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今日發布2017年7月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統計數據。數據顯示,15個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升幅繼續全部回落,10個城市環比下降或持平;70個大中城市中一二線城市房價同比升幅持續回落;70個大中城市中環比持平或下降城市個數增加。新建商品住宅房價中,56個城市房價環比上漲,5個持平,9個下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上漲0.6%,二手住宅價格上漲0.4%。
由此數據也可以看出,一二線城市繼續降溫,三四線城市依然火爆,但有所轉向。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城市與房地產經濟研究室研究員鄒琳華認為,在嚴厲的政策調 控下,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房價持續穩中有降。
很多購房者也在多種信號的影響下,開始改變預期。「2017年第二季度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市社會經濟指數系列」顯示,2017年第二季度上海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但價格未見明顯回落,導致消費者購房意願和購房預期均大幅下降。這也是一二線城市的縮影。
那麼,很多購房者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如何選擇買房還是不買房,目前市場有所降溫,最佳時機是不是到了?
安家融媒認為,如果是剛需隨時買都行,沒有所謂的高點低點,沒人能真正把握住。最佳時間點在現實中基本上不存在,但有最佳時間段,最近各種利好剛需的政策比如共有產權住房等肯定會對房價有一定影響,但不會太大,所以買房者要認清形勢,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別抱有炒房心態,需要就買。
現在買房者有兩個極端,一種認為是當下已經不適合買房了,像馬雲所說未來房子不值錢,那是不是就不買了啊?當然不是,因為每個人的條件不同,每個人的背景不同,所以面對買房與不買房的壓力也不相同,所以馬雲可以等,你能等嗎?另一種是房價還要上漲很多年,而且今天不買以後更買不起,等政策放鬆後會暴漲。安家融媒認為兩種心態都不正常。一是無論市場如何,你都應該知道自己有沒有需求,你的需求是自己決定的,而不是市場決定的,往往很多人本無需求,多數是被市場刺激出來的,這樣的需求,我不建議貿然入市。二是不能聽風就是雨,但更不能聽到風想不到雨,時刻要有風 險意識,對於毫無思想準備的人貿然入市也不可取。
所以,其實該不該買房不用過多關注市場,而應該把更多精力放在對房子產品本身的考察上。不能因為市場的冷暖而忽略了房子本身的品質問題。
當然如果非要問有沒有最佳時機,那安家融媒只能說可以把握。一般情況下,當市場出現過熱或瘋狂狀態時,新政會給市場帶來「製冷」效果。我們從一二線城市的當下反應可以感知到,今年跟去年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對於去年高價買房的今年想賣出去就有點難了,要麼降價出售,要麼持有,不過持有的成本也是相當高的。
當政策出來後,其實無論是開發商還是購房者大家都是在觀望,玩的是心理戰術,顯然此時並不太適合開發商和炒房者過度觀望,很多開發商都是死撐著不降價,但安家融媒想隨著這次國家堅決貫徹這項政策的決心後,開發商也會試水降價的。那麼這個過程大概會持續兩三個月,實際上對於一些比較急於購房的不妨算作最佳買房時機了。
一種錯誤的觀望是過度觀望,也會錯過最佳時機。因為像一二線城市,長期是看好的,各種資源,大量人口,有這些支撐,所以未來經過一段時間,買房者進入後,市場還會逐漸回暖和復甦。如果超過半年或許就會錯過最佳時機。
尤其是三四線城市,如今的瘋狂必然會招來政策上的調整,所以此時不太建議買房,你要非說自己是剛需那就另當別論。
而炒房者,無論是哪裡都已經不再適合生存,未來對炒房者的打擊只會更大,不會變小。
反倒是有錢人,一線城市的豪宅價格受限制,不失為一種入市時機。
最後我們看看央媒是怎麼說的,該不該買房?經濟參考報報導稱,限 購等調 控政策雖然緩解房價過快上漲趨勢,但也增強了人們「物以稀為貴」的上漲預期。「在京附近一些其他地區,外地戶籍還可以購買一套,能買還是儘量買。」一名較為活躍的投資人說,不排除未來各地放鬆調 控的可能性,一旦放鬆,市場就會回暖。
安家融媒認為,要正確理解央媒的說法,作為剛需,尤其是要想在大城市紮根卻買不起城市中心的房子,那麼周邊的房子不妨早點下手,長期來看是還會稀缺的,畢竟此時在下調,或許是個出手的好時機,所以能買儘量買。因為你要在這裡站住腳。但將來對於炒房者而言,一定會有相應的政策來約束,最好不要湊這個熱鬧。指望政策全面放鬆,有點過於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