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看的不只是風景,只要留心處處有中藥+美食。經歷了疫情的煎熬,遠離喧囂的人群,到健在走一走是很多人的選擇。空氣好、景色好心情自然好。有過、路過、拍過,千萬別錯過你腳下的幾種野菜。在此,給朋友們推薦幾種非常常見的野菜,周末郊遊的時候採上幾把回家品嘗,讓您美食藥效兼得。
車前草
鄉間小路邊經常見到的車前草,這種草生命力頑強,不怕踩踏和車輪碾壓,在鄉村的土路邊常能見到。我們當地也稱車前草為車軲轆菜。春暖花開之際,村裡人沒事會在路邊田埂挖上一些,嫩的時候可能當葉菜吃,採集長成的車前子賣給中藥材商人。車前草含車前甙、桃葉珊瑚甙等成分,是傳統中藥,有清熱利尿、祛痰、涼血、解毒等作用。其種子富含膠質,在國內外用作緩瀉劑。車前的嫩葉含較豐富的鈣、磷、鐵、胡蘿蔔素及維生素C。
蒲公英
蒲公英既是常用的中草藥又是美食。生蒲公英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及鉀,也含有鐵、鈣、維生素B2、維生素B1、鎂、維生素B6、葉酸及銅。蒲公英植物體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膽鹼、有機酸、菊糖等多種健康營養成分。性味甘,微苦,寒。歸肝、胃經。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蒲公英可生吃、炒食、做湯,是藥食兼用的植物。
苦菜
苦菜是藥食兼具多年生草本植物。藥名叫敗醬草,異名女郎花、鹿腸馬草。民間俗稱苦菜,別名天香菜、荼苦莢、甘馬菜、老鸛菜、無香菜等,因其葉似蛇形,山東也叫蛇蟲苗。味感甘中略帶苦,可炒食或涼拌。涼拌時先將苦菜擇好洗淨,過水輕焯控幹晾涼,姜蒜切末,加入鹽、雞精、香油、白糖、米醋、辣椒油少許,攪拌均勻後裝盤即可。有抗菌、解熱、消炎、明目等作用。防治貧血,消暑保健。苦菜中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C以及鉀鹽、鈣鹽等,對預防和治療貧血病,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促進生長發育和消暑保健有較好的作用;清熱解毒,殺菌消炎。苦菜中含有蒲公英甾醇、膽鹼等成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菌株、溶血性鏈球菌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對肺炎雙球菌、腦膜炎球菌、白喉桿菌、綠膿桿菌、痢疾桿菌等也有一定的殺傷作用,故對黃疸性肝炎、咽喉炎、細菌性痢疾、感冒。
馬齒菜
馬齒莧,我國各地均有生長,為一年生草本植物,葉互生,葉片扁平、肥厚,似馬齒狀。嫩莖葉還可作蔬菜,也是中藥中不可缺少的一味藥材。全草供藥用,有清熱利溼、殺菌消炎、降血壓、止渴、利尿作用。春季,鮮嫩可涼拌或燉湯食用。
柳蒿芽
柳蒿別名柳蒿菜、水蒿、白蒿等,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嫩莖葉可食用。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耐寒抗熱,生長在河岸溼地、沼澤、柳林灌叢下等處。採後用水焯一下,去掉苦味即可炒食、蘸醬或做餡、做湯。其嫩莖葉可食用,味苦、辛、性溼,具有健脾去火,解毒消炎,破血行淤,下氣通絡之療效。還能降血壓、降血脂、養肝健胃、清熱解毒消炎、生毛髮,民間常用於治療傳染性肝炎、高血壓、癌症等症病。柳蒿有解毒作用,與河豚同煮,可消河豚之毒。
小根蒜
野蒜又叫小根蒜,它長得像獨頭的大蒜,但比大蒜小,氣味又有點像蔥。據研究它含有17種胺基酸,保健上傳統中醫學認為薤白具有溫補作用,可健脾開胃,助消化,解油膩,促進食慾。對體弱者而言,薤白可潤中補虛,使人耐寒。具有預防貧血及解毒作用,還能夠促進毛髮生長和防止皮膚老化,也可用於抗過敏、肝炎、白血球減少等症,能夠健胃止痢、止痛通陽化氣,開胸散結,冠心病、慢性腸炎、高血脂病人宜常食用。另外,薤白的鈣、磷等無機鹽含量極高,經常食用有利於強健筋骨,特別對於成長期的兒童和缺鈣的老人有良好的營養價值。解熱、祛痰、抗菌、抗病毒等功效。
這些非常平常的野菜,許多朋友都熟悉又不太注意,它們有很好的營養和藥用價值,而且是順手可得別有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