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出土唐朝時期波斯人墓,碑文翻譯成漢語,專家:不能接受

2020-12-15 馬遷品歷史

盛唐一直是眾多中國人心中最富魅力和幻想空間的朝代,唐朝不僅開放包容,而且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具有極強的吸引力,由此引來萬國使節前來盛唐學習交流。在唐太宗統治時期,波斯薩珊王朝國內動蕩,其最後一代君主,就唐朝皇帝一樣,因為離得太遠而遭到唐太宗的拒絕。薩珊王朝即將滅亡時,波斯王子卑路斯,曾向唐太宗求援,但被唐太宗拒絕,原因是兩國之間距離太遠。

當薩珊王朝行將滅亡時,波斯王子卑路斯,不遠萬裡趕往長安,向唐朝皇帝求援可惜仍被拒絕。661年,唐高宗設立波斯都督府,卑路斯成為都督,成為唐朝的臣子,所以,當時許多波斯皇族都跟著他到了長安。

上世紀50年代,考古專家在陝西西安土門村發現了一座唐朝墓葬,經研究發掘,專家們初步認定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在隨後的發掘過程中,專家們在墓室中發現了兩處墓志銘,除一件有漢字記載的碑刻外,另一件有外文記載的碑刻。據其中一塊墓志銘上記載,墓主為大唐左神策將軍蘇諒及其妻子馬氏。但是另一塊用波斯文寫成墓志銘,在翻譯完後專家驚訝不已,表示不能接受。

據記載,這座古墓葬是為左神策軍蘇諒和妻子馬氏所建,但在另一處碑文中內容卻不一樣,那就是此墓是蘇諒和其女馬昔師之墓。專家們曾一再確定有沒有翻譯錯,翻譯成漢語的意思並沒有錯,馬氏即是他的妻子,也是他的女兒,墓中有波斯銘文,可能墓主和他的妻子都是波斯人。

父女結成夫妻,在我國完全是違背倫理道德,是完全不被允許的。但是在波斯卻不同,波斯信奉瑣羅亞斯德教,都信奉血親婚姻,這保證了血親皇族血統的純正,因此後代的子女就越高貴。

當時身處唐朝,未免造成不良影響,所以兩塊碑文才有如此大的出入。還好當時唐朝人不懂波斯語,否則社會風氣定然發生動蕩。

本文由馬遷品歷史原創,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西安發現波斯國王墓,碑文翻譯成漢語後,專家的臉色立馬就變了
    而在唐朝時期,我國社會開放,與外國多有往來,波斯與唐朝之間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在唐太宗時期,波斯薩珊王朝最後一位君王就向唐朝請求過援助,但唐太宗以路途遙遠為由拒絕了。
  • 西安發現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譯成漢語後,專家霎時臉色驚變
    文/小讀 標題:西安發現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譯成漢語後,專家霎時臉色驚變 聽到波斯這個國家,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但是如果說起波斯現在的名字,估計大家都會改變了想法。
  • 西安出土波斯國王墓,碑文翻譯後專家難以接受:跟自己女兒結婚?
    上個世紀末,考古專家在西安進行了一次考古挖掘工作,而在此次發掘工作中,有一件極為奇怪的事情,那就是在一座夫妻古墓中,漢文碑銘中記載他們是夫妻關係,而波斯文碑銘中,經過翻譯後發現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根據波斯文記載,墓中男女遺骸是父女關係,這讓現場的考古專家吃驚不已。
  • 西安發現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譯成漢語後,專家臉色瞬間大變
    這其中就有波斯王朝,在唐朝時與波斯之間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在唐太宗時期,波斯薩珊王朝最後一位君王就向唐朝請求過援助,但唐太宗以路途遙遠為由拒絕了。公元651年波斯帝國被阿拉伯軍隊擊潰,波斯帝國末代皇帝的兒子卑路斯趕在薩珊王朝滅亡之前,歷經千辛萬苦來到長安,向唐高宗求援 ,但是最後唐高宗拒絕了卑路斯的請求。
  • 西安發現波斯國王墓,碑文翻譯過來後,專家大吃一驚
    西安發現波斯國王墓,碑文翻譯過來後,專家大吃一驚上個世紀,我們國家的考古專家考古時在西安發現了一個古墓,經研究確認是波斯國王的陵墓,不過在當時卻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讓專家們大吃一驚。在考古專家們發現古墓的時候,裡面有一男一女,旁邊既有漢字的碑文,也有波斯文的碑文,在漢字的碑文中,兩人是夫妻關係,但是在波斯文的碑文中,兩人卻是父女關係,專家們對此大吃一驚,這到底是發生了什麼?難道真的是漢字的碑文錯了嗎?
  • 西安挖出波斯王族墓,專家看到碑文後:幸虧皇帝不懂波斯文
    1955年,西安出土了一座古墓,令人驚奇的是,這座古墓的墓碑竟然刻著兩種文字,一種是唐朝漢字,另一種則是巴列維文,也就是古波斯文。通過墓碑,考古專家們知曉了墓裡的人,應當有波斯人。對漢文墓碑翻譯後,專家們發現這座古墓裡果然是波斯人。
  • 1000多年前的唐朝墓碑,竟是波斯人的,碑文內容讓人尷尬
    考古學家在西安發現了一個1000多年前唐朝官員的古墓,墓中出土兩座墓碑,上面還刻有墓志銘。墓志銘的內容是用漢語和古代的波斯語——又叫巴列維語,兩種語言顯示的。墓碑上的漢語是這樣的「左神策軍散兵馬使蘇諒之妻馬氏,於鹹通十五年(公元874年)亡故,享年26歲。」漢語墓志銘顯示此墓是大唐左神策軍散兵馬使蘇諒與其妻子馬氏的合葬墓。
  • 西安出土波斯女人墓,專家翻譯碑文後感慨:幸好李世民不懂波斯文
    李世民執政時期的大唐,呈現出了一種接納百族的寬廣胸懷。根據《舊唐書》所載,當時有很多異族男女生活在大唐土地上。在貞觀十五年,長安城內生活的異族人口數量,甚至幾乎和漢人的人口數量持平。在1955年的西安境內,曾出土了一座唐朝波斯女人的古墓。作為十六朝古都的西安,其境內存在著的墓葬數量,可以說完全超乎了人們的想像。
  • 陝西挖出波斯人後裔墓,墓碑記載困擾考古隊,專家:外國人真會玩
    陝西挖出波斯人後裔墓,墓碑記載困擾考古隊,專家:外國人真會玩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自古以來各王朝浮浮沉沉,各民族也互相融合。在我國歷史上,最具民族包容性的王朝毫無疑問就是唐朝。
  • 陝西發現波斯國王墓,碑文譯成中文後,考古學家驚得臉色大變
    公元前600年,希臘人就把伊朗高原這一片地區成為「波斯」,直到後來的20世紀初期,歐洲人還是喜歡用波斯來稱呼這個地區的國家。但是波斯人則從薩珊王朝開始,就用「埃蘭沙赫爾」來稱呼自己的國家,意思就是「雅利安人的帝國」。
  • 西安發掘波斯國王墓,考古學家在考察碑文時,卻發現這樣一件事
    眾所周知,在歷史上,我們國家曾經出現過很多的繁榮時期,那麼為什麼他們會處於繁榮時期,國力強盛呢?其實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開放。比如唐朝的打開國門,學習到了一些新鮮的事物,同時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相反清朝的閉關鎖國就使得國家始終處於落後的狀態。
  • 西安挖出波斯王子墓碑,碑文很難直視,學者:幸好皇帝不懂波斯文
    在1955年,我國的考古學家在西安發現了一座奇怪的古墓,這個墓中出土了兩塊墓志銘。 從其中一塊墓志銘中可以很好地辨認出來,這個墓時古代大唐時期的蘇諒和他的妻子合葬的墓。此外,考古學家還有另外一個驚人的發現,那就是這個墓志銘上面不僅僅有中文漢字,還有一種古老的波斯文字——巴列維文。
  • 考古學家發現一座波斯國王墓,碑文翻譯後,實在詭異
    比如在上個世紀,我國考古專家在一次考古活動中,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在一座古墓中,葬著一男一女,石碑上有兩種文字,一種是漢字,一種是波斯文。漢文寫著,二人是夫妻關係,而專家對上面的波斯文研究翻譯後,有了一個令人吃驚的發現,波斯文翻譯過來說的是這兩個人是父女關係。這就詭異了!
  • 西安挖出波斯王子夫妻墓,日本學者卻反駁:他們明明是父女關係!
    西安作為六朝古都,地下埋藏的故事比地上的故事還要多,一個農民隨隨便便一鋤頭下去,就可能挖到唐朝的磚或者漢朝的瓦。1955年,西安一處官員墓出土了兩座墓志銘,經過仔細辨認,其中一塊墓志銘中記錄了一個非常重口味的故事。
  • 西安發現一處唐代家族墓, 出土了墓志銘, 墓主的身份讓韓國人慌了
    唐朝作為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發展的巔峰時期,其經濟文化對周圍國家的影響是極其驚人的。相信大家都在中學歷史課本中,學習過盛唐時日本和朝鮮的國王都要接受中國皇帝的冊封,這點已經成為史學界的共識。尤其是朝鮮半島,從唐朝開始直到清朝一直深受中國的影響,然而如今的韓國卻不這麼認為,在他們心目中韓國的歷史要遠遠比中國的歷史深遠。2010年,在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市長安區郭杜附近的一工地上,考古人員陸續發現三座大型唐代墓葬。一般來說,西安發現唐朝墓地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然而這筆者今天要說的這三座墓可不簡單。隨著考古人員從墓室內發現了墓志銘,揭開了唐朝的一個神秘家族。
  • 現在的伊朗在唐朝時期竟然是波斯!
    大家好,歡迎來到經典人文之旅,小編今天給大家講的是唐朝時期與伊朗的友好關係。伊朗唐代叫波斯,從張騫通使西域以來即和中國有交往,以後連綿不斷。唐代兩國關係更為密切,波斯使節不斷到唐朝來,波斯王子卑路斯與其子泥涅師都久居長安,終老於此,波斯商人到中國來的更多,長安、洛陽,揚州,洪洲,泉州,廣州等城市都有他們的足跡。在新疆的吐魯番,烏恰、青海的西寧,西安,太原,三門峽,洛陽,以及廣東的英德縣都發現過波斯薩珊朝的銀幣,而且有的數量很大,說明波斯和中國通商的繁盛。
  • 一個小墓出土甲骨碑文,專家翻譯過來傻眼了,墓主人來頭比皇帝大
    主人的名姓現在也無從考證,但是它旁邊的碑文,卻說出了它驚人的來歷,也使小編目瞪口呆。碑文上赫然用甲骨文刻著幾排字:女巫魂兮,靈遊林兮;守我家兮,老祖屍兮。萬年睡兮,帝俊生兮;子炅鷙兮,祖羲和兮。行人安兮,神賜福兮。看不懂是正常的,我來給您翻譯成人話:我是沉睡萬年的女巫,出生在帝俊的國度。
  • 西安工地挖出一墓,墓主是蘇祿可汗孫子,卻因墓志銘引發專家發笑
    中國六大古都之首的西安,曾先後有13個王朝在此立都,比如西周、秦、東漢、隋、唐等,美媒評選為世界十大古都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大唐在西安建都後,從唐李世民到李隆基,這些皇帝都是極有包容心的,對少數民族也很有容人之量,所以唐太宗就被少數民族稱讚是「天可汗」。
  • 考古隊挖出一唐墓,不料卻是隋朝將軍墓,專家:墓中侍女揭開謎底
    而曾經作為四大古都的西安,更是孕育了無數珍貴的地下文物。在西安市的一個產業園,就無意間的挖出了一座古墓,考古專家們聞訊趕來之後,立刻就進行了搶救性的挖掘。考古專家們積極仔細的清理,將整個墓室都清理出來以後發現,雖然這個墓在早年前,就已經被一些不法盜賊給盜取了,但是裡面卻還有一些比較珍貴的陶俑,以及青石墓等文物。
  • 三國時期將軍古墓被發現,出土一件文物,讓日本人卻忐忑不已
    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動亂時期,軍閥們為了軍費,紛紛把黑手伸向了祖宗們的墳墓。三國墓在期間被盜所剩無幾,朱然墓在猖獗的盜墓活動中卻保存完好。朱然去世後,孫權傷心不已,下令予以厚葬,並在墓中放入了巨額的陪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