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博物館十幅鎮館之寶亮相中國 保額3.8億歐元(圖)

2020-12-14 手機鳳凰網

《煎餅磨坊的舞會》

《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像》

《63歲時著加冕服的路易十四全身像》

《門閂》

《三個肖像的構圖》

《鞦韆》

《木匠聖約瑟》

《讀信》

《油畫》

《鬥牛士》

五大法國博物館,十幅名作,八位大師,保險金額達3.8億歐元,這一超豪華的展出陣容空降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近日,「名館·名家·名作——紀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在國博開幕。羅浮宮、奧賽博物館、凡爾賽宮和特裡亞農宮博物館、畢卡索博物館以及蓬皮杜現代藝術中心五大博物館首度聯手在法國以外舉行展覽,拿出的十大名作中有不少為各自的鎮館之寶,不僅包括雷諾瓦的《煎餅磨坊的舞會》和《鞦韆》,也有畢卡索的《讀信》和《鬥牛士》。

法國博物館聯合會主席讓-保羅·克呂澤爾和法方策展人塞西爾·麥頌奈芙在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稱,此展籌備時間很短,但其還是盡力挑選出法國藝術巨作。儘管展品只有十幅,但每件作品都代表著一個時代,或是對法國文化來說具有標誌意義的一個流派,進而勾勒出一部縮略的法國藝術史。

4個月時間籌備一場大展

2014年是中法建交五十周年。在此契機下,兩國政府準備舉辦一系列慶祝活動。法國國家博物館聯合會主席讓-保羅·克呂澤爾告訴記者,藝術很自然成為慶祝主題,而去年底兩國政府決定舉辦「名館·名家·名作——紀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由此,法國博物館聯合會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有了此番聯手之作。

不過雙方要克服的困難也不小。讓-保羅·克呂澤爾稱首要的問題就是籌備時間很緊張,「只有4個月左右的時間。」在這麼短時間裡,法國博物館聯合會聯合羅浮宮、奧賽博物館、凡爾賽宮和特裡亞農宮博物館、畢卡索博物館以及蓬皮杜現代藝術中心五大博物館挑選此次來華展品。讓-保羅·克呂澤爾解釋,法國各大博物館出借展品尤其是巨作往往需要花費很久的時間去協調,在4個月內出借較多的博物館名作幾乎是不可能的,為此最後數量定在10幅,平均每家博物館出借兩幅左右的名作。

觀眾能「親臨」五大博物館

據介紹,此次參展的十件作品均為首次來華展出,不僅反映了不同時代的標誌性潮流運動和風格特色,還具有深刻的藝術故事性。讓-保羅·克呂澤爾表示,除了展品外,法方也希望能再現每個博物館的歷史氛圍,「法國的博物館最初並非為了展覽而建,而是城堡、火車站。這些地方往往是現實生活所需,是法國歷史所在。」

為此,此次布展過程中,主辦方將展廳劃分成5個展區,每個展區便是一座獨立的博物館。觀眾從展廳入口的右手邊開始參觀便步入了羅浮宮。巨大的羅浮宮背景圖以及一段視頻簡介,令觀眾猶如親臨現場,隨後觀眾更是能通過羅浮宮館藏的讓·克魯埃的《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像》、喬治·德·拉·圖爾的《木匠聖約瑟》等三幅作品體會這座世界級博物館的魅力。事實上,法方在一些小細節上也是盡力還原,類似畫作的標籤也力求與羅浮宮內相同。

■ 遺珠之憾

由於種種原因也限制了其出境。記者了解此前曾有動議希望能在此次展覽亮相德拉克洛瓦(Eugene Delacroix)的《自由引導人民》。對此,讓-保羅·克呂澤爾告訴記者,這幅作品在中國具有較高知名度,但1999年,該作被送往日本展出後受到毀損;去年2月在法國展覽時又遭到一名女性在畫的下方塗鴉,為此法國方面認為這幅畫作已經相當脆弱,不適宜出借。

■ 展訊

名館·名家·名作

——紀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

時間:即日至6月15日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作品挑選標準

藝術家有名

具體到這十幅作品的挑選上,法方策展人塞西爾·麥頌奈芙告訴記者,首要標準是藝術家在中國很有名,類似畢卡索、雷諾瓦等。同時,有些藝術家儘管沒有畢卡索在中國那麼耳熟能詳,「但他們在法國也是很有名的藝術家。」由此在世界藝術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和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等標準之下,此次展覽選出了讓·克魯埃的《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像》、喬治·德·拉·圖爾的《木匠聖約瑟》、雷諾瓦的《煎餅磨坊的舞會》和《鞦韆》、亞森特·裡戈的《63歲時著加冕服的路易十四全身像》、畢卡索的《讀信》和《鬥牛士》、費爾南·萊熱的《三個肖像的構圖》等十幅作品。

具普世意義

當然在法方策展人看來,更為重要的標準還在於這些作品本身具有普世意義,表達人類共通的親情之愛、男女之愛、友誼等。為此,雖然僅僅只有十幅作品,卻可以劃分成「藝術與權力」、「愛與誘惑」、「人物形象與現代」、「影與光」四個部分,並完整講述了「一個關於法國的故事」和「一個關於藝術的故事」。

《煎餅磨坊的舞會》 奧古斯特·雷諾瓦1876年,131cm×175cm

雷諾瓦、莫奈和畢沙羅等畫家的筆下誕生了「印象派」。這個新興的藝術流派出現在19世紀後葉的法國。這些作品大多在露天的場景中繪製而成,色彩明亮。與法國社會一樣,19世紀末的首都巴黎也經歷了改頭換面的巨大變化。就像許多畫作中所描繪的那樣,商店、夜總會和咖啡廳成為新的娛樂場所。這一時期,很多畫家都選擇落戶到蒙馬特——巴黎市區北面的高地。這裡充滿了濃鬱的鄉村氣息,畫家們則聚集在蒙馬特的小巷子裡和老宅中。藝術家、工人、朋友和遊人喜歡聚在可以舉行露天舞會的小咖啡館。雷諾瓦樂於描繪生活中的喜悅和歡愉,常常被舞會中富於青春活力的舞者激發無限的創作靈感。

《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像》 讓·克魯埃 約1530年,96cm×74cm

自15世紀開始,肖像畫開始在西方盛行。在讓·克魯埃創作的這幅作品中便可見一斑。歷史上的弗朗索瓦一世是一位慷慨的贊助者,非常支持藝術家及藝術事業。畫中,藝術家借寬闊的肩膀、寶劍、聖米歇爾騎士團領袖勳銜項鍊以及金絲繡成的衣料,突出了法蘭西國王權傾天下的威嚴儀態。

《63歲時著加冕服的路易十四全身像》 亞森特·裡戈 1702年,276cm×194cm

在路易十四統治期間,凡爾賽成為法國的首都,而他的城堡凡爾賽宮,則是歐洲重要的藝術中心。路易十四在63歲時想送一幅自己的肖像畫給他的孫子,即西班牙國王腓力五世。於是,他向畫家亞森特·裡戈定製了畫作,並非常滿意,因此又要求繪製了第二幅肖像畫放置在自己的城堡中。這兩幅肖像畫都留在了凡爾賽宮,這裡展示的是第二幅。

《門閂》 讓-奧諾雷·弗拉戈納爾 約1777年,73cm×93cm

這幅作品描繪了男女間的禁忌之愛。油畫的精妙之處在於其構圖,畫面被一條虛構的對角線貫穿,並將蘋果與門閂聯繫在同一條線上。在西方世界中,蘋果象徵原罪,而門閂則扼殺一切逃出的可能。

《三個肖像的構圖》 費爾南·萊熱1932年,128cm×230cm

費爾南·萊熱對於幾何形狀、機械及日常物品更感興趣。這件作品開啟了他創作生涯中的新篇章。作品中的一切都是對立的:生命與靜物的對立,黃色背景和黑白人物的對立,以及一維空間背景和飽滿輪廓的對立。

《鞦韆》 奧古斯特·雷諾瓦 1876年,92cm×73cm

該作中,雷諾瓦捕捉到了一天中的某個特殊時刻:陽光透過樹枝灑落下來,斑斑駁駁。畫家遵循自己的感受選擇色彩,粉色的陽光和藍紫色的陰影,就連年輕姑娘的白裙子也是由多種顏色的小筆觸快速點染而成的。這正是「印象派」的典型風格。

《木匠聖約瑟》喬治·德·拉·圖爾 1642年,137cm×102cm

此幅油畫描繪的是一位借著兒子手中的燭光在夜間做活的木匠。這位木匠的身份為約瑟,即基督教中耶穌的養父,他與幼年耶穌的眼神交流是整幅畫作的核心。正在加工的木頭則是耶穌受難時十字架的暗喻。

《讀信》 巴勃羅·畢卡索 1921年,184cm×105cm

畢卡索是立體主義運動的先鋒,然而在一戰後,他的人物畫風回歸傳統。這幅畫描繪的是兩個男人在石頭上並肩而坐。很多人認為畫中描繪的是畢卡索和法國作家紀堯姆·阿波利奈爾。

《油畫》 皮埃爾·蘇拉熱 1956年,195cm×130cm

這位法國畫家是抽象藝術領域的關鍵人物。他擅長在作品中運用黑色。這件作品由許多橫豎交叉的黑色條紋組成,雖說是用畫筆描繪黑色,卻有著雕刻黑色的效果。

《鬥牛士》 巴勃羅·畢卡索 1970年,114cm×145.5cm

作品中的鬥牛士完全被扭曲變形:兩隻眼睛疊在一起,白色色塊上的兩個黑點是鼻子,嘴是側面輪廓,右臉上的橙色發網是鬥牛士戴在頭髮上的飾物。畢卡索根據自己的情感將作品中人物的身體和臉進行分解重構。

圖註:畫作所藏博物館

奧賽博物館、羅浮宮博物館、蓬皮杜現代藝術中心、凡爾賽宮和特裡亞農宮博物館、畢卡索博物館

C06-C07版採寫/新京報記者李健亞

相關焦點

  • 中國航海博物館鎮館之寶亮相
    原標題:中國航海博物館鎮館之寶亮相 用來確定船舶航行位置的「哈裡森天文鐘」 /晨報記者 鍾暉 英國國家航海博物館珍藏的「哈裡森天文鐘」、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鎮館之寶《大明混一圖》、17世紀荷蘭繪製的《中國地圖》……
  • 世界四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與中國博物館的國寶,你更喜歡哪個
    世界四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與中國博物館的國寶,你更喜歡哪個。文|老馬談收藏我們知道世界上流傳著很多文物,大多都收藏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中。其中被西方媒體公認的世界四大著名的博物館分別是法國的羅浮宮,英國的大英博物館,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和俄羅斯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由於是西方媒體評論出來的,中國的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博物院沒有上榜也情有可原。今天就有老馬帶領大家認識一下世界四大博物館麗麗的鎮館之寶是什麼,相比於中國故宮的國寶,你更喜歡哪一個?
  • 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丟失5幅名畫 價值1億歐元(圖)
    法國官員20日稱,包括現代藝術家亨利·馬蒂斯與畢卡索創作的油畫在內的5幅畫作在巴黎的一家博物館失竊,據最新消息,總價值從5億歐元下調為1億歐元。博物館稱,盜竊是19日夜間發生的。目前偵探人員正在對此事展開調查。
  • 這五大中國文物絕世罕見,可惜都成了外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所以讓人遺憾的是,很多堪稱絕世罕見的中國文物,要到國外才能一睹真容,其中有五件中國文物還成為外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不知何時,它們才能回歸祖國。一:蘭亭雅集玉山子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博物館是美國中西北部最大的博物館,始建於1883年,並於1977年成立亞洲分館,收藏了亞洲各個國家數萬件文物。其中有14個常設展廳專門用來展示中國文物,可見重視程度。館方曾在法國一場拍賣會上高價拍得一件大玉山子,是當年乾隆皇帝的心愛之物,一買回去就成為鎮館之寶。
  • 世界四大博物館鎮館之寶
    從英國大英博物館到法國巴黎羅浮宮,從俄羅斯的冬宮到美國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這世界知名的四大博物館中,哪些是它們的鎮館之寶?國家接受了他的贈品,並於1753年6月7日批准建立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羅素廣場,包括埃及文物館、希臘羅馬文物館、西亞文物館、歐洲中世紀文物館和東方藝術文物館。1759年1月15日,大英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成為世界上第一座對民眾開放的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亞尼的死者之書》,創作於公元前 1300~前1200 年。
  • 大英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
    大英博物館和法國羅浮宮、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並稱世界四大博物館。目前,大英博物館對公眾開放的藏品大約有5萬件。據館方介紹這裡有56000平方米,連地上帶地下共有8層,100多個展廳被分為了古近東館、埃及館、希臘羅馬等10個展館,絕大多數展廳位於主層和上層。
  • 八位法國頂級大師名畫國博展出 共十幅(圖)
    五家法國著名博物館、八位頂級藝術大師、十張經典傳世名作,4月11日至6月15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一展廳熠熠生輝。  這裡的每件作品都代表著一個時代,或是對法國文化來說具有標誌意義的一個流派。儘管展覽中的每件作品看似相對獨立,但若將所有作品集合起來,堪稱一部縮略的「法國藝術史」,使觀眾重溫法國藝術從文藝復興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的獨特面貌。
  • 121年前的1幅女人體油畫,為何會成為這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中陳列了無數偉大藝術家的作品,很多出色的藝術品更是成為世界各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比如世界聞名的達文西名作《蒙娜麗莎》,早已成為法國羅浮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咱們中國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就是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世界各大博物館中的各種鎮館之寶,有不少都是人物雕塑和人像、風景名作。
  • 中國國家博物館內的8件鎮館之寶,件件價值連城,圖7曾被日軍炸毀
    幾經輾轉,新中國成立後,潘祖蔭的後人無償將大盂鼎捐獻給國家,現珍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虎紋石磬】 虎紋石磬於1950年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代時期的文物,是當時的一種石制打擊樂器,輕輕敲擊便能發出悠揚清越的音響。
  • 博物館日 探尋世界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1977年,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國際博物館協會將5月18日定為國際博物館日。今天,小編帶大家走進世界頂級博物館,去尋找每一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人類文明寶藏。那故宮的「鎮館之寶」是什麼呢?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說,很難挑出一件代表性的寶貝。這是因為故宮的藏品呈倒金字塔結構,93.2%的文物都是國家珍貴文物,6.4%藏品為普通文物,資料留存僅0.4%。也就是說,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中夠「鎮館之寶」級別的寶貝太多了,幾乎件件都是壓箱底的寶貝。
  • 大英博物館十件鎮館之寶,其中三件都是來自中國
    然而,故宮博物館的數十萬件文物都是中國歷史上的,或者是中國考古學發現的,沒有一件是搶劫的西方文物,但世界其他博物館裡的文物或多或少都可見中國文物的身影。該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那時,有一位非常著名的醫生,同時他也是一名收藏家,在他去世前將過去幾十年的藏品超過71000件全部捐獻給了國家。如果要集中管理這麼多的文物,他們只能建一個博物館,所以英國博物館就誕生了,在整個英國博物館收藏的數萬件藏品中,根據文物來源,分成了三個文物館,一共有十件鎮館之寶,一說到鎮館就肯定是價值連城,在這十件寶物中,中國的有三件。
  • 天津博物館建館百年 三大鎮館之寶齊亮相
    新華社天津6月1日電(記者周潤健)天津博物館1日迎來建館100周年。為慶祝百年華誕,天津博物館推出四大展覽,其中,西周太保鼎、宋範寬雪景寒林圖軸、清乾隆款琺瑯彩芍藥雉雞玉壺春瓶這三大鎮館之寶真跡真品齊亮相。
  • 重慶博物館二十大「鎮館之寶」——巴渝之地的「歷史印文」
    重慶博物館全稱為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你也可以叫它「三峽博物館」。成立於1951年,現有館藏文物11.35萬餘件套(單件超28萬件),珍貴古籍善本1.8萬餘冊。2005年新館建成開放,當時面向公眾進行了一次「鎮館之寶」的投票評選活動。從29件備選文物中,經過觀眾投票,選出「十大鎮館之寶」。
  • 世上名氣最大的博物館,以「三個女人」為鎮館之寶,遊客蜂擁而至
    作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法國羅浮宮一直是巴黎之旅,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它不僅是藝術殿堂,也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 於1793年8月10日開放,成為舉世矚目的萬寶之宮。羅浮宮規模宏大,佔地面積為24公頃,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我曾兩次前往巴黎,也未曾將博物館逛完。
  • 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出
    長江日報訊(記者萬建輝 通訊員孫夏)12月13日,備受期待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除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現有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鎮館之寶」。
  • 蘇州博物館的四大鎮館之寶,其中一個竟然是掏鳥蛋掏出來的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墨上桑,很高興在#百家文瀾:博物館探秘#活動中給大家分享一些博物館的故事,今天第一期我們聊聊蘇州博物館。在中國的博物館中,要說歷史厚重感,必須是首屈一指的故宮博物院;但是要說誰家的博物館設計的最有當地特色,蘇州博物館絕對能進前三。
  • 姜松點評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也許還有第四、第五……第N個要去博物館的理由。  博物館是文化遺產的保存、延續和交流的地方,具體文化多樣性、公益性和非正式教育性,能引領社會大眾,促進社會變化發展。法國思想家託克維爾曾說:當過去不再照亮未來,人心將在黑暗中徘徊。  姜松是博物館專家、中國國家博物館協會會員、中國傳媒大學客座教授。他從小喜歡博物館和藝術史,熱愛旅遊,博覽群書,喜歡研究。
  • 盤點中國排名前五的博物館和他們的鎮館之寶
    鎮館之寶: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陶缸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左繪有鸛鳥一隻,昂首挺立,六趾抓地,二目圓睜,口含一條大魚;右繪一把石斧,斧頭捆綁在豎立的木棒上端。在繪畫史上,這幅《鸛魚石斧圖》應當是中國畫的雛形,而且以其宏偉的氣勢,體現了中國史前彩陶畫藝術創作的最高成就。2003年,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被國務院確定為64件不可出國展出的珍貴文物之首。NO.3 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基本陳列展示區從距今115萬年前的史前時期開始到唐後。
  • 國外博物館鎮館之寶的背後故事
    《哭泣的女人》   日前,「群珍薈萃——全國十大美術館藏精品展」正在火熱進行,各大美術館傾情展出的鎮館之寶吸引了無數眼球。在國外的知名博物館中,很多鎮館之寶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故事,有些離奇曲折,有些浪漫深刻。本期「環球廣角」邀請您走進各國知名博物館——   《蒙娜麗莎》:層層謎團造就的傳奇   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現今被安置在法國羅浮宮的一處顯要位置,隔著厚厚的防彈玻璃,以神秘而永恆的微笑迎候無數來訪者。
  • 世界5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頻繁出現在教科書上,中國的是這件!
    世界5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頻繁出現在教科書上,中國的是這件! 1.大英博物館——羅塞塔石碑:羅塞塔石碑高1.14米,寬0.73米,製作於公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國王託勒密五世登基的詔書。這快石碑解讀出已經失傳千餘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義與結構,而成為今日研究古埃及歷史的重要裡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