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內的清涼山雖然「個頭」不高,但大有來頭

2021-01-12 中華人

南京市鼓樓區清涼門內,有一座山名叫清涼山,山高190米,方圓約4公裡。山上巨木參天、竹林茂密,十分涼爽宜人。每到盛夏時節,當地人好似趕集一般湧上清涼山,只為躲避酷暑。

清涼山,最初名叫「石頭山」。別看山不高,來頭可不小。

清涼山入口

話說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欲借長江天塹圖謀天下,所以就在峭立江邊的石頭山建城,設立了金陵邑。從這個時候開始,南京才有了「金陵」之名。

如今,金陵邑故址,就在古望山(今八字山)與石頭山之間。

石頭山的地理位置十分險要。楚威王在此設立金陵邑,一定是看中了此地具有重要的軍事戰略地位。到了三國時期,以石頭山為據點的金陵邑更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劉備派諸葛亮出使東吳,與孫權共商抵抗曹操的大計。據說諸葛亮特地騎馬到石頭山觀察山川形勢。他看到以鐘山為首的群山,像蒼龍一般蜿蜒蟠伏於東南面,而以石頭山為終點的西部諸山,又好似猛虎雄踞在大江之濱,於是評價此地:「鐘山龍蟠,石頭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

清涼山的景色宜人

現在,山上還有一處名叫「駐馬坡」的遺址,便是諸葛亮登臨石頭山時留下來的。山下有「虎踞關」「龍蟠裡」等地名,也向我們表明了那段久遠的歷史與石頭山之間有著不可磨滅的聯繫。

南京的別名「石頭城」的得來亦和石頭山有關。

東漢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孫權將都城遷到秣陵縣(秦始皇二十四年,楚國滅亡,秦改金陵邑為秣陵縣)。當時,長江繞石頭山麓東去,巨浪時時拍擊山壁,日積月累將山崖衝刷成了峭壁,山下南側是水陸碼頭,渡江而來的人登岸後首先入目的便是石頭山。

孫權為了拱衛都城,次年以石頭山西坡的天然峭壁為城基,環山築造了城牆,周長有七裡又一百步取名「石頭城」。因地理位置險要,石頭城的軍事地位非常突出,孫吳一直將此地作為水軍基地。

通往山頂的石徑

此後的數百年間,這裡都是軍隊佔守的軍事重鎮。若有戰爭,敵我雙方往往以奪取石頭城決定勝負。

如今,在清涼山西麓,自清涼門到草場門,可以看到一段雄偉的城牆,飽經風霜而雄姿宛在,這就是石頭城遺址。

那麼,石頭山又是從什麼時候起改叫「清涼山」的呢?

五代時期,長江逐漸西移,至南唐時,石頭山的地理位置已沒有那麼險要了,其軍事地位漸弱。南唐後主李煜將石頭山下的興教寺擴建為「石城清涼大道場」,即今天的清涼寺,從此,石頭山也跟著改叫清涼山。李煜還在寺內建德慶堂作為避暑離宮,命人在山上廣植翠竹,使其更具「清涼」之感。南唐古建築現已毀損無遺,僅存古井一口,為南唐保大三年(公元945年)所掘,故名保大泉。

清涼山上的銀杏谷

清朝康熙年間,被譽為「金陵八大家」之首的畫家龔賢,在清涼山西麓置地半畝,建屋數間房屋,取名「半畝園」,相傳今清涼山上的「掃葉樓」即龔賢的故居。原建築毀於太平天國年間,清光緒十五年重建,現經維修,保存尚好。

此後,清涼山一直作為公園對外開放。山上有清涼寺、掃葉樓、還陽井、崇正書院、翠微亭、駐馬坡等古蹟,還有一座中華奇石陳列館。

邁進清涼山的大門,你將看到四條上山的路。其中三條路是石階小路,迂迴曲折,掩映在鬱鬱蔥蔥的林子下,走起來頗有野趣,兩條直通山頂,另一條通往清涼寺;最後一條上山的路是較為寬闊的環山路,機動車和自行車均可通行,極為便捷。

不管選擇哪條路上山,一入清涼山,便深感山幽、林靜、風清。

若是金秋時節來到清涼山,山上的「銀杏谷」已是一片金黃。筆直的銀杏樹一排連著一排,在萬從綠樹中格外顯眼。

可以說,清涼山一年四季皆有景。

相關焦點

  • 南京城內規模最大的銀杏林清涼山銀杏林進入觀賞佳季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秋意濃,金秋的銀杏谷景色怡人,清涼山公園擁有南京城內規模最大的銀杏樹林。
  • 南京市的清涼山,山不高,卻大有來頭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靈魂和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832,閱讀約2分鐘南京鼓樓區好涼山清涼山,山高190米,方圓約4公裡,山上樹木參天,竹林茂密,十分清新,一到盛夏,當地百姓就聚集在涼山避暑,清涼山原來叫"石頭山",雖然山不高,但要啥有啥。
  • 南京人為什麼不去清涼山?
    在南京,有一處山林,不那麼引人注意,卻是實實在在的「清涼盛景」。這就是清涼山公園。傳說潭水深不可測,有烏龍出沒,任狂風也不起波瀾。到清代的時候,清涼山又名小九華,相傳為地藏菩薩駐錫地。而清涼山的考據學問也是自成一脈,說是一股南京文脈也不為過。清涼山精英文化清涼寺舊藏「三絕」,即董羽畫龍,李後主八分書和李霄遠的草書。
  • 南京人為什麼不去清涼山?
    那時,長江浪濤拍岸,岸邊巨石嶙峋,堆堆疊疊,是一片石頭山。楚威王滅越選此地建邑,「金陵」就此得名。△圖源:光影劍客後來古寺幾經重建,在明代成為佔地20畝,規模甚大的「清涼禪寺」。而清涼寺的放生池就是對面的烏龍潭。傳說潭水深不可測,有烏龍出沒,任狂風也不起波瀾。到清代的時候,清涼山又名小九華,相傳為地藏菩薩駐錫地。
  • 南京清涼山公園徵集LOGO
    清涼山公園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實現由公園向景區轉型發展,南京清涼山公園現向社會公開徵集形象LOGO設計。園內有千年古寺-清涼寺,為佛教法眼宗祖庭。明代南京第一個狀元焦竑出自園內崇正書院。明末清初著名畫家詩人龔賢晚年定居清涼山,現設有龔賢紀念館(掃葉樓)。
  • 石城虎距---南京清涼山
    南京清涼山公園位於南京城西清涼門內清涼山路83號,山高僅100多米,方圓約4公裡。 清涼山古名石頭山、石頭城,有「六朝勝跡」之稱,公園內有眾多的名勝古蹟和歷史文化遺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駐馬坡 駐馬坡是清涼山最早的遺址,公元208年,諸葛亮出使江東,經過秣陵(今南京),駐馬石頭城,不禁感嘆到「鐘山龍盤,石城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著名書畫大師劉海粟所寫「駐馬坡」刻石於此。
  • 南京清涼山約4、公裡!速看!
    「網紅的小眾拍照地」大多數到過南京的人都跑到這個偏僻的地方,為了探索這個城市的歷史遺蹟,了解它的輝煌和荒涼,我喜歡熱鬧的地方,喜歡隨風而去,被潮流所引領,但當我來到南京清涼山,我就知道它會成為秋天的又一張「網紅小眾拍照地
  • 「金陵48景」中最美的景點:始建於南朝,是南京城內最大的銀杏林
    清涼山也叫石頭山,踞於南京城西,相傳是諸葛亮曾稱金陵形勢為「虎踞龍蟠」,其中的虎踞就指今清涼山。戰國時楚威王於此置金陵邑,山存有城,名石城山。三國時,東吳為了加強防禦改築石頭城,改名為石頭山。清涼古寺的紅楓每逢秋天就成為南京城內最美的一抹風景,南京清涼寺始建於南朝,是中國佛教禪宗五家之一法眼宗的發源地。
  • 南京清涼山公園,大隱隱於市,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現在天氣越來越熱,空閒的時候很多人開始找避暑地,說起南京夏天的避暑勝地,除了有名的中山陵風景區外,當地人還經常去外地人不知道的地方,這裡是清涼山公園,大隱躲在市裡的公園裡,這裡不僅氣候清新,而且歷史悠久,臨時名園自古以來就被稱為「六朝勝跡」。
  • 南京清涼山公園徵集LOGO啦,等的就是你!
    南京清涼山公園徵集LOGO啦,等的就是你!清涼山古名石頭山,與城東鐘山齊名,並稱為「鐘山龍蟠,石城虎踞」,佔地面積26.6公頃,最高處海拔65.7米。園內山勢起伏,樹木繁茂,自然生態環境良好,被譽為「城市中的山林"。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在此築金陵邑,三國時孫權在此建石頭城。園內有千年古寺-清涼寺,為佛教法眼宗祖庭。明代南京第一個狀元焦竑出自園內崇正書院。
  • 南京清涼山休閒半日遊
    清涼山半日遊清涼山半日遊清涼山半日遊清涼山半日遊清涼山半日遊清涼山半日遊清涼山半日遊南京清涼山,邊走邊看
  • 南京清涼山公園,一座藏於喧囂鬧市中的城市山林,門票免費
    清涼山,位於南京市鼓樓區清涼門內的一座小山,海拔只有100多米,其歷史卻非常悠久,尤其是清涼山間遍布的名勝古蹟和歷史文化遺址,使得它有著「六朝勝跡」的美譽。清涼山中建有清涼山公園,雖然小眾冷門,卻也不乏本地人或外地遊客的慕名而來。
  • 滿園盡帶黃金甲,南京清涼山銀杏谷即將迎來最佳觀賞季
    深秋時節,南京清涼山銀杏谷,正在醞釀著華麗變色。11月6日,「畫•在銀杏谷」第六屆清涼山銀杏文化旅遊節正式拉開帷幕,將一直持續至12月6日。深秋的清涼山公園銀杏漸黃,正以最美的姿態迎接著八方來客。清涼山公園擁有南京城內規模最大的銀杏樹林,整個銀杏谷有300多株銀杏樹。它們的樹齡在60年左右,平均高度為20米。由於銀杏谷處於公園內山體的一處平地,落葉較多的時候,整個銀杏林鋪滿黃色的銀杏葉,像一張天然的金色地毯,為公園渡上一層夢幻的色彩。
  • 南京有條「清涼古道」 「民國瓊瑤」特別愛走
    清涼山在南京歷史上赫赫有名,歷史悠久、底蘊深厚。不過,現在的清涼山卻顯得比較寂寥。而更鮮少有人知道,山中曾經有一條讓許多文人墨客醉心的「清涼古道」,不管是民國小說家張恨水,還是其他的喜歡探幽訪古的文人,都喜歡在這條古道上走一走,感受「一邊是田園,一邊是鬧市」的意境。
  • 你不知道的南京賞櫻地個個都大有來頭
    上個禮拜天,雞鳴寺地鐵站的客流量達到了16.8萬人,比平時周末的最高峰2萬人翻了8倍多!雞鳴寺奶茶店也因此更加忙碌,下班時間本應是很佛系的下午5點半。但難擋遊客們的熱情,被迫加班到晚上8點多。有網友對此調侃:雞鳴寺的櫻花一天看了十幾萬人!
  • 南京清涼山公園,大隱隱於市,本地人常去外地人少知的避暑勝地
    如今天氣越來越熱,閒暇時間很多人開始尋覓一避暑佳地,說起南京夏季避暑的地方,除了名氣較大的中山陵風景區外,還有一處本地人常去外地人少知的地方,這裡就是清涼山公園,大隱隱於市的一處公園,這裡不僅氣候涼爽、空氣清新,更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園,素來有「六朝勝跡」之稱。
  • 實拍南京清涼山公園清涼寺廟
    南京清涼山公園正大門遠觀南京清涼山清涼古寺南京清涼山清涼寺簡介
  • 不僅有銀杏谷還有紅楓林,近來清涼山公園每天遊人如織
    2018年南京清涼山銀杏谷旅遊文化節目前正在清涼門公園舉行。今天(11月28日)下午,荔枝新聞網友前往景區採風時看到遊人如織。   步入清涼山公園,沿著掃葉樓往山道上攀登兩三分鐘,眼前便看到一片銀杏樹林在陽光下發出金色的光芒。據介紹,清涼山銀杏谷擁有南京城內規模最大的銀杏樹林,有300多株銀杏樹,樹齡均在60年左右。
  • 南京清涼山公園,一座藏於喧囂鬧市中的城市山林,免費遊玩
    清涼山是位於南京鼓樓區清涼山的小山,它僅海拔100米,但歷史悠久,特別是清涼山風景名勝區,具有「六朝勝跡」的美譽,清涼山公園建在清涼山,儘管它在少數人群中不受歡迎,但這裡也有許多當地人或外國遊客。清涼山最早的歷史遺蹟之一是「駐馬坡」,在山坡上,您可以看到駐馬坡的三個紅色字符,諸葛亮經過南京時,短暫停留並觀察了南京山河的變化趨勢,著名的短語「鐘山龍盤,石城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虎踞龍蟠」由此而來,虎踞是指清涼山,龍盤是紫金山。
  • 南京清涼山公園夠「清涼」,免費開放順民心!
    南京清涼山公園夠「清涼」,免費開放順民心!清涼山腳下的遊客和錯覺,看到這座山肯定超級涼爽,景色一定會特別美,其實清涼山腳下。南京市鼓樓區清涼門,其中翻譯海拔約百米的小峰,那在這裡的話,乍一看是綠色的境地,到秋天,這裡的景色仍然想讓人陶醉。在清涼山可以找到很多名勝古蹟和歷史文化遺蹟,被稱為「六朝勝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