入席的盛情,出得門來,遇見好多盛裝前來吃喜酒的少男少女,青春的歡樂和無憂,同樣坦然地從他們身上散發出來,美得自然自在。在村裡將軍府門檻前,一對小貓同樣怡然地玩耍著,互相梳理著亮亮的毛髮。古村,很舒坦。
  •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一碗麵帶來的感動
    很喜歡《舌尖上的中國》,不僅僅是因為我是吃貨,還喜歡片中展示的祖國廣袤大地的大好河山和風土人情。《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一出來就緊跟上了,與前兩季不同,其中的故事情感因素更多了些,價值指向、人生百味更豐富。
  • 看了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 我決定去四川吃一次地道的川菜
    最近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已經開播了,不知道各位吃貨知道嗎?小編這次要講的就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中第一期提到的川菜。舌尖3在第一期為我們講述了器對於食材的重要性,好比武功蓋世的英雄也需要一把絕世好劍,而器作為美食的劍是成就美食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