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合肥樓市,恍如2016年那場行情。與2016年不同的是,這次合肥的啟動,首功要歸結於業主們。
早在九月份,合肥就有業主在群裡動員漲價。金茂灣樓盤業主提議,「大家可在中介統一報價,低樓層起步單價2.4萬,高層起步單價2.6萬,反正大家都不賣,炒作一下。」
不為賣房,只為抬高價格。業主們甚至大義凜然的表示:自己不想賣房,只是願意掛更高價格,掩護想賣房的鄰居出走。
當時該樓盤還有新房在售,對外單價1.8萬,業主們不曉得是主觀想拉高6000單價掛牌,還是先知先覺,結果市場價真一路走高。
風起於青萍之末,也許業主們早就看到合肥樓市有啟動的需求。早在八月份,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鬱亮、龍湖集團CEO邵明、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等三大房企大佬先後考察合肥。房企大佬親自考察合肥,顯然是為長期深耕做準備。
統計局數據,截至10月,合肥新房價格連漲5個月,二手房價格連漲8個月。雖然每個月的漲幅並不能引起市場注意,而且每個月的成交量都不是很高(9月新房成交才三千多套),市場並沒意識到將有一場「搶房」潮。
十月樓市的成交量就有起色了,國慶期間,幾乎所有的新房樓盤都參與了中介分銷,貝殼每天刷新的成交記錄顯示「10月開門紅」已經形成。一周內貝殼新房分銷就成交了2000多套,直逼9月總成交,最終10月新房成交高達6000多套,是9月的兩倍。
量價齊漲的10月,為11月的「搶房」做足了鋪墊。很多樓盤業主為了保護既得利益,甚至成立了專門的「價格指導委員會」
樓市沒有無緣無故的上漲行情,合肥今年的這場牛市,還是合肥城市基本面決定的。如今的合肥,成了全球家電之都、中國IC之都、光伏第一城、平板顯示器之都;蔚來入駐、江淮汽車、江淮大眾的崛起,未來,或將成為新能源之都。
江湖送合肥雅號:風投型城市。想必市場也對合肥大開大合的表現給予了更高的預期,就如每個月房企高溢價搶地的熱情,產業活力便是合肥最有牌面的標籤。
合肥相比其他省會城市,有更大的人口優勢。安徽目前還是一核格局,全省的學子一大部分選擇在合肥上學,畢業又是大部分留在合肥工作、定居。
剛剛合肥官宣人口破千萬,就如急於說自己很強的孩子。長三角第四城的位置是政策擬定的,而實力能否與之相匹配,合肥正在努力向外界證明自己。
樓市的複雜,就在於大家不能評判出是哪一條原因,導致房價的上漲。合肥現在是有產業、有人口、還有概念背書,不管是房企還是購房者可能都看好有這樣基本面的城市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