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還有「城鐵」呢?
如果你知道,說明你來北京起碼已有10年了。
600多公裡的北京地鐵裡程,北京人只管13號線叫「城鐵」。你到北五環一帶,連公交站牌上都管13號線的車站叫「城鐵站」。
很多北京人對13號線的感情不亞於1號線。
站名就能看出,回龍觀、立水橋、望京、西二旗這些地方,都是最早的一批大型居住區;而像上地這樣的地方,又聚集著無數碼農們的夢;還有,東直門蜿蜒曲折的換乘旅程,西直門如瀑布傾瀉的客流,讓人想忘都忘不掉……
新錢糧胡同獨家打探到,13號線今年就將啟動加站,在西段加兩站。
6座車站被神秘預留了15年
13號線是北京第三條動工的地鐵線。前兩條就是現在的1號線和2號線,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甚至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有了規劃。
直到1993年版本的北京地鐵規劃中都沒有出現13號線。這一年,北京市提出了一份涵蓋12條線、裡程達300公裡的地鐵規劃。各方其實都在籌備3號線的建設,但到了1998年,一條全新的地鐵線路規劃出現,規劃部門批覆:將「西直門——回龍觀——東直門」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線納入到市區軌道交通線路規劃網中。
這條線路的意義足夠重大,用「走遠路」的方式把北京北部一大片居民區、高校等串了起來。2000年,13號線西段率先開始全面建設;之後,東段也順利啟動。這條線建得很快,2003年全線貫通運營。
一直到今天,13號線依然維持40.74公裡、16座車站。但很多北五環的老百姓都知道,13號線從一開始就有6座預留車站。
此前網絡上曝光了一份多年前的環評報告書,披露了6座預留車站分別為:學院南路站、北四環西站、清華東路站、建材城東站、來廣營站、北四環東站。
2010年,有媒體報導建材東路站(立水橋站與霍營站之間)、清華東路站(上地站和五道口站之間)最快有望在當年年底啟動建設。
的確,這次進行大量的前期工作。甚至在2011年啟動環評,2012年項目用地預審獲得批覆;2013年清華東站的命名方案也進行了公示。不過,加站一事未能成功。
因為高鐵,突然有了清河地鐵站
胡同君今天要介紹的加站方案,與2010年的那次有所不同。這次在13號線西段將增加清河站和清華東路西口站。
先來說清河站。這一站不屬於預留站,是考慮到服務京張高鐵等原因而專門新增的。這一站位於西二旗站和上地站之間,清河站。
京張高鐵在北京城區有兩個始發站:北京北站(西直門)、清河站。但目前清河站並沒有任何一條地鐵線做配套。而根據規劃,這裡將實現「四軌交匯」:除了京張高鐵外,還有13號線、昌平線南延和19號線支線。
未來清河站的3條地鐵線
這3條地鐵線中最先開通的就是13號線。近期發布的《2018年北京市重點建設項目計劃》中提出,今年將新建清河站交通樞紐(一期),位於海澱區上清地區,規模將達1.4萬平方米。
住建部門向胡同君(微信ID:bjrbjjb)解釋,清河站交通樞紐將包含京張高鐵、地鐵13號線等軌道線,同時還將實現與公交的接駁,「原13號線將進行微調進入清河站房,並增加地鐵站。」根據計劃,清河站交通樞紐(一期)預計今年3季度開工,2019年底完工投用。
施工方也曾披露,清河站主站房區西側將是13號線的承軌層結構,預計7月底完成,預計12月1日13號線將撥入清河站運行。
清華東路西口站「失而復得」
另一座新增站是清華東路西口站,就是6座預留車站的「清華東路站」。現在北京地鐵運營版圖中,就有15號線清華東路西口站。以後13號線加站完成,這一站就實現13號線和15號線的換乘。
這一站也特別坎坷。一位參與規劃建設的地鐵大咖向胡同君(微信ID:bjrbjjb)透露,早在2012年,相關部門就研究啟動增加該站,從而實現該站與15號線換乘並同步開通。
13號線與15號線目前還無法換乘,未來將在上地站和五道口站間增加清華東路西口站
但因為當時規劃的京張高鐵項目緊鄰本項目東側,但京張高鐵地面方案或地下方案尚未確定,加之與15號線換乘路徑上一體化開發等原因,該項目就被暫停。
但15號線開通後,客流增加;同時周邊區域快速發展。呼聲愈發強烈。同時,京張高鐵地下方案的確定,13號線的清華東路西口站又在2016年被再度提上日程。
據了解,項目目前為規劃設計階段,車站位於清華東路北側、荷清路東側、雙清路西側,與15號線清華東路西口站採用「L」型換乘,計劃於今年開建、2021年開通。
不僅加站,一些車站變換乘站
北京地鐵現在正進行新一輪建設高峰,尤其是北部線網將進一步織密。於是,13號線未來除了加站,還要面臨普通車站變換乘站。
未來的13號線運營線路圖
比如,正在建設的「北三環地鐵線」——12號線,將與13號線分別在大鐘寺和光熙門站實現換乘。
已經實現與15號線換乘的望京西站,2020年還將匯入17號線。望京西站的換乘將通過望京西交通樞紐,實現地鐵13號線、15號線、17號線與地面公共運輸、計程車、自行車等多種交通方式的快速接駁換乘。
變化這麼多,13號線會不會更擠?
13號線的西二旗站,曾被認為是「史上最擠地鐵站」。但其實,這一路其它車站的壓力一點也不小,早高峰上車,基本已經人貼人。
其實,這條線一直有一個現實問題無法避免:由於建成通車時間較早、規劃時也未曾想到今天龐大的地鐵客流,13號線的實際客運量已經接近了規劃時的遠期預測值,高峰時最大斷面流量甚至已經遠高於這個數字。
現在,13號線要增加車站、車站增加換乘功能,以後會引入更多的客流。未來地鐵裡會不會更擠?
先來從規劃說起,一般新線開通涉及到老線,規劃部門都會專門研究客流匹配的問題,比如新線對老線的影響,再比如老線該進行哪些改造。這是為了實現平衡。
再來說新建線。伴隨著加站和增換乘站,一批新線投入建設,也可以緩解13號線的壓力。比如昌平線南延開通後,隨昌平線南下的客流不必一定要選在西二旗換乘;17號線的部分路段又與13號線東段平行,也可有所緩解。
最後來說老線的運營和改造。據運營公司介紹,13號線正在推進信號系統全面升級改造,每年按計劃實現改造目標,有望進一步縮短發車間隔,提升運輸能力。胡同君(微信ID:bjrbjjb)也打探到,在信號系統、供電系統、車輛設備的升級之外的改造,目前也正在內部研究階段。
而運營組織也能緩解壓力、提高運力。比如結合客流分布規律,目前13號線西段已經增加大小交路逃跑,增加空車、列車密度,解決重點地段的運輸壓力。
再來一個關鍵的呼聲,加了這兩站後,13號線還會在哪裡加站?
原創新媒體製作人員:曹政
來源:北京日報新媒體新錢糧胡同
編輯TF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