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記者從暨南大學獲悉,該校王一飛教授團隊的「大型海藻綜合開發及應用」項目通過建立海藻多糖分離提取純化生產技術,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瓶頸,建立了海藻多糖質控標準,實現了規模化生產。該項目科技成果評價專家認為,項目成果屬於海洋海藻領域關鍵性、創新性重大科技成果,技術總體達到了海藻行業中的國際先進水平。
建立國內首個南海大型海藻電子資源資料庫
王一飛教授介紹,傳統的海藻多糖熱水提取方法高耗能、效率低、易破壞多糖活性結構且造成環境汙染。「大型海藻綜合開發及應用」創新建立了海藻麒麟菜多糖提取分離方法,首創了整合超聲波提取、膜分離濃縮和高效非線性層析等產業化前沿技術於一個系統中,建立了穩定的提取工藝和海藻多糖質量標準,提取效率高,環保節能,實現了海藻多糖產業化與綜合利用。以提取效率為例,熱水提取時間需4小時,這種方法僅需30分鐘,時間效率提升8倍。
據了解,該項目實現了多項科技創新。其中包括首次系統全面建立了海藻多糖活性評價體系,為海藻多糖產業的綜合開發提供理論依據。針對我國南海海藻研究無數據間無對比性和參照性的問題,該項目團隊還對南海60多種海藻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建立了國內首個南海大型海藻的電子資源資料庫,填補了國內的空白。
促國家級研究平臺成立 孵化多家上市公司
截至目前,該項目共發表論文56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0餘項,授權發明專利10餘項;制定企業標準10餘項。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技術已在廣東同德藥業、廣州賽萊拉生物、珠海聯邦製藥等多家公司落地應用,近三年實現新增銷售額近25億元,新增利潤近5億元。」王一飛教授告訴記者。
此外,該項目還推動成立了國家級研究平臺2個,省部級平臺3個,完成單位獲批了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的泛珠地區工業海洋功能活性菌株及化合物的高通量篩選技術實驗室、廣東省海洋活性物質與海洋藥物開發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南方海洋資源與醫藥健康研究院,顯著促進了行業的技術進步與發展。依託本項目,廣東省內6個產學研平臺完成共建,10餘家企業孵化成功,其中富諾健康、賽萊拉、廣東新維已完成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