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政持有的股款收據(正面、背面)
三聯書店影響了新中國幾代知識分子。目前,三聯掛有三處招牌:北京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香港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上海是「上海三聯書店」。
誰是三聯書店第一位股東?相信多數人馬上會答道:「這還用問!三聯由生活書店、讀書出版社和新知書店合併而成。生活書店成立於1932年,創辦人是鄒韜奮、徐伯昕;讀書出版社成立於1936年,創辦人是李公樸、柳湜、艾思奇、黃洛峰;新知書店成立於1935年,創辦人是錢俊瑞、姜君辰、薛暮橋、華應申……」
對,十分正確。但我問的不是生活、讀書、新知各自原始的股東,而是合併後的「三聯書店」首位股東。這就牽涉到其他的問題:三店何時合併?如何合併?三聯是否完全由三店合併而成?等等。本文試圖回答這些問題,並帶出一段鮮為人知的三聯創店史。
三聯書店何時成立?
從現有史料看,最早對外啟用「三聯」名稱的,是1945年底重慶。那年10月22日,重慶的生活、讀書、新知三店內部公布了一份《生、讀、新為合組重慶三聯分店告同人書》:「重慶三家分店,經過長時間的考慮和縝密的商討,已決定立即聯合經營。……重慶三店合作,將作為三聯事業進一步團結的基點,將作為全國範圍內擴大合作的實驗。……名稱『生活書店、讀書出版社、新知書店聯合分店』,簡稱『重慶三聯分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文獻史料集》,2004.5,北京三聯)。「重慶三聯分店」在民生路七十三號原新知門市部開業,並在當地報紙刊登了一則啟事。
正如《告同人書》指出的:重慶三聯分店不是三家書店全國範圍內的合作,更不是合併。事實上它只存在兩年,1947年10月停業。(仲秋元《重慶三聯書店的戰鬥歷程》,原載1988年出版的《重慶出版紀實》)
1947年11月,三店負責人黃洛峰(讀書)、徐伯昕(生活)、沈靜芷(新知)陸續由上海轉抵香港。1948年全國解放在即,中共中央指示三家書店「加速進行合併工作」,為此8月成立由胡繩、邵荃麟(二人代表中共香港文委)、黃洛峰、徐伯昕、沈靜芷組成的五人領導核心,起草制訂了三店完整合併方案。
1948年10月18日,三店全體股東在香港皇后大道中54號二樓原生活書店門市部舉行大會,選舉出「三聯」臨時管理委員會,正式委員15人,候補委員7人,主席黃洛峰,總經理徐伯昕,副總經理沈靜芷,協理萬國鈞(讀書)和薛迪暢(生活)。這次股東大會上最重要的是通過一份《新中國文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增資緣起及簡章》(《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文獻史料集》),正式宣告三店完成合併,組成一家全新公司:
「為了迎接新的開始,為了在新中國文化事業中做新的貢獻,我們集中三店的人力和資力,完成了三店的合併工作,組成新中國文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今後,擬於三年內,在全國各大城市至少增設分支店40處,在各大城市增設具有相當規模的鑄字所、印刷廠若干所。出版方面,以編印各級學校教科用書及參考書為主。已在編印中的大眾百科小叢書擬印行至五百種,各種字典、辭典、手冊、地圖、掛圖,亦已分別開始編印,同時希望集中全國作家的力量,編行文藝、科學、教育、婦女等各方面的,高、中、初各級指導學習的,以及學術的各種定期刊物。此外正籌備建立造紙廠,監製儀器文具和電播教育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