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濃淡淡的紅豔,青青翠翠的碧綠。16日,當一群群遊客走進如皋市城北街道平園池村壯觀的花海時,對眼前「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動人景色著了迷。「一抹翠綠萬點紅,一路荷香撲鼻,鳥兒飛來飛去,好像在迎接我們,景色好美呀。」來自河南信陽農村的熊聞華一家五口,乘船穿過千畝荷塘,不時停下來拍照,連連點讚「這個門票花得值」。
荷花池裡,村民正在採收已經成熟的蓮蓬。剝開蓮蓬,咬一口嫩嫩的鮮蓮子,味道甜甜的,熊聞華嘗過之後,趕緊打開錢包。「10塊錢3個。」熊聞華一行5人再次破費100多元。
「鮮蓮子煮粥營養非常好,買幾包帶回去。」熊聞華的媽媽在平園池村遊客中心土特產展銷大廳不僅採購了鮮蓮子,還買了兩包荷葉茶。
「你好,前天訂購的600袋荷葉茶已經賣完,明天給我發820袋。」接待購物遊客的平園池村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張曉暉接完南京遊客的電話,手機又響了,這是如皋城南農貿市場商戶打來的:「現在給我送150個蓮蓬過來。」
「今年,我們開發了『荷塘悅色』產業鏈,引進『太空蓮』新品種,擴種900畝,投資新上蓮子加工、荷葉茶加工兩個項目,形成賣風景、賣鮮花、賣蓮蓬、賣蓮子、賣荷葉茶的生態產業鏈。」平園池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殷再宏說。
「蓮蓬爹爹,今天上午採了,下午又去採呀。」「天氣熱,遊客多,蓮蓬中午就賣完了。」被村民稱作「蓮蓬爹爹」的17組村民劉煥葉已經75歲了,幾年前,將家中6畝地流轉給村裡種植荷花,每年拿租金6600元,他與其他村民一起,轉行從事撐遊船和採收荷葉、蓮蓬,年務工收入3萬多元。下午4點不到,他就與其他10多名村民下到荷花池裡忙著採摘。
在荷葉加工車間,76歲的「荷葉奶奶」範欽美正與村民一道分揀剛剛加工完畢的鮮蓮子。「剝蓬、剝皮、清洗、去蓮心,都是機器勞動,我們負責把次品挑出來,一年打工也有兩萬多塊錢的收入。」捧上「荷塘悅色」產業化飯碗的「荷葉奶奶」範欽美非常開心。
「太空蓮既有觀賞性,除了鮮荷花可以賣之外,蓮蓬、荷葉茶加工之後,畝產生7000多元的效益。」平園池村黨總支書記劉煒建介紹,打造富民鄉村休閒旅遊產業,今年新增加了140個荷花新品種,盛花期延長到8月份,僅鄉村遊一項,今年增加村營收入130多萬元,吸納800多名村民就業,900多戶村民戶均增收5000多元。
「荷塘秀色,把我們引上生態美麗、產業興旺、群眾幸福的高質量發展大道。」72歲的劉煥山老人激動地說,村裡開設的民俗文化館,讓遊人體驗農耕文化;現場製作長壽香囊,讓遊客體驗民族工藝;舉辦荷塘旗袍走秀,展現文化魅力,海內外遊客紛至沓來,讓村民的荷包鼓了起來。去年,平園池村共接待遊客18.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600多萬元,村民年收入達到297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