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勇士為抗日壯烈犧牲,村民為英雄默默守墓76年

2020-12-13 稗史候說

抗日戰爭,艱苦卓絕。無數英雄兒女紛紛奔赴戰場,用熱血與生命與鬼子做決死之鬥爭。他們有的名垂青史,被後人傳頌。而更多的則是戰死沙場,流落在異地他鄉,默默無聞。

麻田二十七勇士就屬於後者。

麗水

1942年4月,美軍從太平洋的「黃蜂號」航母上出動了18架轟炸機襲擊日本東京、大阪、名古屋等城市。18架B—25重型轟炸機投下的炸彈炸毀了日本大量兵工廠,炸死傷了數千日本人。

日軍對轟炸極為惱火,為了徹底消滅美軍位於中國華東地區的空軍基地,掠奪浙江的戰略資源——螢石。日軍大本營於當年5月糾集了第13、第11軍共9個師團14萬人,在5個航空兵大隊的掩護下,進犯浙贛鐵路。

螢石

當時美軍轟炸機基地位於衢州、武義和麗水3個地方。日軍於5月25日攻下武義之後,又兵分兩路攻打衢州和麗水。

不久後,漢奸給鬼子獻計,讓鬼子派出兵力從兩條山間小道奇襲麗水的轟炸機場。

8月18日,日軍第22師團第85聯隊的一個大隊攜帶爆破工具,從山間小道趕往麗水。

日寇

日軍以為計劃天衣無縫,但奇襲行動最終還是被中國軍民獲悉。

為了阻止鬼子進犯麗水,國軍第8軍第79師第235旅470團團長吳祖滔連夜帶隊將日軍必經的山路挖上大坑、埋上地雷,阻擊日寇進犯。

鬼子見山路無法行走,於是沿著清溪坑一路溯溪而上,進犯到了麻田村附近。日軍大舉進犯麻田,470團立刻在麻田村與日軍展開激戰。

山炮

日軍率先以50多名騎兵衝入麻田陣地,守軍用排子槍將日軍騎兵打倒不少。日軍騎兵紛紛敗退,不少騎兵陷入村邊的水田之中,難以拔出。

為了讓騎兵過水田,鬼子竟派人從附近村子搜來棉被鋪在田裡讓騎兵過去。

8月22日,日軍調來5架飛機對470團所在的各處山頭和陣地進行轟炸和掃射,日軍又以大正六年式山炮6門對守軍陣地進行狂轟。

激戰

與此同時,日軍22師團一部衝出武義,向79師駐地發起進攻。79師各部與日軍在麻田村方圓50裡左右的地方爆發了激戰。

在麻田村堅守的470團面對上千精銳日軍,只能用熱血和勇氣與鬼子硬拼到底。日軍兵分三路,如潮水般湧上陣地。470團各部依託陣地與鬼子廝殺,用大刀、木棒打退了鬼子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犧牲

戰鬥一直持續到23日下午,470團傷亡大半,連、排長傷亡殆盡,士兵僅剩三、四百人。鬼子被連續打退10多次進攻,傷亡500多人也無法前進一步。最後,日軍無法突破麻田,只得撤退。

麻田之戰,守軍付出了巨大傷亡。戰鬥結束後,麻田的村民們將守軍來不及運走的英雄屍體掩埋。

英雄墓

村民羅金木和羅德富當年12歲,曾背著子彈袋冒著槍林彈雨給守軍送彈藥。守軍撤退後,他們又收集到了27具犧牲士兵的屍體合葬在一起。

兩位村民親自目睹了當年的一切,他們決心用一生為英雄守墓,告誡子孫後代不忘英雄。

兩位老人

整整76年,他們一直在默默堅守,每次有人到這裡祭奠,他們就會將當年壯烈的一幕告訴來人。

如今,無名英雄的墓由於年久失修,已經破敗,墓碑上的字跡也漸漸模糊。兩位老人又積極呼籲村民行動起來,修繕無名英雄之墓。

相關焦點

  • 一個抗日小兵,連殺9個鬼子兵,犧牲78年後終於魂歸故裡
    在一次戰鬥中,他連殺9個日本兵,最後被日軍狙擊手擊中犧牲。忠骨流落他鄉78年後,無數網友幫他尋找家人,終於魂歸故裡。他就是抗日英雄耿維忠。耿維忠剛剛發現他準備舉槍射擊時,不料機槍卻卡住了,錯過了最佳時機,日軍的子彈擊中了耿維鐘的頭部,耿維忠壯烈犧牲。
  •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犧牲時年僅13歲,兒時玩伴為其守墓59年
    引言:懷抱著初心的英雄烈士們,無論你們魂歸何處,你們這一身浩然正氣永遠飄蕩在華夏兒女的心間。古往今來,湧現出了很多愛國烈士,他們在國家危急關頭勇敢地站出來,扛起了國家的大旗,他們把國家建設放在第一位,始終為人民的美好生活在不斷地前行。
  • 湖南東安農戶祖孫三代義務看守抗日名將墓69年
    在湖南省東安縣井頭圩鎮芭蕉村張家衝後山上,四下安靜,村民劉孟江低頭燒著紙錢,祭奠著一位在抗日戰爭中英勇犧牲的中國將軍。  這是一座簡陋的將軍墳,直徑3米左右,墳高不足1米,墳用簡易的水泥牆箍了起來,後面立了一個簡易的墓碑。69年前,將軍戰死沙場埋葬於此,劉孟江的祖父劉理谷主動承擔了守墓的重擔,「將軍帶兵打日本鬼子,英勇戰死,有這樣的軍人,是我們的驕傲,我們不能忘記!」
  • 東北抗聯英雄楊靖宇|年僅35歲壯烈犧牲,殘暴日軍為其舉行「慰靈祭」
    (原標題:東北抗聯英雄楊靖宇|年僅35歲壯烈犧牲,殘暴日軍為其舉行「慰靈祭」)
  • 瑞昌高豐78歲老人為3000多名抗日英烈守墓50多年!
    導 讀這是一段僅有30釐米寬的山路,也是78歲老人張緒龍用雙腳走出來的路,60多度的坡度、400多米長的距離,沒有一節階梯,而且路面鋪滿了樹葉,一不小心就會滑倒,特別是下山的時候危險異常,但張緒龍卻在這條路上走了50多年,每年都要往返數次為埋葬在山頂的3000多名抗日英烈守墓、祭掃
  • 當年與王二小一起放牛的同伴,目睹王二小犧牲慘烈,自願守墓58年
    人不輕狂枉少年,人也只有在少年的時候才會敢去追求夢想,才會心甘情願為夢想不顧一切。有一個少年便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這也是一篇被寫入小學語文課本的英雄事跡。一個小小的少年可以不懼怕日軍的刺刀與槍炮,以一己之力為紅軍爭取了埋伏日軍的時機。
  • 偃師市府店鎮佛光村有座「抗日十三無名烈士紀念碑」
    75年前,在偃師佛光山區,皮定均、徐子榮帶領的八路軍豫西抗日獨立支隊(以下簡稱皮徐支隊)為將佔據這裡的日寇趕跑,發起了佛光峪戰鬥,13名八路軍戰士英勇犧牲,他們的名字至今無人知曉。在他們犧牲的地方,立起了一座「抗日十三無名烈士紀念碑」。近日,記者來到位於偃師市府店鎮佛光村的這座紀念碑前,聽當地村民講述那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 他是國軍著名抗日將領,壯烈犧牲後,卻為何被國民黨污衊為漢奸?
    在近代的抗日戰爭中,我們中國軍隊中湧現出了大量的抗日將領,除了我們共產黨中的將領,還有來自國民黨的將領,比如薛嶽、張自忠、方先覺、孫立人、馬佔山等等,這些可以說都是蔣介石的得力戰將。我們今天繼續來為大家介紹一個來自國民黨的著名抗日將領。
  • 上萬群眾自發為犧牲勇士送行
    4月4日上午,四川西昌市經久鄉森林火災犧牲勇士追悼會在西昌市殯儀館舉行。上萬群眾自發前往或沿街守候,深切悼念犧牲勇士,並為犧牲勇士送行。  追悼會現場,哀樂低回。祭禮臺幕牆中央,黑底白字書寫著「沉痛悼念在四川西昌市經久鄉森林火災撲救中英勇犧牲的勇士」27個大字,大字下面懸掛著19位勇士的遺像,兩側懸掛著輓聯:捨己為國,血肉鑄瀘山,瀝膽英雄萬古歌;赴湯蹈火,身軀熔古柏,忠肝勇士千秋頌。
  • 抗日將軍70年前血撒疆場 淳樸農戶祖孫三代守護墓地
    原標題:抗日將軍70年前血撒疆場 淳樸農戶祖孫三代守護墓地 清明時節,湖南省東安縣井頭圩鎮芭蕉村的後山上,春風撲面,傾瀉了一地生機與芬芳。村民劉孟江在一座墓前燒著紙錢,輕聲念著:「王將軍,我們來看你了,請保佑我們這風調雨順,平平安安。」
  • 中國的抗日英雄,讓日本人都膽戰心驚,還為其立碑
    其中,有些英雄因為他們英勇不屈的性格,在浴血奮戰的過程中,讓許多日本人都肅然起敬。張自忠將軍:張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藎臣,後改藎忱,漢族,山東省臨清人,第五戰區右翼集團軍兼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中國國民黨上將銜陸軍中將,追授二級上將銜,著名抗日將領、民族英雄。
  • 王二小墓地乾乾淨淨,兒時玩伴年過8旬仍為他守墓:怕他成了孤魂
    他們是這片土地上不朽的英靈也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的英雄。英雄不論長幼,有志不在年高。膾炙人口的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雖然人盡皆知,但是在王二小死後,他兒時的小夥伴卻依舊不離不棄地陪伴著他,英雄背後的故事同樣藏著一位英雄,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在王二小犧牲後的幾十年依舊讓人潸然淚下呢?
  • 鐵營窪突圍戰:400士兵倖存12人,一老人為烈士守墓45年
    李永安,是建國後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犧牲時,年僅31歲。從小聽慣了英雄故事的他,對這些烈士充滿崇敬之情。於是,自1970年起,他便自發為這些無名烈士守墓,每周扛著鍬,到烈士墓前清掃打理,這一守就是45年。
  • 程興國:用畢生積蓄為無名烈士修墓 讓他們有安息之處
    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360》報導:在宿遷泗陽三莊鄉,76歲的程興國 可是當地的「紅人」。他用退休後20年的時間,拿出所有的積蓄,不僅傾心盡力的為530多位無名烈士修墓建陵,更靠著一張嘴一雙腿四處尋訪200多人,搜集資料為烈士們立傳。
  • 王二小13歲死於日本人手中,此人為他守墓整整58年,讓人感動!
    王二小13歲死於日本人手中,此人為他守墓整整58年,讓人感動!從古至今,戰爭就沒有消失過,無論是為了爭奪糧食、土地還是權力,戰爭一直都存在在這個世界上。當然面對日軍的進宮,我們國人也奮起抵抗,在戰爭期間出現了很多英雄,所以今天小編要講的故事就是圍繞著一個抗日英雄展開的。相信大家都聽過一首叫做《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吧,這首歌在小編小學的時候就會學到,不知道現在是什麼時候會學。
  • 一家三代守墓73年,一座無名烈士墓,在2018年時身份終於揭開
    由於當時戰事緊張,時局動亂,很多的先烈犧牲後,後事來不及得到妥善的安置,草草被埋葬了。浩浩陰陽移,許多烈士的遺骨從此失落,很難再尋回來。讓烈士的遺骨回家也成了艱難的心願。在山西平遙豐盛村,有一家三代守墓73年,終於在2018年,這座無名烈士墓墓主的身份揭開。一家三代,守墓73載在山西平遙豐盛村的後山上,從1945年起就出現了兩座烈士墳墓。
  • 最美聊城|高唐父子為抗日英雄守墓六十餘載
    從2012年父親去世那天起,張曰平就接過父親手中的接力棒,成為烈士陵園的第二代護陵人。他守護的,是安葬在這裡的48位抗戰烈士的英魂,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便是「在烈火中永生」的抗日英雄趙伊坪。走出無光的森林,夜宿飢餓的荒原,但他從不訴說疲勞、辛酸……」這是1937年在敵後的山東,趙伊坪為宣傳抗日寫的抒情詩《囑咐》。詩中,有他對光明的嚮往,更流露出抗戰到底的決心。  1937年底,趙伊坪到中共魯西北特委工作,先後擔任魯西區黨委委員、秘書長兼統戰部部長、第六區政治部秘書長。
  • 滄州一村莊村民接力81年,只為這件事
    1939年,在河間市發生了著名的「齊會戰鬥」,這場戰鬥讓15位抗日革命先烈長眠在河間市米各莊鎮北留路東村的「英烈園」。戰鬥結束後,該村村民自發堅持為15名烈士保護祭掃烈士墓,尋找親人,至今已達81年之久。81年,29000多天,鬥轉星移、日月穿梭、人員更迭,但村民的信仰和信念一直沒有變。
  • 抗日戰場最美麗的戰友情 21歲朝鮮族女戰士為救英雄犧牲
    抗日英烈故事之童長榮童長榮,這個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安徽人,不遠千裡來到中國東北打擊日本鬼子。犧牲時才剛滿27歲。突圍中,因疾病未愈,由堅決不肯先行離去的朝鮮族姑娘崔今淑背著,在雪夜中艱難前進。終因行動困難、彈盡力竭,與崔今淑一同壯烈犧牲。時年27歲。抗日英烈童長榮(1907—1934) ,化名張樹華,字燦華。安徽湖東(今樅陽縣)人。
  • 王二小墓地乾乾淨淨,兒時玩伴年過8旬仍為他守墓:怕他孤單
    在日軍發動侵華戰爭後,我國進行了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在這期間有無數中國人民英雄為保家衛國而流血犧牲。他們上至老人,下至小孩,河北省淶源縣的王二小就是其中一位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英雄事跡就跟歌詞裡唱的一樣,那一天他正在山坡上放牛,卻撞到了將要掃蕩村子的日軍。急中生智的二小讓夥伴跑去村裡,留下自己與日軍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