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共學記
撰文:提舍
家裡有《六祖壇經》但是一直沒有讀,因緣不成熟就是這樣:寶山空回。今年三月因實施居家隔離,五月起道場法師透過網路帶領「線上共學《六祖壇經》」,將「禪坐、拜懺、誦經、經文釋義」幾個元素結合成為整體的學習,經過每周一次、連續四個月的薰陶之後,每到周日早上十點我都期待參加壇經共學。
透過網路禪坐、拜懺、或聽經聞法的活動或許很多,但是像這樣多元素結合的還沒有見過。「壇經共學」的前面三十分鐘包括「禪坐」、「拜懺」、「個人誦經」,接下來的六十分鐘是「經文釋義」以及「回向」,共學結束後各自打開電腦視頻、音頻,和法師道聲感恩,並短暫交流以後才下線,既溫馨又有人情味。九十分鐘的學習時間並不長,但是主要的學佛方式都包括了。
以「禪坐」來說,短短十分鐘能讓人放鬆,幫助學習。幾次之後,為了加長禪修時間,我開始在共學開始前二十至三十分鐘就先行打坐,等電腦傳來引磬聲再跟著法師的引導禪坐十分鐘,順便完成每日的例行禪修功課。
以「拜懺」來說,平常除非參加法會,例如大悲懺、水懺等,很少有機會拜懺。而《六祖壇經》的「無相懺」經文扼要,在法師的帶領下行禮如儀,約五分鐘的時間裡,眼讀、口念、耳聽、身拜,進一步淨化身心。
以「個人誦經」來說,法師提點大家要念出聲,如果擔心會干擾到家人則小聲念,或者金剛念,也就是不出聲,但是口唇要動。一字一句清清楚楚,因為目的不是為了求功德,而是為了開智慧。
網路時代的閱讀量增加很多,不知不覺求快、求效率,法師的叮嚀適時提醒讀誦經文的目的。誦經時間十五分鐘,在最後兩分鐘時搖鈴準備告一段落。這時我會靜坐一下,或者思索剛才念過的經文,減少旋讀旋忘的過失。學佛步驟不離「聞、思、修、證」,停下來反思幾分鐘,學習品質明顯提高。
最後的「經文釋義」是學習重心,法師將聖嚴師父歷年對《六祖壇經》的開示精華收集整理並詳細解說,不但準備充分,而且法師的身教就是最好的示範,不趕進度、不疾不徐解釋經文,務必讓我們聽得懂並且能夠用。
感恩道場提供壇經共學的機會,現在我的參考書上多了密密麻麻的筆記,既入寶山,「不」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