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的好客
體現在酒席上,無論婚喪嫁娶,紅白喜事,開銷最大的就是菸酒,過去農村的席桌上,一桌至少要安排一位「席長」,專門負責陪客,農村老家的風格,菜可能不講究,但酒必須喝好,過去的酒桌,一桌喝三五瓶酒還真不是問題。
如今,農村酒席上能喝酒的確實沒有以前多,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狀況,鄉土亮哥分析一下,總結出來,有兩個因素:
第一,因為怕查酒駕
過去農村人很少有人有機動車,一般都是騎自行車,酒駕法規也沒有出臺,在農村參加酒席都會敞開肚皮喝,能喝的一定要喝好,喝好代表東家實在;
現在很多人買了車,至少沒有買車也會騎摩託去,大家都意識到了喝酒不能開車,陪酒的也不會像過去一樣,一般都是主隨客便,加上近幾年發生一些酒駕的事故,即使農村交警不查酒駕,人們也會開車儘量不喝酒,這個習慣也幾乎被大家接受了,酒席上也不像以前一樣強行勸酒。
第二,飲酒過量對身體傷害非常大
我是不喜歡喝酒,也可能是十多年一次醉酒怕的,那一次參加朋友婚宴,因為確確實實高興,我們一桌兄弟一直喝的不知道東南西北,硬是喝趴了幾個,我是其中一個,喝的不知道睡了一天一夜,頭暈腦脹,箇中滋味,相信醉酒的人一定能體會,那次以後,我白酒滴酒不沾;
過度飲酒死亡的事情我們也看到很多,即使沒有親身經歷,也從網絡媒體了解過。
人們越來越重視身體健康,適量小酌,確實是人間美事,所以現在農村酒席上,豪氣幹雲的飲酒方式越來越不多見。
真正喝白酒,喜歡喝白酒的群體慢慢老去,現在的年輕人對白酒的興趣沒有父輩那麼大,這個現像非常普遍,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酒席上的酒水至少不像過去那樣,當然北方比南方還是有很大差別。
所以農村參加酒席,能不能喝,你自己看著辦,沒有人會熱情地推杯換盞,或許酒文化隨著人們對健康理解程度不一樣,會慢慢成為一個記憶,不知道我的分析有沒有道理,歡迎大家評論交流。
歡迎關注@鄉土亮哥,聚焦三農,我們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