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甲午戰爭爆發,中國戰敗。同年4月,李鴻章遵循西太后的旨意東渡日本,在日本馬關籤訂了馬關條約,除了賠錢以外,遼東半島,臺灣及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也被一併割讓。
「馬關條約」籤訂的消息傳到臺灣島內後,激起了全島的強烈憤慨。臺灣巡撫唐景崧發出電文「臺灣屬倭,萬姓不服」,號召官民奮起反抗,臺灣士紳丘逢甲更是灑血寫下「桑梓之地,義與存亡」氣壯山河的誓言。
但是,還是有許多富豪士紳為躲避災禍,紛紛攜帶家資,逃回大陸,一些有功名的舉人秀才等精英階層也都紛紛離去,回歸福建原籍。
當時,時任福建提督的孫道元和妻子張秀容正在臺灣的淡水為父親守喪,聞知臺灣被割讓後義憤填膺,與妻子商量,決心散盡家產,與倭寇拼死一戰。孫道元身邊有一個僕人叫楊明祿,曾勸孫道元遵照朝廷的命令「內渡」,孫道元卻說:「今日之事,乃在告先父在天之靈,我為將門之後,焉可成順民耶?吾志已決,不能再移。」
孫道元在淡水地區立即組織了民眾集會,在集會上他慷慨陳詞:「國家土地,豈可輕易割讓外國,臺灣島雖孤懸海外,但與上海、福建、廣州聲氣相通,系我國東北亞及南洋各島領土的屏障,為國家必守之土。今朝廷棄如敝履割讓外人,自毀海域和城池,將有亡國滅種之禍。凡我炎黃子孫,莫不敵愾同讎,亟欲救亡存國。本人雖非臺籍,但成長於斯,隨官於斯,不忍坐視大好海疆淪入異族,故此,願與臺灣父老兄弟姐妹同氣連枝,福禍共嘗,誓願共同抗日,保我疆土,死而後已!」一番激昂之語,說得在場民眾群情激奮,振臂高呼:「誓與臺灣共存亡!」
隨即,孫道元夫婦開始變賣家中財產,添置軍械,招募鄉勇,一時竟組織了20餘營義勇大軍,他則被推為義軍首領。
1895年6月,日寇攻佔臺北,開始武力接管臺灣。當日寇在臺北的三貂嶺登陸時,孫道元率領義軍拼死作戰,一時竟殺得日寇節節敗退。後來日寇不得不派出北白川能久親自率領2萬多人的近衛師團,在基隆東南的澳底偷偷登陸,最終由於雙方兵力和武器裝備的懸殊,義軍戰敗。而孫道元在這場戰鬥中,帶領義軍與敵人苦戰數晝夜,身負重傷,最終戰死沙場。
臺北義軍失利後,日寇更無阻擋,一路南下,大肆殺戮。巡撫唐景崧眼看大勢已去,遂喪失鬥志,帶著家眷偷偷逃回大陸。
孫道元殉國後,夫人張秀容的義舉則更讓這些逃跑的丈夫們汗顏。張秀容身為一介女流,卻誓為夫報此家仇國恨,她將兩個幼子託付老僕媼張氏帶回大陸,又變賣所剩產業,招募敢死軍,投奔到鎮守臺中的劉永福黑旗軍麾下,在臺南、風山等地打遊擊戰,與日寇周旋半年之久。後因義軍內部出現內奸,義軍駐地被日寇包圍,張秀容帶領義軍在一線拼死抵抗,讓劉永福的兒子劉成良突圍,以保留抗日血脈。最終,張秀容彈盡糧絕,與將士們壯烈捐軀。
閒話稍敘:其時,島內一些士紳富豪逃回大陸,致使臺灣精英階層的大面積流失,對中華文化根基原本就薄弱的臺灣來說,更是雪上加霜,這無疑也為日本後來在臺灣推行皇民化教育,同化臺灣人民,提供了便利。
有磚必拍,歡迎留言折磨閒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