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一架沒有任何故障的EMB190客機在伊春機場墜毀,事後調查,該事故為一起責任事故:
這個事故在航空業界,幾乎是一個標準的、典型的在非精密進近過程中的CFIT事故。
什麼是CFIT?
通俗一點說,就是把一個好好的飛機飛到墜毀。
關於CFIT的研究非常多,按照飛行員訓練大綱的要求,航空公司也必須對飛行員進行CFIT的訓練。
事故梗概
十年了,事故的過程有些人忘記了,有些人還可以搜索得到。
簡單的描述就是在執行VOR/DME進近時,在跑道不能見的情況下,飛機繼續下降導致飛機在跑道外提前撞到地面樹枝,飛機之後墜毀。
事故的根本原因是飛行員在非精密進近時,沒有取得足夠的目視參考情況下,繼續下降高度,而場外撞地。當然事故還有其他的公司安全管理、氣象報告錯誤、資格管理等等方面的問題,具體大家可以回顧事故報告。
伊春空難是發生了在CFIT事故中是最常見的典型的事故,下圖就是大部分非精密進近事故時的垂直剖面和水平剖面。
當然機組對於自身的標準的掌握也是問題之一,這個在飛行圈翻譯組翻譯的《風險管理手冊》中有詳細的描述,包括對CFIT事故的預防措施。
限於篇幅,我們拋開其他的原因,僅從飛行技術的角度做簡單的分析,主要分享一下近十年來民航所做的進步和改進,使得近十年中國民航沒有發生類似的致人死亡的重大飛行事故,保持了全球最好的安全記錄水平。
十年來的改進
1 CDFA的實施
這十年中最大的改進在於在非精密進近實施CDFA了,實施CDFA可以非常有效得預防CFIT的發生。
民航局在2013年發布了CDFA的諮詢通告,從飛行方式上徹底改變了過去下降、改平、再下降(Dive and Drive)的最後進近方式。
Dive and Drive
使得飛機在最後DDA/H時,有足夠的目視參考就落地,沒有就復飛。飛行員飛行更簡單,更安全。
2 在航圖上,放大了高距比信息
取消了在MDA之後的高距比信息,這些信息可以增強飛行員的垂直剖面的警覺性。
空難時的航圖
之後的航圖
3 嚴格掌握最低標準
2012年1月前後,發生多起飛行員低於最低標準落地的事件,民航局對涉事機組進行了吊銷執照等處罰。
近年來,隨著大家對於最低標準決斷意識的不斷提升,這種低於最低標準還繼續著陸的情況已經幾乎絕跡了。
4 ILS(盲降)設備的廣泛普及
對於非精密進近,由於沒有垂直剖面的引導,所以相對於有垂直引導的ILS(盲降)進近方式,事故率高出很多倍。
隨著近些年對機場的不斷投入,比如某航2011年在溫州機場非常類似伊春空難的撞到樹梢。。。
現在,溫州機場跑道兩個方向都有了ILS設備,大大降低了發生空難的可能性。
5 PBN技術的普及
隨著導航技術的進步,機載設備的升級,越來越多的技術手段用來提升航空安全,如前幾天寫的關於防止衝出跑道的新技術等。
機載設備,尤其是導航技術的的普及,幾乎所有的飛機上都有GNSS系統,飛機水平位置的精確度越來越高,這就為未來PBN技術的應用提供了可靠的基石。
基於PBN技術的RNP APCH和RNP AR等技術的應用,使得垂直方向的引導也稱為可能,大大降低在進近時的CFIT的可能性。
RNP APCH
5 民航對各個航空公司安全要求的提升
隨著民航局對各個航空公司安全審計和安全管理的增強,SMS的實施、IOSA的落實,也大大降低了各個公司發生系統性風險。這裡就不再多寫了。
最後,我們看看一個很早以前的波音的CFIT培訓視頻,再給大家提醒一下,任何時候,都要保持敬畏和警惕!
有時間,大家可以花30分鐘看一看,也許會一生受益。
本文感謝陳喆機長、孟斌機長、鍾工程師等的協助!
飛行圈~業界良心!
雷朋Ray-ban眼鏡、飛行圈精品禮品、精美手冊請長按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