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皆空想必是每一個人都聽說過的,但是人們聽到過的四大皆空,基本都是佛教中的。鮮為人知的是,在老子的道教中,也存在四大皆空。首先來說,佛教來源於印度,因此佛教的四大皆空與古印度有很大關係。佛教的四大皆空指的是地、水、火、風四種自然現象,那麼「空」指的是什麼呢?「空」則是無限的意思。
在古印度人的眼中,世界由地、水、火、風是四種基本元素組成,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由地、水、火、風組成的。這就是佛教中的四大皆空。除了四大皆空之外,佛教中還有五大、六大、七大多種說法。《楞嚴經》就說七大(地水火風見識空)。當然,人們對五大、六大、七大的說法幾乎是沒聽說過的,它屬於一個冷門範圍。
在老子的理論中,也出現了「四大」的說法。《道德經》的原文中出現了「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的記載。因此就有了老子的「四大」。老子的四大與佛教的四大有不同之處。佛教的四大指的是人是假我,而老子的四大指的是人是非常崇高的,更是與天地一樣偉大的,這與道德經中的「道」是一回事。
《道德經》記載了:「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就是老子的四大。在這樣的記載中,老子將人視為超過宇宙的,也是在天地中最偉大的。老子這樣的理論提出來之後,證實了人的偉大作用。人與道、天、地並列為四大,這是非常令人讚嘆的。
老子的四大理論,更為厲害的是竟然與古希臘的哲學家普羅泰戈拉有異曲同工之處。老子的四大將人推到了至高的地位,這與普羅泰戈拉的「人是萬物的尺度」有些相似。「人是萬物的尺度」被稱為人的第一次覺醒,其實早在兩千多年之前的老子時代,我們的祖先,對人已經有了非常深刻的認知。表面上來看,人幾乎是渺小的。與天地無法比擬,與道高不可攀,但是老子沒有這樣認為。
現如今,兩千多年已經過去了,在老子那個時代,能夠認為人的偉大作用,肯定是非常超前的。其次有了老子的四大,使身體渺小的、受生老病死折磨的人一下有了不勝不摸的本真,老子的四大可以讓這些人有一個思考。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能夠繼承老子的思想,無疑對人生有很大的影響。因此,道家思想也是很玄妙,有無難易,但是道家思想與古代的哲學流派是相輔相成的。
孔子也說過一句話:「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與老子四大相對唱,宣說人的價值無限的人本思想。古代的時候,尤其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時代中,各個哲學流派不斷的「你爭我奪」,這讓古代的祖先給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文化。佛教中的四大皆空,指的是地、水、火、風,更為詳細的解釋就是「風」象徵著動性;「地」象徵著堅性;火象徵著暖性;「水」則象徵著溼性。
「空」的意思,我們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沒有」,其實「空」說的是「空性」。也可以是是「無限」的意思,在這樣的解釋中,這個「空」頗有老子宇宙生成論之意。古代人的地位早在父系時期就確立了,當時的人們認為人是崇高的。伏羲氏的《易經》是三元結構,代表天地人三元,古代稱為三才。人們熟悉的八卦就是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天地通。因為人,天地才能貫通。
伏羲氏時代,天地人的三元結構已經完全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老子進一步探索,就有了後來的道超越天地,道生萬物,萬物歸道的思想。簡化來說就是老子的「道」。只有站在道的角度才能看清宇宙人生的真相,於是開始宣說道的思想。「道、天、地、人」的結構直接來源於伏羲氏的「天、地、人」結構。無論是伏羲還是老子的思想中,人的作用都是不可代替的。
《道德經》中有云:「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而按照老子的思想,四大皆空是指道空、天空、地空、人空。無論是老子的四大還是佛教的四大,都是告訴人們世間的一切都是由四大構成,萬物似乎具有了更多的聯繫,不能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存在。在古代,」四大「曾被解釋為忠孝仁義。因為,在古人看來,一旦出家,所謂的忠孝仁義,就不能再成為你為人處世的重要標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