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臭鱖魚
徽菜樣板,有說道是,沒吃臭桂魚,等於沒吃徽菜。味道臭燻燻的,吃起來香噴噴的,嫩、爽、滑……
歙縣毛豆腐
毛豆腐是安徽省黃山市一帶的漢族傳統名菜,它是通過以人工發酵法,使豆腐表面生長出一層白色茸毛。由於豆腐通過發酵後使其中植物蛋白轉化成多種胺基酸,故經烹飪後味特鮮。
歙縣石頭餜
石頭餜,徽州風味小吃名品。徽州傳統麵食,早在清代即負盛名,是有口皆碑的美食。古城歙縣的街頭食攤,可以見到一種平底鍋裡放著一種扁平的面餜,上面壓著一塊油光滑亮的黑石頭,面餜發出「嗤嗤嗤」冒油響聲,噴發出襲人的異香,行人見了此種餜子,往往駐足攤頭,等候品嘗其味。
狀元飯
徽州狀元飯,又名棗子飯,是來自安徽的傳統小吃,據說是明朝末期狀元劉若宰家裡出來的。普通狀元飯是一種鮮紅色的油糯米飯。用紅米莧煮出莧菜湯,加熟豬油拌飯而成。這據說是清朝末期名女賽金花從小愛吃的飯。徽州狀元飯做法完全不一樣,雖然也是紅色油飯,可是加了很多乾果和水果,比較象八寶飯。
三河米餃
三河米餃以秈米粉製成餃皮,豬五花肉及調料製成餡心,成餃後油炸而成。色澤金黃,外皮微酥脆、餡味鮮美。已有近百年製作歷史。三河,是當年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指揮抗擊清軍的著名「三河大捷」的戰場。據傳,英王陳玉成大敗清軍後,受到當地人民的熱烈歡迎,紛紛製作點心送給陳玉成的部隊,以示慰勞,得到英王部隊上下一致讚揚,一直流傳至今。因形似餃子,故被稱為「三河米餃」。
淮南牛肉湯
安徽名吃、淮南一絕——淮南牛肉湯是蘇豫魯皖滬一帶家喻戶曉的名小吃,據傳源自清宮御膳秘方,融入「以食養身」的現代食補理念創製而成。淮南地處淮河南岸,毗鄰淮南岸邊,盛養牛羊,當地古溝一帶又是回民居住地,對牛肉酷愛。對牛肉的加工也有獨到之處,牛肉湯更是淮上人家美味佳餚,早餐的最主要食品,風靡江淮大地,形成獨具風味的地方小吃。主輔料均取材當地特產,高營養、高蛋白、高熱能、低糖、低脂肪、低膽固醇,湯味醇厚,鮮香爽辣,回味無窮,具有營養美味,滋補養身的食療功效。
淮南八珍豆腐
八珍豆腐是淮南眾多豆腐菜品中的一樣特色菜,就著豆香味吃進嘴裡的豆腐夾雜著豐富的配料,味道鮮美滑嫩,入口即化。在此之前真的不知道豆腐原來也可以更美的。不但造型美,味道更美。
阜陽地鍋雞
皖北名菜,舊時農村用的鍋多用磚頭砌起外糊泥巴,在地上添柴燒飯,所以稱為地鍋。地鍋雞的特色在於燒時用木炭,大鐵鍋保持土菜風味,鍋上貼一圈死面鍋餅。起鍋時雞香餅脆,絕對的美味。
一聞香包子
一聞香包子是安徽淮北阜陽地區漢族傳統名點。此包蒸熟時散發一股撲鼻羊肉香味,故名。具有餡嫩帶湯,味美醇,無羶氣的特色。
蔣大順米查肉
蔣大順米查肉是安徽安慶地區漢族傳統名優小吃。肉質酥爛,味透香鮮,米查粉吸收油脂有特殊芳香,食而不膩。
烏飯糰
烏飯糰是安徽地區漢族傳統名點,節日食俗。在安徽沿江地區每年農曆四月初八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有吃烏米飯的習俗。據傳說,此飯有驅魔、避邪的作用。相傳,古代有一孝子名叫目蓮,其母因犯罪入獄,目蓮常去給母親送飯,都被獄兵吃掉。後來目蓮做成烏飯送去,獄兵見是黑色的飯不敢吃,便送給目蓮的母親吃了。此小吃流傳至今。
送灶粑粑
無為送灶粑粑為安徽合肥巢湖市壩鎮、槐林、無為、廬江等一代的漢族傳統小吃,節日食俗。每當臘月23號這一天,家家都做送灶粑粑。一般上午準備米粉、餡心等原料,下午加工成型,傍晚煎烤。煎烤好的第一鍋粑粑則首先用來祭灶。
一品玉帶糕
玉帶糕是安徽省漢族糕類名特產品,做工講究,質量上乘。清朝乾隆年間,一品玉帶糕作為貢品,乾隆皇帝品嘗後嘖嘖稱讚,御封為「一品玉帶」,此後聲名遠揚。玉帶糕以冰糖、桃仁、紅梅、青梅、桂花、蓮子、桔餅、米粉、麻油為原料,經科學方法,採用傳統工藝精製而成。黃色的核桃似黃金,綠色的青梅似翡翠,蓮子和桔餅如同珍珠瑪瑙;四周有米粉鑲成的白邊,酷象一條玉帶。玉帶糕不僅香甜可口,而且具有滋陰強身、潤腸益氣、清炎健胃、生津潤肺等功能。
豆腐腦髓
豆腐腦髓是安徽歙縣地區的漢族傳統小吃。易消化吸收,因豆腐丸子很嫩,故命名為豆腐腦髓。據傳在明朝就以鮮嫩可口,湯乳白味美,價格低廉,聞名遐邇。
五城茶幹
五城茶幹是安徽省徽州地區漢族小吃,傳統特產之一,據有證可靠的記載,始創於南宋末年理宗(趙與莒)時期。工藝成熟於元代,隆盛於清。五城茶幹味鹹耐嚼,水分極少,是佐茶佳品,也伴隨曾輝煌一時的徽商聲名遠揚皖浙贛三省。
巢縣乾絲
製作精細,一塊乾子能剖出10多層,切後細如線,柔如絲,韌而不斷,可穿針眼。乾絲以高湯煮片刻入味,再配以各種調料,上以蝦米、火腿丁、嫩薑絲、青紅椒絲、攤蛋皮絲、時鮮蔬菜氽水切絲蓋在入盤的乾絲上澆上麻油,食之柔軟爽口,回味無窮,既是不可或缺的早點名菜,又是待客佐酒的佳,風味別致,名聞遐邇。
薴葉保
薴葉保原是皖南山區民間的點心,每年"立夏"時節,人們皆採集薴麻葉摻入糯米粉中做成餅,蒸熟食用。有"立夏吃薴餅,熱天不中署"的傳說。後經飲食業改進了製作方法,並配有餡料,使其風味更佳。
阜陽格拉條
格拉條(擱拉條)大概起源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安徽省阜陽市,是阜陽特有的一種食物,頗受當地人的喜愛,在大街小巷都能吃到,它的名字來源大概是以下原因:在阜陽「攪拌」的方言是「擱拉」(ge la) ,而這種類似麵條的食物需要將各種作料均勻攪拌所以就被稱為「格拉條」。
薺菜圓子
古時,新春之前採摘薺菜作菜點,以示春之來臨。有詩云:「盤裝薺菜迎春餅,瓶插梅花帶雪枝」。薺菜圓子用肉作外皮,包以薺菜、香菇、玉蘭片、火腿、蝦米等多種原料,既清香又鮮美,是蕪湖地區傳統風味小吃。
大救駕
大救駕是安徽省壽縣的名產小吃。這種點心的外皮有數道花酥層層疊起,金絲條條分明,中間如急流旋渦狀,因用油煎炸,色澤金黃。內中之餡,色白細膩,紅絲縷縷,青絲條條,如白雲伴彩虹,色美味佳。品嘗起來,酥脆可口,重油而不膩,而且含多種果香味,深受群眾喜愛。
酥糖
酥糖別名「順安酥糖」銅陵順安酥糖是銅陵待客少不了的佳品。銅陵酥糖有的抹不去的香甜回憶。提起銅陵順安酥糖時,人們總是喜歡說:「成塊不散,入口即融化,這是順安酥糖獨特的好處,別的地方產的酥糖是做不到這樣好的。」
甜酒釀
「甜酒釀」系用上等糯米釀製而成,在黃山市城區或集鎮的街頭巷尾,常可以看見有人挑擔子叫賣「甜酒釀」。擔子兩頭是兩隻石鼓形的竹籃,竹籃上的蓋子中間鑲著玻璃,玻璃下面放著一碗碗米酒釀;那米酒釀中間還有一個凹坑,裡面溢滿了甜酒汁。
秤管糖
徽州糕點名,始產於休寧縣萬安鎮。這是一種有特色的飴糖製品,其形狀象一根根切斷了的大秤管,故稱之為「秤管糖」。秤管糖用飴糖裹著白芝麻或黑芝麻,裡面有一個白色的糖心,糖心是白糖拌以芝麻粉、米粉做成的。如將其搓捏得更細(如鋼筆筒)即成「一品香」。其特點是鬆脆,不粘牙,甜香適口,老少皆宜。
八公山雪月銀球
八公山雪月銀球是由蝦仁、魚肉、雞脯肉、豆腐、蘑菇、竹筍、火腿等食材精製而成,是安徽地區的一道漢族傳統小吃。色雪白,如空中月亮,豆腐似銀球,清爽適口。色香味俱全,所以深得廣大百姓的喜愛。
葛粉圓子
葛粉圓子是安徽徽州山區漢族傳統小吃。徽州山區盛產葛根,性涼、味甜,葛根榨洗出粉名葛粉,又名山粉,徽州民間常用以製作點心類食品。
安慶大南門牛肉包子
安慶牛肉包子很多,但只有大南門牛肉包子才最地道。大南門也有兩家,要看哪家排隊長才正宗。每天排隊的人門庭若市。大南門牛肉包子,餡大,皮薄,兩面煎得金黃,咬一口,也辣也鮮也香也燙的「大南門」味。
蒿子粑粑
蒿子粑粑。是六安地區流傳的一種特色食品,主要以蒿子、米粉、臘肉為原料精製而成。蒿子粑粑,口感香脆,味鮮色美。在大別山腹地的霍山縣民間,傳說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吃蒿子粑粑可以「巴魂」。
團粉們那裡還有哪些讓人口水飛的美食,分享出來,一起飆淚嘗!
(內容綜合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