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早在幾千年前,中國文化就對亞洲乃至世界產生了一定影響,唐朝時期,日本派"遣唐使"來中國學習中國文化,元朝時期,義大利神奇人物馬可·波羅寫下《馬可·波羅遊記》等等。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資訊時代的到來,交通越來越便利,信息交流也越來越迅速,現在,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中國學習,對中國的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我們學習外語的同時,外國人也在學習我們的中國話,他們甚至融入我們的生活,和我們一起用筷子,喝熱茶,寫春聯,剪窗花。
而本篇要說的主角——越南,在歷史記載中,可是中國有著很深的淵源,在秦朝時,越南北部百越的駱越,在秦始皇南徵之後,秦朝在該地區設置了象郡。從此,這裡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一部分。到了漢代,又將原來的象郡拆分為了交趾、九真、日南三個郡,而交趾後來慢慢成為了越南北部的名稱。
而古代的越南沒有文字,只有口語,自漢代之後,越南人民才擁有了可以書寫的文字。而融入漢代文化的他們也開始了長達幾百年的科舉考試,使用漢字書寫文字。
然而在這樣的歷史前提下,在1945年,越南總理胡志明宣布越南獨立之後,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他提出越南人民要自立,要學習,要有文化。但是他卻選擇廢除漢字,開始推行"拉丁文",以拉丁字母為"國語字"。
這就直接導致了好幾代越南人發生嚴重的文化脫節,許多的越南人聽不懂中文,不會寫漢字,但是在漢字仍未廢除的祖先時代,人們還用著漢字書寫家譜,書籍。以至於如今,自己卻看不懂自己國家古代的文獻資料,只能請會中文的越南專家幫忙翻譯。可經過翻譯,自然已經不是原汁原味了。而除此之外,越南同中國一樣,有著貼春聯的習俗。因此,當越南文字被寫在春聯上時,人們發現春聯的樣子很奇怪,沒有美感。
與此同時,越南在每年的正月,老百姓們會去一個叫"陳廟"地方裡舉行祭祀儀式,紀念自己的祖先。而在這樣的全人民共同進行的盛大活動中,我們能夠在寺廟的牌坊、柱體上看到許多的漢字,不僅如此,祈福蓋章,同樣使用的漢字,當時前往寺廟遊行高舉的旗子,也是由漢語書寫。而這其中的原因是:為了紀念祖先,需要用祖先用的文字與祖先交流。
如今,越來越多的越南學者意識到中文的重要性,開始人民呼籲恢復漢字的使用。為此,我感到有些欣慰,漢字對越南歷史有著不可磨滅的記憶,如果越南人民願意重新拾起對漢字興趣和熱愛,去發掘中國文化的兼容並包,去參透他們祖先留下的文獻資料,用自己的思考去理解,想必會是另一番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