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丹
編者按:南懷瑾先生(1918—2012),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和弘揚者,是於國家民族前所未有之歷史大變局中,投身歷史文化的救亡、清理與重建,續接文化命脈,融通古今中外,為蒼生立心的繼往開來者。2018年,是南懷瑾先生誕辰100周年。為紀念先生百年誕辰,鳳凰網佛教特別策劃紀念專題《百年南師:為蒼生立心的繼往開來者》,以此緬懷南懷瑾先生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接續中華民族文脈所做的貢獻。本文系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中信集團原董事長孔丹先生的紀念文章《中國文化的守望者》,文章由南懷瑾學術研究會、南懷瑾文教基金會提供,全文如下:
2000年6月15日於香港南懷瑾先生寓所,右二為作者(圖片來源:南懷瑾學術研究會)
2009年11月於太湖大學堂,左一為作者(圖片來源:南懷瑾學術研究會)
[原標題:中國文化的守望者]
在南懷瑾老師誕辰百年之際,回憶多年來與南老師的交往,有著無盡的感念,感懷和感恩。
大食堂
1984年我到香港的光大集團工作。九十年代初,我在香港初次認識了南老師。有一次我應約到南老師家裡面的「人民公社」大食堂,參加他的聚餐、暢談,從此就一發而不可收,跟南老師有了頻密的交往,多次聆聽他的教誨。
南老師一直以來,對我嘉勉有加,說我這個人平生有豪氣,遇事沉得住氣,勇於任事,敢於擔當,做事認真,做不好的事寧可不做,要做一定要做好。
我多年在我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光大集團和中信集團工作。在這過程中,時時都會有很多困惑,遇到很多挑戰、很多困難、很多問題。這些疑惑不僅是那些具體的問題,而可能是對國家民族,包括人生,一些方向上的思考。
每次見到南老師,都如沐春風。南老師以他精深的學養、博大的胸懷和遠大的精神,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使我得到多次的點撥,很受教益。
保護費
1999年1月,我到南老師在香港半山堅尼地道的寓所拜訪南老師。握手寒喧後,南老師還給大家遞煙、點菸!剛進屋時,說起太極拳,南老師說,打太極拳就象搞政治,推、拖、拉而已。一起手的作輯,乃天下第一拳,意思是說對方:「你什麼都對。」
南老師以為我是山東孔子後裔,並問是第幾代,我告訴他:我是假「孔」,我家和孔夫子的孔家一點關係也沒有。我的祖籍是江西省萍鄉市安源的張家灣村,我的父親孔原原名陳開遠,後來改為陳鐵錚,又曾化名為陳坤元,大家都叫他坤元。江西、湖南一帶的發音,「坤元」音似孔原,就這麼叫成「孔原」了。南老師聽後大笑,並稱要收保護費。因為多年來,他一直在為孔夫子辯護,一直在為他平反。
南老師說,自信能談好近百年之歷史,既清楚共產黨,又清楚國民黨,以客觀論之,一定精彩。還稱歷史只有時間、地點、人物是真的,事是假的,小說則反然。
《破陣子》
1999年9月,我與幾位朋友去看南老師。晚上11點多,送南老師回到住處時,南老師見我晚上有些焦躁,說要給我題一幅字,警醒我不要太急。後來,他斷改了辛稼軒那首廣為流傳的《破陣子》而得句:「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死後名,可憐白髮生。」 他斷寫並改了一字,「身後」改為「死後」,讓我除卻那種煩惱悲切的心態,為國效力,要發揚那種家國情懷。
夾生飯
2011年6月26日下午,我到蘇州太湖大學堂拜訪南老師,這是我最後一次見到南老師。
南老師一見面就擁抱我,然後就調侃說,「你為什麼這麼久不來看我?是不是對我有意見?」他說我退下來心境平和,沒有不平之氣。退了則少俗務,正好修身學道,不妨小住幾日,可以對生命科學方面做一些探索。
談起有些人過於崇尚西方那一套,南老師笑道:那是西方的東西沒弄懂,中國的東西也沒弄懂,弄成了「夾生飯」,就會戴著有色眼鏡看問題。近百年來很多事都壞在照搬西方的人手上。
南老師說,推翻滿清已百年,明年全世界都會變,關乎體制。南老師還提到,八十年代他在美華盛頓曾開講中國之未來,共43講,五十年前曾預言美之衰敗,而不通漢語則會失去更多的機會。美國因華人黑人而繁榮,現在要還帳。
飯後,宏忍師教客人打坐,不拘形式,不一定非要盤腿。後再回到飯桌,南老師請宏忍師教念阿彌陀佛,再唱誦,客人及老同學跟唱,氛圍磁場極佳。南老師總結念佛三昧,凝定功夫,儒釋道同,目標都是至善,將來要除去宗教外衣,定了才有智慧。
沒想到第二年他老人家就駕鶴西去,跟南老師學道的願望成了我終生遺憾。
守望者
南老師是中國文化的守望者,踐行者,集大成者,傳承者,發揚者,光大者!
南老師在1955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著作《禪海蠡測》的封底即印有一行醒目的文字—「為保衛民族文化而戰」。南老師的一生,是為保衛民族文化而戰的一生,是為中國文化勤懇耕耘的一生。
南老師一直以來對中國文化充滿自信,這一點大家能夠從他的著作中和交談中強烈的感受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在中國文化被摧殘得最嚴重的時候,在中國人民缺乏自信的時候,南老師猶如嚴冬的梅花,凌寒綻放。
南老師從不夜郎自大,從不泥古不化,而是與時俱進,注重學習西方文化先進的東西,兼收並蓄,始終都是輕鬆活潑,通達無礙,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不斷激活中國傳統文化自身的免疫力,賦予中國傳統文化蓬勃的生機。
南老師的奮鬥、守望,沒有白廢!幾經輾轉,從臺灣到美國,從美國到香港,從香港到上海,到太湖大學堂,南老師用他的足跡詮釋著中國文化的頑強,詮釋著中國文化的活力,詮釋著中國文化的復興,詮釋著中國文化的未來。
新時代
南老師離開我們的那年,正是十八大召開的一年。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我國砥礪前行、在多個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五年,世界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2017年10月召開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南老師多次提到,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我們迎來了長達兩百多年的國運昌隆時期。我認為,國運就是歷史規律的客觀必然性,通過人民和領袖的主觀能動性來實現。我覺得我們國運昌隆是有扎紮實實的依據的,「十九大」就是我們國運昌隆的集中體現。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 「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是毛澤東向全世界作出的莊嚴宣告。「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新時代,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已成為中國共產黨為人類作貢獻的目標模式。今天,中國共產黨人正一代一代地把光榮夢想變為偉大現實。
北宋著名理學家張載留下四句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四句話是儒家和士子的最高理想和追求。
南老師主張,共產主義的理想,社會主義的福利,資本主義的管理,中華文化的精神。
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這不是偶然的。中國共產黨的追求所體現的在一定意義上正是張載的理想,正是南老師的主張,正是古往今來仁人志士的情懷,正是人類美好的願望,正是中華文化的精神!
我深信,在新時代裡,南老師的精神和學問一定能夠得以發揚光大!一定能夠助力我們中國人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助力中華民族復興,助力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
感恩這個時代,感恩南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