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二十四節氣裡的秘密

2020-12-06 研學家

四年前的11月30日,中國人的「二十四節氣」入選世界非遺名錄。在國際氣象界,這一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

中國古代先人通過觀測自然的演變,確定了「二分二至」日的重要時間,並且在此基礎上逐漸演變出了「二十四節氣」。有了二十四節氣,人們就能知道什麼時節播種,什麼時間收割,什麼時節吃什麼東西,什麼時節穿什麼衣服,什麼時節祭祀……這對於指導人們日常生活和生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橙小童、橙小研與夥伴們一起回顧度過的節氣。

穀雨 | 雨生百穀

立夏 | 萬物並秀

小滿 | 麥粒漸滿

芒種 | 亦稼亦穡

夏至 | 驟雨驟停

小暑 | 蒸炊時節

大暑 | 暑氣蒸騰

立秋 | 風清氣爽

處暑 | 禾穀乃登

白露 | 夜寒日熱

秋分 | 平分秋色

相關焦點

  • 《發現二十四節氣裡的健康秘密》參加北京(國際)婦女兒童產業博覽...
    本次婦女兒童產業博覽會還有一個新亮點:《二十四節氣裡的健康秘密》圖書中萌萌的「橙小童」「橙小研」讓孩子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親近,關注飲食健康,更有智慧機器人現場講課,和孩子們聊天互動,帶來全新體驗。童橙研學攜《發現二十四節氣裡的健康秘密》圖書、教學套裝、智慧研學機器人等產品亮相,為研學實踐、勞動教育、親子教育等機構提供優質課程和全新教學解決方案,獲得廣泛關注和好評。
  • ...二十四節氣裡的健康秘密》參加北京(國際)婦女兒童產業博覽會...
    本次婦女兒童產業博覽會還有一個新亮點:《二十四節氣裡的健康秘密》圖書中萌萌的「橙小童」「橙小研」讓孩子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親近,關注飲食健康,更有智慧機器人現場講課,和孩子們聊天互動,帶來全新體驗。童橙研學攜《發現二十四節氣裡的健康秘密》圖書、教學套裝、智慧研學機器人等產品亮相,為研學實踐、勞動教育、親子教育等機構提供優質課程和全新教學解決方案,獲得廣泛關注和好評。
  • 二十四節氣小知識
    二十四節氣小知識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何處?   一些學者研究發現,二十四節氣最初起源於北緯35°附近的黃河流域。這裡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適宜耕作。許多記載節氣的文獻也多出於以西安、洛陽為中心的地區。
  • 鏡頭裡的二十四節氣
    原創 李學峰 中國攝影出版社二十四節氣,是中國曆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是國人驕傲,是先民智慧,是時令指南,亦是生活美學。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二十四節氣是古人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由於其是通過長期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總結出的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的變化規律,因此被稱為「太陽曆」。大約從夏朝開始,我國勞動人民就遵循二十四節氣從事生產活動,所以其又被稱為「夏曆」。那麼,二十四節氣究竟形成於何時?筆者曾認真研究了炎帝史料,從中發現二十四節氣的形成可以追溯到炎帝時代。  上古時代,天人合一。
  • 二十四節氣那些事兒
    相傳,顓頊通過深入民間了解情況和多次實踐,發現少昊氏創立的八卦太陽曆存在許多不足,已無法滿足人們的生產生活需要。於是他根據天地運行的規律和日月星辰的變化,結合少昊氏的八卦太陽曆,制定了更適用於當時的顓頊曆法。
  • 魯獎得主穆濤:二十四節氣裡藏著中國人的世界觀
    「中國古人有兩個了不起的科學貢獻,一是發現並細化了一年之中井然有序的生態變化規律。另一個是以春秋命名國家史書,把天文、地理、人間滄桑事態相互參照起來看待世界。」 9月21日,四川省作協「紅色文學輕騎兵·百場講座進基層」暨四川省圖書館「21市州講座聯盟」再出發,走進成都市都江堰。
  • 二十四節氣是如何劃分的?|朔望月|曆法|月球|二十四節氣
    1為什麼要設立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傳統曆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曆法中節氣的設置對我國農牧業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從節氣也演變產生了一些民間節日和民俗活動,體現了我國悠久的歷史和優秀的傳統文化。
  • 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傳承發展中的二十四節氣
    大寒至,一歲終——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在社會實踐中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體現了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智慧,是中華文明的絢麗瑰寶。
  • 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文丨圳論評論員 莊媛近日,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研討會在安徽壽縣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有關專家學者匯聚這座千年古城,共同探討如何傳承保護好二十四節氣文化,如何讓農耕時代的二十四節氣講出新時代的精彩故事。( 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研討會現場。
  • 二十四節氣裡的銀川,靈動無雙,燦爛如光!
    二十四節氣裡的銀川,靈動無雙,燦爛如光! 今天的陽光格外燦爛而寧夏僅剩兩例確診患者的消息也讓我們充滿信心無比期待花開疫散暖陽之下發布君想帶大家去看看當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與銀川相遇
  • 《淮南子》與二十四節氣的創立
    3、太陽運行與二十四節氣   《淮南子·天文訓》中運用太陽的運行規律,來劃分二十四節氣。主要有兩種方法:   ①,圭表測量。圭表,是中國古代觀測天象的儀器。可以用來定方向、測時間和制定曆法等。
  • 二十四節氣從哪來,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其他二十三個節氣,都不具備『朔旦』的條件,第一的位子毫無爭議地應當讓冬至來承擔。」站在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地質公園二十四節氣園中,跟二十四節氣「較真」了40多年的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陳廣忠向遊人介紹。  為什麼要「較真」?「因為,當我們談論保護二十四節氣時,首先應當考慮的是保護其本身的科學性。」近日,在安徽壽縣舉行的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研討會上,陳廣忠提出這一觀點。
  • 《小食裡的光陰:二十四節氣之美》出版
    《小食裡的光陰:二十四節氣之美》出版本報訊 《小食裡的光陰:二十四節氣之美》近日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在這部書中,作者朱應在傳承書畫傳統的基礎上,圍繞二十四節氣文化,搭配民間手作小食,將各種傳統與個人理解巧妙融入圖文之中,各種專屬於中國人的、關乎時令節氣的審美體驗,通過傳統的書畫形式,在一撇一捺的拙樸與濃淡相宜的勾描裡,得到了生動的展現。比如秋分時節的許多民俗,《小食裡的光陰》中就講了三個:祭月、農忙與秋分的美食。
  • 二十四節氣的歌謠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而農民兄弟離不開春耕的二十四節氣;春雨驚喜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代表著地球公轉在軌道上,二十四個不同位置;地球繞太陽一圈365天,所以每隔15天才有一個節氣;而每個節氣,代表氣候,物候,時候,這三候的不同變化。古代的人們是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軌跡,把這些方面變化規律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為二十四節氣。
  • 二十四節氣|霜降,秋天的最後一站
    霜 降 AUTUMN 霜降,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秋天將畫上句號,也就意味著冬天即將開始。
  • 一景、四季、二十四節氣!
    2018年2月4日  立春開始  2019年1月20日  大寒結束  丁酉年  完整的24節氣  歷時一年  我們將鏡頭對準  呼和浩特市青城公園  一個節氣  一張照片  記錄
  • 二十四節氣是陽曆,不是陰曆
    二十四節氣是陽曆,不是陰曆制定的。陽曆又叫太陽曆,是參照太陽的運行規律制定的,歷史上很多種陽曆,如漢族的幹支歷、十二氣歷、天曆和彝族太陽曆、古埃及曆、羅馬曆(演變為現行公曆)、瑪雅歷等。公曆只是陽曆的一種。現行的陽曆又一般只有公曆。
  • 中國二十四節氣,收藏!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精華。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遠古智慧的迴響:重讀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作為東方遠古文明綿延千年的文化遺存,在當今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既熟悉又陌生。每一個節氣,都與寒暑冷暖、鳥語花香連接在一起,又似乎遠離喧鬧的都市、飛速的時代列車。未來的人們,在虛實相間的數字世界裡,會如何感受天地交感的氣息,如何品味鬥轉星移的奧秘,如何體會陰陽消長、節氣交匯?這不但是一個問題,而且是一道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