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獨角獸早知道
據「獨角獸早知道」獨家消息源,第三方擁有媒體內容的領先發行商羚邦集團預計將於明日開始簿記,國泰君安為本次IPO獨家保薦人。
中國日本動畫發行商首位
羚邦集團為第三方擁有媒體內容的領先發行商,總部位於香港,於中國內地、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臺灣、印尼及日本開展業務。
就媒體內容發行業務而言,羚邦集團通過與媒體內容授權方訂立內容發行安排,與彼等密切合作,並可通過與客戶訂立內容再授權協議,向客戶發行與動畫、綜藝節目、電視劇、長篇動畫電影及實景長篇電影相關的媒體內容。
羚邦集團在發行日本動畫方面地位卓著。據了解,目前羚邦集團擁有《銀魂》、《死神》、《我的英雄學院》、《乾物妹!小埋》、《食戟之靈》、《排球少年》第三季、《LOST SONG》、《香蕉喵》等百餘部日本動漫IP,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品牌代理。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2017年收益計,集團於中國日本動畫發行商中排名第一。
獨角獸早知道注意到,在近三個財年,公司總收入分別為1.71、2.64和3.14億港元,年複合增長率為35.5%。毛利率持續上升,分別為46.6%、47.7%和50%,淨利率也在增長,分別為20.7%、20.3和29.9%。
專業人士分析認為,羚邦集團的利潤率提升主要是因為銷售成本控制得當,近三年銷售成本佔總收益的比例不斷下降。
除此之外,不像其它「流血」上市的公司,羚邦集團近三年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分別為0.89、1.29及1.69億港元,流動比率達到1.6、1.7和1.8,這可謂是現金大戶了,也大大增加了公司抵禦風險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羚邦近三年的ROE都超過了30%,在2018年二季度甚至達到了73.4%,而同行業的傑外動漫僅為20%左右,回報率可觀。
這主要得益於公司具有穩定的上遊內容授權方及下遊客戶。獨角獸早知道了解到,公司從Aniplex、Avex Pictures、角川集團、講談社、松竹、Sunrise和東寶等日本媒體公司獲得內容授權,並且與五大供應商建立兩年至17年的關係。
截至2018年3月31日止三個年度及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三個月,自五大供應商的採購額分別約為6980萬、1.098億、1.064億及4500萬港元,佔同期採購總額約67.8%、67.1%、61.9%及76.5%。
而下遊十大客戶包括ABS-CBN、阿里巴巴集團、B站、東森電視臺、愛奇藝、Netflix、騰訊及TVB等,都是國內外的流量擔當。
版權到期續約率8%,成羚邦集團業務最大風險
影視作品的代理目前仍然是羚邦集團的主營業務,這個從公司營業收入就可以看出,以2018年3-6月為例,發行授權媒體內容收入1.43億港元,佔同期營業收入1.5億港元的95.33%,成為絕對支柱性業務。
現在羚邦集團不太願意提及這一塊,更多地是向外界展示其品牌授權業務,截止到目前其已經獲得了「加菲貓」「小豬佩奇」「小王子」「奇先生妙小姐」「大力水手」等世界知名品牌的亞太地區或者大中華地區代理權。
羚邦的品牌授權業務的客戶包括玩具、服裝及鞋履、保健及美容產品的製造商/分銷商以及餐飲公司,例如班尼路、萬代南夢宮、卡撒天嬌、大新銀行、點心代表、快圖美、I.TApparels、及多美亞洲等,是下一步業務戰略的重點。
這兩塊業務支撐著羚邦集團的發展,但是因為代理的本質,脆弱性十分明顯。
原因很簡單,代理並不是一塊護城河很強的業務。隨著網際網路對各個行業的改造升級,去中介化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羚邦集團扮演中間商的角色越來越被邊緣化,還需時刻面對激烈的競爭。
根據招股書資料顯示,截至目前仍持有381項媒體內容版權的授權,其中200項版權的剩餘授權期限超過三年,但是一旦授權到期,羚邦集團就要面臨著續約困難的風險。
以2018年3-6月為例,到期的內容版權數量為12個,但是僅有1個選擇了續約,續約率8%;加上新拓展的11個內容版權,內容數量上勉強打平。
但是2018財年的數據就沒有那麼樂觀,到期內容版權數為127個、選擇續約的為11個,續約率仍然不足10%;新拓展的內容版權為74個,這意味著版權流失的速度遠遠大於新增的數量,是一種消耗戰。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品牌授權業務上,以2018年3-6月為例,到期的品牌授權數量為3個,但是沒有一個選擇續約,續約率為0;加上新拓展的2個品牌授權,總體數量上仍然是減少的。
這是羚邦集團IPO路上以及IPO成功以後在業務上面臨的最大風險。
註:本文素材來源於網際網路公開渠道,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內容所述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作為指導依據,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