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農民砸開千年窖藏,出土百件西周重器,其中這件堪稱無價國寶

2020-12-25 創史人

導讀:讀者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百家號「創史人」,今天筆者將繼續帶領大家,走進中國考古發現最新現場,見證中國歷史背後不為人知的秘密。

觥到底是什麼

觥籌交錯是古代一個很有名的成語,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觥到底是什麼。也許有人會猜測,會不會是酒杯呢?也會有人說,會不會是裝酒的酒壺呢?其實關於觥這種器物,很多專家曾經為了爭論它的用途分成了兩派,而其中一件文物的出土,最終使得人們對觥的定義基本得到了肯定。

觥其實是古代一種很大型的盛酒器皿,而出土文物表示,其實這種東西是絕對不能用來當酒杯喝酒的,因為這件青銅器實在太大了,而因為觥屬於比較高檔的酒器,是貴族們喝酒使用的,所以很多出土的觥,都十分的精美,堪稱國寶級別的文物。

寶雞農民砸開千年窖藏

1976年,寶雞扶風縣莊白村一位農民,在村南一處田地耕地的時候,一錘子砸下去,砸開了一個千年窖藏,農民往下面一看,竟然全都是大型的青銅器。當地因為經常出土珍貴的文物,所以對於此次考古出土的東西並不意外,而是迅速的告訴了文物工作者,考古專家們也趕快來到事發地點。

其中一位考古專家十分的興奮的表示:這些青銅器大概可以裝上滿滿一卡車。於是現場一下子開始了不一般的忙碌,人們開始對這些文物進行系統的清理,但是,這一次的出土卻大大的超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出土百件西周重器

讓考古專家們沒想到的是,這一次這個窖藏當中,竟然出土了白件西周重器。這些堪稱國寶的文物,就這樣靜靜地躺在地裡二千多年,出土青銅器103件,這也是建國以來一次性出土最多文物的考古發現,讓人感到不可思議,通過銘文的記載,專家們發現這些青銅器還和周王室有著很大的關係。

很多文物其實都是西周的天子賞賜或者和西周關係很近的諸侯們製造的,這些文物因此異常的精美,可以說是西周青銅器的巔峰作品,專家們不得不驚嘆這些文物簡直巧奪天工,堪稱大製作,它們也讓後人一窺什麼叫做周天子的宏偉排場。

其中這件堪稱無價國寶

在這一百多件珍貴的青銅器當中,其中這件堪稱無價國寶,那就是著名的西周折觥。這件青銅器的體量十分的巨大,高28.7釐米,寬11,8釐米,重量達到了9100克。這個西周折觥,其實整體造型是一個看起來十分威武,但是也顯得十分靈動的饕餮,這和古代的飲食文化有關,因為饕餮最為能吃,可以享受佳餚美味。

而除了饕餮紋,這件青銅器還在器物身上加上了龍,象,蛇,鴞等商代到西周時期相當受歡迎的動物的紋飾,整個器物渾然一體,透著中國文化早期特有的神秘色彩和古典基調,只要是看過它的人,都會被這件無價之寶的美所折服,正因為它美麗的造型,所以後來在印造青銅器郵票的時候,這件文物榜上有名。

中國文化其實在早期十分的靈動和神秘,特別是青銅器上·高度抽象化的動物,體現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觀念和與自然相和諧的意趣,更體現了古先人高度濃縮自然的能力和創造力,這是後來的中國文化所沒有的,這是因為人們後來已經慢慢從蒙昧的崇敬自然走向徵服自然,但是遠古時代的青銅器卻仿佛是一個穿越時空的到訪者,告訴我們遠古時代的智慧。

好了,本期就到這,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百家號「創史人」,下期更精彩!

相關焦點

  • 陝西眉縣楊家村窖藏青銅文物創8項考古之最
    人民網西安4月27日電 記者孟西安報導:去年元月,由陝西眉縣楊家村5位農民發現出土的27件青銅器國寶,今日起在秦俑博物館與廣大觀眾見面。由秦俑博物館和寶雞市文物事業管理局聯合舉辦的《重器鴻寶、千年重光——寶雞新出土青銅器珍品展》今日起喜迎海內外賓客。
  •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國家一級,文物12000多件,國寶重器讓人自豪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始建於1956年,現在這個新的館址,是2010年落成的。這個博物館,館藏文物12000多件,既有何尊,牆盤,秦公鎛,也有折觥,以及厲王胡簋,以及複製的毛公鼎等。圖中是博物館大廳。全國一級博物館很多,就是陝西省內,一級博物館也有9個。但是像寶雞青銅器這樣非常專業的博物館,還是少之又少。都知道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肉形石,翠玉白菜,還有一個就是毛公鼎。
  • 青銅器之鄉的周原遺址,考古發掘70年,曾出土晚清四大國寶
    周原遺址,這四個字幾十年來經常見於考古發掘方面的新聞中,時不時會發現「一堆」文物,以青銅器最多。為什麼用「一堆」?因為在周原遺址的發掘歷史中,只要出土器物,都是「批量」的,截止目前,周原遺址的發掘工作已經進行了七十年,還在繼續發掘,累計出土了萬餘件珍貴文物。
  • 周邦肇作 ——陝西寶雞出土商周青銅器精華展述評
    從載於史籍的西漢時期的「尸臣鼎」到晚清時出土的「四大國寶」——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盤、虢季子白盤,兩千年來,寶雞出土了數以萬計的青銅器。新中國成立以來,寶雞發現的青銅器更是令世人矚目,西周初年的重器何尊,岐山董家、扶風莊白、眉縣楊家村青銅器窖藏,都極大地震撼了世人對西周歷史的認知。
  • 陝西農民發現一窖藏,青銅器數量建國以來最多,內有一國寶
    這天中午,村裡一位農民在田裡勞作,他平整土地的時候,高高舉起的鋤頭一下子扎進土裡時,只聽鐺的一聲響,清脆的聲音從土裡傳出來,震得農民雙手發麻,這位農民刨土一看,只見一個青銅器露出一角。由於農民早年受過文物保護的教育,他知道這是國家的寶藏,派人把常年駐紮村裡的周原考古隊喊來。
  •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青銅鑄文明
          基本陳列《青銅鑄文明》,薈萃了寶雞地區出土的商周青銅器1500多件,其中有何尊、逨盤、秦公鎛等百餘件國寶重器。​     1.何尊  何尊(He Zun,ritual wine vessel),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國家一級文物,是中國西周早期一個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貴族所作的祭器。1963年出土於陝西省寶雞市寶雞縣賈村鎮(今寶雞市陳倉區),收藏於中國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 生產隊員下地幹活,卻無意挖出西周窖藏,出土此物成禁止赴外國寶
    眾所周知,陝西地下墓葬眾多,於是生產隊趕忙把情況往上匯報,專家隊伍很快就趕至現場,發現這是西周時期的青銅器窖藏,命名為「莊白一號」窖藏。因此在眾多專家看來,「莊白一號」窖藏所出土的文物之中,最特別也最有價值的當屬「西周牆盤」。
  • 一個重量級的新展在國博開幕《宅茲中國:寶雞青銅器與金文精華》
    一個重量級的新展在國博開幕,《宅茲中國:寶雞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品是來自寶雞的140件青銅器,國寶不在少數,實在是一個不可錯過的大展。今天這篇文章介紹一下這個展,也提供一些對大家看展有用的提示。
  • 中國歷史上的39件鎮國之寶!
    1963年出土於陝西省寶雞市寶雞縣賈村鎮(今寶雞市陳倉區),收藏於中國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尊高38.8釐米,口徑28.8釐米,重14.6公斤。尊內底鑄有銘文12行、122字銘文,其中宅茲中國為「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曾侯乙編鐘
  • 寶雞一農民一鋤頭下去,發現西周大墓,專家:許是姜子牙族人墓地
    青銅器通常都是以單件為單位隨葬的,成套成組出現的很少,若是出土,必定是重大發現。 今天寶雞市區渭河兩岸,戴家灣居北,石鼓山居南,在這不大的區域內,百年間竟然4次出土大量青銅器,其中「柉[fán]禁」就是一種獨特的組合,刷新了世人對西周初年青銅器組合使用的認識。
  • 山西掃黑掃出個博物館:追回五千多文物,33件「國寶重器」
    參展的4000多件文物中,等級文物300多件,不少是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的青銅「國寶重器」。它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被盜文物。它們都是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中由警方費盡心力、輾轉多地從犯罪分子手中奪回的,有的甚至是從國外追回。山西省委有領導感慨:「山西『掃黑』這一戰,掃出個博物館!」
  • 最早的「中國」二字,不在北京,不在西安,而在這座冷門博物館裡
    前段時間,參觀一座陝西「冷門」博物館時,我在一件國寶文物上見到了3000多年前出現的最早的「中國」兩字。這個國寶文物名叫【何尊】,是一件3000多年的西周青銅器。其不僅是國家一級文物,也是我國首批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堪稱國寶級文物。
  • 出土後斷為三截,在博物館被盜,流落日本,這件國寶身世太傳奇!
    這件禪冠菩薩像恰好就是佛教本土化的一個最好證明!這件菩薩雕像最特別的一點就是,在菩薩像頭冠正中,竟然裝飾由一隻非常清晰的蟬紋,菩薩的頭冠中有蟬紋,這就是非常清晰的佛教本土化、世俗化的體現。類似的造型十分罕見,目前僅在山東發現3例。
  • 九大鎮國之寶:西周利簋,只因33字銘文成為國寶,可謂是一字千金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件文物,它被稱為鎮國之寶,廢話不多說,咱們一起來揭曉這件國寶的神秘面紗。喜歡研究歷史的人們可能都知道,曾經有九大「鎮國之寶」,其歷史意義重大,同時影響深遠。這九大「鎮國之寶」是專家們經過全方位的研究,最終所得出的結論。但是在結論得出之後,其中的一件文物卻引起了大家廣泛的熱議。這件寶貝就是西周利簋。
  • 陝西歷史博物館,年接待遊客270多萬,國家4A景點,國寶文物18件
    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藏文物171.795萬件,雖然館藏文物非常多,但很多都沒有機會展出,因為實際情況所限,所以在博物館裡面看到的,基礎陳列,專題陳列,壁畫,等等加在一起,也只是所有藏品的冰山一角。但是展品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會不定期地更換,所以說如果有機會,就經常去,會看到不同的文物。有些國寶,是只能買票參觀的。
  • 陝西34件頂級國寶 僅一件就值半個香港
    近期,央視《國家寶藏》節目熱播,陝西歷史博物館帶著葡萄花鳥紋銀香囊、杜虎符、懿德太子墓壁畫《闕樓儀仗圖》這3件國寶於上周日亮相。實際上,《國家寶藏》節目中的3件文物確實只是陝西文物的冰山一角。
  • 寶雞籍考古學家首次斬獲國際考古獎項,周原遺址考古登上世界舞臺~
    西周是個讓人著迷的朝代,其都城和王陵經過半個世紀的考古追尋,依舊充滿變數。不斷出土的青銅器、萬餘件西周甲骨、10餘座高等級貴族大墓、宏大的建築基址、種類齊全的「手工作坊」群……驚喜不斷的周公廟遺址和周原遺址,讓考古工作者再次穿越時空,看到了西周王朝的滄桑容顏!
  • 8位民工一次挖出19件「國寶」,竟然是元青花瓷器!
    ▲窖藏出土的6件元青花梅瓶這是一個圓形窖藏,在窖藏上鋪了一層錫片,離地表深約1.6米,直徑約2米,器型大的罐子放置於土窖表面,打開大罐,很多小件物品放置於內部。▲窖藏出土的9件元青花高足杯當時挖掘時工作人員並不知道他們精心發掘的文物來自哪個朝代,又有怎樣的價值,他們首先想到的是這是國家文物。
  • 大國重器之最 海內三寶齊聚|永不落幕的經典——金文篇
    其中頂尖的有代表金文書法經典範式的五件重器(大盂鼎、牆盤、散氏盤、毛公鼎、白盤); 代表西周金文風格的稀世瑰寶三大鼎(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其中有陳介祺監拓的《毛公鼎》和周希丁拓制的《散氏盤》銘文及全形拓,可以讓我們直面審視大神級拓手之傳拓工藝。
  • 陝西寶雞出土罕見青銅器,內部刻「中國」二字,如今成為鎮國之寶
    而陝西寶雞被譽為「炎帝故裡,青銅器之鄉」,寶雞作為周秦王朝發祥地,迄今為止寶雞地區出土的青銅器數不勝數,因此寶雞被譽為「青銅器之鄉」。今天我要講的是上世紀60年代,村民賣到廢品收購站的東西,後來竟然是國寶。事情回到1963年6月,陝西寶雞賈村鎮村民陳堆因老屋住不下,於是租了隔壁陳乖善的兩間房子,而院子的後面就是土崖。