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工廠的六種經營模式,史上最全的觀光工廠模塊集成

2020-08-27 千和品牌顧問

中點復興提出者,推動者!

文:楊老邪

前言:觀光工廠,我們初顯端倪的產業升級機會

1、大趨勢:旅遊爆發,體驗型經濟到來

2、政策利好

3、區域市場品牌高地搶佔

4、終端門店賦能

5、迎接新零售——「電商落地」

6、對接政府資源的敲門磚

7、傳統工廠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

盤點適合大陸的

六種觀光工廠模式

第一種模式:旅遊觀光/工業旅遊觀光模式

在旅遊市場發育成熟的地區,找好定位切分旅遊這塊大蛋糕,整合旅行社和政府資源,形成主題鮮明的地方特色,實現傳統工廠的轉型升級。

寧夏百瑞源的「中國枸杞館」。運營三年,在寧夏枸杞這個非常散且傳統的產業中迅速崛起,線上線下一併發力,銷售額突破兩億元,成為枸杞這個產業的第一品牌。

中國枸杞館↑

福建泉州的 「七匹狼中國男裝博物館」運營四年,也很好的形成了盈利。網際網路衝擊如此嚴重的服裝行業,工廠成功實現了轉型升級,成為傳統工廠轉型的「晉江模式」!

七匹狼中國男裝博物館↑

寧夏麥爾樂食品的「寧夏枸杞食品文化館」,橫跨烘焙、枸杞、旅遊,三大產業的跨界新物種。自2016年初開始歷經38個月的建設,即將開館。

後面文章將解析千和做的這個案子。

第二種模式:複合模式

因當地旅遊市場相對成熟,尤其是假日小經濟發達的江浙滬地區。當地政府有政策引導,官員有政績需求。

這樣一個中國特色的模式應運而生——複合模式:

旅遊觀光購物+假日小經濟+餅店賦能+政策對接的四位一體的模式。

千和團隊2018年案例:

舟山瑪祖卡蛋糕奇幻樂園↑

舟山觀音餅民俗文化體驗館↑

第三種模式:單一主題模式

這個模式的要點是不要求「大而全」,聚焦一個細分的單一主題,集中所有資源進行塑造。在全國範圍內具有影響力。

錦貴樓餅模博物館↑

這個館是2013年千和團隊在做錦貴樓餅店項目的時候提議的。當時只有400多平米,但是薛總非常智慧,他把目光焦點放在「餅模」這個單一主題上。經過四年的努力,2017年底餅模博物館開業。到去年為止,薛總共搜集了近5000個餅模。是大陸搜集餅模數量第二的博物館。南寧市政府給予極大的資源邀請薛總在南寧也開了一家。

這個模式具有投資小,場地適中,文化主題強,社會影響力大等一系列優點。

非常適合普及。

第四種模式:新零售模式

這種模式是標準的「平臺模式」把觀光工廠的一部分開闢成「共享空間」,在銷售與推廣方面,引入電商這個最適合中國目前國情的模式。這樣可以立刻形成市場的介入和品牌的推廣,減輕企業很多的壓力。

閩南古早味與喜事文化館↑

範例:由千和團隊負責空間設計的泉州來旺良品堂正在建的「閩南古早味與喜事文化館」。

第五種模式:超級工廠店1+4模式

體驗型經濟已經成為商業的主流,並且影響著各行各業。讓工廠本身能銷售,自帶粉絲、自帶流量,不但解決生產問題,更集休閒體驗、銷售、品牌賦能和傳播為一體的模式。

上海星巴克烘焙體驗館↑

深圳超級烘焙工坊↑

第六種模式:單純DIY模式

在城市人口,尤其是小學和幼兒園數量足夠的城市,有一定餅店規模的老闆可以參考投資這樣模式的觀光工廠。這也是個比較切合實際的定位選擇。

元祖啟蒙樂園↑

御品軒蛋糕樂園↑

範例:御品軒蛋糕樂園、元祖啟蒙樂園就做得很好,聚焦生日蛋糕不貪大而全。專注DIY這一細分項目,把所有的精力和資源導入到生日蛋糕這個主項上,不但讓觀光工廠得以盈利,而且給門店的生日蛋糕銷售有很大的助力。

這六個模式我們已經迭代,引入新零售和網際網路的力量進來可以很好的實現品牌的快速增長。

麥爾樂觀光工廠

案例解析

1、 項目背景

寧夏銀川是北方著名的文化旅遊城市,被譽為塞上明珠、塞外江南,其秀美的河套風景,神秘的民族風情吸引著眾多外來遊客。在寧夏中寧,是北枸杞最好的產區,據本草綱目記載「枸杞子甘平而潤,性滋補……能補腎、潤肺、生精、益氣,乃平補之藥。」

寧夏麥爾樂作為當地烘焙行業的領導品牌,委託千和品牌,為其結合自身品牌優勢與枸杞產品勢能,量身打造寧夏枸杞食品文化館,以觀光工廠模式切入寧夏旅遊市場,將枸杞打造成麥爾樂的一張名片,一個超級符號,實現旅遊伴手禮產品的區域市場突圍和麥爾樂品牌勢能的全面升級。

命題:利用高勢能產品,量身打造枸杞食品文化館,開發枸杞旅遊產品,並使之為麥爾樂品牌持續賦能。

2、室內一樓

大廳↑

售賣區↑

餐飲休閒區↑

3、室內二樓

文化區↑

DIY教室↑

古街↑

地理環境↑

4、室內三樓

會議室↑

企業歷程↑

5、室外部分

6、IP

7、插畫

8、標誌

9、包裝

千和觀光工廠

集成系統

1、觀光工廠集成系統

2、區域集成系統

3、文創集成系統

4、觀光工廠7大誤區

【楊老邪的腦電波】

為什麼說我們必須在臺灣觀光工廠基礎上創新迭代?

需要肯定的是,臺灣觀光工廠領行業之先河,為我們進行了拓荒實驗。

臺灣觀光工廠多年積累的管理體系與服務系統是我們所要學習的,臺灣旅遊業已經發展到商業高度競爭的階段,吸取他們的營銷和管理經驗,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但是,臺灣觀光工廠的定位、文創、模式以及新零售的應用等,還需要我們進行迭代!

臺灣的商業環境跟我們不同

臺灣的產業生態與大陸很不一樣,臺灣地區的經濟、文化等吸引了大陸每年400萬的陸客,連同東南亞和世界各地的總計1000萬人的高端遊客。尤其是大陸遊客在臺灣駐留時間平均達5天,消費人均12000人民幣,臺灣的產業環境決定了他們的業態和企業生存策略。

必須因地制宜,尋找我們的機會

反觀大陸的產業環境完全不一樣,大陸旅遊資源眾多,景點分散,遊客平均駐留時間很短,單人消費平均只有1000元,所以單憑旅遊盈利,機械的照搬臺灣模式在大陸可能要吃大虧!

另外,大陸特殊的地方政府功能和資源配置能力比臺灣強很多,合理利用政策和政府資源,這是我們大陸老闆更多的福利。

臺灣的文創和電商遠遠落後大陸

大陸的網絡應用是世界最好的,電子商務、網際網路推廣,這個優勢是臺灣沒有的。

大陸近十年文創的發展非常迅速,對於文化的挖掘創新遠遠超越臺灣。而且大陸各個省的文化差異很大,甚至每個省文化差異也有區別。臺灣出生的這一代不可能了解,也很難理解。

最後一點,臺灣人對大陸總是有一種莫名的優越感,這個大家都懂的……。

千和團隊2018年就從臺灣團隊接手了舟山觀音餅和瑪祖卡兩個觀光工廠的項目。在此之前,臺灣團隊執行了18個月,最終搞不動了。甲方說的很清楚:「他們高高在上,老是認為我們不懂,自己也不做調研和項目研究,沒有詳細的計劃和穩定的組織,一年半了場館都建設了一半了,效果圖不完整,施工圖都沒有,連個像樣的報告都提交不了!所以不能讓他們做了!」

大陸畢竟人才基礎龐大,市場又大,在這汪洋大海中競爭出來的文創團隊,已經非常具備實力了!

——END——

相關焦點

  • 觀光工廠:工廠文創的案例解讀
    但是你感受過「觀光工廠」嗎? 「觀光工廠」 是近年開始在臺灣流行的旅遊項目,它的最大賣點是讓遊客親臨生產線現場,收穫身臨其境的互動效果。觀光工廠便是「體驗經濟」的客觀載體,拋開冷冰冰的傳統企業操作模式,從地方品牌建立與發展的角度切入,運用說品牌故事的方式,向更多消費者呈現臺灣當地的美好的人與事物,展現出公司的經營價值,熱愛鄉土回饋鄉土的情懷。提高消費品的附加價值,用原創故事力為消費者創造值得回憶的感受已成為主流。「觀光工廠」起源於歐美。在歐美、日本等國家,與民生消費相關的工廠觀光化已經存在多年。
  • 臺灣「觀光工廠」的秘密
    其實,一般人不知道,「觀光工廠」靚麗的背後,是一段臺灣被逼產業轉型的無奈歷史。  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臺灣憑藉著代工模式和出口導向的政策,工業經濟實現了巨大的突破。因為長期依附在生產驅動的產業鏈中,以至於在工業浪潮過去之後,留下一大批即將被淘汰掉的工廠,顯得無所適從。
  • 何為觀光工廠,觀光工廠跟工業旅遊有什麼聯繫?
    觀光工廠便是「體驗經濟」的客觀載體,拋開冷冰冰的傳統企業操作模式,從地方品牌建立與發展的角度切入,運用說品牌故事的方式,向更多消費者呈現臺灣當地的美好的人與事物,展現出公司的經營價值,熱愛鄉土回饋鄉土的情懷。提高消費品的附加價值,用原創故事力為消費者創造值得回憶的感受已成為主流。「觀光工廠」起源於歐美。在歐美、日本等國家,與民生消費相關的工廠觀光化已經存在多年。
  • 臺「鳳梨博士」在閩辦觀光工廠 模式可複製
    從種鳳梨到做鳳梨酥,最關鍵的,當然是要掌握鳳梨酥的製作方法。這難不倒黃來裕,有著鑽研精神的他,埋頭研究鳳梨酥製作技巧。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年後他終於掌握了製作鳳梨酥的秘訣。  技術有了,從哪裡起步呢?近年來,臺灣鳳梨酥備受大陸遊客尤其是閩南遊客的喜愛。然而,在臺灣,生產鳳梨酥的廠家很多,已然成為「紅海市場」。
  • 臺灣工業旅遊之觀光工廠
    觀光工廠的概念 「 觀光工廠」 是一種將傳統工廠與觀光旅遊有機結合的新型工業旅遊景點, 以工廠生產設施、生產流程、工人作業等工業生產風貌作為旅遊項目, 配以相應的解說、導覽、DIY 體驗等服務, 讓遊客獲取觀光、休閒、科普、手工製作、購物等多元化體驗。「觀光工廠」的最大賣點是讓遊客親臨生產線現場,收穫身臨其境的互動效果。
  • 臺灣工業旅遊(觀光工廠)概況
    爾後,歷經「產業文化資產旅遊」或「工業遺產觀光」(Industrial Heritage Tourism)的概念,以及「產業旅遊」或「產業觀光」(Industrial Tourism)等模式,進而從產業旅遊之概念裡衍生出的分支中發展出觀光工廠的模式。
  • 臺灣宜蘭,觀光工廠模式研究,工業研學目的地開發五大標配
    「觀光工廠」現已逐漸成為了臺灣親子遊,研學遊的首選,是一種兼具製造、觀光、歷史文化傳承、教育意義的觀光工廠模式,以發展品牌效應與追求客戶價值為主要策略展現新意與魅力,讓工廠的經濟效益,轉化成地方觀光收入的邊際效益。
  • 【看世界】揭秘臺灣「觀光工廠」
    打開臺灣「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就會發現,2016年以來島內網友們最認可的是有吃又有玩的食品類「觀光工廠」,其中又以甜食糕點佔比最高。除了好吃之外,許多工廠舉辦DIY活動讓大小朋友皆可遊玩,頗受好評。
  • 臺灣「觀光工廠」日趨多元
    花蓮觀光酒廠只是臺灣工廠觀光化運營浪潮中的一個縮影。由於時代及產業結構變遷,許多工廠轉型成保有生產製造又開放廠區觀光的「觀光工廠」,不僅呈現美化後的廠區環境,也提供產品製作參觀、文物展示、體驗設施等服務。  臺工研院數據顯示,全臺觀光工廠總數已超過130家,種類囊括酒廠、各式滷味博物館、食鹽觀光園、水果生產創意園區等。
  • 案例+解讀,「觀光工廠」顛覆你的製造想像
    攤開全臺灣觀光工廠地圖,除了以全臺唯一玻璃媽祖廟聞名的臺灣玻璃館,穩坐最高人氣王寶座之外,彰化線西的臺灣優格餅乾學院,開放短短3年,就吸引百萬人次造訪,甚至創下單日最高1萬人次的紀錄,是近年來參觀人次成長最快的觀光工廠。 相較於傳統休息站,只是上廁所或購物,觀光工廠則多了知識性和趣味性,因此在觀光市場中具有競爭力。
  • 「工業+旅遊」——臺彰化「觀光工廠」在地經營「盼客來」
    這裡是「觀光工廠」臺灣優格餅乾學院的所在地。近日,中新社記者來到臺灣彰化縣,探訪彰化濱海鹿港工業區「觀光工廠」產業。圖為白蘭氏健康博物館。  與偏鄉過去大量本地人外流不同,餅乾學院正吸引愈來愈多外地遊客前往線西停留,參觀餅乾製作流程、體驗DIY服務等。餅乾學院館長張雅婷介紹,如今,觀光產業每年為線西鄉帶來上百萬的旅遊消費人潮。
  • 臺灣觀光工廠為什麼能火
    在20 世紀七八十年代,臺灣憑藉著代工模式和出口導向的政策,工業經濟實現了巨大的突破。因為長期依附在生產驅動的產業鏈中,以至於在工業浪潮過去之後,留下一大批即將被淘汰掉的工廠,顯得無所適從。一旦跟「觀光工廠」對接,業者往往有東方不亮西方亮、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 【觀光工廠】臺灣觀光工廠這麼火的秘密:文化與工業的奇妙結合,倒閉老廠煥發新活力
    觀光工廠便是「體驗經濟」的客觀載體;拋開冷冰冰的傳統企業操作模式,從地方品牌建立與發展的角度切入,運用說品牌故事的方式,向更多消費者呈現臺灣當地的美好的人與事物,展現出公司的經營價值,熱愛鄉土回饋鄉土的情懷。提高消費品的附加價值,用原創故事力為消費者創造值得回憶的感受已成為主流。
  • 臺灣文創與娛樂觀光工廠項目商務考察
    此次商務行直接與臺灣同行交流、與文創觀光工廠傳統改造商家零距離接觸對接,學習臺灣文化創意園與觀光工廠、兒童樂園以及傳統改造、招商組合、營運及行銷之道
  • 臺觀光工廠年參訪超千萬人
    本報訊 記者石偉報導:第三屆兩岸臺商運用觀光工廠轉型升級創新品牌暨產業旅遊論壇近日在臺北舉行。今年的論壇以「兩岸臺商運用觀光工廠成功轉型再創品牌奇蹟」為主題,議題涉及快速發展的臺灣知名企業品牌和觀光產業。  從2003年起,臺灣有關部門開始推出觀光工廠發展規劃,幫助有價值的傳統工廠向觀光工廠轉型。
  • 臺灣觀光工廠衰敗 旅遊業「黯然失色」
    曾經深受陸客喜愛的體驗式觀光工廠,如今也都悄悄結束業務,或轉型謀求生路。臺灣觀光工廠曾經人山人海(左)如今門可羅雀(右)  觀光工廠的由來  「觀光工廠」的浪潮由歐洲興起,再到日本的「工廠見學」,將藝術性、實用性、教學性融合為一體,讓人們了解產品的製造過程
  • 臺灣觀光工廠為什麼能這麼火
    其實,一般人不知道,「觀光工廠」靚麗的背後,是一段臺灣被逼產業轉型的無奈歷史。在20 世紀七八十年代,臺灣憑藉著代工模式和出口導向的政策,工業經濟實現了巨大的突破。打開臺灣「OpView 社群口碑資料庫」就會發現,2016 年以來島內網友們最認可的是有吃又有玩的食品類「觀光工廠」,其中又以甜食糕點佔比最高。除了好吃之外,許多工廠舉辦DIY 活動讓大小朋友皆可遊玩,頗受好評。「觀光工廠」風生水起,口碑頗佳。遊客都看在眼裡樂在其中,但很難三下五除二說清楚,魅力背後秘密何在?
  • 臺灣十大美食觀光工廠
    2015年臺灣十大美食觀光工廠胃飽了腦子也漲見識全臺各地越來越多觀光工廠成立,全家大小一起到觀光工廠來個半日遊已成為時下新興的旅遊方式,這些觀光工廠提供生產流程公開、導覽講解、DIY體驗、互動活動甚至產品試吃試用,全臺各地越來越多觀光工廠成立,全家大小一起到觀光工廠來個半日遊已成為時下新興的旅遊方式,這些觀光工廠提供生產流程公開
  • 臺灣盛行的「觀光工廠」是怎樣的旅遊體驗?
    「觀光工廠」使傳統工業企業展現出新的生機和活力,不僅提高經濟效益,擴大產品和品牌的影響力,還可以豐富旅遊產品、完善旅遊產業鏈條,是工業和旅遊業轉型發展的方向之一。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西方國家面臨經濟發展轉型的壓力,出現經濟結構重組的過程,逐漸形成以文化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模式,歐洲有些國家興起建設「觀光工廠」的浪潮,將廢棄的工廠重新改造,供旅客實地體驗參觀。
  • 被逼出來的臺灣觀光工廠,其實也很精彩
    「觀光工廠」是一種將傳統工廠與觀光旅遊有機結合的新型工業旅遊景點,以工廠生產設施、生產流程、工人作業等工業生產風貌作為旅遊項目,配以相應的解說、導覽、DIY體驗等服務,讓遊客獲取觀光、休閒、科普、手工製作、購物等多元化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