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畜中,為何很少見到有人吃馬肉?難道真的是馬肉「臭」麼?

2020-12-17 騰訊網

導語:我第一次接觸馬肉,是在我小時候,鄰居家的一匹農用馬,從山道上摔下山坡死了。當時左鄰右舍幫忙把這匹馬給拉回來,處理後做成了好幾鍋燉馬肉。我記得鄰居給我家端過來一盆子,裡面放有很多辣椒,辣乎乎的吃著可香可得勁了!

不過說真的的,長了這麼大,對於我們這邊馬匹很少的農村來說,當地曾經有「殺牛鍋」(殺牛賣肉的地方),有「殺豬鍋」,在這邊養驢多的地方,還有殺驢賣肉的地方,就是沒有聽說過「殺馬鍋」。究其原因,無論馬肉好吃與否,還是因為馬在民間普及率非常低,也就說在牲口中,並非親民化的一種大型牲口。

當然了,在我國一些地區,養馬還是比較多的,比如內蒙和新疆等地,有寬廣的草地,便於放牧,可以讓馬兒活動。他們養馬,主要是以馬為交通工具,或者產馬奶等用途,以前也並非為了吃肉,屬於「重要物資」。這些地方,馬多,有些淘汰下來的馬匹,物盡其用,在民間就逐漸形成吃馬肉的習俗。有些地方關於馬「製品」的美食,遠近聞名,比如新疆伊犁的燻馬肉和燻馬腸是哈薩克族過冬必備的食物,每年11月底到12月份,是哈薩克族牧民燻肉的旺季。他們在這個時候,要挑選一些膘肥體壯的牛、馬、羊宰殺後,經過燻制便於儲存,供過冬食用。

而在我國大多數地區,並不盛產馬匹,甚至在民間很少有馬,就是想吃馬肉,也沒有條件吃啊!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而關於吃馬肉,一些地方還有一些忌諱,好比一些地方不吃驢肉一樣,民間有些人認為吃馬肉屬於「發物」,其實什麼沒有科學依據。好比河北這邊,驢肉火燒館遍地開花,非常盛行,人們早餐經常吃驢肉火燒。而有些不良商家,把馬肉冒充驢肉銷售,說真的真不好分辨,我吃了這麼多年驢肉火燒,來分辨烹飪後的驢肉和馬肉,也挺困難!所以你看,我吃了多年驢肉火燒,說不準有時候吃的就是馬肉,烹飪好了也挺香!

老話說:「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很好的說明這馬肉是可以吃的。只是古代烹飪技術粗放,吃馬肉本身純粹的味道,沒有驢肉香而已。這是因為馬善於奔跑,汗腺比較發達,在民間有說「臭」,而且馬肉質沒有驢肉細膩,整體口感沒有驢肉好。騾子由於是驢馬/馬驢結合的產物,是幾戶沒有生育的「怪胎」,人們封建思想作怪,認為吃了不好,其實比馬肉好吃,比驢肉少次而已。說白了,只要烹飪技術好,捨得用「五花大料」等佐料,把馬、騾肉滷煮好了,也是非常棒的一種美食。

所以你看,相比於豬、牛、羊肉,我國人們總體少吃馬肉。還是因為馬不像牛、羊和豬這些家畜,便於老百姓飼養,養殖條件要求比較低,所以馬在民間普及率就比較低。如果說馬在民間像牛羊一樣普及率高,就像我國養馬比較集中的地區,那裡有開闊的天然牧場,便於養馬放牧,這些地方的民間,人們逐漸就養成吃馬肉的習俗。而當地人口相對集中的地區,即便是千裡馬,在民間也沒有太合適的養馬牧場,自古以來不盛產馬匹,或者說沒有馬,甚至有些人就沒有見過真馬,那麼,就形不成吃馬肉的習俗。這說明,我國除了一些盛產馬匹的地區,多數地區的人們,自古以來養馬的人並不多,吃馬肉的人當然也就少了。

相關焦點

  • 老農常說「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其中寓意你知道嗎
    三農:老農常說「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其中的寓意你知道嗎生活在農村,清新的空氣,淳樸的人情,垂涎欲滴的美食,讓人無比懷念,農村不比城市,也許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真的是「吃過豬肉,沒見過豬跑」,可在農村每到逢年過節時,在村頭就會宰上一兩頭豬
  • 農村常說驢肉香馬肉臭,人們不吃馬肉真是因為馬肉臭?其實是這樣
    農村常說驢肉香馬肉臭,人們不吃馬肉真是因為馬肉臭?其實是這樣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肉那就是豬牛羊雞鴨魚,偶爾會吃一次狗肉,終於驢肉那就是非常少吃了,有的人吃過旅遊可能也就是驢肉火燒中的驢肉了,這些都不是什麼稀奇的肉類,但是如果有人說他吃過馬肉,那你是不是就會感覺得非常的好奇呢?確實也是在生活中很少有人吃馬肉的,甚至還有「驢肉香馬肉臭」的說法,那麼人們不吃馬肉真的是因為馬肉臭嗎?
  • 俗話說:「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馬肉為何是臭的?
    不過農村有句俗語叫:「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其實這三樣動物基本相似,為何馬肉和騾子肉不能吃呢? 馬肉為何是臭的?從「殺馬充飢」這個詞語也能看出來,只是為了充飢不被餓死,吃進去的時候也是含著淚,也吃不出是什麼味道。既然到了「殺馬充飢」的地步,也說明能活下來的機率也不大,因此吃過馬肉的人肯定很少。 以前的馬匹還是身份的象徵,比如普通人乘坐的馬車只能是一匹馬來拉車,而諸侯們就可以坐五匹馬拉的車,只有天子才能坐六匹馬拉的車,這也能看出馬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
  • 俗語「驢肉香,馬肉臭」,有什麼講究,為啥不能吃馬肉?
    俗語「驢肉香,馬肉臭」,有什麼講究,為啥不能吃馬肉?在村子裡面經常流行的一句俗語就是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大家都知道騾子是馬和驢的配合產物,他是有先天性殘疾的,所以一般村子裡面是不讓生騾子的,這句話的主要意思就是說驢肉是非常好吃的,但是馬肉和騾子肉卻比較難吃,所以驢肉聞起來是香的,馬肉聞起來是臭的,而騾子肉更是不讓吃了,那麼到底是有什麼講究呢?為啥不讓吃馬肉呢?
  • 餐桌上經常見到牛肉和驢肉,為什麼很少見到馬肉?
    導語:快過年了,餐桌上經常見到牛肉和驢肉,為什麼很少見到馬肉?從古到今,我國的美食一直都是多種多樣,不管是豬肉還是牛肉,做成美食讓人看了都想流口水,真的是色香味俱全。我們吃過的肉多種多樣,豬肉,牛肉,雞肉等等不計其數,卻很少見到馬肉。驢肉也有好多地方能買到,但是馬肉卻見得很少。說到豬肉就能想到豬蹄,魚香肉絲等菜品,說到雞肉就能想要宮保雞丁,說到牛肉就能想到紅燒牛肉,但是說到馬肉,卻幾乎想不到菜品。這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 為啥很少有人吃馬肉、騾子肉?你知道為什麼嗎?
    村落白叟有一個說法叫做「驢肉噴噴鼻,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這有什麼根據嗎?小編今天就通知大家為何我們很少看到有人吃馬肉和騾子肉,其實其實不是因為他們的肉不好吃,最首要的啟事不才面,看看就知道!得知啟事以後,禁不住想要為村落人豎起大拇指。
  • 農村老話「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騾子肉有啥不同?
    過去農民的生活條件不是特別好,不會像現在一樣天天都能吃肉,那個時候主要就是逢年過節的時候才會有肉可吃。每當到了年關,村裡邊就會有一些人宰殺豬牛羊等家畜,不過農村這麼多的家畜當中,見過宰驢的,宰豬宰牛的,卻很少有人見到宰騾子的。
  • 為什麼會說驢肉香馬肉臭?馬肉的營養價值這麼高,為何沒有人吃呢
    本文由宋大嘴吃天下獨家發布。為什麼會說驢肉香馬肉臭?馬肉的營養價值這麼高,為何沒有人吃呢?今天跟大家一起來說一說,從古代流傳下來的一句俗語,這句俗語說的是「驢肉香馬肉臭」。其實想一想,在我們的傳統習慣中,確實沒有吃馬肉的習慣。但是為何我們會吃驢肉,卻不會吃馬肉呢?馬肉真的有那麼難吃嗎?其實馬肉也是一種非常營養豐富的肉食。馬肉的肉質非常的鮮嫩,而且脂肪也比較少,有一種獨特的鮮香的味道,並且有它豐富的營養價值,可以幫助人體防止貧血,有恢復肝臟機能的功能,還能幫助人體促進血液循環,能夠幫助我們增強免疫力。
  • 為什麼在民間有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的說法
    本文由呂小廚帶你吃獨家發布。為什麼在民間有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的說法?當我們走進農村的時候,除了沒有城市的喧囂,可以見到久違的清新空氣以外,我們還能聽到很多的農村俗語。以前總聽人說到這句順口溜,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這句話為何而來呢?很多話看似通俗易懂,但是背後卻有著不同的含義,它指引著一代又一代的農村人教人如何做人做事,而這句話的背後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
  • 豬牛羊肉大受歡迎,為什麼很少有人吃馬肉?答案你知道嗎?
    豬牛羊肉大受歡迎,為什麼很少有人吃馬肉?答案你知道嗎?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隨著時代發展中國菜也名揚世界。中國地大物博,飲食樣式豐富多彩,除了傳統的八大菜系各個地方的飲食也各有特色。令很多人疑惑的是,馬也是生活中常見的動物,馬肉為什麼很少有人吃呢?在古時候的中國,交通遠不如現在這樣發達,別說汽車,飛機高鐵更是難以想像的,那時候人們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馬。而且古代頻發戰亂,無論是牽引戰車還是作為騎兵的重要武器,再到運輸糧草輜重、通風報信,馬匹的作用舉足輕重。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古時的人們即使再飢餓難耐也不會殺掉自己的馬。
  • 馬肉也是一種肉,為何生活中很少有人吃?
    在市場上我們經常吃到很多肉類,比如雞肉、鴨肉、豬肉,還有牛肉、羊肉等等。但是我們在生活中卻發現,人們吃馬肉卻很少,而且市場上也很難看到馬肉的銷售。其實主要原因有很多,下面主要總結出幾點關鍵因素,希望能幫助到大家!人類對於馬的情節導致。
  • 俗語:「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具體是什麼說法?
    導語:俗語:「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具體是什麼說法? 每條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裡,見面第一句話,你吃飯了嗎?中華民族是一個講究吃的民族,千百年來對美食的追求從來沒有停歇。在我國東西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可以直接吃的,一類是好像可以吃的,還有一類是想點辦法才可以吃的。
  • 中國人這麼愛吃肉,為何唯獨沒聽過吃馬肉?看看馬場負責人怎麼說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在我們的國家中,將「吃」看待的是非常高的,自古以來,我國對於吃這方面就特別的講究,由此我國各個地方有著各種各樣的美食,由此也吸引著很多中國吃貨,每年我國都有很多人在國內的各個地方旅遊,品嘗各種美食。
  • 為什麼很少見有人吃馬肉呢?
    其實很多人都吃過馬肉,只是沒有吃出罷了。這點估計大家也知道,就是驢肉火燒裡邊會摻雜著一些馬肉,人們在吃的時候很難覺察出來。之所以有黑心商販這麼幹,是因為馬肉的來源非常方便,並且以極低的價格就能購買。例如賽馬場裡的被淘汰的馬,國外的進口了冷凍馬肉,以及死馬等等,這都是不良商販獲取馬肉的來源。而這些馬肉必然是不能吃的,但是有些人為了掙點黑心錢,而把這馬肉往驢肉裡邊摻,再用上一些驢肉精,是很難讓人從味道上嘗出這是馬肉。而人們之所以拒絕吃馬肉,最主要原因就是馬身上全是瘦肉,加上馬的活動量大,出汗量多。
  • 民間俗語:「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古人為什麼這麼說?
    小時候,曾聽村裡老人說過: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 這句話很通俗,意思是說驢肉好吃非常香,馬肉不好吃帶點騷臭,騾子肉不能吃,即使再餓都不能吃。 其實,還有一句俗語跟上面那句話意思差不多,「香驢肉,爛馬肉,寧死不吃騾子肉」。
  • 農村俗語:「馬肉臭,驢肉香,打死不吃騾子肉」,為什麼這麼說?
    中國悠悠歷史長河中,許多人的許多智慧,化為文字和語言,流傳下來,最終匯集成一個成語、俗語、歇後語。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會聽到一些俗語,比如「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形象地說明了「好運難長久」這一現實。俗語涉及了生活的各個方面,關於「吃」的俗語更是少不了的。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制度、生存環境的變化,大家的口味可能已經發生了變化。
  • 馬肉為什麼不能吃?終於找到原因了
    俗話說:「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是因為味道和口感的原因嗎?不是的,燻馬肉在新疆伊犁可是特產來著,蠻受歡迎的。日本,食用馬肉的歷史很長,誕生出了多種吃法,刺身馬肉便是其一。在古代,把這些動物馴養家畜,當然不是為了捧在手心,當成親骨肉,而是盡最大程度「為人所用」。例如,養豬吃肉,養狗看門、狩獵,養牛農用,諸如此類。養馬的用途則是發生了一系列變更。5千年前,祖先們將捕獵多了的馬就圈養起來,慢慢的就馴化了,一部分作為食物來源,一部分作為坐騎,以及獻祭之類的。
  • 馬肉也是一種肉,比牛羊肉更有營養,為什麼很少有人吃呢?
    馬肉也是一種肉,比牛羊肉更有營養,為什麼很少有人吃呢?導語:在我們普通的餐桌上,我們離不開肉「硬菜」,最受歡迎的是豬肉,牛肉、鴨、鵝、魚等等,尤其是期間,我們離不開各種各樣的肉,所以我們有句俗話「大魚大肉」。
  • 「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農村人為什麼這麼說?
    在農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這是啥意思呢?為什麼就不吃騾子肉呢?1、驢肉香驢肉,是指驢的肉,驢肉因為比較細膩,所有口感比較好,吃起來就比較香,營養豐富,它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尤其是生物價值特高的亞油酸、亞麻酸的含量都遠遠高於豬肉、牛肉。
  • 老話:「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農民為何不吃騾子肉
    老話:「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農民為何不吃騾子肉?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好了,只要你想吃的話,基本上天天都能吃肉。但是在以前一年也吃不上幾頓肉的,雖然現在很多人都說我們的工資水平實在是太低了,但是不得不說相比以前我們的社會確實進步了太多,從工資上可能看不出來太大的變化,但是從衣食住行上面我們可以看到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農村有句老話叫做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你們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