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海洋海藻領域關鍵技術研究獲重大突破

2020-12-25 南方新聞網

南方網訊 記者從暨南大學獲悉,該校王一飛教授團隊的「大型海藻綜合開發及應用」項目通過建立海藻多糖分離提取純化生產技術,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瓶頸,建立了海藻多糖質控標準,實現了規模化生產。該項目科技成果評價專家認為,項目成果屬於海洋海藻領域關鍵性、創新性重大科技成果,技術總體達到了海藻行業中的國際先進水平。

建立國內首個南海大型海藻電子資源資料庫

王一飛教授介紹,傳統的海藻多糖熱水提取方法高耗能、效率低、易破壞多糖活性結構且造成環境汙染。「大型海藻綜合開發及應用」創新建立了海藻麒麟菜多糖提取分離方法,首創了整合超聲波提取、膜分離濃縮和高效非線性層析等產業化前沿技術於一個系統中,建立了穩定的提取工藝和海藻多糖質量標準,提取效率高,環保節能,實現了海藻多糖產業化與綜合利用。以提取效率為例,熱水提取時間需4小時,這種方法僅需30分鐘,時間效率提升8倍。

據了解,該項目實現了多項科技創新。其中包括首次系統全面建立了海藻多糖活性評價體系,為海藻多糖產業的綜合開發提供理論依據。針對我國南海海藻研究無數據間無對比性和參照性的問題,該項目團隊還對南海60多種海藻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建立了國內首個南海大型海藻的電子資源資料庫,填補了國內的空白。

促國家級研究平臺成立 孵化多家上市公司

截至目前,該項目共發表論文56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0餘項,授權發明專利10餘項;制定企業標準10餘項。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技術已在廣東同德藥業、廣州賽萊拉生物、珠海聯邦製藥等多家公司落地應用,近三年實現新增銷售額近25億元,新增利潤近5億元。」王一飛教授告訴記者。

此外,該項目還推動成立了國家級研究平臺2個,省部級平臺3個,完成單位獲批了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的泛珠地區工業海洋功能活性菌株及化合物的高通量篩選技術實驗室、廣東省海洋活性物質與海洋藥物開發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南方海洋資源與醫藥健康研究院,顯著促進了行業的技術進步與發展。依託本項目,廣東省內6個產學研平臺完成共建,10餘家企業孵化成功,其中富諾健康、賽萊拉、廣東新維已完成上市。

相關焦點

  • 海參功效成分研究及精深加工關鍵技術開發項目獲突破
    記者 李珍梅  製作「指紋圖譜」,追溯身份來源,由海大主持完成的「海參功效成分研究及精深加工關鍵技術開發」項目取得突破,日前獲2013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據該項目負責人,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材料工程學院院長、教授薛長湖介紹,全世界海參種類共有1100多種,可實用的有40多種。本地海參多為養殖的日本刺參。針對我國大宗海參產品生產中存在的關鍵技術和基礎科學問題,薛長湖和他的團隊對世界上近20種海參進行了系統和深入研究,獲得了一整套海參功效成分高效製備與解析、海參精深加工共性關鍵技術,在國際上尚屬首次。
  • 張阿漫:瞄準國防領域重大需求 突破關鍵科學問題
    在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張阿漫看來這份沉甸甸的責任正是自己心中的「海洋強國夢 科技創新夢」。瞄準國防領域中的國家重大需求,用科研創新突破其中關鍵的科學問題,是張阿漫教授一直在做的事,他的研究方向是國防領域中的水下爆炸和水下發射。
  • 我國自主研發的海洋船舶防汙塗料突破關鍵技術瓶頸
    該防汙塗料實現了國內「從無到有」的突破,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解決了我國防汙塗料研發過程中的基礎材料關鍵技術瓶頸問題。日前,記者走進浙江省海洋開發研究院,探究他們如何圍繞實施科技興海,積極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助力地方經濟快速發展。
  • 海南立項支持海洋、熱帶農業、航天等領域重大科技計劃項目
    中新網海口12月23日電 (黃藝)記者23日從2020年海南省重大科技計劃項目啟動會獲悉,海南立項支持重大科技計劃項目19個,總投資2.5699億元(人民幣),支持解決影響海南高新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和公共技術攻關,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平臺。
  • 海底泥巴能發電 我國海泥發電技術研究獲重要突破
    作為國家海洋局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項目,由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教授付玉彬牽頭的「海泥電池能源供電關鍵共性技術及驅動監測儀器實海驗證研究」項目在海泥發電技術研究領域取得重要突破,並填補了國內空白。記者了解到,目前付玉彬團隊已完成了國內最大海泥發電裝備海底布放、驅動監測儀器長期運行和裝備回收,研究成果受到了業內專家的一致好評。
  • 暨南大學 - 廣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暨南大學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華僑高等學府,校名一直沿用的百年名校之一,全國首批試行學分制的高校,最早在綜合性大學裡開辦醫學院的大學,最早設立華僑華人問題研究機構的大學,最早創設商科的大學……  目前,學校學科齊全,文理工醫兼備,設有37個學院,有64個系,19個直屬研究院(所);有本科專業9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
  • 海洋技術領域潛水器技術方向專題研討會舉行
    海洋技術領域潛水器技術方向專題研討會舉行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2-05 11:10 來源: 科技部11月28日,由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主辦、浙江大學承辦的海洋技術領域潛水器技術方向「十三五」規劃專題研討會在杭州舉行。
  • 2019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揭曉 浙江海洋大學獲三項大獎
    7月17日,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杭州舉行,由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和浙江海洋大學共同申報的「浙江近海漁業資源養護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項目成果獲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浙江近海漁業資源養護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項目通過10年的研究,突破了傳統禁漁期和休漁期為主的資源養護技術模式,針對漁業資源長期衰退和近年來「東海無漁」困境,圍繞實現浙江漁場修復振興目標,以幼魚保護為主線,採用自然資源修復和人工增殖修複方法相結合方式,在產卵場生境保護和幼魚養護、增殖放流、漁業管理等方面開展了系列調查研究和創新,推動設立了浙江沿岸10個產卵場保護區
  • 「特區港澳經濟研究高峰論壇(2020)」在暨南大學舉辦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暨南企業發展智庫聯合承辦的「特區港澳經濟研究高峰論壇(2020)」在廣州舉行。來自南開大學、天津大學、中山大學、深圳大學、暨南大學、上海社科院、廣東省社科院、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等研究機構的學者圍繞「特區40周年發展」的主題開展研討。  暨南大學黨委副書記孫彧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祝賀,並介紹了暨南大學和經濟學院的概況。
  • 水勘院副院長吳建傑一行前往暨南大學開展項目對接
    近日,水勘院副院長吳建傑帶領海環所相關技術人員前往暨南大學赤潮與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會同暨南大學呂頌輝教授帶領的博士後團隊,就雙方合作開展的《河北省近岸海域電廠溫排水對海洋有害藻華影響與防控》項目開展情況進行了深入對接交流。
  • 明月海藻集團的海藻活性物質國家重點實驗室正成為中國海藻產業的...
    與傳統膠體相比,PGA不僅具有傳統膠體的水合、組織改良、增稠等特性,還具有獨特的耐酸、穩定、乳化等功能,已經被廣泛應用於乳及乳製品、各類飲料、麵製品、冰激凌、啤酒等各食品領域,是一種性能優良的海洋食品添加劑。
  • 我國在第四代核能系統革新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6月18日,第四代核能系統鈉冷快堆關鍵技術研究中「鈉-超臨界二氧化碳換熱器研製和試驗項目」順利通過專家組驗收。這標誌著我國首個高效緊湊型鈉-超臨界二氧化碳印刷電路板式換熱器研製成功,在第四代核能系統——液態金屬冷卻快堆革新型動力轉換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目前,我國已全面掌握鈉-超臨界二氧化碳換熱器的設計、製造、測試技術,並在該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後續實現工業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 中國海洋大學再獲3項國家社科基金專項立項
    原標題:中國海洋大學再獲3項國家社科基金專項立項半島記者 劉金震2019年度國家社科基金「新時代海洋強國建設」重大研究專項立項名單於近日確定,中國海洋大學共有3個項目獲批立項,分別是經濟學院紀建悅教授申報的《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我國海洋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設計》(19VHQ007)、丁黎黎教授申報的《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
  • 「溫度單位重大變革關鍵技術研究」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由市場監管總局提名的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張金濤研究員牽頭完成的「溫度單位重大變革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該項目在國際上唯一實現兩種獨立原理方法測定玻爾茲曼常數,測量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突破了溫度單位重新定義的技術瓶頸;項目成果被國際計量委員會應用於溫度單位重新定義,為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重新定義作出關鍵性貢獻,使我國在這一計量領域的重大變革中贏得了決策權,確立了我國在國際溫度計量領域的領先地位;項目的創新技術使我國成為計量單位量子化進程中國際領先的溫度量值源頭,為國家重大工程第四代核反應堆堆芯溫度直接測量提供了解決方案
  • 越封鎖越突破!2020年中國在十大高科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0年即將過去,這一年,美國在高科技和高端製造業對中國實施更嚴厲的制裁和封鎖,300多家中國機構、大學、企業遭到美國制裁,美國舉全國之力打擊中國核心企業、關鍵技術和重大項目。在美國的嚴厲制裁、封鎖和打擊下,中國高科技、中國高端製造業怎麼樣了?被美國打趴下了嗎?
  • ——記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會計學教師團隊
    此外,會計學系還通過我校教育發展基金會,與廣州市註冊會計師協會合作,組織協會裡的會計師事務所捐贈出資設立非公募基金(首期募集資金240萬),在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會計學系設立「廣州註冊會計師(CPA)講座教授」,創立開放性、常設性的學術交流平臺,吸納海內外會計學、財務學和審計學等相關領域的國際知名學者來校,開展教學、研究和交流活動。
  • 突破「卡脖子」技術建設創新平臺 科技「硬核」加碼美麗河南
    河南大學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劑關鍵技術,實現了鎘、砷等重金屬汙染土壤的安全修復,產品已在濟源、新鄉等地的重金屬汙染農田使用;許昌金科資源再生股份有限公司帶來的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產業關鍵技術,讓建築垃圾處理的「世界性難題」有了中國方案;河南中原黃金冶煉廠有限責任公司力推的金銅冶煉含砷固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是我國含砷廢渣處理工藝上的一次重大創新
  • 第二屆國際海藻酸與海洋生物材料大會在西海岸新區明月海藻國際...
    這次會議的舉辦,將進一步促進國際間的學術交流和技術進步,將為推動海洋生物產業的發展發揮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也將開啟國際海洋生物產業發展新的裡程碑。也希望各位專家、學者能集思廣義,充分發揮優勢和智慧,在加速海洋產業領域的優勢和智慧,加快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推動海洋產業向產業化、高端化發展,促進國際間常態化的學術交流,全面提升海洋生物產業的發展水平。
  • 濱海新區:多領域突破核心技術難關
    近年來,濱海新區聚焦國家戰略需要,瞄準關鍵核心技術,特別是「卡脖子」問題,不斷加強關鍵學科建設,加快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先後在電子信息、航空航天、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展開技術攻堅克難,加速關鍵核心技術成果的轉化落地,湧現出了一批亮點成就。
  • 新動能新山東|明月海藻集團:科技賦能盛開青島「海洋之花」
    除此之外,圍繞海藻活性物質的深度開發,明月海藻集團對褐藻多糖、巖藻多糖和褐藻寡糖等活性物質在功能食品、促細胞生長、組織工程、調節免疫力、清除幽門螺桿菌、抗腫瘤等方面的應用研究均實現了突破性進展,巖藻多糖產品純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清除幽門螺桿菌方面得到了大量的實踐驗證,藻酸鹽組織材料目前已經實現產業化,一舉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圍繞海藻活性物質的提取和應用,還拓展出現代海洋基礎原料產業和海洋健康終端產品產業兩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