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諺語:冬至九九歌

2021-02-08 經典藝術沙龍

經典藝術沙龍,歡迎免費訂閱

我國地域廣闊,各地「九九歌」不盡相同;但大同小異。有一首較通俗的民謠是這樣的(北京版):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俗諺有「頭九暖,九九寒」,人們發現如果起頭九天暖和,則跟著來的整個冬 天都會特別冷。故說「第一莫貪頭九暖,連綿雨雪到冬殘」。《燕京歲時記》中說:「冬至三九則冰堅。」意思是,從三九起就進入數九寒天中最冷的階段了。《京房易佔》說:「冬至之後,三十日極寒。」,「冬至後第三戌,為臘月最冷者。」後來,一般人們都認為三九天是最冷的,但是事實上,四九才是寒冬中一段最冷的時間。只不過剛進三九的頭幾天,寒暖變化大,一下暴冷,身體不太適應,顯得格外寒冷,而到四九,雖然溫度比三九低,但溫差變化小,便感覺不如二九進入三九時這麼冷了。自冬至起,三四九剛好在二十四節氣的大寒附近。



為什麼要數「九」呢?為什麼不數二、三、四、五、六、七、八呢?這與中國傳統哲學中的陰陽的消長,陽長陰消就象徵暖來寒去。九,為「至陽」之數,也稱老陽,九又是至大之數,「至陽之數」的積累意味著陰氣的日益消減,累至九次已到了頭,意味著寒去暖來,「春已深矣」了。


每個九天中天氣的冷暖變化不同,人們憑著長期的經驗進行了形象記錄和概括,編成謠諺,流傳於民間口頭,稱作「九九歌」。因為中國地跨北溫帶和亞熱帶,各地氣候冷暖變化不一樣,所以各地的「九九歌」的內容也不一樣。


北方的「九九歌」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


(棗強縣)「五九半,凌消散。春打六九頭,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擔。八九不犁地,不過三五日,九盡楊花開。」


(新河縣)「春打六九頭,賣了皮襖買個牛。」

(晉縣)「一九二九,相喚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籬頭吹觱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家家推鹽虎。六九五十四,口中哂暖氣。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擔(單)。八九七十二,貓狗尋陰地。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


(《荊楚歲時記》)湖南的「九九歌」說:「冬至是頭九,兩手藏袖口;二九一十八,口中似吃辣椒;三九二十七,見火親如蜜;四九三十六,關住房門把爐守;五九四十五,開門尋暖處。六九五十四,楊柳樹上發青絛;七九六十三,行人脫衣衫;八九七十二,柳絮滿地飛;九九八十一,穿起蓑衣戴鬥笠。」


地在壩下的蔚縣則說:「一九二九,啞門(形容張嘴)叫狗(形容打嗝兒);三九四九,凍破碌碡;五九六九,開門大走;七九河開河不開,八九雁來雁準來;九九河重凍,米麵撐破翁。」



這些「九九歌」是中國廣大人民群眾世世代代在生產、生活實踐基礎上,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生態反映和天氣徵兆的經驗總結,具有相當大的科學性,至今仍對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的安排起著指導作用,所以一直盛行不衰,廣泛流傳在人們的口頭上,體現在人們的行為中。


從道理上講,冬至日是「陰極之日」,晝至短,夜至長,應該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刻,實際上儘是寒冷的開始。諺語說:「冷在三九」,有的地方的「九九歌」中存「三九四九,凍死貓狗」。三九、四九常在農曆臘月初,所以又有「進了臘月門,凍死一家人」、「臘七臘八,出門凍煞」的說法。



今日冬至,小編奉上各地諺語,都吃餃子哦~


一年雨水看冬至。(浙)


冬至有雨雨水多,冬至無雨雨水少。(粵)


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紛紛步難行。(蘇)


冬至有雪來年旱,冬至有風冷半冬。(晉、魯)


冬至有雪,九九有雪。(陝)


冬至下場雪,夏至水滿江。(湘)


陰過冬至晴過年。(浙)


冬至陰天,來年春旱。(魯)


晴冬至,年必雨。(鄂)


冬至晴,春節陰。(遼)


冬至晴,明年陰雨多。(桂)


冬至晴一天,春節雨雪連。(皖)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魯、湘)


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春節冷。(湘、粵)


冬至不冷,夏至不熱。(湘)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桂)


冬至暖,烤火到小滿。(桂)


冬至西北風,來年幹一春。(晉)


冬至強北風,注意防霜凍。(湘、桂、雲)


冬至無雪颳大風,來年六月雨水多。(藏)


冬至沒打霜,夏至幹長江。(湘)


冬至打霜來年旱(湘)。


冬至有霜,臘雪有望。(浙)


冬至有霜年有雪。(蘇、鄂、川)


冬至無雨一冬晴。(皖、魯、川)


冬至無雨,來年夏至旱。(桂)


冬至無雨過年雨,冬至下雨過年晴。(贛)


冬至毛毛雨,夏至漲大水。(湘)

相關焦點

  • 冬至的諺語及九九歌
    (湘、粵)冬至不冷,夏至不熱。(湘)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桂)冬至暖,烤火到小滿。(桂)根據冬至的風、霜、雨、雪預示未來天氣的諺語冬至西北風,來年幹一春。(晉)冬至強北風,注意防霜凍。(湘、桂、雲)冬至無雪颳大風,來年六月雨水多。(藏)冬至沒打霜,夏至幹長江。
  • 冬至的諺語大全
    3、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黑,指下雨)4、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5、冬至強北風,注意防霜凍。6、冬至下場雪,夏至水滿江。7、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冬至在尾,後悔沒有火爐。8、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紛紛步難行  9、冬至西北風,來年幹一春。
  • 漫談冬至諺語
    冬至諺語,有的以冬至日的天氣好壞與來到的先後來預測未來天氣走向,如「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 【習俗諺語】關於冬至的諺語
    8、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9、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10、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11、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春節冷。12、冬至不冷,夏至不熱。13、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14、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另外,還有106條1、冬至下場雪,夏至水滿江。
  • 「冬至無雨一冬晴」,馬上就冬至了,關於冬至的諺語你知道幾個?
    左河水的七言絕句《冬至》以科學的語言和形象的筆觸描寫了冬至的地球現象、氣候特徵及草木花卉生長狀態。22號就是冬至了,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在古代,民間以冬至日的天氣好壞、冬至節氣在一月中的位置,來預測往後的天氣,比如這句諺語「冬至無雨一冬晴」。那麼關於冬至的諺語,你都知道多少呢?小編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幾個。
  • 冬至_中國氣象局
    《通緯·孝經援神契》:「大雪後十五日,鬥指子,為冬至,十一月中(夏曆)。陰極而陽始至,日南至,漸長至也。」《恪遵憲度抄本》「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至,故曰冬至。  冬至日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其後陽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動,白晝漸長。諺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發散的少,故在短期內氣溫繼續降低。
  • 冬至時節你了解多少?
    之後,白晝增長,因此洛陽民間俗語有云:「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  每到冬至,來自全國各地的美食愛好者總要對「冬至到底吃什麼」展開一番爭論。古人在這個節氣做什麼?洛陽民間有哪些冬至美食和習俗?我們一起來嘮嘮。  一、《九九歌》也有「南北之爭」  每年12月22日前後,是冬至。
  •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的故事 冬至吃餃子的寓意、諺語及順口溜
    為什麼冬至大家都要吃餃子呢?冬至吃餃子的由來是什麼?小編為您整理有關冬至的諺語俗語順口溜。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的故事  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 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在民間流傳至今。  相傳張仲景任長沙太守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
  • 二十四節冬至諺語籤名 2020冬至快樂祝福語籤名已為你準備好
    二十四節冬至諺語籤名 2020冬至快樂祝福語籤名已為你準備好時間:2020-12-14 16:23   來源:非主流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二十四節冬至諺語籤名 2020冬至快樂祝福語籤名已為你準備好 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紛紛步難行。 冬至有雨雨水多,冬至無雨雨水少。
  • 冬至手抄報內容資料推薦 2019冬至手抄報50字內容冬至諺語詩詞
    在我國北方一些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鬥指子,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
  • 冬至還沒到,跟老農學幾條和冬至有關的諺語,看看過年冷不冷
    文/惜談冬至還沒到,跟老農學幾條和冬至有關的諺語,看看過年冷不冷要到12月份了,今年也臨近尾聲,離過年也越來越近了,許多朋友雖然人在外地但是也格外關心過年回老家時的天氣,那今年過年究竟冷不冷呢從前,農民們就是通過觀察冬至這一天的具體時間來預測過年時的天氣,大家可以看看老農常說的幾句諺語吧。「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說的就是如果一年當中冬至這一天出現在農曆的一個月月初的話,那麼到了年關的時候氣候就會十分寒冷。如果那個時候天氣冷的話對於從外地回家的朋友來說就十分不方便了,而過年走親訪友也會比較麻煩。
  • 冬至!冷=冷=冷 香香香
    >從這一天起我國開始進入「數九寒天」時節民間俗稱「進九」冬至是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冬至過後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晝開始慢慢變長……01「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也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
  • 今日冬至,冬至大過年
    今日冬至,冬至大過年 2019-12-22 1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日冬至 全家一起搓湯圓
    本報訊 (記者 殷磊通訊員保雲)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閩臺地區稱之為「冬節」。閩南諺語有:「暝長到冬至,日長到夏至」一說。意思是,每年冬至之夜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自冬至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對廈門市民來說,今年冬至沒有寒氣逼人的感覺。今天,廈門地區依然延續了昨天天高雲淡、晴日高懸的好天氣。  閩臺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冬至大如年
    2015就這樣即將來臨,歙縣大街小巷跟隨自然的節奏走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冬至,也將迎來最溫暖的新年。徽州人的冬至比西方的聖誕節還要隆重!殺的豬比西方吃的火雞個頭還要大!冬至是最冷的時候。「冬至一陽生」,物極必反,寒極生陽,此時的節氣對應周易中的「復」卦——「群陰剝陽,至於幾盡,一陽來下,故云『復』也。」
  • 「冬至大過年」是廣東人從小聽到大的諺語,看看廣東過冬至吃什麼...
    「冬至大過年」是廣東人從小聽到大的諺語,對於廣東人來說,冬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除了舉家團聚吃湯圓,廣東各地都有獨特的冬至習俗來慶祝冬至到來。在廣東省的各個地區,對於冬至都有著其獨特的習俗,如客家人愛吃豆腐,陽江吃鹹湯圓,佛山蒸「松糕」、中山吃「水欖」等。
  • 今日冬至 話說「九九消寒」
    今天是「冬至」節氣。冬至過後,我國各地將迎來「數九寒天」。所謂「數九」,正是從冬至這天開始的,每九天為一個「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九是至陽之數,又是至大之數。九個九的累加更是「最大不過」的數,「九九」意味著陽氣達到了最大值。
  • 今日冬至,數九寒天開始了!「二十四節氣」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 冬至已到,今冬天氣冷不冷?看看老祖宗留下的諺語怎麼說
    冬至過後,不少朋友關心後續天氣的問題,接下來的時間內氣溫偏冷還是偏暖?春節期間,天氣冷不冷?是大家關注的重點,下面就跟大家一起,通過老祖宗留下來的諺語,做一個預判。曾經在網上流傳過這樣一則消息,認為拉尼娜現象的出現,會導致全球大範圍的氣溫降低,今冬可能是全球經歷的第一個極冷的寒冬。
  • 農村諺語「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紛紛步難行」是什麼意思?
    冬至的來歷、風俗和特點有哪些?大家都知道,農村一直流傳著很多的諺語和老話,關於冬至的農村俗語非常多,小時候也常常聽父輩們說起,心裡充滿了許多疑惑:冬至不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氣嗎,為什麼又是節日?還有那麼多的風俗和特點說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