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經的記載中,須彌山又叫妙光山,是山中之王,在每一個世界中都有一座須彌山,因為它的面積高廣達三百三十六萬裡,所以這個山中之王的廣大是一般人所無法想像的。
以人們常說的坐井觀天而言,至少還看到了天,可是如果以凡夫之眼去看須彌山王的話,可能連一粒塵埃都比不上,所以人們只能去想像其廣大,而無法付之實踐。
須彌山既然是山中之王,無可比擬,那麼這世間還有沒有比它更大的物體呢?從世人的角度而言,這確實是無法想像比須彌山王更大的了,就像我們看見喜馬拉雅山,就很難想像比喜馬拉雅山更高更大的山是同一個道理,如果一個人的身體也如須彌山王一樣的大,那確實是挺嚇人的,那麼究竟有沒有比須彌山王更大的呢?
答案是「有」,這個答案是佛祖與須菩提長老在《金剛經》第十品莊嚴淨土分中所說的,「須菩提,比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長老回答說:「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佛祖在這裡是用須彌山王微妙身相為喻,來顯示無相的法身之高廣不可測量。
為什麼呢?因為須彌山王的身形再廣大,還是有大小的稱量和形色的比較,還是有生有滅,終究要受輪迴的,所以只是從比較而言,似乎很大而已,但是佛祖所說的「非相法身」,乃是清淨本心,是真法身,此心包括太虛,周藏法界,無相無住,又豈是能以世間的大小、形色所能夠涵括得了的呢。
所以「身如須彌山王」,只不過是假借為名而稱之為大身,須菩提長老所理解的佛所說義「佛說非身,是名大身」,這裡的非身,是不住授記、不住佛莊嚴之土、不住涅槃聖果而所得之無相法身,與廣大無匹之須彌山王的有相之身相別,乃是真正的法身,此無相法身,最終也沒有住著執取之處,方才見道。
這個無相法身,可以攝盡三千大千世界和剎塵,又哪裡是區區的須彌山王可比的,《首楞嚴經》中云:身心圓明,不動道場,於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國土,如果真正的達到了無相法身,在一根毫毛之中便可以攝現四維上下等十方國土,又豈是虛幻相中的須彌山王能比擬的呢?
所以須彌山雖然是山中之王,但是比它更大的是無相法身,那些執著於須彌山之大而心有妄相之人,不過是還沒有領悟到佛祖所說的境界而已,等到真正達到了真如實相的境界之時,自然也就不會再去執著於須彌山王之大小了,所以這個世界什麼最大,是眾生的心念,放之則彌四海,收之則如芥子,領悟到這一點,才能更努力的精進修行佛法,不知大家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