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產權發展研究院落戶廣州開發區

2020-12-20 金羊網

北京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產權發展研究院落戶廣州開發區

金羊網  作者:梁懌韜  2019-06-22

金羊網訊 記者梁懌韜,通訊員林燕、黃於穗、賴偉敏報導:6月21日,北京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產權發展研究院,在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揭牌成立。

據悉,作為北京大學法學院與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共建的粵港澳大灣區智庫型機構,北京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產權發展研究院集中北京大學法學院和智慧財產權學院的優勢資源,將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和智慧財產權強國戰略建設貢獻北大智慧,聯手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提供智慧財產權領域的「黃埔方案」。

廣州市黃埔區區長、廣州開發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陳勇表示,智慧財產權工作是該區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內容,智慧財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是新時代推動智慧財產權工作出新出彩的重要平臺。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將匯聚各方智慧和資源,積極借鑑先進經驗,打造全鏈條智慧財產權服務生態,努力建設「立足廣東、輻射華南、示範全國」的智慧財產權引領型創新驅動發展之區,為區域創建國家級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貢獻力量、提供支撐。

編輯:Giabun

相關焦點

  • 北大智慧財產權智庫落戶,黃埔未來無限可期!
    會上,北京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產權發展研究院揭牌,北大智庫在我區正式運行。黃埔區區長、廣州開發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陳勇,區領導孫學偉出席活動。強強聯手 碩果纍纍當天上午,北京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產權發展研究院在廣州科學城正式揭牌。該研究院的首批專家委員、研究員獲頒發聘書。
  • 廣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六大關鍵詞來了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點上,廣州正揚帆起航,朝著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不斷邁進,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深化智慧財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中國(廣州)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和全省首家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產權調解中心先後成立。規則對接,帶來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暢通。在這座城市的南端,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園建設開啟了「倒計時」模式,項目一期工程將於2022年3月31日實現全面完工。
  • 粵港澳大灣區民營企業科技成果對接會今日開幕
    11月27日,粵港澳大灣區民營企業科技成果對接會(數字經濟專場)在白雲國際會議中心開幕,廣東省新興雷射等離子體技術研究院等8個機構掛牌成立,白雲區與6家企業現場籤約,將建設一批數字經濟產業項目;本次活動共有200餘項科技成果參加轉化對接。
  • 2020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交流會在南沙舉行 以制度創新推動灣區...
    會上,啟動了全國首個粵港澳科技創新團體標準服務平臺。《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共建營商環境創新實踐基地框架協議》、澳門科技大學下一代網際網路國際研究院南沙分院、《廣州南沙開發區港澳合作事務辦公室與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協會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一帶一路」中泰中葡跨境新零售數位化展示及交易項目》合作意向協議書等四大項目在現場籤約。
  •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廣州落地
    開幕式現場,「2020廣州文化企業30強」及「2020廣州最具成長性文化企業20佳」榜單正式發布。同時,11個重大文化產業項目、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及6位文化大師的工作室也現場籤約落戶廣州。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在廣州落地,標誌著中國文化產業投資母基金將會同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廣州城投集團和廣州文投公司,全力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做大做強,服務好人文灣區建設,支持區域文化產業協同發展,促進文化資源整合和產業結構調整,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 中新廣州知識城舉辦誓師大會,廣州開發區舉全區之力打造全球知識...
    上述五個單位,將在智慧財產權全鏈條發展過程中,各司其職,扮演重要角色。其中,省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與知識城管委會合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快速審查、快速維權、協同保護等方面提供強有力的服務支撐;合作共建粵港澳智慧財產權調解聯盟,鼓勵知識城內企業以調解解決境內及跨境智慧財產權爭議;合作承辦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產權交易博覽會,打造成為國家級國際性智慧財產權交易博覽會。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四大中心...
    中商情報網訊:日前,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全文)。《規劃綱要》中明確了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繼續發揮比較優勢做優做強,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根據四大中心城市的發展,城市發展定位也各不相同。
  • 「一壇一會」開幕|阮長耿獲吳階平醫學獎,大灣區研究院落戶中山
    「一壇一會」開幕|阮長耿獲吳階平醫學獎,大灣區研究院落戶中山 2020-11-27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沙開發區港澳辦攜手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協會共同推動粵港澳全面...
    12月2日,2020年度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交流會在廣州南沙舉辦。本次交流會由廣州南沙開發區(自貿區南沙片區)管委會、暨南大學主辦,活動以「創新 合作 發展」為主題,邀請國家、省、市、區政府代表,粵港澳三地知名專家學者、智庫,行業協會、企業等重要嘉賓出席,共計200餘人參會。
  • 大灣區創新合作交流會舉行,粵港澳標準規則融合獲突破
    該交流會是中國首個常態化粵港澳創新合作交流平臺,由廣州南沙開發區(自貿區南沙片區)管委會和暨南大學主辦。 該交流會以「創新、合作、發展」為主題,設置了「粵港澳團體標準對接、粵港澳跨境物流便利化、粵港澳跨境投融資」三個分會場,探索三地創新合作推動規則銜接率先突破,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構建新發展格局相銜接,與港澳攜手打造連接內外雙循環重要節點,助力共建國際一流灣區。
  • 2019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藍皮書
    綜述  粵港澳大灣區,國之重略。在大灣區戰略發展宏圖下,大灣區內的「城」「產」「人」有怎樣的發展前景,又有何種發展掣肘?放眼海外,對標世界級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應學習與借鑑什麼?結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現狀與特徵,以及對國際灣區發展經驗的借鑑,我們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又有何種建議?
  • 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競爭力研究院在廣東惠州成立分院
    宋秀傑 攝中新網惠州12月9日電 (記者 宋秀傑)12月9日,記者從在廣東惠州市富力萬麗酒店隆重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競爭力研究院惠州分院」掲牌儀式上獲悉,「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競爭力研究院」廣東惠州成立分院成立後在大灣區中的發展與創新模式,就是要融合高端智庫平臺,整合分散的智庫平臺人才資源,充實智庫全面綜合性發展,對助力惠州爭創一流城市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 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合作與發展決策諮詢組
    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合作與發展 區域經濟、國際貿易、粵港澳區域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6 粵港澳警務發展與合作研究及國際移民管理,廣州非常規移民治理 7
  • 專家解讀|從三大關鍵詞看中新廣州知識城未來發展之路
    新加坡能源集團、騰飛科技園等新加坡優質項目也已落戶知識城。知識城已經建立了完備的雙邊合作工作機制,為知識城政策創新開闢了一條綠色快捷通道。在新發展階段,知識城要如何進一步擴大開放?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鄭永年看來,知識城的發展要緊扣「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視「外循環」。
  • 2020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產權交易博覽會實現智慧財產權交易18.67億元
    新華社廣州11月21日電(記者 胡林果)記者21日從2020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產權交易博覽會組委會獲悉,本屆展會實現智慧財產權交易18.67億元,其中專利和商標交易金額共計17.23億元,比去年增長15.97%,版權達成交易金額1.44億元,涉及版權2323件。
  • 思維大灣區周報 |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發布;RCEP與廣州發展圓桌會議在穗圓滿舉行
    ,共建人文灣區和休閒灣區,近日,文化和旅遊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五12月29日,「RCEP與廣州發展圓桌會議」在廣州舉行,政商學界人士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將為打造新發展格局提供更大動力和機會,並使區域一體化合作發揮更大作用。
  • 香港全港各區工商聯粵港澳大灣區廣州辦事處落戶番禺
    7月19日,全港各區工商聯在大學城信息樞紐大樓東廣場舉行「全港各區工商聯粵港澳大灣區廣州辦事處開幕儀式」。原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港島工作部調研員陳偉峰,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林偉長,副區長、大學城管委會主任朱瑞武,全港各區工商聯會長盧錦欽,及相關單位領導參加了開幕儀式。
  • 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廣州力量」 廣州到香港48分鐘
    香港運輸及房屋局23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將於9月23日正式通車運營,屆時,坐高鐵從廣州到香港由現在的100分鐘縮短為48分鐘。  一周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釋放加快發展的信號。
  • 中山奮力建設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一極
    南方日報記者 葉志文 攝   ■權威訪談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指出,要深化珠三角九市與港澳全面務實合作,促進人員、物資、資金、信息便捷有序流動,為粵港澳發展提供新動能,為內地與港澳更緊密合作提供示範。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節點城市,中山接下來該如何結合自身實際推動粵港澳互利合作,為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