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說的「四大」,與佛教的「四大皆空」相同嗎?

2020-12-26 談古論金說歷史

四大皆空想必是每一個人都聽說過的,但是人們聽到過的四大皆空,基本都是佛教中的。鮮為人知的是,在老子的道教中,也存在四大皆空。首先來說,佛教來源於印度,因此佛教的四大皆空與古印度有很大關係。佛教的四大皆空指的是地、水、火、風四種自然現象,那麼「空」指的是什麼呢?「空」則是無限的意思。

在古印度人的眼中,世界由地、水、火、風是四種基本元素組成,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由地、水、火、風組成的。這就是佛教中的四大皆空。除了四大皆空之外,佛教中還有五大、六大、七大多種說法。《楞嚴經》就說七大(地水火風見識空)。當然,人們對五大、六大、七大的說法幾乎是沒聽說過的,它屬於一個冷門範圍。

在老子的理論中,也出現了「四大」的說法。《道德經》的原文中出現了「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的記載。因此就有了老子的「四大」。老子的四大與佛教的四大有不同之處。佛教的四大指的是人是假我,而老子的四大指的是人是非常崇高的,更是與天地一樣偉大的,這與道德經中的「道」是一回事。

《道德經》記載了:「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就是老子的四大。在這樣的記載中,老子將人視為超過宇宙的,也是在天地中最偉大的。老子這樣的理論提出來之後,證實了人的偉大作用。人與道、天、地並列為四大,這是非常令人讚嘆的。

老子的四大理論,更為厲害的是竟然與古希臘的哲學家普羅泰戈拉有異曲同工之處。老子的四大將人推到了至高的地位,這與普羅泰戈拉的「人是萬物的尺度」有些相似。「人是萬物的尺度」被稱為人的第一次覺醒,其實早在兩千多年之前的老子時代,我們的祖先,對人已經有了非常深刻的認知。表面上來看,人幾乎是渺小的。與天地無法比擬,與道高不可攀,但是老子沒有這樣認為。

現如今,兩千多年已經過去了,在老子那個時代,能夠認為人的偉大作用,肯定是非常超前的。其次有了老子的四大,使身體渺小的、受生老病死折磨的人一下有了不勝不摸的本真,老子的四大可以讓這些人有一個思考。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能夠繼承老子的思想,無疑對人生有很大的影響。因此,道家思想也是很玄妙,有無難易,但是道家思想與古代的哲學流派是相輔相成的。

孔子也說過一句話:「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與老子四大相對唱,宣說人的價值無限的人本思想。古代的時候,尤其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時代中,各個哲學流派不斷的「你爭我奪」,這讓古代的祖先給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文化。佛教中的四大皆空,指的是地、水、火、風,更為詳細的解釋就是「風」象徵著動性;「地」象徵著堅性;火象徵著暖性;「水」則象徵著溼性。

「空」的意思,我們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沒有」,其實「空」說的是「空性」。也可以是是「無限」的意思,在這樣的解釋中,這個「空」頗有老子宇宙生成論之意。古代人的地位早在父系時期就確立了,當時的人們認為人是崇高的。伏羲氏的《易經》是三元結構,代表天地人三元,古代稱為三才。人們熟悉的八卦就是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天地通。因為人,天地才能貫通。

伏羲氏時代,天地人的三元結構已經完全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老子進一步探索,就有了後來的道超越天地,道生萬物,萬物歸道的思想。簡化來說就是老子的「道」。只有站在道的角度才能看清宇宙人生的真相,於是開始宣說道的思想。「道、天、地、人」的結構直接來源於伏羲氏的「天、地、人」結構。無論是伏羲還是老子的思想中,人的作用都是不可代替的。

《道德經》中有云:「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而按照老子的思想,四大皆空是指道空、天空、地空、人空。無論是老子的四大還是佛教的四大,都是告訴人們世間的一切都是由四大構成,萬物似乎具有了更多的聯繫,不能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存在。在古代,」四大「曾被解釋為忠孝仁義。因為,在古人看來,一旦出家,所謂的忠孝仁義,就不能再成為你為人處世的重要標準了。

相關焦點

  • 佛教說的「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
    佛教說的「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自唐朝時期,佛教傳入我們中國後,越來越興盛,歷朝歷代的帝王們很多都是非常信奉佛教的,當時的國家統治者,很多都將佛教作為了國家的一項重要的思想文化,利用這個宗教來讓百姓更加的安定,或者說安撫民心。
  • 佛家說的四大皆空、六根清淨,是什麼意思?
    佛教之中,經常提及「四大皆空」和「六根清淨」的概念。那麼,「四大皆空」是哪四大,為什麼皆為空?「六根清淨」是哪六根,為什麼須保持清淨?1.四大皆空佛教所說的「四大」,乃是指構成世界的地水火風4種基本元素。佛教中的「四大」是從屬性上而言的,「四大」包括:堅性的地大,溼性的水大,暖性的火大,動性的風大。佛教的「四大」最早出現於佛陀所說的《四十二章經》:「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佛、道、儒不同的理解,體現三教理念的衝突
    現在人們非常流行一個詞,叫佛系,大概說一個人低欲望的生活態度,而我們形容一個人看破紅塵、無欲無求,通常也會用的一個佛教的名詞,叫做四大皆空。那麼問題來了,人們常說的四大皆空,到底是哪四大呢?雖然我們很多人平時以佛系自居,也經常說自己四大皆空,但對這類詞的具體含義還是了解的比較少的。四大皆空,出自佛教的《四十二章經》,意思大概是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空、虛幻的。《金剛經》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種世界為虛的理論也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
  • 四大皆空,到底空的什麼?
    佛教「四大皆空」的內涵許多人往往拿「出家人四大皆空」來比喻出家人看破紅塵名利、看破世事,但「四大皆空」的內涵究竟是什麼?簡單來說,佛教講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風」這四種組成物質世界的元素。佛教把一切物質現象歸納為四種基本要素,即堅性的「地」、溼性的「水」、暖性的「火」、動性的「風」,謂之「四大」。
  • 佛家常說四大皆空,五蘊皆空,六根清淨是什麼意思?
    《漫談品禪》第26回我們常常看到影視劇中,僧人們常說:「出家人四大皆空,出家人六根清淨等」,在《心經》中講:「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那麼四大皆空、五蘊皆空、六根清淨分別是什麼意思?之間是否有聯繫?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學習。
  • 禪,佛,佛陀,四大皆空,與財富
    禪,佛,佛陀,四大皆空,四個跳躍而出的佛教用語,會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來,最終的落腳點是「四大皆空」,再就是心無雜念、看破紅塵。其實,這是誤解,佛陀也要生存,生存就要金錢來支撐。那麼,禪是如何看待財富的呢!
  • 道教與佛教的差別
    留心觀察我國宗教狀況的朋友們會發現,我們身邊有五大合法宗教,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天主教,而其中佛教實力最為強大,全國各地都遍布著佛教寺廟,每天數以百萬計的信眾們出入著各種佛廟並留下「香火錢」。
  • 古裝影視劇、武俠小說中這些佛教用語的真正含義你了解嗎?
    雞足山金頂楞嚴塔古裝影視劇、武俠小說中這些佛教用語的真正含義你了解嗎?在古裝影視劇、武俠小說中,總是會穿插一些佛教元素。僧人的嘴中總是會帶著一些固定臺詞,諸如:善哉、善哉!罪過、罪過!出家人四大皆空,了無牽掛……。很多人對這些佛教用語的真正意義,並不了解,有的甚至歪曲事實,胡編亂造地解釋一通。
  • 佛教的空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呢?
    佛教文化在中國不斷的傳播發展,一些佛教術語也經常出現在我們生活當中,極其賦予佛教文化特色的非【空】莫屬,如【四大皆空】,我們常在生活中會聽到【四大皆空】。在生活中沒有了解佛教文化的會以為,【四大皆空】代表的事酒、色、財、氣。
  • 為何四大皆空的印度高僧發明了「神油」?現在卻沒人賣了?
    畢竟這裡和我們一樣,也是四大文明古國,雖然說古印度文明的創造者和現在生活在這片土地的這群人沒有什麼直接關係。但也算有文化底蘊的地方。而且這裡經濟發展比較落後,GDP只有我們的五分之一,相應的物價就會低上不少。你們看,有景,有文化,便宜,這足夠成為大家來這裡消的理由。
  • 老子到底去了哪裡?有人說秦國,有人說天竺,其實老子回到了故鄉
    司馬遷還說,戰國時楚人老萊子也被人認為是老子。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雲。(《史記·老莊申韓列傳》)雖然這只是一個傳說,但如果老子去了秦地,當時的人絕不會將楚地的老萊子說成是老子。
  • 佛教四大天王的含義你知道嗎?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護法,俗稱「四大金剛」是錯誤的。應該叫四大天王,又稱護世四天王,是佛教二十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於娑婆欲界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位於須彌山腰,四大天王塑像通常分列在佛寺的第一重殿的兩側,天王殿因此得名。相傳四大天王住在須彌山山腰的四座山峰上。
  • 為什麼佛教和道教一直認為如來佛祖釋迦摩尼就是太上老君老子本人
    老子李耳,字伯陽,也就是中國神話故事中地位尊崇的太上老君,老子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所著的《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直到現在都還產生著深刻影響!
  • 為何佛教說萬法皆空,又說因果不空,是否矛盾?
    《漫談品禪第27回我們常常看到影視劇中修行者剃度遁入空門,佛教說萬法皆空,又說因果不空,那麼它們之間是否矛盾?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的空是一個意思嗎?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因為立場不同,時間地點不同,就好像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一樣,根據不同人的根基,就會去說不同的法。佛說的「四大皆空」、「萬法皆空」,又說的「因果不空」,這兩個「空」,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解釋不同的現象,所以它們並不矛盾。
  • 老子是一個冥修者嗎
    老子的精神思想和學問水平在諸多文獻典籍中都有記載,不難得到證實,但老子是冥修者,卻除了《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有老子「以其修道而養壽也」之外,很少有歷史文獻記載,自然也難以證實。那麼,如果說老子是一個冥修者,依據呢?其實,依據就在《道德經》這本書中。
  • 如果老子和佛陀相遇,他們是否會談得來
    春秋時期的老子是道家學派創始人,道家學說是中華文化的基石。古印度的釋迦牟尼(佛陀)創立了佛教,佛教指引人們明了自性回歸智慧。據典籍記載老子和佛陀是同一時期的人,可並沒有見過面,這對那個時期的文化領域是很大的損失。雖然沒見過面,但可以從已知的典籍中讓他們的思想相遇,本文通過3點進行對比,看他們是否可以談的來。
  • 《逆水寒》四大皆空神功怎麼獲得 四大皆空奇遇任務流程攻略
    導 讀 《逆水寒》中的四大皆空奇遇任務該如何觸發和完成呢?
  • 為什麼說佛教的釋源為白馬寺?網友:白馬寺對佛教太重要
    中國已知最早的佛教寺院是白馬寺,白馬寺被稱為中國佛教的「釋源」和「祖庭」。白馬寺的興建比「唐僧取經」早560多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寺址在漢魏洛陽故城雍門西,北依邙山,南臨洛水,殿閣崢嶸,林木肅靜。白馬寺原建築規模非常的宏偉,歷代多次進行添加修建,在唐代達到頂峰。
  • 老子在中國的地位有多高?看看佛教和景教的傳播過程就知道了
    從春秋時代的道家,到西漢初期的黃老之學,再到東漢時期的道教,這千餘年的歷史裡,有個非常重要的人物,那就是「老子」。民間認為,老子是太上老君在人間的化身。就像提到儒家大家就會想起孔子一樣,老子在道教的地位非常高。怪力瓦舍認為,老子嚴重影響著封建時期國內所有宗教的發展。
  • 四大天王到底是佛教的還是道教的?為何法力一樣?主要是這個原因
    去過寺廟的人都會拜一拜四大天王,不少人則基本是見到菩薩就拜,秉著心誠則靈,希望菩薩能夠保佑自己,但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四大天王的來歷,而佛教裡的四大天王與道教四大天王的法力是一樣的,那四大天王到底是佛教的還是道教的?主要是這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