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爆您的味蕾,鮮透您的舌尖!魚類中的大熊貓---長江刀魚來襲!

2021-02-08 鄭州西湖春天

四季更替、適時而食,是古人與大自然相處的生活美學。珍饈鮮餚始於春,「春天」的佳鮮您品嘗過了嗎?未品嘗的趕緊了!春潮湧動刀魚鮮,來西湖春天品鮮嘗味吧!

鮮美…刀魚富含18種胺基酸,肉質細嫩,鮮味奇特,濃香異常。

稀缺…由於受氣候變化、環境汙染等原因,長江口刀魚的捕撈量日漸減少。據中國水產研究院調查,2013年的捕撈量已由1973年的3750噸銳減至12噸。

短暫…刀魚屬洄遊魚類,每年3~4月份由東海入長江,產卵後即折返大海,年捕撈期不足30天。


抓緊嘗嘗吧,再過十年,也許你只能到博物館裡看刀魚、飽眼福了!

銷售門店:

深圳西湖春天·百匯店

地址:深圳市筍崗東路3019號百匯大廈一·二樓

電話:0755-82116988 82117988

深圳西湖春天·開元店

地址:深圳市福田區景田北 石油大廈二·三樓

電話:0755-88822868

深圳江南廚子·海岸店

地址:深圳市南山區文心五路 海岸城廣場三樓331-332

電話:0755-86359988

深圳江南廚子·萬象店

地址:深圳市羅湖區寶安南路1881號萬象城四樓

電話:0755-82691688

廣州江南廚子·太古店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天河路383號太古匯商場地鐵層M68號

電話:020-38682088

鄭州西湖春天·中州店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114號中州國際飯店一樓

電話:0371-65858001 0371-65858002

鄭州西湖春天·百合店

地址:鄭州市鄭東新區地潤路8號

電話:0371-69505088

相關焦點

  • 再見,長江刀魚
    「長江三鮮」中,特別是長江刀魚,鮮得眉毛也掉下來,老饕都難忘這道舌尖上的美味。在上海,老半齋的刀魚汁面,以長江刀魚為主要原料,號稱「天下第一光面」,火了幾十年了,每年3月間要排長隊吃。但老半齋今年卻把用了幾十年的原材料長江刀魚換掉了。不僅如此,在未來至少10年的時間裡,野生長江刀魚可能將徹底告別餐桌。
  • 今年長江刀魚吃不上了?是的!
    2019年3月1日,未來或許也將被寫進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大事記。2019年3月1日長江春季禁捕,長江禁漁線內無捕撈長江刀魚的船隻。中隊長曹傑給了我們非常明確的答覆——「是的,今年長江全面禁捕,市面上不會再出現正宗的長江刀魚了」。說起「江刀」,長江沿岸的百姓對它都有著一份「舌尖上的回憶」。
  • 回味中的長江三鮮:刀魚、鰣魚、河豚
    恣看收網出銀刀小時候,刀魚的稱呼一直讓我很困惑,如果是說形狀,長得像一把匕首的魚多得很,為什麼偏偏長江中這種細細長長的玩意叫刀魚。當然,更讓人不喜歡的是刀魚刺多。我父親蘇州人,蘇州人很會吃,尤其擅長吃魚,大家印象中,他書呆子氣很重,除了讀書寫作,幹什麼事都顯得笨拙,偏偏吃起東西來,舌尖上功夫十分了得。
  • 長江刀魚難覓蹤影 漁民用「小兜網」趕盡殺絕
    今年的刀魚,究竟怎麼了?   【長江刀魚難覓蹤影 刀魚減產近七成】   雖然是刀魚上市的季節,然而讓人意外的是,但是在江蘇江陰城區幾個大水產市場,問起江刀,幾乎家家都缺貨。難得幾家有個一兩條,價格也高得嚇人。水廠經營戶顧文偉告訴記者,今年正宗的長江刀魚,三四兩規格的那種,最起碼要賣到八九千一斤。
  • 來揚中嘗河豚刀魚,這些江鮮也值得您品一品!
    刀魚又該怎麼吃?小編推薦清蒸刀魚,只用蔥姜蒜簡單調味,保證原汁原味的鮮嫩。  至於鰣魚,自1998年以來,由於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加上鰣魚近親繁殖及人工過度捕撈等原因,長江鰣魚幾乎絕跡,如果您非得嘗一嘗,只能拿人工養殖鰣魚代替,而且價格不菲哦!可能味道還不一定讓您滿意!
  • 長江的「懲罰」,從3750噸到瀕臨滅絕,人類還能再吃到刀魚嗎
    其中長江刀魚它的顏色皎潔如白銀,形狹長側薄,形狀像是一把出鞘的尖刀,所以稱之為刀魚。長十二至二十五釐米,銀白色,海生,每當春季,刀魚成群溯江而上,形成魚汛。肉質細嫩,肉味鮮美,肥而不膩,兼有微香,曾是中國著名的經濟魚類,在上世紀70年代以前是長江淡水捕撈業的最主流品種,長江刀魚1973年捕撈量為4142噸,在那個時候,漁民一網下去總有1000多斤刀魚。
  • 「舌尖上的港城」丨 即將消失的港城美食——刀魚餛飩
    文 | 攝  聶東紅   周八專題刀魚和鰣魚、河豚一起,被稱為長江三鮮,它們都屬長江洄遊魚類。與定居類江魚或海魚不同,它們屬鹹淡水兩棲魚類,據《辭海》記載:「春夏集群溯河,分別到河流上遊或河口產卵,形成漁汛,產卵後又返回海中。」因此,長江三鮮不僅肉質特別鮮美,且營養價值極高。三鮮中的刀魚因其體形狹長扁平而得名,上市最早,江南農村有「刀魚來踏青」的說法。
  • 長江南通段率先實施十年禁漁 告別江鮮,舌尖美味如何「保鮮」
    交匯點訊 陽春三月,南通刀魚、河豚、鰣魚特色「長江三鮮」,曾是吸引長三角乃至全國各地食客的最鮮「滋味」。不過,今年1月1日起,長江南通段比國家要求提前一年,進入十年全面禁漁期。禁漁令下,「長江三鮮」「四大家魚」等所有野生江鮮,都將告別舌尖。叫響全國、讓各地食客聞香疾步的「南通江鮮」特色美味能否賡續?普通市民如何選擇、餐飲市場如何應變?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 江陰的長江刀魚情結
    舊時長江拌網抓魚(顧之翔拍攝)      1947或1948年,他一生中捉刀魚最多的一次。他,開心地裂開嘴:「我一網拉起來一望,足足一百二十來斤,你說有多少條?2011年,2兩重的長江刀魚每斤3000元。2012年,3.5兩重的長江刀魚每斤8000元。2013年,超過2兩半的長江刀魚每斤2000元。2014年,超過2兩的長江刀魚每斤4000-5000元。2015年,三兩重的長江刀魚每斤2500元。
  • 長江十年禁漁:野生河豚等珍稀魚類回歸,小型魚類恢復加快
    6月5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工作人員在長江海門段監測到了野生河豚魚苗,第一時間拍了照片給鄭金良看,這幾尾小小的、尾巴上帶點淡黃色的、「具有野生特徵」的河豚魚苗的出現,對鄭金良意義重大——長江大保護和十年禁漁的大背景下,野生河豚等長江珍稀魚類,回來了。
  • 長江刀魚生態調查:趕盡殺絕式的捕撈(圖)
    翻閱史料則可知,長江刀魚的捕撈產量曾佔長江魚類天然捕撈量的35%~50%,其中長江江蘇江段所佔比例更曾高達70%。這段歷史,已成過往。在江刀價格飆升的背後,是其種群數量的逐年銳減。由於人工授精時需要工作人員把刀魚抓到手上,導致脾氣剛烈的刀魚拼命掙扎,使得人工繁殖的過程中死亡率非常高。2008年,「為了尋求更多理論與技術上的專業支持,實戰經驗」豐富的他又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聯手在江陰成立了「長江珍稀魚類保護研究中心」,並新闢一塊佔地千畝的生態園。
  • 長江刀魚賣出天價,真因為有多好吃?
    刀魚,又稱刀鱭,是一種洄遊魚類。刀魚與河豚、鰣魚並稱為「長江三鮮」,又因肉味鮮美、脂肪多,細嫩豐腴而位列三鮮之首。每年春季,刀魚會從河口溯江而上進入江、湖中產卵繁殖,清明節前,為食用刀魚的最佳時期,因而價格大漲。
  • 非法捕撈野生長江刀魚 常熟兩男子被抓
    4月14日,常熟趙市派出所民警巡邏至趙市長江耿涇閘口附近,發現江堤邊停著兩輛電瓶車,但沒有發現車子主人,長江邊還隱約傳來對話聲:快快快,又網住「兩條了,快來搭把手」。民警上江堤查看,發現在離江堤不遠的長江內有兩個人疑似在網魚。
  • 長江刀魚禁捕了 火了幾十年的老半齋刀魚汁面今年還有的吃嗎?
    原標題:長江刀魚禁捕了,火了幾十年的老半齋刀魚汁面今年還有的吃嗎?  每到春季,被譽為「長江第一鮮」的刀魚總會勾起不少食客的味蕾;不過今年2月1號,長江刀魚禁捕令正式生效,市場上從此「江刀」難覓。長江刀魚今年肯定是吃不到了;但那些以刀魚為賣點的刀魚汁面,今年還有的吃嗎?
  • 這種魚明朝時曾是貢品,毛利很高,但味道卻不輸長江刀魚
    與刀魚不同的是,鳳尾魚產量高、價格低,味道卻不屬於鮮美的刀魚。今天紅餐網知識庫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種高毛利的魚類,請往下看。鳳尾魚是江浙一帶的特產魚類,又名子鱭,因其尾部分叉形狀像鳳凰的尾巴,短呈紅色,尖細窄長,猶如鳳尾,故稱。每年夏天,鳳尾魚會洄遊到長江口產卵,此時的它肉薄籽多,腹內有許多魚籽,因此還有個別地區會把鳳尾魚稱作籽魚。
  • 長江刀魚禁止生產性捕撈:產量急劇下降,野生每斤價格逾萬元
    然而,由於過度捕撈和長江汙染等原因,刀鱭、鳳鱭等長江魚類的產量急劇下降,長江的瀕危魚類已達92種。2018年10月,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的意見》,明確到2020年,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將實現常年禁捕。
  • 6000元一公斤的長江刀魚是誰在偷捕?
    從2020年1月1日開始,長達十年的長江「禁漁令」開始實施。目前,「禁漁令」實施已近半年,但「新華視點」記者近期暗訪發現,長江偷捕魚類現象並未禁絕,特別是「江鮮」仍在暗中交易,有的一公斤能賣6000元左右。暴利驅使下,對長江魚類的捕撈、運輸、銷售,已經形成完整的黑色地下產業鏈。
  • 刀魚?)
    夜晚即上浮至中表層捕食燈籠魚,或趨近沿岸捕食鯡、沙丁魚等小型魚類。遍布三大洋,數量多,是重要的食用魚類。白帶魚(Trichiurus lepturus)見於我國臺灣和美國。白帶魚 Trichiurus lepturus帶魚與刀魚的區別:帶魚是鱸形目帶魚科帶魚屬;刀魚是鯡形目鯷科鱭屬,與河豚、鰣魚並稱為中國長江三鮮。
  • 8000元一斤的長江刀魚究竟有多好吃?
    「長江三鮮」中,野生鰣魚在上世紀已經絕跡,如今吃到的鰣魚都是人工養殖的。而每年可以吃到河豚和刀魚最長也只有明前那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一過清明,肉質粗老,骨頭變硬,行家是不會再吃的。如今養殖興盛,河豚到還算好養活——河豚遇險會把身體漲成一個球,有些孩子都拿它當球踢,可見生命力之頑強。而刀魚卻嬌弱至極,離水便死,養殖難上加難,所以也就更為金貴。
  • 長江刀魚的「倔強」:價格飆升百倍,卻一條難求,如今絕地重生?
    長江在我國魚類資源儲備裡扮演有重要角色,其中的刀魚、河豚、鰣魚是長江所有魚種裡的明珠,因味道鮮美,被形象地稱為「長江三鮮」,但最有名的刀魚此時卻處在滅絕的邊緣。歷史上的刀魚,早就聲名遠播,但並不是稀缺之物,六七十年代清明節前後,生活在長江兩岸的人們都有機會品嘗。漁民一網可捕獲5/6百斤,再拿到集市售賣,價格低廉,也不必「爭相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