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南京,中國江蘇省的省會,六朝古都,大量的文化遺址讓它成為了一座能和西安齊名的歷史文化城市。2.16年,BBC出了一部紀錄片——《The Story of China(中華的故事)》。
一經推出,便在全世界受到了熱烈的歡迎。世界人民對這個古老而神秘的國度充滿了好奇。在第四集《明朝》中,對於南京的大量介紹和歷史的探尋。更是讓這個新一線城市狠狠地火了一把。
現在南京歷史文化遺存最多的莫過於來自明初朱元璋時期。要說南京最著名的,肯定是秦淮河,與夫子廟。李商隱的那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成為了秦淮河的標誌。
事實上,秦淮河能夠讓陳朝的帝王都沉醉其中,可見當時秦淮河這一帶的繁華。但是,南京,作為明朝過去的首都,究竟是如何在新生的王朝當中一步步恢復過來,歷經坎坷,最終成為當時明朝的超一線城市。
"家業"雄厚
南京最早叫建康,早在三國時期,吳國掌權者孫權將都城定在了南京。既然中央政權在此,而南京在當時基礎設施並不發達。自然需要大量的手工匠來建造王宮,城牆,民宅等。如此一來,相應的餐飲業,交通運輸業也就發展了起來。憑藉南京靠長江的天然優勢,航運業快速發展,為後來,明朝在這裡建造鄭和寶船七下西洋奠定了基礎。
隨著西晉的八王之亂以及五胡亂華,大量漢民往長江以南地區逃亡,北方地區的經濟基礎基本上被徹底摧毀。反觀南方,晉朝王室在"衣冠南渡"之後,成功穩住腳跟,建立政權。並且由於東晉實力仍然較為強大,加上當時的北府兵幾次對北方的徵伐,疆域甚至推進到了黃河一帶。南京此時作為都城,獲得了一個相對安全的發展環境。之後的南朝四個朝代交替,雖然政權更迭頻繁,但主要是在皇宮內,對於南京城的經濟並沒有太大的摧殘,可以說是,存於亂世,可謂萬幸。
隋唐宋元時期,中華大地基本處於統一時期。這段時間內,南京迎來了新的機遇——對外貿易。當時的南京,憑藉早在三國時期打下的基礎,造船技術首屈一指。南京府正式成為了南京港,成為古代中國長期對外貿易的四大主要港口之一。
因都而興
元末時期,統治者暴政,各種苛捐雜稅讓百姓群情激憤,紛紛揭竿而起,農民起義不斷。隨著南方地區擺脫元朝的統治,朱元璋打敗了陳友諒,徐壽輝等一眾起義軍將領後,暫且將南京作為自己的大本營。開始修建皇宮為將來的登基做準備。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必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也給予南京在明初最大的發展優勢。
南京作為明朝的都城,自然也給予這個城市極大的發展空間。但在當時,為了控制物價,同時充實國庫,中央政府當時決定發展一系列官營產業,譬如紡織,冶煉等具有高利潤特點的產業。而這些官營企業的產品,也就成為了後來鄭和七下西洋的商品。
1368年,朱元璋正式在南京問鼎稱帝,到他駕崩時,歷時長達五十餘年。這段時間內,南京的政治以及經濟地位,在當時,無疑都是首屈一指。
因都而衰
作為明朝初年的首都,南京的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而到了永樂年間,南京卻又是另一幅景象:大量的人口外逃,勞動力流失嚴重,從事各種行業的商販也一去不復返。南京,衰落了。
最令人唏噓的,當屬建造鄭和寶船的龍江船廠。到了嘉靖年間,沒有了當年建造寶船的繁忙場景,野草叢生,各種設施荒廢許久,只有寥寥幾人,在這裡負責看守。這是為什麼?
遷都。因為遷都,南京從一個超一線城市,一下子就變成了二線城市甚至三線城市。雖然遷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經濟的發展,但應該不至於讓一個城市的人口減半,經濟活動幾乎停滯。這又是為什麼?
官營企業。因為官營企業的龐大規模,吸引來了大量的人力。久而久之,南京的經濟就形成了一種以官營企業為核心,其他產業為它服務的不良循環當中。國家穩定時尚可,但一旦遇到戰事或者官營企業遭打巨大打擊,對相關產業的影響將會是毀滅性的。而當時朱元璋死後,燕王朱棣起兵,在南京稱帝,並且將都城遷往大都,也就是現在的北京。
明成祖朱棣稱帝後,雖然有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但這種花費巨大但毫無收益的行為,遭到了後來皇帝的禁止。龍江船廠再無大型船隻的建造訂單。政治中心的北移,以及周圍城市例如蘇州的崛起,讓南京迅速衰落。
重獲新生
南京,應天府,在遷都後,由於官營企業的大量外遷,官營經濟基本消失。但每一次的危機都是預計會,相伴而生的。曾經作為政治中心的南京,整個城市的經濟 必須圍繞著官方運轉。而現在,沒有了官營經濟,整個城市的經濟,必須轉型,大力發展私有經濟,服務於普通大眾以及商人們的消費與娛樂需求。要知道龐大的人口所能創造的市場規模並不在官營企業之下。官營工商業衰落了,民營的工商業崛起了。現在的中國經濟發展也正是靠著非公有制經濟才能夠如此的繁榮。
除了新的市場出現,能夠讓南京城快速發展起來,還依靠著其優秀而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由於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重建了南京,無論是商業街坊,居民住宅,還是 造船廠都非常的齊全。道路四通八達,非常利於南京城的經濟復甦。何況,南京處於長江下遊,屬於江南地區,在其他地區的帶動之下,恢復經濟的速度相當的快。在民營工商業以及經濟規律的推動之下,南京再一次躋身明朝準一線,甚至一線城市。
結語:
南京城,作為中國古代數千年以來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經濟能夠持續繁榮,一方面憑藉著南北朝時期大量逃亡南方的勞動力,另一方面面,也因為南朝的統治者們將都城都設置在了南京。在社會經濟以及政治因素的共同推動下,南京得以快速的發展,一度成為明朝首屈一指的超級城市。
然而,由於政治因素的影響過大,南京城的經濟基本圍繞官營企業運轉。雖然穩定,但所有雞蛋放在在了一個籃子裡,一旦官營經濟出現了問題,後果不堪設想。這也就是南京城後來一度衰落的主要原因。但憑藉其優秀的基礎設施以及地處江南地區的地理優勢,快速發展的民營經濟拯救了南京。更重要的是,在南京,蘇州,揚州等江南地區,成為了後來明末資本主義的誕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