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湯圓是寧波的著名小吃之一,也是我國的代表小吃之一,歷史十分悠久。據傳,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各地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各種果餌做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球煮在鍋裡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元宵。與北方人不同,寧波人在春節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進湯圓的傳統習俗。金華火腿作為中國三大火腿之一,金華火腿在國內外有很大的名氣,具有俏麗的外形,鮮豔的肉,獨特的芳香,悅人的風味,即色、香、味、形,"四絕"而著稱於世。
吳山酥油餅是浙江省杭州市特色傳統名點,至今已有七八百年歷史,號稱「吳山第一點」。其色澤金黃,層酥疊起,上尖下圓,形似金山,覆以細綿白糖,脆而不碎,油而不膩,香甜味美,入口即酥。蝦籽面是一道具有濃鬱江南風味的傳統小吃,屬於徽菜系,曾經是安徽蕪湖當地人最念念不忘的「奢侈品」,甚至只能在生病、生日時才能吃到,而如今,卻已經成為尋常百姓的「平價享受」。是採用長江中青蝦的籽,配以多種佐料,製成膏湯,再加手工揉制的小刀面,煮製而成。面有韌性,味極鮮美,營養價值高。
鮮肉餛飩是一道以肥瘦豬肉,小麥麵粉,小白菜,幹紫菜作為主要食材,以料酒、鹽、胡椒粉、香油為調料製作而成的食品。其特點是製作快,方便易學,吃起來易消化,老少皆宜。荷葉粉蒸肉是一款名揚內外的名菜。它是用寧波的鮮荷葉,將炒熟的香米粉和經調味的豬肉裹包起來蒸製而成,其味清香,鮮肥軟糯而不膩,夏天食用很合胃口。製作時使用大碗或盆一隻,底上放鮮荷葉一張,將拌好粉的肉排放在上面,覆蓋一張荷葉,上籠用旺火蒸2小時至酥熟,在用小張鮮荷葉將塊肉分別包好,吃前再上籠用文火燜蒸30分鐘即可。
鋸緣青蟹:三門養殖青蟹已有200年歷史,而三門青蟹也以個大、體壯、色澤鮮豔、肉味鮮美馳名閩浙滬,引得無數文人墨客為之折腰,清詩人鮑謙曾作詩:「家家種秫釀春醪,十月紅先缸面掏。何物可供郎下酒,糖頹青蟹礪江蠔。」但是內陸人有點吃不習慣,畢竟距離差的有點大,不過你多吃幾次應該會愛上它!西湖醋魚,是杭州傳統風味名菜。此道菜選用西湖鯤魚作原料,烹製前一般先要在魚籠中餓養一兩天,使其排洩腸內雜物,除去泥土味。烹製時火候要求非常嚴格, 僅能用三四分鐘燒得恰到好處。
嘉興粽子:主料:江米(糯米)、豬後腿肉 佐料:糖、鹽、紅醬油、白酒 其他:粽葉、草繩製作精良。制餡:包製鮮肉粽的餡,用的是肥瘦適中去皮的腿肉,按橫絲紋切成長方形的小塊,然後放入盆內,不用醬油浸拌,而是加入少量的食鹽、白糖、味精、白酒等,用手反覆拌搓,直到肉塊出現「小白泡」為止。這樣的肉餡煮熟後特別香嫩,有火腿風味。如果按直絲紋切割,再用醬油一浸,肉不易煮酥,吃起來還有點醬油味。淘米:糯米是包軋粽子的主料,不僅講究米質好,而且淘米時有訣竅。就是淘得快,洗得淨,最後用清水一衝,不再用手去攪拌。如此,過15分鐘左右,米中積水就可以瀝乾了。因為淘過的米吸水量少,用醬油拌米時,鹹味就容易吸收進去。
東坡肉又名滾肉、紅燒肉。是江南地區特色傳統名菜,屬浙菜系,以豬肉為主要食材。菜品薄皮嫩肉,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龍井蝦仁因選用清明節前後的龍井茶配以蝦仁製作而得名,是一道具有濃厚地方風味的杭州名菜。成菜後,蝦仁白嫩、茶葉翠綠,色澤淡雅,味美清口。慄子炒子雞是一道浙江杭州地區傳統的漢族名餚,金秋季節應時名菜。選用原料除嫩雞外,還必須用新鮮嫩慄。但由於鮮慄上市期很短,故也常用老粟子肉取代鮮嫩慄,成菜慄黃香糯,另有特色。慄子又稱板慄,是中國最古老的果樹之一,享有「乾果之王」的稱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