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春的藏品馬家窯蛙紋陶瓶。
今年「5·18世界博物館日」當天,藏家李冠春再次向南海博物館捐贈了10套古代琉璃器,藏品年代跨度大、品種多樣,填補了南海博物館藏品類別的空白。
自2013年開始,來自廣州的李冠春每年都向南海博物館無償捐贈藏品,包括古陶瓷、木雕、錢幣、石器、銅器、金銀器等類別,8年捐贈的藏品數量已達225套超1000件。
出生文博家庭從小迷戀舊物
李冠春每次捐獻文物,都優先給予區級博物館。他認為,相比較國家級、省市級博物館,區級博物館更貼近群眾、更接地氣,更應該充實其藏品使其發揮更大的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的民間教化作用。
多年來,李冠春陸續向國有博物館無償捐贈了2000件左右藏品,包括祖廟、清暉園、南海博物館、華南農業博物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和部分國家級博物館,其中向南海博物館捐贈的藏品數量最多。
李冠春早年曾供職於廣東省文物系統,曾擔任《收藏》雜誌官方網站、《古玩世界》、《收藏與投資》顧問和鑑定專家,也是南海博物館、駱越博物館、大觀藝術館等文保單位理事、顧問和鑑定專家。多年來,他熱心於文物傳承與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在文物鑑藏方面有很高的造詣,曾榮獲廣東省文物保護基金會「2016年度廣東省文化遺產保護突出貢獻人物」稱號。
李冠春出生於廣州一個傳統文博家庭,父親也熱衷收藏善本古書,潛移默化下讓李冠春對舊物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
從兒時起,李冠春就會攢下零花錢,時常跑到廣州清平路地攤買舊物,「書店、古董店、茶葉店是那時去得最多的地方。」李冠春至今記得,自己買的第一本舊書就是光緒年間印的《康熙字典》,還有一隻雍正青花龍盤,「當時只要幾元錢,現在估計漲到1萬多元了吧?」
多次在佛山展出精品古瓷器
「南海是廣府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我雖然來自廣州,但我對南海一直有著深厚的感情,希望能為南海文化歷史的傳承盡微薄之力。」在李冠春的印象中,廣佛從來都是一體的,南海在嶺南歷史中佔據重要的地位。
在南海博物館負責人看來,李冠春為人低調謙和,是一位熱心文博事業的熱心藏家和專家。「自2013年與南海博物館結緣至今,他多次向南海博物館捐獻文物,數量逾千件,品種繁多。」負責人還告訴記者,2018,李冠春從他捐贈的藏品中精選出100多件,成功舉辦了「傳承·活化」——李冠春先生捐贈藏品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2011年,李冠春以「聯珠雅集」的名義,聯合其他四位藏友在祖廟舉辦了一次「古韻瓷風」古陶瓷展,展出了五位藏家近百件高古陶瓷藏品,其中包括李冠春提供的17件古陶瓷精品。
擅長古陶瓷鑑定跨界作畫
在李冠春數量龐大的藏品中,古陶瓷佔據了大部分,且藏品橫貫全國南北各個窯口,他也最擅長古陶瓷鑑定。多年來,他曾多次在省內多個國有博物館免費為群眾鑑寶。
收藏的樂趣在不斷學習,早年李冠春供職於省文博系統,接觸過的古董達數十萬計。但直到現在,他仍在學習中。與一般藏家和鑑賞家不同的是,在收藏舊物古董的同時,兒時受叔公李澄之影響,李冠春從小便喜歡繪畫藝術。李澄之是中國現代美術開拓者之一,解放前曾任廣州美術團體「赤社」的負責人,畢業於法國馬賽美術學院。李冠春沒有採用油畫的方式,而是用丙烯顏料作畫,題材多為古董文玩和國畫中的花鳥動物,頗有國畫的古風味。
文/圖珠江時報記者王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