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來,就有了八字,就有命運,但人的命運好與壞,—個人的成就高與低,還是跟後天努力分不開。正所謂三十年河西,三十河東,大運輪流轉,每個人都會經歷順逆的人生。下面來說一下古代一位超級名人沉浮時有關「露才」的軼事。
話說唐代詩聖杜甫,人生曲折,命運多坎,到了50多歲時,還是一貧如洗,於是攜帶妻兒舉家搬了老家沙頭鎮。
他到沙頭鎮後,竟然靠弟弟杜觀及朋友們的接濟來渡日,生活之艱辛可想而知。他是個不甘落後之人,在親朋好友的資助下,開了個百草堂中藥鋪,以賣藥來養家餬口。
杜甫的藥鋪開張後,很快有了一個「四不先生」的雅稱:一是貨不假。保證店裡的藥材都是真貨;二是價不貴。保證店裡的藥材價格都是最便宜的;三是人不欺。保證前來買藥的顧客,不管老弱幼婦都一視同仁,沒有任何欺騙行為;四是窮不付。凡是來店裡買藥的很貧困很窮酸的人,無錢付藥費的,可以免費贈送相關藥物。
也正是因為這樣,杜甫名聲大震,百姓前來藥鋪買藥的人門庭若市,生意自然是火的不能再火了。
紅火的背後是杜甫的百草堂得罪了當地另外幾家藥鋪的主人。他們長年在當地做藥材生意,眼看飯碗被別人搶了,心裡很憎恨,於是用重金買通了當地縣令,千方百度要砸了杜甫的百草堂藥鋪這塊金字招牌。 這天,因為是雨陰天,百草堂藥鋪裡顧客比往昔少了很多。這時,只聽門咣當一響,進來一位書吏。只見他橫眉立目,旁若無人,將手中的藥單往櫃檯上一甩,大聲說:「這是縣令大人急需的藥,趕快照單發藥,若缺一味配不齊,你們休想再在此賣藥!」藥鋪的夥計趕快拿過藥單,一看都愣住了,只見上面開的四味藥是:「行運早,行運遲,正行運,不行運。」
有個老夥計忙賠笑問道:「你老哥是請哪位高明郎中開的藥方,怎麼我們見都沒見過?……」書吏不等他把話說完,開口就罵:「他娘的!你們開的是什麼中藥鋪?快給我把杜老倌叫出來,要是配不齊縣令大人的藥,我就砸掉你們的招牌!」夥計們不敢怠慢,忙去把此事告訴杜甫。
杜甫一聽就知道這是來故意刁難的,拿過藥單一看,便冷冷一笑,區區雕蟲小技,也來班門弄斧,真是不自量力!隨手取了四味藥,走了出來。見了書吏,仍然以禮相待,拱手問道:「這位大哥請了,不知縣令大人有何見教?」書吏並不看杜甫,只是傲慢地答道:「我們縣令大人要你照單發藥,否則就要砸你的招牌,要你滾蛋!」「哦,原來是這樣,」杜甫不慌不忙地說:「縣令大人需要的藥,我們藥鋪應有盡有。」說著,杜甫拿出四味藥:一片蘿蔔乾,一塊生薑芽,一隻鮮李子,一顆幹桃僵。書吏一看傻了眼:「杜老倌,這怎是藥單上的藥?你想幹什麼?」杜甫道:「蘿蔔乾是『甘羅』之意,甘羅十二歲就當了丞相,你說他是否『行運早』呢?」「是。」書吏忙答。「生薑芽是『姜子牙』之意。姜子牙八十三歲遇文王,是否『行運遲』呢?」「是,是。」書吏又連聲回答。「你看這紅皮李子,雖說酸不溜兒的,卻正是目前市場上的俏貨,可說是『正行運』吧!」「啊!」書吏無可奈何。
「這是隔年的桃子,經過雪凍霜打,算不得鮮果,只能入藥,所以說『不行運』了。」書吏無話可駁,只得連連點頭,拿起這幾味「藥」,灰溜溜地回去交差了。 從此,那些「同仁對杜甫的「百草堂」藥店更沒法了,「百草堂」藥店越辦越紅火。而百草堂這聲金字招牌也就是一直流傳下去,至今仍有其傳承者在,價值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