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道王安石的《登飛來峰》,他的這首詩讀過嗎

2021-01-09 史讀書

王安石是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在還沒當上宰相的時候,路過杭州就曾寫下了膾炙人口的《登飛來峰》: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這首詩表明了王安石想要治理國家的志向。後來宋神宗繼位,起用王安石為參知政事,就是副宰相。王安石先後推出了均輸法、青苗法、農田水利法、保甲法、免疫法、市易法、保馬法、方田均稅法、將兵法等,並改革學校科舉。王安石堅持更革「祖宗舊制」,在統治階級內部引起了軒然大波。變法觸犯了保守派的利益,因此,王安石第一次罷相。次年,王安石再次出任宰相。但是由於與宋神宗在變法上有分歧,加上變法派內部分裂,王安石得不到更多的支持,不能把改革繼續下去。後王安石第二次罷相,從此閒居江寧府。後來,宋神宗逝世,宋哲宗繼位,任命司馬光為宰相,廢除新法。王安石憂憤而逝。

圖片來源於網絡

王安石是傑出的政治家,同時也是文學家。他不僅散文寫得好,詩詞也很出名。除了上文寫的《登飛來峰》,他還有其他著名的詩詞,如《孟子》:

沉魄浮魂不可招,遺編一讀想風標。

何妨舉世嫌迂闊,賴有斯人慰寂寥。

你的魂魄早已逝去難以尋找,從你留下的著述中仍可以看出你的理想主義風範。

所有人都說我固執不通情理,可是有了你這位異代知己,即使面對千萬人的指責我也不會消沉。

圖片來源於網絡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亞聖」之稱。孟子在春秋戰國時期周遊列國,向各國推銷「仁者無敵」的理念,被譏為「迂遠而闊於事情」。當時王安石變法也被稱為「拗相公」。

孟子曾說過:「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孟子的著作,一直是王安石的精神寄託和精神支柱。王安石認為自己真正理解孟子的思想,決心繼承孟子的事業,推行孟子的政治主張:「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當世人不識我,後世人當謝我。」王安石在變法中,遭受過種種攻擊,但他都不曾妥協,對自己的事業堅信不疑,一生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奮鬥。王安石和孟子的理想抱負相同,遭遇相似,所有把一千多年前的孟子作為精神上的知己。

圖片來源於網絡

宋哲宗上臺後,廢除了王安石的變法,但有一項卻被留了下來。那就是推行《孟子》。很多人反對王安石的變法,卻推崇孟子,如程頤和程顥兩兄弟;朱熹發展理學,卻仍高居孟子大旗。

其實早在唐代,孟子的思想就受到推崇了。著名文學大師韓愈就以孟子傳人自居。歐陽修也曾說到:「他日若能窺孟子,終身何敢望韓公」,歐陽修也期望能有「窺孟子」到成就。到了王安石,他在變法中,改革學校科舉,直接把《孟子》列入科舉考試科目。到南宋,《孟子》被列入「四書」,有了更高的地位。即使在後來的幾百年,程朱理學佔支配地位,孟子也被確認為繼孔子之後的「亞聖」。

相關焦點

  • 王安石《登飛來峰》賞析
    他曾當過宰相那樣大的官,在位期間,推行變法,史稱「王安石變法」。因為他曾三次以宰相之位擔任江寧(今屬南京)知府,後來皇上封他為荊國公。所以,我們看到「王荊公」這個稱呼,就應知道是指王安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作品主要集中在《王臨川集》與《臨川集拾遺》之中。據專家考證,《登飛來峰》這首詩是他擔任鄞縣(今屬浙江)知縣任滿回江西臨川故裡,途經杭州時所寫;那時,他只有30歲。
  • 為你讀詩:《登飛來峰》,白雲之上,陽光燦爛
    經典的詩歌,或許總是常讀常新。再次翻讀《登飛來峰》時,我不禁想起那次乘坐飛機的感受。那一次旅行,飛機在雙流機場騰空而起時,周圍一片陰翳。這情況,人間事,大概也是。你瞧,王安石在很多年前就明白這個道理,並寫下了《登飛來峰》。咱們先了解下王安石。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學才華自然驚豔。可王安石更出色的,卻在於他在政治上的才能。
  • 王安石《登飛來峰》境界高遠,蘇軾「偷師」一首,同樣是千古名篇
    正在此時,蘇軾看了王安石青年時代寫下的一首詩,受到啟發,寫下了千古名篇《題西林壁》。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大才子蘇軾是怎樣向王安石「偷師」的。一、王安石《登飛來峰》《登飛來峰》——北宋·王安石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 《登飛來峰》 宋·王安石
    《登飛來峰》
  • 王安石《登飛來峰》:詩不賦題為哪般?心在凌雲腳踩峰!
    黨爭當然爭的是執政權力了,誰有了執政權力誰就能布施自己的政治理想,王安石執政期間力排眾議雷厲風行地推行變法,但舊黨並不甘心失敗,舊黨殘餘在朝中還是相當大的一股政治力量,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左右運作,王安石在變法期間被宋神宗兩次罷相,新法雖初見成效卻舉步維艱,王安石第二次罷相舊黨沒給他翻身的機會,並將新法連根拔起,王安石見多年的努力被舊黨一炬滅之,心痛不已,一代名相、政治家、文學家在鬱悶中去世,令人痛惜
  • 王安石這首詩可以不會背,但一生至少要讀一次,蘊含大智慧
    再如文天祥《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告訴了我們時代所需要的最深層、最根本、最永恆的價值觀應是愛國主義。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登飛來峰》,便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很有智慧的一首詩。尤其詩中「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不僅形象地揭示了「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還告訴了我們為人處事應有高瞻遠矚的思想境界和豪邁氣概。
  • 登飛來峰·【宋代】王安石·飛來山上千尋塔
    登飛來峰·【宋代】王安石飛來山上千尋塔
  • 王安石《登飛來峰》,雄心激揚,天地為讓,唯斯人而有斯言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宋代:王安石《登飛來峰》"詩言志",王安石這首《登飛來峰》,真言志之詩。王安石借說"高",以表達自己澄清天下的高遠志向。其雄心,其自信,舉世莫及,令人敬服。人生在世,都有其志向,而不同的人,志向有所不同。有人志在謀福天下蒼生,此聖人之屬,天地間最罕有的,從古到今,也就出了幾個。有的人有志於功業、文章,以修身、治國、平天下為己任,這些人數量不少,大概有一萬個人裡面有一個,也不過是邀名之徒。
  • 學霸筆記:王安石《登飛來峰》,不畏浮雲遮蔽眼
    公元1050年夏,王安石浙江鄞縣知縣任滿回江西臨川老家,途徑杭州,登上飛來峰,寫下了《登飛來峰》一詩。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這首詩短小精悍,卻氣勢宏大,充滿哲理。王安石是「王安石變法」的領袖人物,這場變法,這場改革,對宋代社會的影響非常大。他當上宰相的時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寫出俯覽天下的詩並不奇怪,可是寫《登飛來峰》的時候,他還離宰相還差了十萬八千裡,只是一個小小的知縣。為什麼一個小小知縣卻能寫出如此氣魄宏大的詩來呢?
  • 古詩文學習090:七年級下冊,王安石《登飛來峰》
    登飛來峰[宋]王安石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注釋①選自《王荊文公詩筆注》卷四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飛來峰,即浙江紹興城外的寶林山,唐宋時其上有應天塔,故又俗稱「塔山」,古代傳說此山自琅琊郡東武(今山東諸城)飛來。
  • 王安石的這首詩意境高遠,雖然只有短短四句,卻是寫得氣勢恢宏!
    王安石不僅人品好,同時他的學識也是一等一。據說王安石當年參加科舉考試時,還把自己的詩文呈現給歐陽修看,當時的歐陽修已是一代文宗,他讀到了王安石的詩作後,可謂是驚為天人,於是回了一首詩給王安石,在裡面把王安石給狠狠地誇獎了一通。認為他的詩比李白寫得好,文章更是可與韓愈相媲美。
  • 王安石的這首詩,僅僅開頭兩句便很壯觀,通篇描寫得氣勢磅礴!
    ,充分地肯定了王安石一生的功績,從而也使得他的歷史地位,以及他的評論,開始有了明顯的轉變,人們也開始漸漸地知道了王安石的重要性,也更加了解這位了位了不起的政治家。那說起王安石的詩,可能大家比較熟悉的還是他的那一首《梅花》,這首詩描寫的極為生動,也非常的抒情,同時還充滿了高遠的意境,成為了宋詩裡的千古名篇;除了這首《梅花》之外,他的另一首《登飛來峰》,同樣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而且詩人描寫的氣勢磅礴,僅僅是開頭的兩句,便是寫得很壯觀。
  • 王安石這首詩蘊含深刻的哲理,只要讀懂了,相信能夠明白更多道理
    其實無論是哪一種評價,那都是無法改變王安石的歷史地位,應當說對於現在的人來說,還是要客觀地面對,王安石還是功大於過,他的變法也只是為了當時的國家能夠更加繁榮,只是由於有點操之過急,但是他的人品,以及他的學識,可以說是無人能及,這一點是毋庸置疑。
  • 王安石登峰寫下這首詩,開頭就極具氣勢,結尾更是千古佳句
    王安石在《登飛來峰》一詩中就寫出來了自己胸中的大志,更成為了後代人表明心志的佳句。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是如何表達自己所想之事的吧!《登飛來峰》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詩人一開頭就說飛來山上有座高聳入雲的塔,立足之高,聽說在早上雞鳴之時可以看見旭日初升。
  • 王安石最經典的一首詩,4句有2句是至理名言,值得一讀再讀!
    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便是王安石的經典詩作《登飛來峰》。《登飛來峰》是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主要是王安石借登飛來峰,以及在飛來峰上所見到的景象,來抒發他政治上的高瞻遠矚,和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歷來很多人把這首詩看作是王安石實行新法的前奏。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王安石的這首《登飛來峰》: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 蘇軾題西林壁與王安石登飛來峰同樣寫山,王安石為何受到質疑?
    前幾天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蘇軾的《題西林壁》王安石的《登飛來峰》,哪一首詩哲理性更強?為什麼?前言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首先,蘇軾和王安石的這兩首詩都有深刻的哲理。至於誰的哲理性更強,單從詩本身來說,其實沒有什麼意義,也沒有什麼權威的比較方法。
  • 初中八年級語文知識點之《登飛來峰》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八年級語文知識點之《登飛來峰》,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登飛來峰》   宋朝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 王安石最有氣勢的一首詩,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其實王安石在文學的成就,那也是很高,特別是他的詩,完全可以媲美唐詩,例如他的這首《登飛來峰》,便是一首難得的千古佳作,詩人以一種高尚的品格,站到了最高處,他並不是為了自己,為得是天下的黎民百姓,所以他的這首詩非常的有氣勢,通篇描寫的大氣磅礴,讀來更是令人讚嘆不已。
  • 王安石早年最經典一首詩,每一句都氣勢磅礴,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北宋時期的文壇可謂是群星璀璨,這一時期誕生了無數的名家,其中最具有影響力的要數歐陽修、蘇軾、王安石、秦觀、柳永、範仲淹、李清照等人,在這些人中很顯然王安石的文學成就是被低估了,現在只要提到王安石,可能大家都會想到變法,反而是忽略了他在文學上所做出的貢獻,其實他的成就完全可以比肩蘇軾
  • 而立之年的王安石寫下一首詩,不僅氣勢磅礴,同時還寫出了大道理
    30歲對於很多的男人來說,可能事業才剛剛開始,這個時期剛剛過完了懵懵懂懂的青春,開始慢慢地懂得了人生,也知道人生的無奈,肩上的擔子也更重了,不僅要照顧家人,還要娶妻生子;30歲對於一個男人來說,那是一道坎,不過雖然這一時期要肩負很多的責任,內心會感動壓抑,但是我們生活在這個人世間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