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作為一枚潛心修煉的吃貨,您可能也發現了,忽如一夜春風來,家鄉湖南也興起了廣東的潮汕牛肉火鍋。小編在地圖上隨手一搜便發現在長沙已有13家廣東潮汕火鍋店開門迎客,湖南本土各大美食公號爭相推薦,好評如潮!
沒錯!小編掐指一算,一向被四川、重慶火鍋佔領的中國火鍋界版圖已經悄然改變,潮汕牛肉火鍋,作為火鍋界的一股清流,這顆新星正在冉冉升起。今天咱們就來聽聽廣東人介紹,小清新的潮汕牛肉火鍋,是怎麼突出火鍋界重圍的!
原因一:原汁原味的誘惑
相較於川渝派火鍋,其實大部分吃貨會有對於「原汁原味」的追求,「新鮮」與「原汁原味」符合多數人尤其東部地區人們的味覺審美,可接受度更高,老少皆宜,甚至生病的人也不會排斥……
潮汕牛肉火鍋的原汁原味從何而來?
牛肉火鍋三四十年代已經在閩粵一帶流行,湯底是火鍋的大背景,據說汕頭地區最早的牛肉火鍋,湯底的做法是將沙茶醬直接加入鍋裡,口感較濃鬱,後來逐漸化繁為簡。
現在潮汕火鍋的鍋底湯頭講究一個「清」字,雖然也有厚重的藥膳鍋,但清湯鍋始終最受推崇,這樣的湯底就十分考驗各種涮材的新鮮度和本來的滋味了。
這些「無心之失」把重口味調成小清新,或許也成了潮汕牛肉火鍋走出去的重要因素。
原因二:供應鏈越來越給力,牛肉新鮮
潮汕人愛吃牛,但本地產的牛不足以滿足龐大需求,近幾年甚至潮汕地區都沒多少人養牛了,各地屠宰場都走上挑選養牛產地的路。
放在以前,出了當地,就很難再吃到正宗的潮汕牛肉鍋,原因就在於主角—潮汕牛肉十分講究「鮮切」二字,潮汕人對牛肉要求很高,要吃當天現宰的黃牛肉,牛肉丸也要吃現打的,不能摻入豬肉末或粉。此外,切片成盤的牛肉放置時間,也會影響口感和味道。潮汕人對牛肉的新鮮要求到什麼程度?小編認識的一位潮汕本地吃貨說,有些地方的牛肉是屠宰場直接送過來的,你在火鍋裡吃的牛,可能幾個小時前還在散步呢。
有人說,餐飲火鍋有一個統一的特點,除了培訓幾名切肉師傅和服務員,幾乎無需後廚團隊,包括湯底以及各種食材均可以出自中央廚房或者統一供應商,人力成本較低,可複製性強。
But!火鍋看上去容易複製,但其實考驗的是供應鏈。海底撈創始人張勇曾在接受《哈佛商業評論》採訪時說:「我們最強的地方其實是供應鏈。」它在這方面投入了10億的資金,和麥當勞的冷鏈物流公司夏暉合作,在北京、上海、鄭州和西安有四個供應基地。在北京大紅門的配送基地,它有一套清洗、加工、冷藏和冷凍的設備,每天向城裡輸送菜品。因為供應鏈完善,海底撈是火鍋裡面少有的能夠做到全國連鎖的。
而供應鏈的發展和完善是潮汕牛肉火鍋能在異地打「新鮮健康」牌,能做紅火的另一個原因。當潮汕牛肉火鍋出現了連鎖的規模效應,形成了專人養牛、屠宰、運貨到各個門店的供應鏈。
在北京,多個品牌如鮮牛記組成了北京潮汕牛肉鍋火鍋協會,也是為了實現採購、屠宰等資源共享。
另外,除了供應鏈的完善,對食材的極致講究也是其火起來的原因之一。
在汕頭做牛肉生意逾三十年的一位師傅稱,經過對供應商反覆漫長的挑選,現在最喜歡江西和廣西兩地的牛。會挑到什麼地步?一隻牛好不好吃,師傅離十米遠就看的出來。
潮汕人認為最適合火鍋的必然是黃牛。普通黃牛能吃到那肉中的精緻部位已是幸運,更加珍貴的是那種始終養不大,骨架小,體重大概三百斤左右,價格也更加高昂的土黃牛。
做火鍋的需要大概2歲的牛,通常一頭土黃牛,適合做火鍋的肉只佔35%左右,可謂口口珍貴,次一些的牛肉打成牛肉丸,再次做成牛筋丸、牛肉餅,最後剩下的還可以做牛腩,反正周身都不會浪費。
其實真正要有好的牛肉,通常是那些既開牛肉店也開火鍋店的商家。道理其實也很簡單,能夠把好的部位留下來的同時,也能把其他部位順利地零售出去或者做成牛肉丸。
原因三:好吃啊……
不僅好吃,還有營養啊……
潮汕牛肉火鍋能火起來是因為它有一個鮮明的主題——鮮牛肉。其實這也是一種差異化。幾乎所有人都會提到健康飲食趨勢這件事。
和川渝火鍋的辣、重油不同,潮汕牛肉火鍋比較清淡,底湯一般是牛骨牛肉加上白蘿蔔玉米燉出來的。很多還會強調自己的牛肉是當日屠宰而非凍品或者「8小時」內上桌。餐廳裡一般都有一個半透明的廚房,展示師傅現切牛肉,也是他們強調自身新鮮健康的方式之一。
潮汕牛肉火鍋這種健康食物是有市場的好產品。「第一是好吃,第二是健康,而且健康看得到,明檔,牛肉現殺。」
牛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胺基酸。其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及手術後、病後調養 的人在補充失血和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
中醫認為: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的功能。
而潮牛火鍋,還能把這富有營養的單一食材吃出花來↓
潮汕火鍋店裡有幾十種不同部位的牛肉和內臟可選,當地人對牛肉各個部位的叫法也很有特色,經常讓外地食客分不清楚:脖仁、吊龍、匙仁、匙柄、五花趾......部位不同,口感各異,堪稱潮汕版的「庖丁解牛」。
脖仁
又叫「雪花」,是潮汕牛肉火鍋中最頂級的部位,位於牛脖子微微突起的那塊兒,因為經常活動且富含油脂,所以肉質肥嫩而有嚼頭,特別受食客的歡迎,所以運氣好的話,到店裡還能吃得到,否則就只能看到「售罄」了。
潮汕牛肉鍋的牛肉是不能冷凍的,不過脖仁在切之前卻需要用乾淨的溼布裹起來,外面再套上保鮮袋,迅速冷凍一下,否則很難切得很薄。
匙仁
又叫匙皮,位於脖仁的下方,接近肋骨,肥瘦適中,脂肪含量比脖仁更高,所以很是鮮嫩。
匙柄
在潮汕吃火鍋的時候,店家如果問起要幾盤嫩的,多半指的就是「匙柄」了,這是匙仁靠下的部位,切面呈樹葉狀,肉筋文理清晰,很容易分辨,口感鮮甜,肉質柔軟又彈牙。
吊龍
這是牛脊背上的一條長肉,前半部分屬於肉眼(Rib Eye),後半部分屬於西冷(Sirloin),
是牛肉火鍋的必點肉,涮熟的吊龍香氣四溢,還可以吃到淡淡的油質甘香。
吊龍伴
又叫吊菱膀,是吊龍的兩條帶著肥肉的側邊,比吊龍更加香滑肥嫩,這兩邊最好的部位又叫「龍蝦須」或是「伴仔」,樣子很像龍蝦的大觸角,一條只有幾兩重,是精華中的精華。吊龍伴其實是牛裡脊,相當西餐中的菲力。
三花趾
又叫三花腱,三花趾和接下來要講的五花趾都是牛腱子肉,三花趾是牛前腿,牛肉帶著筋,所以很有嚼勁,涮過後口感脆嫩。
五花趾
又叫五花腱,屬於牛後腿的腱子肉,筋比三花腱多,有漂亮的大理石花紋,口感也更加脆彈。每頭黃牛隻有半斤五花趾,所以更受行家們的青睞。
如果你還是覺得傻傻分不清吃,下面這兩個圖區別更明顯↓
胸口朥
又叫牛胸口油,顧名思義,就是牛胸口部位的肥肉,別看肥,涮出來卻很爽脆,毫不油膩。
肥胼(音同「便宜」的「便」)
牛腹部的夾層肉,一頭牛的頂級肥胼只佔到3%,帶著厚厚的黃色脂肪,涮出來肥香肥香的,第一口吃的時候,千萬別蘸料。
嫩肉
牛臀和後腿上部的肉,肥瘦適中,鮮嫩可口。
除了鮮切牛肉,剩餘次一些的牛肉和碎肉經過千錘百鍊,還可以打成牛肉丸、牛筋丸,口感爽脆,肉汁四溢,滿口的彈彈彈!
牛肉丸
真正的潮汕牛肉丸裡面,牛肉的含量向來超過90%,在攪成肉漿之後從手指虎口處擠成丸狀煮熟而成。口感彈牙,丸中有汁,唇齒間留有濃濃牛肉味道經久不散。但跟牛肉相比,牛肉丸確實吃的不多,潮汕本地人吃火鍋時三顆足矣。
此外,牛腩、牛舌、牛心、牛肚、牛百葉、牛蹄筋、牛尾、牛精神......妥妥的全牛宴!
牛舌
牛百葉
牛蹄筋
涮牛肉都要配一把漏勺,鮮肉倒入滾燙的鍋中,稍微涮涮,色變即熟。
原因四:川渝火鍋吃膩了
川渝火鍋獨霸天下那麼多年,終於多了一個選擇,何樂而不為?
◎科普
吃牛肉火鍋時,不懂這些小技巧就浪費了!
❶ 那些不得不點的配菜
吃潮汕牛肉火鍋,最好從肥到瘦先涮牛肉吃,再下配菜。和重慶火鍋不同,潮汕本地人不會涮太多配菜,常見的不過兩三樣,以免喧賓奪主。
炸腐皮
潮汕人不常在牛肉火鍋裡吃,金黃酥脆的炸腐竹燙煮後,會充分吸收湯底的醇香,口感鮮香。
潮汕粿條
看起來像河粉,是當地常見的吃食。在鍋裡涮熟,倒點兒湯在碗裡,加入芹菜末和煮熟的粿條湯吃;也可以放點兒肉,倒點兒沙茶醬拌著吃。
涮肉前先喝一口湯
主流的潮汕牛肉火鍋鍋底有清水和牛骨清湯,清水鍋底有時會放幾塊白蘿蔔,而牛骨清湯會加幾塊牛肋排,有時候還會有牛肉丸,白蘿蔔和玉米,每鍋牛骨清湯出來,都透著牛骨天然的鮮香清潤。之所以放白蘿蔔和玉米,既有吸油解膩的作用,還能夠提鮮,增加涮肉中的清香之氣。
鍋底上桌,鍋開後,先舀一碗清湯,加點兒芹菜末在碗裡,趁熱喝著先。
❷ 什麼醬和牛肉火鍋最配?
一頓暢快淋漓的牛肉火鍋,怎麼少得了蘸醬?
沙茶醬
潮汕是沙茶醬的發源地,將魚、海米、花生、白芝麻、椰絲、蔥姜蒜、辣椒、芥末、丁香、胡椒粉、陳皮、香草等混合而成,口感鹹鮮甜辣俱全,和牛肉的味道很是相得益彰,而且還讓牛肉帶著一絲海的味道。喜歡辣的人還會加入一點潮汕辣椒醬。
普寧豆醬
潮汕人吃海鮮有時候會選擇蘸普寧豆醬,現在也用來蘸牛肉。當地很多人都會自己發酵新鮮黃豆製作這種鹹鮮微甜的蘸醬。
此外,還有店家會提供炸蒜油做醬料。
牛肉性熱,所以不少店還備了自製的涼茶,配方多為當地的傳統秘方:黑豆、生地、熟地等熬製而成,所以牛肉火鍋配涼茶,也是不錯的選擇哦。
❸ 鮮味與新鮮的分別,你分得清嗎?
吃東西講究新鮮,本是人類的天性,但以為新鮮就等同於鮮味,一直以來都是一種誤解。
關於潮汕牛肉火鍋,各類媒體大肆包裝,剛剛宰殺完畢還在跳動的肉是最好吃的。實際上這種說法是非常可笑的。第一,還在跳動的位置其實並不適合下火鍋,第二,太新鮮的肉是沒有鮮味的。這個說法不是我們為了博取眼球而胡說八道的。
鮮味,很多人都知道其實是源於胺基酸,像味精的鮮味就是因為穀氨酸鈉。我們常說的新鮮肉,其中的蛋白質尚未得到足夠的時間通過酶的作用分解成胺基酸,所以鮮味無從談起,有也只是很有限,更多的是人們以為新鮮而YY出來的「鮮味」。
所以很多媒體寫到的潮汕牛肉「不冷凍、不排酸」,那只是本身受限的做法,不能說成好吃的原因。無論從口感還是味道而言,排酸肉肯定會比新鮮屠宰的肉好吃;在恰當的處理之下,放置一定時間的肉比新鮮屠宰的肉鮮味更出眾,很簡單的例子就是魚乾、臘肉以及火腿。
▲香菇就非常明顯,曬乾的也比新鮮的鮮味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