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稱絕大多數美企不願撤離中國:「來了,就是為了留下」

2020-12-25 映象網

  參考消息網6月16日消息,德國之聲電臺網站6月14日刊登題為《美企:來了,是要留下》一文,作者為德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弗蘭克·澤林。現將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貿易戰、新冠疫情、川普「徹底切斷美中關係」的威脅迄今為止都無法阻止美國企業繼續寄希望於中國市場的增長。中國美國商會在疫情高峰期之後進行的一次問卷調查顯示,絕大多數的受訪美企不願意撤離中國市場。

  川普的經濟顧問庫德洛曾經許諾承擔遷回美國的美資企業的搬遷費用;印度、印尼等國也表示要以優惠條件吸引美企從中國搬遷。但是,最近幾周,多家舉足輕重的美資企業還加大了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其中包括電動汽車廠商特斯拉。該公司今年5月在中國賣出了11065輛Model 3型電動汽車,成為月度中國市場電動汽車銷售冠軍。位於上海的特斯拉「超級工廠」也在迅速擴建。

  汽車產業可謂投資晴雨表,顯示出美企仍然堅守既有的中國戰略。就在一周前,福特公司宣布與比亞迪達成了供貨協議,後者將為福特公司面向中國市場的新款混合動力汽車提供電池。至於這款汽車,福特則將與其中國市場合資夥伴長安汽車共同生產。按照計劃,2021年底前,福特將在中國市場推出30款新型或者改型汽車。通用汽車也同樣在近日宣布,將與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進行「非常緊密」的合作。

  在汽車市場之外,其他市場的增長前景似乎也能夠抵消地緣政治摩擦帶來的風險。美國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零售業巨頭開市客以及沃爾瑪都在疫情期間宣布將擴大中國市場業務。快餐品牌大力水手炸雞也在5月中旬開設了首家中國實體店,還有1500家實體店正在籌劃中。

  讓這些美企感到幸運的是:疫情過後,中國人的購買力並沒有下降太多。今年5月的消費額幾乎與去年同期持平。大力水手炸雞、開市客在上海的首家門店開張時,蜂擁而來的顧客在門外排起了長隊。明年,來自加州的環球影城在北京投資65億美元的主題公園開業時,也會出現同樣的場面。而上海的迪士尼樂園,已經在一個月前恢復營業。

  而在大洋彼岸,美國人也依舊熱衷於購買因為含有「中國製造」組件而便宜的產品。如果蘋果手機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生產,2000美元的售價恐怕只有極少數人支付得起。中國美國商會會長畢艾倫說:「在取得了疫情防控的戰略性成就後,中國正在引領全球的經濟復甦,這正是許多企業願意繼續在中國經營的原因。」中方則更加直白地表示,明智的企業不會放棄巨大的中國市場。

  去年,中國為全球貢獻了33%的經濟增長。美國只貢獻了11%,20年間縮小了一半。北京正在力所能及地保持其市場對美企的吸引力。特斯拉獲得了中國工商銀行提供的貸款,福特也在復工復產、維持供應鏈方面獲得了支持。就此而言,北京會說這是「雙贏」。今年初生效的外商投資法旨在為外商投資打造更公正的環境、更好地保護智慧財產權,北京欲藉此向美企宣示:中國市場是開放的。

  顯然,沒有哪家美企願意放棄中國市場以及14億潛在客戶。況且,美國人的儲蓄率今年4月上升到了創紀錄的33%,高企的失業率也讓人擔憂。因此,企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中國市場,它們明白:如果一家美企撤離中國,其空缺極有可能很快被競爭對手填補。比如高通:若這個加州晶片製造商因美國政府的禁令而不能再向華為供貨,便意味著美國在短期內失去市場份額,長期而言則會失去在半導體技術領域的主導地位。同樣明顯的是:在這場危機之後,中國將比以往更努力地讓本土廠商去滿足國內需求,並且盡全力提高自身創新能力。美企必須承受這樣的競爭壓力。

  原標題:德媒稱絕大多數美企不願撤離中國:「來了,就是為了留下」

相關焦點

  • 德媒十分不滿 理由非常荒謬
    德媒於當地時間26日透露,其中兩家機構——歐洲議會和歐盟委員會正在使用中國企業海康威視生產的產品。海康威視的歐洲總部設在荷蘭,下設英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波蘭五個子公司,目前已發展成為歐洲視頻監控行業的市場領導者。疫情期間,該公司推出的紅外線熱像儀在歐洲大受歡迎。
  • 德媒:中國人愛坐豪華遊輪 德企為拉中國客改變風格
    德媒:德船廠靠中國遊輪生存參考消息網8月28日報導德媒稱,中國的遊輪市場蓬勃發展,馬來西亞豪華郵輪線路運營商雲頂公司收購了多家德國造船廠,出品的船隻將服務於蓬勃發展的中國遊輪市場。德國《商報》網站8月25日報導,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亞洲人摧毀德國的造船業,幾十年來,除了幾個例外,德國造船廠都沒有競爭力。
  • 日本剛加入RCEP,後腳親證大批日企撤離中國站不住腳,何意?
    如今剛剛捨棄美國的「泛太平洋協議計劃」倒戈加入RCEP,隨後又澄清大批日企撤離中國站不住腳,反差巨大,這一切的「烏龍現象」都有哪些深意呢?我認為,這是為了避免由於本國企業將生產線集中於一國,導致由於該國國際關係、政策等原因,導致日企的利益無法受到應有保護,以及日企在需要時(比如近期醫療衛生用品)無法及時運輸為日本國民服務。簡單來說,就是不要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的思路。
  • 日本航企對"中國臺灣"兩副面孔 美媒慫恿外航跟風
    海外網6月25日電 在全球絕大多數航空公司已經標註「中國臺灣」的大勢所趨之下,日本航空和全日空航空公司6月12日終於改標「中國臺灣」。然而,這兩家日本航企卻玩起了「兩面派」手法,只在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的中文網頁標註「中國臺灣」,其他地區網頁仍然標註「臺灣」。對此,美媒趁機煽風點火,稱日本航企「改一半」的做法可能為其他外國航空公司提供「借鑑」。
  • 美媒:中企馬來西亞建大量住宅 當地人:誰會來買?
    美媒:中企馬來西亞建大量住宅 當地人:誰會來買? 中國網地產 2016/11/28 7:55:00 (原標題:美媒稱中企馬來西亞建大量住宅嚇壞當地人:誰會來買?)
  • 德媒:中國年輕人今年以來對赴美留學興趣銳減
    原標題:德媒:中國年輕人今年以來對赴美留學興趣銳減參考消息網11月18日報導德國電視一臺網站11月16日發表題為《去美國上大學?非必須》的報導稱,在上海為愛丁堡大學從事留學諮詢工作的關豔(音)說:「我覺得今後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很可能會留在國內,而不是出國留學。」她已經看到,近幾個月中國年輕人的留學興趣明顯下降,與近年來的趨勢完全相反。全文摘編如下:王文泉(音)在上海的大學讀市場營銷專業。他留著瀟灑的偏分髮型,左耳戴一枚小耳環,鼻梁上架著一副超大的銀色眼鏡。
  • 德媒報導12000美軍撤離德國,德國網友喜出望外
    這次駐德美軍的撤離數量比之前宣布的要多。 美國駐德士兵的人數將減少近12000人,這次的撤離力度可比之前預期的要強得多。 駐德美軍撤離是他一直期待但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8ball07 祝這批美軍一路順風。
  • 日企排隊撤離中國?為給自己解套,兩任日本首相挑釁中國沒底線
    作者:刺客日前,由日本媒體聲稱,受美日產業鏈「轉移」政策影響,大批日本企業正「排隊撤離中國」。不過,日前,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就上述問題發表聲明稱,所謂「大批日企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另外,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日企在華擴大、維持和縮小業務的比例基本維持穩定,其中計劃縮小規模的日企只佔極少一部分。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日本想追隨美國對華實施「產業鏈轉移」計劃,顯然不是件容易的事。實際上,日媒炒作上述假新聞,應該與當下日本對華政策存在很大的聯繫,擺明了就是在配合日本當局針對中國的挑釁政策。
  • 又一美企巨頭撤離中國,上千名中國員工被遣散,房租都付不起?
    文章原創,請勿肆意抄襲、轉載、搬運老牌名企敗走中國中國有很多外來的企業,他們都能在中國市場上有很好的發展,比如蘋果公司,除了總部是在美國,其餘的全部的生產製造活動都放在了中國。還有一些是通過投資的方式,進入中國,或者在其餘國家生產的產品,銷往中國。
  • 德媒又來對臺灣指手畫腳?我駐德使館:「臺獨」分裂註定不會得逞
    而在近一段時間以來,美方為了政治利益三番兩次攪動臺海局勢,在臺灣問題上頻頻挑釁中方。美高官訪臺,某些國家也來刷存在感在美部長一行人訪臺之際,日本前首相也率團抵達臺灣,一場「政治作秀」便在臺灣拉開帷幕。與民進黨的雀躍有著天壤之別的是島民的態度,由於臺當局為訪臺外國使團開啟防疫後門,免去14天隔離觀察,直接進入臺灣。
  • 日企「撤離中國」?你想買的Switch遊戲機還能不能安排上?
    顯然,「撤離中國」絕非簡單的事,「日企回流」也將面臨眾多因素的角力與平衡。丸紅中國有限公司經濟調查部總監鈴木貴元稱,對於大多數日企而言,在新冠疫情暴發的當下,藉由政府的政策支持,選擇離開中國的依然還是少數。左右日資企業選擇從包括中國在內的海外撤資,「回流日本」,必須全面平衡市場、成本和投資環境等多重因素。 是否「撤離中國」成在華日企繞不開的課題。
  • 美媒:中企收購海外機場欲打造"中國遊客中心"
    (2015-01-04 11:17:58)【延伸閱讀】美媒:政策放寬助中企掀起海外酒店收購潮參考消息網2月9日報導美媒稱,紐約巴卡拉特酒店還沒有開門迎客,但它即將成為在美國被收購的單個房間平均售價最高的酒店。
  • 日本不惜耗費700億日元,幫助日企撤離中國,背後原因何在?
    而中國市場的潛力可以說是十分巨大的,因此也吸引了許多外資企業紛紛來中國市場投資發展。可以說,中國市場在這些外企的眼中就是一塊「香饃饃」,大家都想分上一口。然而最近,卻有一個國家不惜耗費巨額的資金,來幫助本國的部分企業從中國市場中撤離,這個國家就是日本!近期以來,種種跡象都表明,日本正在鼓勵部分在中國的日企撤離中國市場。
  • 美企撤離中國,美國政府100%買單?這條新聞翻譯錯了!
    這兩天很多自媒體和微信群都在傳一個「大新聞」:美國要求企業撤離在華工廠,美國政府承擔100%的搬遷費用。看起來中美真的是要完全脫鉤,一拍兩散了?別急,讓我們先來看看這一新聞的出處。而這裡的immediate,也不表示「直接的」意思,用財務術語來說,就是「當期」,即「當前會計年度」。所以這兩個詞連在一起,再加上100%,就表示美國政府允許企業,將從中國遷回美國所發生的所有成本,在當年進行100%的費用化處理。看看彭博通訊社對庫德羅這番話的報導,也證實了我的理解。
  • 1700多家日企正排隊撤離中國?百億補貼之下,「主力軍」全都還在
    日本在華工廠撤出中國9月9日,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稱,截止到7月底,日本第二批申請搬遷回國的在華工廠有1670家,申請的補貼總額為1.76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7億元)。值得一提的是,上批次申請撤離的在華企業有90家,當中只有3家未獲批准,且此次補貼的金額為日本政府原定總預算的8倍。消息一出,外媒也都紛紛發布一些關於「日企排隊撤出中國」的類似新聞。
  • 1700多家日企「撤離中國」真相調查:大部分日企並無撤出中國打算
    1700多家日企「撤離」真相今年以來,日本政壇屢次出現「減少對華依賴」的提法。他對《環球》雜誌記者表示,向日本政府提出補貼申請的大部分企業都是以新增項目為主,或者本身就有計劃將生產線轉移到日本國內或東南亞國家,「政府的政策導向並不會影響企業的投資決策,企業還是要跟著市場走,而絕大部分日企到中國投資,目標就是中國市場,並不想移走。」從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北京代表處對在華日企的調查報告來看,2015?
  • 澳大利亞又迎沉重一擊:中國留學生撤離後,澳高校排名一落千丈
    海外網消息,近日英國《每日郵報》爆料稱,由於澳大利亞的大學系統嚴重依賴中國留學生,所以受新冠疫情以及中澳緊張關係的影響,澳大利亞各所大學的科研資金或被大幅削減。澳政府的這一決定,可能會讓7所原本名列前茅的澳洲大學跌出世界百強名單。
  • 總統想法太天真,要美企撤出中國,美國超市巨頭舉措暴露市場現實
    近期美總統的一句有權命令美企退出中國,可謂是在國際上出盡了風頭,要知道過去美總統也發表過類似的不合時宜的言論,而此次也是不出所料,引起了美國政、商界的共同反對,特別是在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的背景下,該言論可以說傳遞出的信息量巨大,而就在外界思索美總統下一步舉措時
  • 德媒稱馬爾地夫危機令印度處境尷尬:想幹涉又不知怎麼做
    參考消息網2月14日報導 德媒稱,印度洋上的馬爾地夫近日來的政治危機吸引了各方的關注。中印兩國都在印度洋地區有著戰略利益,雙方早已開始在馬爾地夫「掰手腕」。報導稱,現總統亞明是穆蒙·阿卜杜勒·加堯姆的同父異母弟弟。亞明2013年當選後,採取了一條有別於以往領導人的親北京路線。北京方面則將這一切視為擴大影響力的契機。
  • 1757家在華日企撤離?中國回應:站不住腳!近20000日本人才來華
    近期,國家發改委重要人士對外表示,201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突破40萬億元,較2015年增長超42%,即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品零售市場。正是看重中國潛在的龐大市場,各國企業也紛紛來華布局,然而,今年卻有「大批日本企業排隊撤離」的不實消息傳出,對此,剛剛中國也回應了。1757家在華日企排隊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